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大气污染

旗下栏目: 净气技术 气候变化 大气污染

与装修污染斗争到底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丁佳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2-26 07:14:4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几乎是家家都要经历的事情,可同时,如影随形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也变得防不胜防。近年来,装修污染一直是公众关心的重大社会话题,更成为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那些时不时登上媒体的儿童因新房装修罹患白血病的新闻,令人触目惊心。

“说装修材料污染和环境监测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一大‘顽疾’,真是一点都不为过。”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教授、水泥科学与新型建筑材料研究院环境材料与工程研究所所长、绿色建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冀志江坦言。

多年来,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用上安全环保的建材,远离室内装修污染危害,冀志江带领团队一直致力于生态建筑材料和室内污染控制的研究工作。

“洋标准”一定是好标准吗?

走进现在的建材家居卖场,可以看到各大厂家都在宣传自己的建材达到了欧洲、日本、美国等的环保标准,仿佛达到了这些标准,消费者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真的是这样吗?

以欧洲标准为例,其建材甲醛释放量采用的是气候箱法测定,也就是测量在强通风条件下,在一定温度下甲醛随着时间的散发量。

“我们目前的国标也是参照了欧洲的测量方法,但这里面的问题其实很多。”冀志江说,“首先我们国家气候跨度很大,比如三亚和漠河的天气情况就截然不同,一个统一测量方法很难适用于全国。”

此外,欧洲的方法是在强通风的条件下测量的,这与当地建筑大比例安装新风系统的现实相对应。但我国老百姓的家里目前仍以自然通风为主,所以甲醛等污染物的散发模式也不同。

冀志江说,依据的检测方法不同、评判标准不同,很多时候会造成一个情况,那就是即使消费者购买的建材每一种都是符合环保标准的,但是装修完一检测,整个室内空气还是超标的。

治“病”要抓“病根”,冀志江决定从室内空气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入手,研究一套适合于中国的新方法。

“预测”污染

当前,市面上对室内装修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的第三方机构很多,但这种“先污染再检测最后处理”的方式,显然无法让老百姓真正做到“拎包入住”。因此,冀志江的想法是做一套系统,能够根据装修使用的材料,在工程施工之前,就能“预测”装修后能够达到怎样的空气质量。

基于中国的房屋通风特点,冀志江团队设计了一种在全密闭环境、恒温恒湿环境下测定污染物散发速率的方法,对100多种常见建材的散发特性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建材的面积与散发速率有着密切关系,面积越小的材料,散发速率越快;面积越大,有害物质的散发与重新吸附越趋于平衡。

同时,在日常装修中,人们往往会使用到多种建材,它们之间其实也会产生相互干扰。因此冀志江团队又将不同的材料组合在一起,研究它们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

有了这个模型,只要给出建筑物的体积、面积,建材的数量等数据,就能获知装修完成后室内空气污染会不会超标。据此,科研人员可以给建筑装修方提供建议,比如使用哪些材料更环保、哪些材料需要减少使用面积等,在施工前就实现对污染的预防控制。

“我们发现,用这种新技术测试出来的污染物散发浓度一般大于传统的气候仓测试法,与实际应用的场景情况更接近。”冀志江说。同时,在检测时间上,该方法也由传统的7天降低为24小时以内。

啃下“硬骨头”

2019年,中国建材总院接到了国内某重点工程的一项紧急任务。该工程具有工期紧、标准高、材料杂、交叉施工多、通风差、建成后立即投入使用等难点,对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的环保要求极高。

接到任务后,中国建材总院迅速部署成立了专项小组,由冀志江牵头负责工程的污染控制工作。

“接到这么紧急的任务,是对我们这套方法的一次严格检验。”抱着这样的想法,冀志江带领团队长期驻扎一线,对各项建筑材料进行科学检测把关,紧盯不达标材料,理思路、研对策、教方法,分类提出材料替换、工艺改进、提前加工等科学处理方法,为顺利实现环保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确保了一次性达到“环保无异味”的工程标准。

该工程圆满完成后,建设方专程送来一封感谢信,并对冀志江团队在室内空气质量改善、环保新材料方面扎实的研究基础和专业知识予以高度肯定。

这封特殊的感谢信让冀志江备感振奋。“以前我们是跟踪国外先进技术,现在我们的科研人员对建筑材料的认识已经大大提高,我们不需要再去照搬别人的方法,我们完全有能力去做超越和引领的事情了。”

中国建材总院的科技创新团队正活跃在更大的舞台上,努力将这套原创的检测方法变成新的国家标准,通过标准化的形式,提升我国室内装修空气质量。为了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他们将与装修污染斗争到底。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