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大气污染

旗下栏目: 净气技术 气候变化 大气污染

吃烤五花肉能抗霾?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3-25 10:56:04

当人们开始重视雾霾时,网上就开始流传各种抗霾食物,如白萝卜、黑木耳、银耳、蜂蜜、百合、雪梨、猪血……连韩国也不能逃脱这个“圈圈”。据英国路透社报道,韩国民间流行在雾霾天吃烤五花肉,据说有抗霾功效。这个“奇怪的联系”据称最早来源于井下工作的矿工,很久以前有矿工认为,滑溜的猪肉油有助于清走嗓子里的灰尘。

据韩国乐天超市等大型零售商公布的数据,今年2月28日至3月5日,在韩国雾霾严重的这段日子里,猪肉销量比去年同期增加20%。

餐饮中,烧烤污染最为严重

油腻真能对抗雾霾?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从雾霾的个人防护角度来说,可以通过戴口罩阻挡雾霾,或在室内放一些绿色植物来吸附PM2.5等。网上热传的一些吃食物抗霾,是没有科学数据支撑的。

“也有人提出,喝菊花茶、金银花、板蓝根,吃富含胡萝卜素和叶绿素食物等来抗霾,这是从通过饮食来提高个人免疫力,以减少雾霾对身体伤害的角度来说。但是吃烤五花肉,用猪肉油润滑喉咙来清走灰尘,无从谈起。”彭应登说。

南京市儿童医院营养医师刘长伟也表示,没有任何科学证明哪种食物是能够抗霾,也没有权威部门发布通过某类食物可能抗霾。

吃烤五花肉不抗霾,但是在烤五花肉时却可能排放PM2.5。北京市最新一轮PM2.5源解析结果显示,餐饮污染中,烧烤污染最为严重。

大量现场测试表明,不同类型餐饮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颗粒物的排放系数中,烧烤的排放量均位列首位。按一小时一个灶头的排放量来计算,烧烤要排放约37克的VOCs和30克的颗粒物。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副会长石爱军解释说,排放的30克颗粒物,如果放在大气里,在空气质量为一级优的情况下,需要近100万立方米的空气来稀释,二级良空气质量下也需要近50万立方米的空气

而在同等条件下,西式快餐VOCs和颗粒物的排放系数仅为10克和7克。

呼吸、饮水、皮肤接触均能摄入PM2.5

人体摄入PM2.5并非只通过喉咙。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张远航,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柴发合等主编的《PM2.5污染防治知识问答》显示,PM2.5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也可以降落在食物、水体或土壤,人通过进食或饮水摄入PM2.5。幼儿还可能由于直接食入尘土而摄入PM2.5。PM2.5中的一些污染物可以通过直接接触黏膜、皮肤进入体内。

研究发现,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在呼吸道的沉积部位不同。等于或小于10微米,即PM10才能进入鼻腔;7微米以下的,可以进入咽喉;大于5微米的多沉积在上呼吸道,通过纤毛运动这些颗粒物被推移至喉咙,或被吞咽至胃,或随咳嗽和打喷嚏而排出;小于5微米的多沉积在细支气管和肺泡;75%的PM2.5在肺泡内沉积,小于0.4微米的颗粒物可以较为自由的出入肺泡。

“常说的可以入心入脑的颗粒是指PM1到PM0.1。”彭应登说,如果人只是短时间暴露在雾霾天中,可以通过清洗脸部、咳嗽等方式减少雾霾损伤;但如果是长时间暴露在不洁净的环境中,想缓解雾霾伤害就不那么容易了。尤其是对老人、婴幼儿、儿童等敏感人群来说,防护更为重要。

据估计,大气中PM2.5的日平均浓度每升高20微克/立方米,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将增加 8%。研究还显示,肥胖者对PM2.5的健康危害也比较敏感,特别是PM2.5暴露所致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靠食物来抗霾,效果微乎其微

在环卫、矿工这些经常接触粉尘行业中,我国传统是有吃猪血排出粉尘的说法。网上甚至有一种解释,猪血中的血浆蛋白被人的胃酸分解后,形成一种具有润滑、消毒功能的物质,对滞留在人体内的粉尘、金属微粒等有害物质可起到净化作用,并把它们排出体外。

网上的证据是吃猪血过后容易排黑色的大便。但有关专家表示,这是由于猪血中的铁元素含量较多,很难被完全的吸收和消化,于是,在肠道中会和硫化物相结合,进而形成黑色的硫化亚铁等。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专家李永怀说,雾霾的主要危害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等进入呼吸系统。现在网上的一些雾霾食疗法,对雾霾中的颗粒物并没有清除作用。可吸入颗粒物在人体内也不会因这些食物而消失,如果想靠食物来对抗雾霾,效果微乎其微。

(编辑:Wendy)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