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固废处理

旗下栏目: 固废处理 危废处理

垃圾分类进入“倒计时”,如何从源头根治垃圾问题?

来源:社会科学报 作者:李志青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6-08 17:41:26

1.jpg

从7月1日开始,上海将正式执行强制性垃圾分类制度。是否能够对生活垃圾实现源头减量以及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关系到城市的存亡和发展。但是,垃圾分类治理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如何通过转变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来从源头上根治垃圾问题,正是关键所在。

2019年7月1日开始,上海将正式执行强制性垃圾分类制度,这意味着上海的垃圾分类进入以“强制性”为主导的倒计时阶段,针对个人违反相关规定的情况,可处以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上海垃圾问题的解决进入非常关键的时点。不过,就笔者亲身观察而言,仍有不少社区、单位及居民个体并没有真正进入自觉主动进入垃圾分类的“倒计时”状态。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上海已经累计查处生活垃圾分类案件642起,处罚金额27.5万元。在这样的一个关键时点,除了继续推动相应的垃圾分类准备工作之外,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和思考的问题仍在于,如何从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源头来解决垃圾问题。

与垃圾分类制度相关,中国还在2018年开始执行洋垃圾进口禁令。受此影响,欧美日等国叫苦连天,引发不少针对这一禁令的“口水仗”。目前看,全球垃圾产业重新调整,将打破欧美国家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内部平衡关系。其中的本质在于,经过多年的发展,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表面上已经解决了垃圾问题,但实际上,有很可能这只是一种成本转移或转嫁基础上的“解决”,而并没有从源头加以彻底根治。

什么是垃圾问题的源头?经过多年探索,传统发展理念认为效率优先是经济发展在重中之重,因此大多将垃圾问题在源头归结于微观技术或规制,比如,根据外部性理论,垃圾会带来诸多环境问题,造成社会环境成本,因而一则提高消费和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乃至于回收循环利用)来减少单个行为的环境影响;二则通过外部成本内部化,提高消费和生产对环境影响的直接成本来反向激励行为主体,达到削减垃圾的目的。应该说,这两种解决思路在微观层面上都是站得住脚的,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环境保护上的市场失灵问题,让每个个体及个体行为都变得更加绿色、可持续。

但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在于每个个体在理性地遵循所有技术和制度标准的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理性”,那就是福利增长的最大化,也就是说,消费者和生产者除了追求单个行为的福利最大化,不可忽视的是,他们还在追求增长的最大化。在过去几十年中,全球经济体量已经出现数十倍的增长。这样一来,所有符合技术和规制要求的行为都产生数十倍的垃圾。可以说,在以增长为核心的发展理念下,经济和垃圾的规模都在无限扩张,这是当前世界环境问题的主要症结。

发展理念问题的讨论对上海解决垃圾问题也很有意义。上海在GDP总量在2006年就突破1万亿后,接连在2012年,2017年连续突破2万亿和3万亿大关。尽管上海的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制造业比重不断下降,这对于环境而言是好的一面,但与此同时,上海人均收入水平却在不断攀升,由此带来垃圾规模节节增长。到今天,每天产生的垃圾规模清运量达到2万多吨,全年则超过了900万吨,给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较大压力。也正因此,致力于源头减量的垃圾分类工作迫在眉睫,但就垃圾问题的源头看,消费和生产是垃圾的的源头。在通过垃圾分类解决垃圾问题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转变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来从源头上根治垃圾问题。

第一,要测算和评估城市的垃圾吸纳能力,垃圾问题并不能成为我们停止增长的理由,但无疑是制约增长空间的一个重要因素。受环境容量因素和地区间垃圾转移限制的影响,未来摆在我们面前的选择只能是依靠我们自己来解决垃圾问题;  

第二,如何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控制垃圾增长,要倡导和推进绿色生活方式,尤其是要倡导低环境影响的“高品质”生活水平,这里面的根本在于转变消费和生活理念;

第三,与高品质生活相提并论的是高质量的增长方式,经济变得更加集约了,产品质量更好,产品附加值更高了,劳动生产率更高了,劳动分配更加公平了。这都意味着,在讲求规模的同时讲求效率和质量,只有从生产和消费两侧双管齐下,才足以真正化解上海所面临的中长期垃圾问题。

总之,从长远看,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处于什么发展阶段,都有必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之道,改变以增长为唯一目的的发展理念,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