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固废处理

旗下栏目: 固废处理 危废处理

“塑料雨”、“塑料雪”,人类该如何和塑料相处?

来源:千篇一绿 作者:蒋南青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8-21 11:33:46

塑料又上热搜了,这一次是“塑料雨”和“塑料雪”。2019年8月中旬,多家外媒报道,美国地质勘探局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在科罗拉多州不同地点收集的雨水中,包括落基山国家公园的山峰在内,约90%的雨水含有细小的塑料碎片、珠子和塑料纤维。据新华社报道,德国和瑞士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论文介绍,他们在德国多地、瑞士阿尔卑斯山区以及北极地区采集雪样,对融雪进行过滤,再用红外显微镜检测滤液中残留的塑料颗粒发现,微塑料在这些地区的雪样中均大量存在。

当地时间2017年8月4日,北极地区,Alfred Wegener研究所在北极采集雪样。

(视觉中国/图)

死去的鲸肚子里装满塑料袋,太平洋里的“塑料垃圾岛”数百年无法降解……塑料带来的问题无可回避,但塑料的好处又似乎令人难以割舍。中国的“限塑令”已施行十年,控制危险废弃物跨境转移的国际协议《巴塞尔公约》,在2019年5月的缔约方会议上也将塑料垃圾列入贸易管控范畴,使国际对塑料问题的讨论进入新的阶段。而塑料依然无可阻挡地在开拓自己的“疆域”。塑料,专业上属于合成树脂的一种,单反相机的金属外壳变成了塑料外壳,汽车、飞机上的一些金属部件也替换成合成树脂材料,外卖行业的兴起则制造了更多一次性饭盒、塑料袋。未来,塑料的用途可能会不减反增。人类该如何与塑料可持续地相伴而生?中国合成树脂供销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秘书长蒋南青在“中国绿色传媒研究奖学金班-可持续发展促进计划”上做了相关阐述,以下自述为南方周末记者根据蒋南青的授课内容整理而成。

蒋南青 (资料图/图)

塑料产能还将不断增长塑料和橡胶、纤维这三类物质都是高分子材料。21世纪,我们已进入了高分子材料的时代,因为塑料非常好的性能和可塑性,它成为了一种广泛应用的材料。从农用地膜、塑料餐具,到汽车为轻量化而采用高性能的合成树脂部件,塑料在我们实现消除贫困、工业基础设施建设、便捷城市生活方式、高效交通等诸多可持续发展目标上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尽管我们一直讨论禁塑,但现在中国的塑料产量还是在不断地增长,从2010年的4000多万吨到2017年的8000多万吨。全球总的塑料产量目前每年是3.5亿吨,其中近四分之一都是在中国生产的,而整个欧盟都没有超过20%,这也说明了中国为什么在塑料的问题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从分布来看,国内塑料产能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尤其是珠三角和长三角。最大的量是在广东,占了产量的四分之一,浙江是五分之一,江苏是10%。这些地区,也是我们在处理塑料问题、回收塑料问题要关注的省份。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塑料包装品类、数量越来越多,是塑料制品里增长最快的一种,像软包装已经增长到1300万吨。我们扔掉的垃圾里基本上含有塑料制品,而且会越来越多。带来的废塑料问题不仅公众关心,对行业也是很大的挑战。有些复合包装,像薯片袋,为了隔热、绝缘,还用到诸如铝箔等多层复合材料,就给后面的分解再生带来很大难度。塑料原料中目前有98%是直接从石油中提炼制成的原生料,回收料只占2%。根据艾伦麦肯阿瑟基金会报告中的数据,2013年全球每年大约生产7800万吨的塑料包装物,只有14%是被回收了,14%被焚烧,40%的包装最终被填埋,有32%使用以后,直接被丢弃到了自然环境中。流入环境的废塑料每年约有800万―1500万吨。这意味着塑料产业还在走一个传统的线性发展模式――从资源到消费,然后变成垃圾,就是开发、制造和废弃的过程。我们本质上要做的,就是想将其发展到循环经济模式,实现设计生产-分配-消费-再利用-资源开发-设计生产的闭环,将垃圾重新变回资源。这不仅是塑料回收商的事,闭环上的每一环节都要做出相应努力。

泰国董里府,生病的儒艮宝宝尸检后,胃里含有塑料碎片。(视觉中国/图)

生产者责任是否可以延伸?所有塑料垃圾的处理方式中,填埋是最不好的一种,既占土地,也产生污染。我们现在垃圾分类的目标就是减少填埋的比例。焚烧发电要好一些,因为塑料垃圾是石化产品,是可燃物,焚烧就相当于以热能的方式进行回收。但公众对垃圾焚烧厂还是存在怀疑、抵触情绪,造成我们不大可能建很多座垃圾焚烧厂。比热能回收更好的去向是物理回收,俗称“从瓶到瓶”, 废塑料作为原料同级利用,就可以减少从石油中制造新塑料的使用量,从而对节约石油开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作出贡献。但不是所有废塑料都可以回收。热固性塑料在加热后不再具有可塑性。因此在产品设计环节采用哪种材料,就能决定后面是否可以回收。现在很多的包装品牌商也开始尽量首选PP(聚丙烯)、PE(聚乙烯)等可循环再生的热塑性塑料。在这里,聚合物生产商负有在材料、技术上做到可再生的责任。从生产环节着眼,还可以借鉴欧洲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EPR)。1994年,欧盟出台《包装和包装废弃物指令》(PPWD),各成员国根据这个政策框架制定本国法律,从而构建出EPR的法律体系。目前有25个欧盟国家已经在治理国家包装废物的政策中实施了EPR,实践证明这是很成功的一个体制。实施以来,欧洲塑料的填埋率截至2016年比2006年降低43%,节约了大量土地;回收率一路走高,对减缓气候变化也有很大贡献。

当地时间2018年11月26日,比利时布鲁塞尔,非政府组织联盟“反思塑料”(Rethink Plastic)在欧盟委员会门前竖立一尊雕像,描绘的是一只吐出塑料的龙,呼吁停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视觉中国/图)EPR是如何达到这种效果?这就是让生产者为垃圾的整个生命周期承担起责任。生产企业要为后端建立回收再生体系付费,包括从居民家里收集废弃物到分选、回收、再生等环节。欧洲塑料战略下还发起了塑料战略联盟,把各利益相关方,包括企业、NGO、公众等召集起来。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作为提出新塑料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国际权威机构,也在2018年和联合国环境署发起全球承诺,全球品牌公司纷纷加入,如雀巢、可口可乐这些品牌作为塑料生产利用者,承诺到2030年实现100%可回收,和使用更多的再生料。2018年的联合国环境大会上也已通过了一次性塑料的决议,并强调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呼吁各方共同参与。我国从2016年已经开始在电器电子、汽车、铅酸蓄电池和包装物等4个示范行业做了生产者延伸制的试点。从国务院到发改委、农业部、环境部、工信部的一系列文件中都规定了健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国务院发布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明确提到,到2020年,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相关政策体系初步形成,产品生态设计取得重大进展,“重点品种的废弃产品规范回收与循环利用率平均达到40%”。

消费者的责任我们指的塑料污染的问题,主要是后端,也即消费者后回收再生的问题。前端的生产环节,通过供应链管理已经基本上可以做到塑料的闭环管理。但塑料产品到消费者手上以后,就散出去了,很难回收回来。消费者在其中的责任并不只是被动地接受垃圾分类,或者单纯去批评塑料生产企业的回收体系不健全。消费者最大的责任就是要把垃圾分开,把厨余垃圾和干垃圾分开。现在的新零售商业模式发展飞快,比如电子商务、快递、外卖等,这是都是生活方式的变化。我们在快递送到家后,还要想到“逆向物流”,即如何把快递包装、塑料废弃物分开,再通过物流的体系送回去。这也是需要构建一套体系,每个人在这个链条里面都是有责任的。现在很多企业开始使用纸袋或者可降解塑料袋作为替代塑料的方式,消费者也相信可降解塑料更环保。但我们应该用全生命周期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首先,可降解塑料并非在自然条件下降解,还是得在特定工业条件下。其次,如果可降解的塑料袋和传统的塑料袋混在一起的话,它会破坏传统塑料袋的性能,导致韧性不够,非常容易坏,无法回收。这将导致再生塑料行业丧失利用废塑料的源动力。所以研究材料的院士们也说,即使是生物可降解塑料也要分类,否则会带来更大的麻烦。同时,塑料再生利用,也是节约资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方式。所以我们鼓励使用再生塑料,还是要再提倡3R,首先还是要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的塑料袋(reduce),实在要用就得改变一次扔掉的习惯,可以试着重复使用塑料袋 (reuse),最后是回收再生(Recycle)。

(编辑:小虫)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