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固废处理

旗下栏目: 固废处理 危废处理

禁塑令,国内国外都尴尬!

来源:废塑料新观察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8-29 14:54:16

澳大利亚超市巨头科尔斯(Coles)在“禁塑令”实施仅一个月后便迅速撤回。8月1日起,科尔斯继续向顾客提供免费塑料袋。

就在上个月,科尔斯刚刚宣布不再为顾客提供一次性塑料袋。通常超市不提供免费塑料袋被认为是环保的重要举措,然而澳大利亚消费者对此却怀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澳大利亚超市限塑引发的事件

禁塑令一月,近半店员因此令遭顾客辱骂

今年7月1日起,科尔斯在位于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昆士兰州和西澳大利亚州的所有门店不再为顾客提供一次性塑料袋,消费者可以使用自带的塑料袋或支付15澳分购买一个可重复使用的塑料袋。这一举措引发澳大利亚人的强烈不满,全国上下蔓延着“塑料袋愤怒”。

上月初,在西澳的一家超市里,一名女性店员在告知一名男性顾客不再提供免费塑料袋后,被后者愤怒地掐住了脖子。

这起事件仅仅是超市店员与顾客之间因禁塑令而起的一系列冲突的冰山一角,在澳大利亚全国各地,这样的偏激行为屡见不鲜。一项对科尔斯超市100多名店员的调查显示,接近一半的店员称因禁塑令遭到顾客的辱骂。

禁塑令被质疑带有盈利目的

事件发生后,还引来了更多质疑,科尔斯推出收费塑料袋的举措不仅是为了环保,更是旨在盈利。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仅不再提供一次性塑料袋这项举措,就能为科尔斯每年节省1.7亿澳元的开支,而顾客购买环保购物袋每年又将带来超过7000万澳元的收入。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评论称,仅仅针对塑料袋收费,而不将资金投入到环境改善项目中,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和零售商疏于管理教育,消费者会逐渐恢复坏习惯重新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禁塑令仅仅是个开始,澳大利亚的零售企业应将出售环保购物袋所得的利润捐赠给社区和环保组织,政府也需要加大对环保教育的资助力度,多管齐下才能有效地控制塑料袋滥用问题。

限塑令十年,我们的塑料包装使用情况

2008年6月1日,我国“限塑令”正式实施。“限塑令”明确规定: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现在十年时间过去了,“限塑令”所达到的限制效果如何呢?

很多人感觉塑料袋的用量比以前更大了:小商铺随便给,大超市也不少用。

 一个西红柿、两头蒜、三根黄瓜、几个小芒果……别看东西不多,超市导购依然尽职尽责地用透明手撕连卷塑料袋将它们分类装好、称重、贴价签。

结账时,收银员还会问一句:“要塑料袋吗?” 不少人都选择花两三毛钱买一个,很方便地装好拎走。 

一直以来,街市、超市都是大量使用塑料袋的场所,为此小编在街头采访了刚刚买完菜的张阿姨。

张阿姨说:“支持环保,不用塑料袋了,我们节约,不要弄那么多塑料袋。

”张姨今天买了蔬菜、排骨、鸡蛋等,简单数了一下,共用了5个塑料袋。她说虽然自己有带环保袋,但是如果买鱼买肉,不用塑料袋装也不实际,这也是“限塑令”比较尴尬的地方。

“比如我买肉,不太可能从家里拿个塑料袋装,因为反复使用塑料袋就怕感染,会不卫生,所以就接受这一点,买肉的时候给我塑料袋。” 

“面对尴尬局面的不仅是市场、超市,近几年来快速发展的快递和外卖行业所产生的塑料袋、塑料盒以及胶带等数量同样非常惊人,不过当中同样衍生出一些很矛盾的问题。”

张姨家里这两天共收到了五个快递,今天逐一打开,发现过度包装的问题的确比较严重,每一个物品都被充气包、胶带、胶纸等包到严严实实。

 “这也真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商家为了保证东西不损坏就要使用很多塑料袋来包装,但这样又无形之中就形成了多余的过度包装,这样也给我们制造了一些塑料袋的垃圾。” 

今天我们就将张姨所接触的所有塑料制品做一个统计,发现塑料袋有共10个,从外卖、快递所产生的塑料制品就有20个,快递、外卖已然成为了限塑的“重灾区”。

限塑令为何变成一纸空文

1、“限塑”变“卖塑”,消费者不在乎多花两毛、三毛钱,塑料袋的便宜、方便增加了人们对它的依赖。

2、卖家限塑难以落实,卖家不提供塑料袋,顾客不满意。

3、替代品,吸引力不足。纸袋、布袋并不能更好的满足大家使用要求。

4、监管不力,监管部门鞭长莫及,最终默许了商家对塑料袋的肆意使用。

5、限塑令自身存在局限性,餐厅打包袋、快递包装是否也应该听“令”行事?

综述

塑料袋零散的消费场景太多,塑料袋生产容易、监管不过来。这种情况下,“限塑令”确实很难彻底执行,就算实行更严厉的“禁塑令”效果也未必会好。归根到底,第一要完善塑料袋代用品的开发,其次还是要改变消费者的行为,使少用或不用塑料袋成为公众的自觉行动。

以目前的状况来说,做到“加强公众意识”这一点很困难,曾经大第力推行的垃圾分类之所以没什么效果,就跟这有很大关系。然而,这是一个必经之路,这需要政策制定者更为智慧,也需要民众共同努力。

(编辑:Wendy)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