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流域治理

旗下栏目: 城乡污水 工业废水 流域治理

湘潭市22条黑臭水体实现消除黑臭、初见成效目标(2)

来源:湘潭在线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2-09 13:14:29

最终,为确保调度有力,湘潭市明确了市级、部门及实施主体三个层级的调度机制和考核机制。尤其市级调度层面,湘潭市制定了“一周一调度、一月一报告、一事一流程、一月一督查” 调度法,并制发了《湘潭市城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考核办法》,分管副市长定期调度,深入一线及时解决整治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关键 一渠一策,“八步走”锁定“治黑”全程

“经过反复摸底我们发现,每一条黑臭水体均存在时间长、诱因复杂、富营养化程度不一的特殊情况,‘一渠一策’势在必行。”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彻底“治黑”,湘潭市确定了“封堵、拆违、截污、清淤、引流、治理、改建、管控” 八大整治举措。

其中,“封堵”即在湘潭市饮用水源保护地的排滞口增设封堵阀门,严防污水流入其中;“拆违”即拆除水上违章建筑,关闭沿线养殖场,减少污水排放;“截污”即在市城区水域全线增设截污管网,实现雨污分流,防止污水流入水渠之中;“清淤”即采用专利技术,运用机械和人工操作,对全域黑臭水体淤泥进行清理并外运,提升河道防洪功能。

“引流”即通过提高水位改变水系流动方向,让原排入湘江的污水流入污水处理厂;“治理”即通过堤岸修复,水生植物修复及黑臭水体深化处理等手段,加强水体自净功能;“改建”即在原有水系功能不齐全的黑臭水体增设小型污水处理设备和调蓄水池,让无法雨污分流的水体得到净化;“管控”即关注长效治理,如建立水体水质监测、预警应对机制, 按照“河(湖)长制”要求,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五有”管养标准以及管养职责、绩效评估机制等长远措施等。

尊重循环力,做活水文章。

在“治”的同时,还要做好“管”,尤其是水环境的管理。该负责人介绍,去年至今,根据各条水渠具体情况,湘潭市还综合引进了多项生态治理先进技术。

“大多黑臭沟渠附近都有湖泊或公园,渠湖一体的水环境治理结构,更需要我们在顶层设计时考虑其整体性和科技性。”市水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黑臭水体均存在淤泥厚、重金属含量高、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等问题,湘潭市特意引进了砾间水质处理技术、生态驳岸科技及大型调蓄净水设备,从源头和水质上营造活水环境,如护潭河(韶山灌渠—湘江)流域就采用了其中两项。

“今后,流域内的碧泉湖公园将设置地埋式的砾间处理设备,流水流经砾石净化区,再通过物理截流过滤污染物后,再经微生物降解污染物,达到曝氧净化水质效果。”该负责人介绍,砾间接触氧化法是一种成熟的微生物处理技术,广泛运用于河川水质处理,每公顷每天可处理3至8万吨污水,且操作维护成本低。

而对于护潭河的渠道,湘潭市则采用了生态驳岸科技。简单来说,就是将现有自然河岸的生态恢复及新建人工护岸设计成“可渗透”生态恢复工程,通过扩大水面和绿地、设置生物的生长区域、设置水边景观设施、采用天然材料的多孔性构造等措施进行水土交换,既实现了生态效应,也打造了景观工程。

目前,湘潭市正加快编制《湘潭市水景规划》和《湘潭市城区黑臭水体整治项目长效管理办法》,重点建立河、湖、渠一体的联动机制及水系长效管控机制,同时尽快邀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湘潭市具备条件的黑臭水体开展整治效果评估,成功永久销号,实现全市水系“长治久清”。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