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流域治理

旗下栏目: 城乡污水 工业废水 流域治理

台湾新城溪巡溪杂感:无水不成河 取水闸隔开的灿烂与哀伤

来源:人禾环境伦理发展基金会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0-16 12:46:08

“隔个铁路,为什么会差那么多?”8月溪流日的伙伴问。趴在水中看鱼的我们,像是从闹市突然转进清冷荒漠。或许取水口下游悬浮水面的藻、和试图冲过水闸、挤在水门下的鱼群,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48825475113_358ff9b904_b.jpg

新城溪天堂般的上游,清澈溪水与丰富生态。

利奇马台风的外围环流带来较大降雨,这天是新城溪从上游到出海口终于通水后的第八天。省道台九线及铁路的上游恍若天堂、不舍离开的清澈溪水、看不腻又认不完的鱼虾,伙伴移师到铁路桥下游平缓、少有大石、但小径扁石堆填整个河床的溪段。

48825475053_9fe4d280d8_b.jpg

往下游走,溪水略为混浊,细瞧底下更是荒芜。

走过略混浊还漂浮着棉藻的地方,多数伙伴不再想把全身泡入水中,而只透过窥箱观看,觉得水底下荒芜而意兴阑珊。几位泳进略墨绿潭区的伙伴回报探查结果:“从河口游进来的双边鱼群、喜欢栖沙底的厚唇鲨、零散被冲下去的溪哥石宾、少少吻鰕虎的小小路队。”

48825475028_35ffb9cc57_b.jpg

同一处溪段竟有完全干涸的状态,洄游生物该如何是好呢?

但完全没有洄游的螺贝类,在看似都有水的此时,泄漏了下游常态干涸的哀伤。“为什么会差那么多?”、“是因为水量差很多吧?”,其实八天前的二个月间,因为少雨、加上人们取水的需求,桥边取水门以下、漫长的5公里河道是完全无水的状态。

48826007732_ee522c9a91_b.jpg

新城溪除了供水,与宜兰人休憩生活一直密不可分。(左)1950年代武荖坑桥下游人澡浴一景——苏澳镇公所提供。引自“宜兰人文知识数位数据库”。

每逢夏天桥下和风景区总挤满了戏水的人,从苏澳镇公所提供的照片“1950年代武荖坑桥下游人澡浴一景”,也可以概窥从以前到现在,苏澳冬山人跟新城溪多亲近。后来遇见世居新城溪畔、趁龙德大桥下难得有水来纳凉聊天的一家人说,40、50年前小孩放学都来溪床上放牛,彼时大排常冒着石灰业排放还冒着烟的水,但新城溪主流终年有水且无污染,牧牛时还可顺道钓豆仔黑格。后来碱业水泥厂的用水排水也一度污染严重,近年大力整顿后,现在下游水质已经改善,龙德工业区也有合格的污水处理排放。这一早上28位伙伴在短短200米内,共记录20种鱼六种虾一种蟹,当中高达20种占74%需要在河海间移动生存。若加上今年前后两次的观察,铁路上下游400米宽不到20米的溪水里,居住了27种鱼(二外来种)七种虾一种蟹,这丰饶或许就是宜兰县政府选择此处封溪护鱼的原因。

48825850481_a6e9a4e10d_b.jpg

洄游的鱼虾怎会知道,他们渴望前往的“天堂”和自己的想象并不一样。

但毕竟“无水不成河”,每年入夏等不到台风时,从感潮带往上逐渐干涸,一路到铁路旁的最后取水闸,此时成群的鹭鸶就像死神的使者,循着它们就可找到鱼虾成群困在低洼的水窟缺氧挣扎等着被煮熟。6月底顺着原本该是流心的河床走,在低洼处的石头下找到烤熟红透的虾子,还有刚好上溯的小毛蟹路队,捱不到中游的天堂,一只一只干死在稍微遮蔽烈日的小石片下,令人十分不忍。

48825474998_17e7a8b66f_b.jpg

(左)中游有多处取水口供应千顷良田灌溉,或其他工业用水。(右)但过了台九线以东的下游5公里处,水量骤减下常常干涸不成河。

新城溪除了我们表面看得到的河流,中下游还透过百年以来发展的水利系统,化身为“一座抬水堰+64道水门+一处抽水机组+绵延134,352米长的六个圳路系统=灌溉冬山苏澳地区1,027公顷农田(1990年台湾省水利会资料)”,但也因此下游河流本尊反而经常没水,或者说,她的下游实质上已经散化成绵长网状的水圳和农田,最后大多经过北边的五十二甲湿地,从冬山河口出海。

河流的本质已经因为人类的利用,不再沿着特定的河道发挥输送迳流水和各种物质,那么原本需要沿着河道移动的生物,有没有机会也利用现在变形衔接到冬山河间的这网状水路呢?进不来的就进不来了,无辜的是走到一半碰到越来越干的、或困在即将干涸区域的那些。这超出自然稳定的季节节奏、加上农田水圳的环境跟溪流毕竟不同,很难想象上溯或降海的成鱼、以及中上游孵化的漂浮期仔稚鱼,要如何都能通过这些环境?

那么,面对新城溪的居功厥伟,不知是否能考量她原本承载的丰富生产力,让灌排系统更兼具溪流的特质,能提供动物另一条上下洄游的生路?或更务实点,在一期稻作收割后有更细致的调节管理,同时处理下游长期因为缺乏水的搬运力量而堆积垫高的河床,还给新城溪足以贯通山海的生态基流量?春夏趴进溪底看鰕虎毛蟹上溯、冬季循点点灯火到新城溪口看捕鳗人搏浪,你会发现,“鱼米之乡”有米还要有鱼,才是冬山苏澳一级产业的该有的本色。

(编辑:Nicola)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