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流域治理

旗下栏目: 城乡污水 工业废水 流域治理

国际典型流域与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周戡 王芊樾 衣旭彤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2-03 09:12:19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域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却养育了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生产了全国三分之一的粮食,创造了全国三分之一的GDP。长江经济带的健康,关系到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已上升为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在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下,长江经济带发展已取得了巨大成绩,但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部分地方发展方式粗放、监管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

20世纪中叶以来,欧美国家对河流生态修复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入探索,积累了大量经验和深刻教训,或可为我国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参考借鉴。

1.jpg

长江经济带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摄

以史为鉴

全球九大流域中与长江流域在自然条件、生态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较为相近的是密西西比河、莱茵河、多瑙河、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这几大流域都曾经因过度追求短期效益,忽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而导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长江流域与其相似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流域社会经济相似性。长江流域与前述4个典型国外流域在空间权属、流域面积、社会发展和自然状况方面有很大相似性。

二是流域问题相似性。生态系统格局方面,4个典型流域与长江都面临或曾面临生态服务功能退化问题。流域机构职能发挥方面,都曾经因流域内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治理与管理各自为政,从而缺乏在流域尺度和生态系统层面的系统统筹。生态保护修复方面,都曾缺乏将保护修复措施和目标管理相结合,导致对生态系统自净能力、生态系统弹性恢复考虑欠缺,影响生态环境治理和恢复效力。

早在200多年前,这四大流域沿线各国就已经认识到这些生态问题,并逐渐开始从不同层面进行流域国土空间整治修复。20世纪中叶之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多以单一的流域问题治理为导向,治理手段以重点工程项目为主,且大规模灰色基础设施多,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20世纪中下叶,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始转向实施综合目标流域整治。20世纪末,欧美等发达国家相继推出了目标更加综合的流域管理政策,不仅涉及到河流的水资源利用、水利工程、通航和防洪等方面,还包括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栖息地修复和沿河城市综合开发等,力图兼顾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的诉求。

2.jpg

多瑙河 JStolp摄

他山之石

国外典型流域治理主要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流域生态修复目标的多元化。21世纪初,人们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有着深层依赖。近年来,为了平衡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欧美的流域规划日趋走向多功能一体化。目标界定与评价体系不仅综合了水质、水量、水生态以及社会需求,还兼顾水资源开发、水环境保护以及流域内上下游左右岸协调发展,确保实现生态稳定和资源可持续利用。莱茵河流域沿线国家大力推进绿色要素在流域内整体流动,推动流域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持续优化流域产业布局,通过绿色发展促进流域生态整体保护与修复。同时,积极推进绿色发展空间布局,分区施策。上游严控污染源。瑞士坚持生态优先原则,科学高效开发可再生能源;中游推进产业生态化。德国在莱茵河流域布局了生物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新型先进的生态产业。鲁尔工业区则转型为一个集居住休闲文化会展和办公等为一体的现代化混合区;下游地区则大力推进绿色航运贸易,并且制定了严格的航运环保标准,最大限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是流域生态修复措施的再自然化。流域生态修复由早期注重实施大规模灰色基础设施建设,逐渐走向强调分散的小规模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并且十分注重在营造基础环境时,让生态系统在实施低影响的生态工程措施后自我修复。莱茵河、多瑙河以及密西西比河流域近几年的生态修复措施日益强调自然化解策略,更加注重自然措施而不是工程措施。例如,恢复河岸植物群落和储水带,是维也纳多瑙河治理和开发的主要任务之一。基于“亲近自然河流”概念和“自然型护岸”技术,在考虑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时,充分考虑生态效果,把河堤由过去的混凝土人工建筑,改造成适合动植物生长的模拟自然状态,建成无混凝土河堤或混凝土外覆盖植被的生态河堤。

3.jpg

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

三是流域生态修复参与主体的公众化。流域生态修复早期由专家单一决策,近些年越来越趋向于跨学科共同协作,并逐步增强公众参与。欧美国家建立流域水环境信息网站,公开发布流域水环境信息,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提高公众对流域治理的意识。流域管理机构的组织架构中,设置专门部门了解掌握社会公众的想法和诉求,流域治理的重大决策也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莱茵河治理过程中,流域内公众和学者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民众通过公民评审团、专家咨询会、听证会等方式积极参与水质治理优先次序的讨论,专家学者则就开发项目对河流的生态影响、流域自然特征恢复、洪泛区保护等积极建言献策,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

四是采用象限法则确定生态修复优先级。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认识到,以流域为单元的水环境管理模式对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十分有效,并开始在流域内协调各利益相关方,从而解决最突出的环境问题。美国还制定了《流域保护方法框架》,促使各项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最急需解决的水环境问题上,有效提高了管理效能。美国环保局于1996年颁布了《清洁水州周转基金资助框架》,对联邦水环境保护领域最大财政投资项目的资助项目筛选框架进行了规定,要求各州整体考虑流域水环境问题,制定评分方法,评估本州的水环境问题与申请基金的项目优先级,以使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对水质改善作用最大的项目上。

五是统筹城乡及自然要素确定功能分区。欧美发达国家非常注重根据城市化程度和自然要素的差异,制定流域保护与发展规划。由于城乡二者的生态问题以及相关策略存在明显不同,欧洲的多瑙河流域严格按照城市与乡村区域的差别,制定不同区域的保护与发展规划。此外,这些发达国家还十分注意分析流域自然要素的差异,进而以小流域为单位制定流域区划。美国依据景观、植被、水文、地形、生物多样性等自然要素将流域精细划分出小功能区。欧洲则综合考虑自然和人文等要素进行跨尺度区划。

4.jpg

密西西比河 ArtsyLove摄

有益启示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空间利用低效,且城市化进程复杂,流域内不同地区可能正经历国外流域不同阶段的城市化及工业化进程,对国外的借鉴既要有整体认识,也要根据具体地点和问题以及发展阶段区别对待。综合看来,国外流域生态修复经验对我国有如下启示。

一是确定问题优先级,分批分重点制定策略。流域国土空间整治修复需要对问题确定优先级别,分批分重点制定不同的策略。国内流域问题优先级的界定还需要深入研究,从生态脆弱性(生态系统本身受破坏以及能够自我恢复的程度)和整治迫切性(对城乡居民福祉造成威胁的程度)两个维度考虑。对于高度脆弱且整治迫切性高的地区,应该优先整治修复;对于生态脆弱性高但是整治迫切性低的区域,可以只采用保护策略,降低干扰,自然恢复;对生态脆弱性低但整治迫切性高的区域需要适当干预;对于整治迫切性以及生态脆弱性都较低的区域可以无为而治,不多加干预。

对长江经济带来说,上游生态脆弱性高,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等现象严重,应优先整治修复。中下游生态脆弱性相对较低,但存在湿地退化、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丧失等问题,需要适当干预。中游地区环境污染现象严重,生态整治迫切度相对较低,应采取保护策略,自然恢复。下游长三角地区生态脆弱性低,可以不多加干预。对长江经济带部分人迹罕至且没有社会服务需求的地区,没有必要介入国土空间整治与生态修复,可以保护起来让其自我修复。

二是构建多元功能一体化目标界定与评价体系。我国不同地区的城市化及工业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但在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我国社会已经走向绿色发展之路。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流域问题不能只聚焦在单一问题上,而应该考虑多功能系统整治,构建一个由“核心问题+生物多样性+社会服务”的多元功能一体化目标界定与评价体系。由一个部门负责领域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对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实行统一规划管理,探索建立多元功能一体化目标界定与评价体系。

三是实施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要素的区划。长江经济带应建立基于森林、草原、湿地等不同自然要素差异的流域分析区划。长江上游应主要围绕森林、草原和湿地等自然资源保育;中游根据污染较重、人口相对密集、城市化进程加速的阶段性特点,科学造林种草,恢复林草植被,推进土地、劳动力等要素自由流动;下游的江浙沪等发达省区,一方面积极创新财税分享机制,探索建立跨区域投入共担、利益共享的财税分享管理制度,加大与中上游省区生态产品交易,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城乡生态以及区际生态统一规划管理,探索开展一批城乡生态一体化示范样板。

5.jpg

莱茵河 Kasiaczernik摄

四是建立完善的“监测、评价、规划”循环体系,强化科学治理。用监测为评价提供数据,同时监督流域规划的效果,用评价直接指导规划,用评价指导科学治理。国内无论监测、评价,还是规划,都亟待完善,可参考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方法,采用问题导向的分析模式与空间规划落地策略。与国外流域的基础资料和研究程度相比,国内尚需加强本土生态系统的详细区划与物种结构研究,本土生态系统自然演替路径研究,以及流域生态系统弹性阈值研究。在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用法律来明确与流域治理有关的各方责任,明确流域管理的目标、原则、体制、机制,建立覆盖全流域的水生态修复措施等。采用第三方介入的方式,完善国内流域整治修复的监测监督体系,实现管理、治理、监理的独立运行。此外,还要推进公众、企业、社会组织等全面参与流域生态保护修复。

五是构建长江流域生态产品内循环,以水循环带动生态产品循环。长江生态问题表现在“水里”,根子在“岸上”,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流域统筹。要切实落实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理念,统筹流域生态空间的综合治理,打造以森林、草地和湿地为核心的滨岸缓冲带和生态廊道,实现岸边-水体良性循环。上游突出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等的辐射带动作用;中游大力实施科学造林种草;下游加大各类湿地保护区整合力度。以水交易推动生态产品交易。国家层面发挥好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和生态补偿资金的引导作用。地方层面鼓励江浙沪等下游经济发达省区,积极开展区际生态产品交易,探索建立全流域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综合考虑水源涵养、水资源贡献、水质改善、用水效率等因素来分配补偿资金。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