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流域治理

旗下栏目: 城乡污水 工业废水 流域治理

擘画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未来——2021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高峰论坛发言摘登

来源:三峡日报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4-26 10:08:15

1.jpg

农药绿色化可从根本上实现“减施增效”

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宋宝安

宋宝安在论坛上作了以《长江经济带农药产业的绿色发展》为题的报告,为农药产业在沿江布局的情况下,如何走向绿色发展、风险可控,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转型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农药既是为人们守护作物生长和粮食安全的重要帮手,亦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风险因子,如何才能趋利避害,将风险降到最低,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就成为了关键。

绿色农业,亟待加快我国现有化学农药替代,传统农药不能满足农业生态文明的要求。农药绿色化,是根本上实现农药“减施增效”的有效途径,绿色农药的原始创新,是解决我国传统农药存在的问题关键,对我国农药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的农药绿色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药绿色发展政策和标准体系,我国已经成为具有自主创新农药能力的国家。

我国绿色农药的短板及“卡脖子”技术主要体现在绿色农药创制、农药精准化利用和生物农药合成生物学技术。未来五到十年,绿色农药创新发展的目标是:针对绿色农药创新的特殊性、复杂性和系统交叉性,全面深入与基础生物学相关学科的交叉,提升绿色农药创新研究水平,推动农药产业发展。

2.jpg

太阳燃料应用助碳达峰与碳中和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李灿

李灿在论坛上作了题为《绿色氢能和液态阳光甲醇: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路径》的专题报告,分享了化工行业在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提出了前瞻性的思路见解。

双碳目标,任务艰巨而紧迫,战略路径在哪里成为关系我国能源安全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根本出路。太阳能是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根源,如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照到地球表面1小时的太阳能可满足一年的全球能源需求。我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完全可以满足我国能源需求。这一资源优势尚没有认识到,同时也急需发展先进、低成本的转化技术。

太阳燃料合成是指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分解水(光解水或电解水)制备绿氢,将二氧化碳加氢转化制甲醇等液体燃料,把可再生能源存储在液体燃料中,也称为“液体阳光”。这将是未来解决二氧化碳排放的根本途径之一。

全球首套直接液态太阳燃料规模化合成,于2020年1月在兰州试车成功,太阳燃料合成已经实现了从实验室研究成果走向工业化示范。

宜昌在这方面大有可为,可以利用水电优势,通过水电制氢及液态阳光甲醇等项目实施,带动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发展,为沿岸城市及工业区绿色赋能,促进长江经济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1.jpg

加快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常纪文

常纪文以《关于长江保护法的有关分析》为主题,介绍了沿江化工企业如何执行长江保护法的要点,并提出了多重建议。

长江保护法的制定和实施开创了我国生态文明法治新局面,而且对全球大河流域的绿色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其影响是历史性和世界性的。

过去几十年来,长江水系、岸系、规划、产业布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都急需一部专门的法律来解决。虽然之前有多部涉及水体保护的法律,但针对性和特定性不够,效果不明显。长江保护法的立法指导思想就是把生态修复摆在压倒性位置,走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长江保护法所称长江流域,是指长江干流、支流和湖泊形成的集水区域。立法的目的是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促进资源合理高效利用中保障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此法律适用对象具有特定性。协调机制是长江流域保护、治理的灵魂,没有协调机制,就没有长江流域的规则和秩序,就可能出现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的局面。长江保护法清晰地界定了这种协调机制与监管体制,利于监管体制顺畅、高效地运转。

“十四五”时期,我国需要巩固和推广长江保护法的制定和实施经验,建立普适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2.jpg

书写化工区高质量发展的“上海答卷”

上海化学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一级巡视员 余亮茹

上海化学工业区是我国第一个以开发区机制和模式建设的大型石油化工产业基地,经过20年发展,现已成为全国集聚国际知名跨国化企最多、循环经济水平最先进、产业能级最高端、安全环保管理最严格的国家级石油化工专业经开区。“十三五”期间,化工园工业总产值从2015年的809亿元提高至1223亿元,年均增速8.6%,实现产值6000亿元。

建设新材料科创中心。2018年启动上海国际化工新材料创新中心建设,朗盛、彤程、毕克助剂等一批研发中心、实验室相继落户。上海电子化学品专区也于去年12月3日正式揭牌。

打造绿色产业集群。以年均不到3.8亿元人民币的发展资金投入,吸引项目投资总额超2000亿元人民币,达到年均招商引资总额大于100亿元人民币的水平。先后实施两轮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投资完成109项整治任务。“十三五”以来,区域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浓度从2015年的13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目前的53微克/立方米,超过欧美石化基地水平。制定《产业绿色发展专项扶持实施办法》,推动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十四五”期间,上海化学工业区将围绕“支撑城市发展,拓展智能制造,坚持绿色循环,带动辐射周边,满足社会需求”思路,在国内大循环中发挥好支撑作用,在国内国际循环中扮演好桥梁纽带。

1.jpg

致力打造新材料产业高地

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办公室大项目办主任 曹明华

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是成立于2001年的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2019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绿色化工园区。

聚力产业转型,提升发展能级。围绕石化、碳一两大主导产业链,重点构建环氧产业、醋酸产业、生命科学、高端专用化学品和高分子材料等五大价值链,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轻调优,促进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

建立绿色综合评价体系,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建立废水在线监控、超标采样、阀门关闭、总量控制等联防联控体系。安装废气在线监控设备436套,实现排气筒在线监测全覆盖。建立废气特征因子指纹库,实现废气精细化治理、大气精准化管理。园区危废处置能力达到近11万吨,综合利用能力达到16万吨,基本实现了危险废物不出园区、自行处置。

率先试点实施“专家+安监”创新模式,推进安全管家服务,开展安全现状评估。投资约1.5亿元建设了服务范围主要覆盖江苏、安徽两省的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南京基地,配备各类应急救援车辆70辆。成立了一支以危化品处置为中心,针对泄漏、工艺生产设备故障事故的专业技能救援队伍。

“十四五”时期,园区将严格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要求,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对标国际一流,致力打造“特色鲜明、产品高端、安全绿色”的新材料产业高地。

2.jpg

坚持绿色发展路径 构建循环经济体系

重庆市长寿区政府党组成员、国家级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冉洪

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综合化工、钢铁冶金、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五大主导产业,入驻企业600余家。2020年,工业产值达1150亿元。

坚持新发展理念不动摇。近年来,开发区拒绝高能耗、高污染项目14个,投资额70亿元,调整项目布局27个。长寿区委、区政府20年坚持“三地一中心”发展目标,工业对全区GDP贡献超过50%,税收占比超过60%,规上工业产值占到85%。

坚持产业发展不跟风。开发区立足资源、产业、人才、技术和区位等优势,不断调整优化产业链,推进传统产业“老树新枝”,新兴产业“插柳成荫”,创新创业“育种蹲苗”。坚持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将产品关联度高、原料互供性强、产业链延伸长、上中下游联动的企业及项目布局在同一区域,构建从企业小循环、开发区中循环、社会大循环三个层面的循环经济体系。

坚持产业发展不掉队。坚持产业数字化,通过智能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化工企业70%实现自动化生产,建成智能工厂13个。

下一步,开发区将进一步提升产业配套协作紧密度,加速产业提质升级;进一步提升五级水污染风险防范管理体系,担当好“长江上游责任”;进一步提升企业项目安全环保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找准科技创新体系的拐点,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1.jpg

发展本质清洁新体质新业态

兴发集团副总经理 刘畅

作为全国最大的精细磷化工企业,兴发集团始终牢记习总书记殷殷嘱托,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等五大关系,用好长江经济带发展“辩证法”,全面推动“关停、转型、搬迁、治污、复绿”五大工程,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生态优先,壮士断腕呵护一江清水。兴发集团坚持企业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通过“源头清理,推陈出新;末端控死,变废为宝;过程净化,集成循环”三项措施,系统推进绿色转型发展,打造本质清洁新体质新业态。

创新驱动,绿色转型跃向价值高端。近三年,累计投资51.5亿元,大力开发微电子、有机硅新材料等高端产业技术,推动化工产业向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方向转变。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先后开发食品级、医药级等各类产品15个系列591种,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等各类标准65个,形成了“资源能源为基础、精细化工为主导、关联产业相配套”的良好发展格局。

下一步,兴发集团将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的精细化工企业”总体目标,坚定绿色发展不动摇,强化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重点建设宜昌、宜都、内蒙古乌海三大园区,突出培育微电子新材料、有机硅新材料等五大骨干产业,力争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前400位。

2.jpg

打造安全绿色农化标杆企业

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董事、总工程师 熊金华

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创建于1984年,是集基础化工和精细化工产品研发、生产、销售、贸易于一体的农化行业高新技术企业,2020中国农药行业综合实力排名第15位。

聚焦长江大保护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华星化工有限公司总体战略调整为:去瓶颈,打赢环保治理“歼灭战”;补短板,打赢转型升级“攻坚战”;谋发展,打赢二次创业“持久战”。

去瓶颈方面,2016 年底,华星化工有限公司通过 BOT 模式实施环保治理升级改造工程,实现了废水减量化、资源化和在线检测,废水实现达标排放。在固废处置方面,华星化工闯出了一条成效明显的新路子,率先实现了副产盐资源化利用。

在补短板方面,华星化工有限公司对环境影响大的原药做“减法”,减产能,减比重,减排放;对制剂做“加法”,上马绿色智能制剂包装项目、加工项目,全自动粉剂包装项目和胶饵剂项目,通过制剂板块升级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清洁化、绿色化生产;化工做“乘法”,延伸氯碱产业链,实现氢气、氯气资源利用最大化,发展循环产业经济,建设8万吨/年润滑油(脂)项目,形成新的效益增长点。

“十四五”时期,该公司将以科技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为引领,做精做细原药、做大做优制剂、做优做强化工,把企业打造成水清厂绿产业优安全绿色农化标杆企业。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