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流域治理

旗下栏目: 城乡污水 工业废水 流域治理

穿越无人区域,科考原始秘境

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黄雪梅 王毅 黄海 人气: 发布时间:2018-12-07 11:32:05

1.jpg

原始森林中遍布苔藓和地衣。
2.jpg
科考队员到达海拔2160米的黄岗山山顶,开始徒步考察,由草甸向密林进发。
3.jpg
① 找到匙叶草。
1898年在法国发表的新种—匙叶草,其模式标本产地就在武夷山。
4.jpg
② 巧遇赤麂
5.jpg
③ 观察鸟类
6.jpg
南方铁杉林群落保存完好且集中连片,为国内罕见。
7.jpg
布设红外线照相机。

编者按

作为天地间不可多得的珍贵存在,武夷山拥有地球同纬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因此,40年来,各级对武夷山的保护力度不断升级。1978年11月22日,邓小平作出重要批示“请福建省要采取有力措施”。1979年7月,国务院批准将武夷山保护区列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1999年12月1日,武夷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中国第4处、世界第23处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2016年6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复,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启动。

12月1日,在武夷山申报世界遗产成功19周年之际,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组织开展“关注森林·探秘武夷”主题科考活动。专家们深入武夷山国家公园腹地,通过现场考察、标本采集和红外线照相机布设等方式,对生物多样性进行科学考察。记者一路跟随采访,为您揭开武夷山国家公园无人区的神秘面纱。

今年12月1日,是武夷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地的19周年纪念日。当日,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专门组织开展“关注森林·探秘武夷”主题科考活动,10多位有关生态学、地理学与野生动植物保护领域的专家深入武夷山国家公园腹地,进行生物多样性科学考察。

中山草甸与铁杉林地,冬季地貌黄绿两重天

12月1日清早,天刚蒙蒙亮,科考队员就乘车向武夷山脉最高峰黄岗山进发。

“注意!前方山路左侧有两只赤麂出没!”在科考队前导车上,一位科考队员话音刚落,又听到福建省观鸟协会会长杨金小声地说:“慢慢慢!快看右边,黄腹角雉!”这位资深“鸟人”此时按捺不住兴奋:“今天运气真好,黄腹角雉难得一见,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科考路上,不断有意外收获。

到达海拔2160米的黄岗山山顶后,队员们带好装备,顺坡而下,开始徒步考察。从海拔2160米下行到1700多米,一路穿越的植被类型有中山草甸、黄山松林、中山矮曲林、南方铁杉林。仅仅400米的海拔落差,呈现的地貌却是黄绿两重天。

在中山草甸区,植物种类主要有芒、野青茅、日本麦氏草、玉柏石松、毛杆玉山竹等。在一片枯黄的芒草群落中,黄山松稀疏点缀其间,格外显眼。这些黄山松生长了几十上百年,还是矮矮小小的,因为生存环境太恶劣了,年均气温约8.5℃,经常有5~6级大风,能活下来就是战天斗地的胜利,都是“树坚强”。

从中山草甸到南方铁杉林区,单程行走4公里左右。眼疾手快的科考人员,一路拍摄到了淡眉雀鹛、栗背短脚鹎、黄眉柳莺、橙腹叶鹎、白腹鸫、黄颊山雀等鸟类。

到了南方铁杉林区,仿佛进入清凉绿色世界,这里空气清新、溪水清冽。南方铁杉是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在我国南方的其他地方少量零星分布,而武夷山保护区存有上千亩的连片天然南方铁杉林,十分难得。

原始森林没有人类干扰,有着完整的生态系统。这里满是生机勃发的绿树,也可见到横倒在地的老树,朽木上又长出花花草草,甚至珍贵的松杉灵芝等。自然的演替如此神奇!

植物的千姿百态,让人赏心悦目,而动物显出的生存智慧,更让人叹为观止。

科考的领路人徐自坤,常常停下脚步,分享他的新发现。

“大家快过来看,这里有龙胆科的匙叶草!1898年在法国发表的新种——匙叶草,其模式标本产地就是武夷山保护区。”徐自坤兴奋地介绍,匙叶草是多年生草本,高15~30厘米,茎直立,叶大部分基生,形状呈倒卵状匙形,故名匙叶草。

“你们看,这棵南方铁杉树干上有黑熊的足印。猜猜看,黑熊爬上树是要干什么?”徐自坤问。

人群中有人说是看风景,有人说是锻炼身体。福建农林大学讲师叶宝鉴博士在一旁笑着说:“黑熊才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浪漫!它是为了摘取边上另一棵树上的果实。”

原来,在这棵南方铁杉旁,有一株多脉青冈。叶宝鉴博士介绍:“黑熊食性较杂,以植物叶、芽、果实、种子为主,对多脉青冈的果实尤为钟爱。有的多脉青冈树形小,黑熊就爬上与之混生的南方铁杉,来采食多脉青冈的果实。黑熊折断果枝,既限制了多脉青冈向高处生长,方便采食,又通过这种折枝行为促进多脉青冈开花结实,为来年的采食创造条件,实现食物来源的可持续获得。”

苔藓太恣意,给原始森林包“绿皮”穿“绿衣”

黄岗山曾是火山盆地,第四纪以来快速抬升,周边断裂显著,峰顶剥夷面清晰。从远古以来,武夷山地质经过漫长演变,地层发育较为完整,自前震旦纪至第四纪地层均有分布,低等生物、高等生物应有尽有,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的生态系统,保存了地球同纬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

在南方铁杉林区,科考队员发现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树木穿着“绿衣”,岩头裹着“绿皮”,地上随处可见“绿毯”——苔藓和地衣把原始森林装扮得绿意盎然。

在海拔1800米以上成片生长的小叶黄杨,乃是全国较为罕见的植被群落。小叶黄杨的枝干也都被苔藓包裹着,只零星露出斑驳的灰白色——原来,那才是它的树皮本色。

科考队员累了就坐在“绿墩”上休息,感觉别样松软舒适。长期从事林业调查工作的陈之标,用木棍戳入“绿皮”,探测其厚度。福建农林大学苏春连老师则用手抓揉“绿毯”,感觉其松软度。

于是,围绕着这里别具特色的苔藓和地衣,科考人员展开讨论。

福建省林科院高工黄石德博士说,地衣和苔藓是极端环境的拓荒者,往往作为先锋性种群存在。苔藓植物喜欢高湿的环境,其对生态环境要求很高,对气候变化反应十分敏感,其生存状况直接反映生态环境的变化。所以,对苔藓植物的长期监测及生态功能的研究,很有意义。

“苔藓和地衣在土壤形成初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尹云峰教授用手拨开一块岩石上的苔藓说,“苔藓和地衣附生在岩石表面,能分泌出酸性物质,促进岩石的风化,逐渐形成土壤。这个过程非常缓慢,一般形成1厘米厚的土壤,大约需几百年的时间,所以土壤是十分宝贵的自然资源。”

一花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地,都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就要更深入地研究自然。

为了探秘国家公园,在此次科考活动中,沿途布设了多台红外线照相机,既可持续实时观测动物活动情况、植物生长态势,也可监控是否有人类贸然闯入。

“实时收集数据是做好保护与科研工作的关键。今年国家投入了1800万元建设生态监测设施,其中,5座沿植被垂直带谱布设的碳通量观测塔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科研监测中心主任李庆晞说,他们将进一步营造并完善软硬条件,发挥平台优势,汇聚全国高端科研力量,深入开展武夷山生物多样性研究,为全国乃至世界贡献武夷山的科研监测成果。

(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