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企业

旗下栏目:

绿色技术创新艰难,谁能笑到最后?

来源:环保创业邦 作者:陈婉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9-09 19:24:42

2019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印发的《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2年,基本建成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这是我国第一次针对具体技术领域提出的创新体系建设目标,对于技术创新型企业而言,是重任,也是机遇。

“在环境产业的历史进程中,能笑到最后的环保企业成长轨迹不外乎两种。”清新环境常务副总裁王月淼说,一种是通过技术引进或自主创新技术实现不断发展的专业化公司;另一种是在环保行业大发展时期后进入的资本拥有者以及社会资源拥有者。

技术型环保企业早期大部分是从中小企业逐渐成长起来的。对此,王月淼深有感触。他表示,清新环境一直以来都坚持技术创新道路,追溯到2003年,清新环境通过自主研发,成功获得旋汇耦合湿法脱硫技术的国家专利,成为我国国产火电脱硫技术的早期缔造者之一;2005年,采用该技术成功投产,一炮而红,奠定了市场地位;2007年,清新环境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国家环保总局首批获准参加试点企业,并获得首批项目特许经营权;2011年公司上市,插上资本翅膀,进入发展快车道。数据显示,2012年~2018年清新环境营收从3.83亿一路飙升至40.88亿,连续多年占据大气领域龙头地位。

环境商会执行会长、杭州锦江集团董事长王元珞也表示,锦江成立之初,与浙江大学开展了校企合作,将实验室技术一步步推到工业化示范、产业化示范,然后全面推广。20多年来,锦江闯出了一条“血路”。截至2018年底,锦江环境的项目遍布我国1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5个海外国家,待所有海内外在建及筹建项目全部建成,垃圾处理总能力将达67256吨/日。

“技术创新的每一步都凝聚了汗水和坚持,非常艰辛,但企业将技术‘揣’在兜,不断推动企业发展的内在创新动力,迟早会赢得资本市场的青睐。”王元珞表示,环保项目多具有资金需求量大、回收周期长、资金周转慢等特点,国有企业、央企曾经不愿意与环保企业合作,随着拥有核心技术的优质环保企业逐渐增多,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国有企业、央企开始寻求合作。

“技术创新是一条艰难之路,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技术也许会‘胎死腹中’,有的技术十年磨一剑,也未必有落地的机会,有的技术‘藏’在兜,等待市场爆发期。”王月淼表示,环保企业要保持初心,保持内生动力,才能在技术创新道路上持续稳健地走下去,同时,也要敞开胸怀,加强合作。

江苏科行环保总经理隆玉周在技术创新中总结出三点“秘诀”:通过技术引进、二次研发再开发实现市场占有;坚持自主研发,例如大气治理领域,市场同质化现象严重,竞争激烈,利润也比较低,可以选一些自主研发相对薄弱的细分领域深耕,有助于拿到较大的市场份额;与科研院校合作,创新需要人才和资金,人才紧缺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创新发展的瓶颈之一。

持相似观点的首创环境科技总经理戴小东表示,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技术型环保企业首选的是在技术上直接引进消化、吸收再研发,这可以直接带来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相对产学研合作,更有利于新技术引入和导入;从发展方向来讲,自主研发不是最优的考量,其成功性、经济性等方面不确定,且需要时间和资金。

“在研发中,要将创新工艺和工艺应用放在基础地位;产品创新和产品的迭代开发关系到设备硬核,要有跨界思维;在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微创新,微创新在降本增效以及稳定性等方面效果显著。”戴小东说。

在国茂股份副总经理王晓光看来,应用技术领域的创新,一是通过从0到1的自主技术研发,不断地去开发、优化公司的产品;二是在集成引进技术方面,与下游企业共同探讨细分领域的研发和优化工作;三是积极与全国高校进行产学研的对接,大力研发一些更加高端的,更加适合未来发展的产品,为以后的技术储备做准备工作。

环能科技第一副总裁佟庆远直言不讳,企业对于未来的判断实际上面临两个难点:如何构建一个广阔的能够提供先进设备的研发体系;设备生产出来如何让市场接受,如何让预研、研究、生产制造、销售、售后实现一体化。

对此,王晓光颇有感触,他表示,不仅要技术创新,也要服务创新。在提高服务创新能力上,要做好售前、售中、售后整个产品的服务工作,并不断在服务过程中创新升级;要做好现场服务;要在整个服务过程中更多地让最终使用方参与到服务的过程当中,并给出服务意见,为后期的产品升级迭代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中国水业集团副总经理余群胜则表示:“与产品创新不同,我们更加注重管理模式的创新。这种创新表面看不出来,它是一种内在对企业整个运营水平的提升。例如,诸多项目现场工人的知识水平不是太高,很多方案没有形成文字上的表述,我们要求技术人员与操作工人进行衔接,理论结合实践。我们发现,人为因素在整个技术创新过程中作用很大,所以企业一定要以人为本,重视人才的培养,做绩效的引导,促使员工在技术创新上做一些贡献。”

创新永远是企业发展的主旋律,我们也要看到创新不易,需要毅力、坚持、智慧。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