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安徽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广东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辽宁 湖南

从“靠江吃江”到“守江护江”——安徽省芜湖市推进长江生态修复见闻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张阳 洪曙光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1-12 08:36:18

“我家住在江之尾,半城山,半城水,山中楼宇高,水边柳丝垂;我家住在江之尾,半城山,半城水,古塔飘晚钟,长桥沐朝晖。”在疾驰南下的列车上,热情好客的安徽芜湖市民便教记者一行唱起这首婉转动人的芜湖市歌。

一下车便直驱长江与青弋江交汇处的十里江湾。记者眼前所见景象正如该市市歌里描绘的那样:仲冬时节的江湾,碧波如镜,不时有鸟群飞起,清脆的鸣叫声划破冬日的空寂。远处,落霞与孤鹜齐飞,江水共长天一色,将十里江湾映衬得如诗如画。“当年的芜湖以‘傻子’瓜子的勇气成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新时代的芜湖则会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做好长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争做八百里皖江保护的先行者。” 芜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对记者说。

自然修复——建新绿不只是挖坑种树

芜湖,古称鸠兹。由于处于长江黄金水道,南有青弋江、水阳江、清水河在此汇集入江,北有裕溪河联结巢湖,成为水上交通的枢纽。该市的综合实力在长三角地区也是比较雄厚的。取得这样的成绩,与长江沿岸规模以上中小微企业的贡献是分不开的。但也因此,193.9公里的长江岸线芜湖段不堪重负。

从“靠江吃江”到“守江护江”势在必行。为此,芜湖局近年来实施了“1515”生态修复计划,即将长江岸线1公里范围定为重点生态建设区,对沿江绿化空白区域进行植绿补绿;将长江岸线5公里范围定为生态环境严管区;将长江岸线15公里范围定为绿色发展先行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制度。

“芜湖的长江生态保护修复最大的特色是不搞整齐划一,我们是将科学方法贯穿始终,立足自然地理格局,追求实效。” 该负责人表示。

该市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按照自然机理实施生态修复,不搞大拆大建、过度整改。拿“建新绿”来说,注重使用本地树种进行复绿补绿,保留部分码头设施作为观景平台,保留部分厂房作为管理用房,杨树林、芦苇荡等生态湿地几乎全部被完整地保留,不加修饰便能打造成错落有致的原生态滨江湿地公园,不仅效果好能避免单调,而且人力、资金成本大幅减少,更解决了芜湖长期以来存在的“滨江不见江、临水不亲水”的问题,可谓一举多得。

自然恢复是“让自然自己来做功”,人工修复则指人类以一定的频率、强度和方式来“干预”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但在实践中,不是二者择其一的单选题,而是因地制宜、将二者结合发挥最大功效的应用题。“比如拿杨树和柳树来说,既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而且抗性强、生长快,真正做到栽得上、管得住、能成活、见成效。种植它们就可以把土壤条件改善了,地下的水肥条件得到相应改善,就给其他树种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我们芜湖绝不是为达到某种景观效果,盲目引进大量不合时宜的外来植物,而是高度重视乡土树种,深度挖掘和利用原生植被。” 芜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造林绿化科科长汪士奇告诉记者。

通过制定长江岸线生态修复绿化提升行动方案,明确造林树种选择、苗木规格、栽植模式及管护措施,针对成片造林、补植补种、退化林修复和抚育经营分别作出指导,有序推进长江岸线绿化,稳定两岸自然生态系统。截至去年底,芜湖市完成长江建新绿17160亩,构建起完备高效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维护了生物多样性,增强了流域生态承载力。

多元修复——治废矿不只是回填种树

走进距长江岸线仅6公里的无为市刘渡镇臼山石矿生态修复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对照着手里的图纸比划着,工人正用鱼鳞板固定着土壤。而就在一年前,这里由于长达数十年的开采,导致地质环境破坏严重,岩石裸露、边坡不稳,整治任务异常艰巨。“矿山修复不能靠简单回填、绿化就算完成任务。事实上,采矿带来的生态问题往往在后续土地利用时才暴露出来。因此,矿山修复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无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耿治明对记者说。 

长江沿线的土壤、矿山等修复项目动辄投入巨大,且由于尚未形成直接有效的价值实现机制,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性不足,政府财政性也很难支撑未来大规模、长效化的修复。

困局怎么破?

2019年10月,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建立激励机制加快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通过赋予一定期限的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等激励机制,吸引各方投入,推行市场化运作、开发式治理、科学性利用的模式。而这一政策成为一场“及时雨”,给当地矿山生态修复提供了新思路。

首先是产业化运作,将矿山环境治理纳入产业发展规划。长江生态修复涉及水上、岸线、陆上广大空间的众多领域,目前除水、大气环境质量等有较成熟的标准外,岸线、山体等的修复尚没有统一标准。具体如何修复、修复到何种程度,“芜湖方案”或可提供借鉴。

当地一方面委托安徽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将矿山生态修复所有的工艺、设备、技术及其标准规范等,全面重新审视、调整、编制,按照矿地融合的理念优化废弃矿山治理修复方案,为高效开展综合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其次是市场化投入。“我们尝试通过鼓励矿山土地综合修复利用、盘活利用矿山存量建设用地、合理利用废弃矿山土石料等支持政策,吸引各方投入。财政投一点,对上争一点,企业拿一点,迟迟未治理的这两个‘烫手山芋’终于被撕开了皮。”耿治明说。据悉,两处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累计投入治理资金约270万元,于2020年4月正式开工治理,目前工程已初步完工,正在筹备验收。

治理的方向是什么?答案是多元化。对适宜复垦的矿山废弃地,通过客土回填、削坡平整等工程手段和占补平衡政策,让一大批损毁土地恢复了利用价值。无为市襄安镇龙马窑厂损毁面积为6.2公顷,当地本着“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宜水则水、宜林则林”的原则,将废弃场地进行平整,大部分复垦为耕地,现区域内均种植了经济作物。襄安镇新生村村民闻银霞、梅百珍夫妇承包了其中的4公顷种植瓜蒌。“一年下来能赚30多万元。”提起收成,闻银霞喜上眉梢。而对于那些无法复垦的废弃矿山,通过植被覆盖,使昔日沟壑纵横、寸草不生的“光头山”变成了草木葱茏的“风景山”。

系统修复——保江豚不只是岸线种树

荻港,一个神圣的名字,渡江战役第一船登陆所在地。仲冬时节的芜湖繁昌区荻港板子矶矶身险峻奇秀,怪石嵯峨,如中流砥柱。登矶而上,青松滴翠,红旗猎猎。而这里也由于径流众多,水道曲折迂回,沙洲发育充分,是白暨豚和长江江豚的重要栖息地,属于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

长江芜湖段的保护区有无为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三山区龙窝湖细鳞斜颌鲴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涉及岸线全长58公里,总面积31518公顷。“江豚是长江淡水生态系统的标志性动物,它的生存状况昭示着整个长江淡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我们要做的就是以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为整治对象,确保在长江安徽芜湖段不让江豚成为第二个白暨豚。”芜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副局长王欣表示。

芜湖对市域内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治理,体现的是系统修复的思维,即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管理理论,统筹考虑区域地形地貌、河流水文、土地植被等自然环境因素,对该区域生态系统功能重要性、敏感性与脆弱性等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全面分析生态系统各自然要素及其之间的空间结构关系、物质交换关系、能量流动关系,将当地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按急迫性、重要性进行排列,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问题结构。

首当其冲的是长江芜湖段的“散乱污”企业、黄砂等建材开采装卸点等。2017年5月,芜湖局与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联合启动了长江干流岸线集中专项整治,对长江岸线退化林、码头、沙场、工业园区、矿山等进行调查摸底,将“散乱污”企业、各类船舶修理企业等拆除整改。专项行动中,全市拆除自然保护区内违法违规项目108个,释放长江干流岸线近30公里,腾出滩涂陆域面积6000亩。

对于长江淡水豚保护区缓冲区内土地的利用和保护措施,芜湖市遵从“退养休耕”原则,即种植农作物、养殖畜禽或水产的行为一律禁止。此外,还通过成立由自然资源等部门组成的巡查队伍,承担着保护区巡护工作的检查、监督执法管理、打击非法捕捞、水上安全隐患的排查。目前,已完成芜湖段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保护区以外水域的渔民退捕。

“过去的‘脏乱差’成为了过眼云烟,现在这儿空气好、风景好,喜欢推着孩子和爱人来这里散步。幸运的话,偶尔还能看到江豚的‘迷之微笑’。”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如今的十里江湾由生态“痛点”正蝶变为环境“亮点”,成为芜湖长江生态保护修复“为国护江、为民治江、为城建江”的生动缩影。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