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安徽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广东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辽宁 湖南

黄山市黄山区新华乡笋竹产业引领生态富民

来源:黄山晨刊 作者:舒俊 汪悦 吴玉莲 程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8-27 15:20:52

自古以来,“竹”在人们的心中一直有着特殊的地位。苏东坡曾感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千年前诗人的咏叹志在表达高洁的人格追求。而作为生活在黄山区新华乡的村民来说,已然真实地生活在“不可居无竹”的生态佳境中,且依靠笋竹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实现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谱写了一曲竹富新华的开拓之歌。

A 起步:从挖野笋到种雷竹

新华乡下辖4个村,主导产业为农业、林业、渔业、竹木加工业,现有竹林16000亩,其中雷竹林12000亩,素有“笋竹之乡”的美誉。

追溯新华的笋竹史,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就是新华乡节节高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新华笋竹产业联合体理事长王富勤。时间倒回1999年,当时王富勤还在杭州开早餐店,一次他到市场买菜,买了三根当地的早熟笋要15元,他心想,在乡下,农民干一天活才挣10元,这个生意做得。受此启发,他当即打电话回家,劝在家做小生意的三弟种竹笋,可三弟不愿种,因为当时村民都是上山挖野笋卖到杭州,没人自己种。于是,2000年,王富勤毅然回乡,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承包70亩山场种雷竹。2002年,新华乡借助“退耕还林”东风,依托政策扶持,培育资源方式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农户流转山坡地、荒地等推广雷竹栽植,种植规模达4000多亩。“2005年,我一家雷笋年产量达几万斤,年收入十几万元,开早餐店一年才挣一两万元。”王富勤告诉记者,一开始,多以家庭作坊进行初加工,2006年下半年,王富勤三兄弟成立笋业有限公司,还联合120户农民出资215万元,成立新华乡三绿宜笋业专业合作社,直接带动农民300户以上,合作社经营的雷竹林竹笋产量提高到每亩500斤左右。2007年,全乡笋竹种植面积扩大到7000余亩。

都说一片竹林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8月10日,记者走进王富勤位于董家湾村的雷竹基地,亲身感受到了这一点。1600亩的竹林繁茂幽深,满目青翠。王富勤介绍说,基地的雷笋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施肥以农家肥、有机肥为主,除草全部采取人工方式,确保质量安全。

今年45岁的王启发是新昌村人,在她眼里,王富勤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领头人。她2002年就跟着王富勤种竹笋,“我之前一直在南京打工,后来因为要带小孩就回来了。看到他雷竹种得好,就跟着他学,流转土地,从十几亩扩大到现在的二十亩,前年雷笋产量2万斤,收入达5万余元。”王启发笑着说,不用外出打工就可以挣钱,家里盖了新房子,买了小汽车,生活水平节节高。

B 发展:“竹园子”变“钱袋子”

为做强做大笋竹产业,近年来,新华乡大力实施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整合移民、林业等项目资金,先后打通5个基地回环道路,拉通21条笋竹林间道路,切实改善笋农生产条件。同时,积极组织区乡农业、林业技术干部组建4个雷笋指导组,对笋农进行技术指导,对雷竹林进行科学管理,亩产提高到1000斤,增长100%。

此外,与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着重从优良品种、笋竹高效基地建设、笋竹质量安全控制等方面指导、突破,将“竹园子”变成“钱袋子”,实现笋农增收致富。2016年,全乡原12家笋竹企业联合组建笋竹产业联合体,制定《联合体章程》,基本实现统一采购、统一收购、统一销售。据统计,2017年,雷笋产量650多万斤,人均收入约2500元。

据了解,为鼓励贫困户发展笋竹特色产业,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近600亩竹林,笋竹产业覆盖面达70%以上,亩均效益500元左右,笋竹产业联合体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加价收购,去年收购贫困户的笋竹每斤加价1角,今年加价2角,仅此一项让贫困户增收近万元;通过“合作社+贫困户”互利共赢模式,贫困户每年分红收益不低于6%,目前有104户贫困户贷款共418.5万元,户贷率达51.49%,其中有99户贫困户分别入股3家合作社。

2016年,董家湾村将“雷笋早出覆盖”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予以试点并取得成功,产出的鲜笋在春节期间上市,价格达到15-20元/斤,仅此一项,村集体增收约4-5万元,今年还将试点延伸到大保村,实现笋农、贫困户、村集体三方受益。董家湾村党总支书记张国庆介绍说,该村有15个村民组,1900多人,笋竹种植面积4000多亩,笋竹产业收入已超过传统的水稻种植。

通过16年的不断发展,新华乡拥有笋用雷竹林示范基地5个,其中新昌笋竹基地成功争创省级竹子科技示范园;三绿宜合作社成功申报为省级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节节高笋业被认定为市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功引进浙江羊毛笋(高节竹)种植基地;董家湾集体经济雷笋早出覆盖试点项目取得成功并荣获全市科技项目称号;“黄山竹笋”入选2016年全国农产品名特优目录。

C 现状:鲜笋进超市上餐桌

“刚开始我们卖笋还挂着浙江的‘天目山’牌,现在人家点名要黄山新华的笋,我们家的扁尖笋现在批发价8元,直尖笋批发价最低22元,产品主要销往江浙沪,价格比安吉高一倍,还供不应求。”种植大户王富勤的企业去年收购鲜笋60多万斤,实现产值250多万元,为董家湾村提供就业人员50余人,为农民直接增加劳务收入四五十万元。

张国庆颇为自豪地说,目前新华的新鲜雷笋已经进超市上餐桌,在大润发等4家超市以及同聚楼等3家餐饮龙头企业,大家都可以选购、品尝到地道鲜嫩的新华雷笋。为延伸产业链,该乡通过与浙江客商对接,销售鲜笋40万斤;引进“互联网+”,笋干线上销售额达200万元,成功入驻京东商城旗舰店;在江浙沪闽京等13个一线城市授权省级总代理,线下销售额达4000多万元。采访中,记者还看到,集地方资源展示、农产品销售、旅游集散中心、电商运营及培训、农产品配送等五位一体的“新华乡笋竹产业O2O体验中心”正在装修施工,今年9月即可试运营,届时将运用“互联网+”模式,展示笋竹文化,实现笋产品等农特产品的线上销售,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据了解,去年该乡以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为契机,推进笋竹企业转型升级,严格落实整改措施,全面推进“煤改气”工程,新建日均输气1万立方米天然气站1座。现保留笋竹加工企业7家,累计投资技改资金1000余万元,新建日处理50吨高盐废水处理设施和储量400吨的速冻库1座。其中瑞华、三兄弟、节节高三家企业先后通过QS认证并分别完成商标注册。企业实施扩规技改,企业生产能力快速提升,产品由单一笋干增加到脱水笋、水煮笋、青渍笋等多个笋产品和蔬菜、食用菌、肉制品等多种农特产品,产业链不断延伸。

D 目标:小竹笋做成大产业

湖光山色,竹富新华。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绽放在新华乡的这八个大字格外耀眼。无疑,新华乡通过近几年的笋竹产业发展,促进了一二三产的有机融合,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新华乡党委书记汪延勇认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亩效不高,示范基地亩产能达到1400斤,亩效益达3000元,没有管理好的可能只有三四百斤,效益也就七八百元;二是产品单一,附加值不高,产业链条比较短;三是乡村旅游刚起步,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对全乡经济带动作用不明显。

汪延勇说,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做了大量工作,连续举办新华雷笋节,组织媒体记者采风、拔笋比赛、旅游团队体验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鲜笋之乡”知名度;聘请浙江农林大学竹类研究所博士团队编制新华乡笋竹产业发展规划;委托专业公司协助申报雷笋地理标示工作;组织专家给笋农授课,通过产业联合体引导农民不滥用农药;把竹文化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把劳动生产与休闲娱乐、旅游度假融为一体,促进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

谈及下一步的规划,汪延勇表示,将围绕打造笋竹产业与乡村旅游业“新华样本”的发展思路,做大一产,创新模式,抓好丰产示范;做强二产,打响“新华雷笋”品牌,进一步延伸笋竹产业链条;做精三产,以笋竹资源综合利用规划为引领,建立“一线十八景四片区”的笋竹产业体系,建立四季有笋、特色鲜明的“鲜笋之乡”,建立内涵丰富的竹文化体系。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太平湖北岸休闲养生、田园风光、文化品鉴、户外骑行、农事体验、农产品定购等一条龙的新型乡村旅游模式,着力打造具有新华特色的乡村旅游“升级版”,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