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安徽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广东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辽宁 湖南

宿松:“林长制”让山更绿民更富

来源:安庆日报 作者:方文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8-30 15:03:09

青山叠翠、绿树成荫,一棵棵油茶长势繁茂,金黄的油茶果挂满其中。这是记者日前在宿松县二郎镇安徽龙成农林发展集团油茶基地看到的情景。

“我们目前现已流转荒山6.9万亩,栽培油茶5.1万亩,带动1000多贫困户脱贫。”安徽龙成农林发展集团董事长吴伍兵介绍,能有目前的规模,得益于当地推行林长制改革所带来的高效问题处理机制。“林地的流转、使用权的归属,这些老大难的问题,通过各级林长的直接沟通,迅速得以解决。”

2017年以来,宿松县严格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全面启动林长制试点工作,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生态立县”战略,重点实施六大重点工程,扎实开展林业“增绿、增效、增收”行动,林业综合效益得到显著提升。

据林业局负责同志介绍,目前,宿松县县、乡、村三级林长制组织体系已基本建成。全县共设立林长1337人,其中总林长3名、县级林长28名、乡镇级林长226名、村级林长1080名,设立护林员767名。每块林地和湿地都落实了森林民警和林业技术人员,确保“一山一坡、一园一林”都有专员专管、责任到人。

从湖群湿地到山麓,从中心城区到边远乡村,宿松大地处处绿树成荫,满目翠绿。走进陈汉乡,山高林茂、四季常青,空气清新、鸟语花香。不少村民告诉记者,芭茅山改造不仅变成绿水青山,而且成为宿松县可持续发展的“摇钱树”“聚宝盆”。

“芭茅山改造成本高,管理难,这个老大难问题正在得到解决。”宿松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林长制工作时,芭茅山改造被该县列入六大重点工程之首,作为林业增绿增效的突破口,将芭茅山场造林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亩1000元,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力争2018年底完成现有的5万亩芭茅山改造任务。

陈汉乡芭茅山面积3万亩,占宿松芭茅山面积的大半,由于投资芭茅山周期长、投资量大、资金回报率低,政府补助少,多年无人问津。林长制实施后,宿松主动与客商对接,促成龙成集团、先锋龙林公司等四家林业企业到陈汉乡投资芭茅山造林。

2017年,龙成集团在陈汉乡流转芭茅山2万亩,发展油茶产业。“我们要把油茶做成最贴近农民的产业,成为振兴家乡的支柱。虽然我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我会用尽全力加快实现荒山绿、生态美、百姓富。”这是吴伍兵的初衷。农民流转荒山有租金,进园务工有薪金,挂果后还能从公司反租倒包,家里农活不用丢,之外还有酬金、超产奖金以及定金。群众没有了后顾之忧,现在老百姓纷纷利用自己的荒山、小面积的空闲土地种油茶。

“过去,山区村民靠砍树维生,现在不砍树,山区管护变得更好了,生态环境变得更美了,林子变得更值钱了,实现了森林增长、林业增效、林农增收。”宿松县林业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蔡隐雷告诉记者,宿松推行“林长制”一年来,全县林业产业化飞速发展。仅2017年一年,全县实现林业产值437016万元,带动了2150户企业从业人员(长期务工)人均增收2700元。

8月15日下午,风吹过翠绿的竹林,竹叶哗哗生响。55岁的余承红走在陈汉乡库南村的千亩竹林里,作为村级护林员,余承红见证了贫困村库南村因林而美,因林而富。2017年,宿松县高位推动林长制,实行县、镇 (乡)、村三级林长制,开始走上一条护绿、增绿、用绿、活绿的发展之路。

也就在这时,余承红和全县几百名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一起成为护林员,“护绿”成了他的主要职责。余承红每天在农忙之余穿行在山林之间,查看是否有火情,是否有人盗采偷伐。“只有护好绿才能用好绿!”当上护林员的余承红对青山绿水有着深刻的情感,在他看来护林员的工作不仅为他带来了每年近6000元的收入,更重要的是他守护着全村人致富的希望。

“现在是山有人管了,林有人护了,不砍树也能致富了。”这是宿松县群众对林长制的由衷赞叹。

“林长制实施以来,生态保护的主体责任落实到每个山头每片林,这一片森林若是失火,那就是我的职责!”在北浴乡滑石村,党支部书记汪爱学表示,林长制带来的变化主要在于护林责任更加明确,守林效果更加明显,一草一木都有自己的主人。

汪爱学说,滑石村有一万多亩的森林资源,过去,村民坐拥生态富矿,却一度陷入贫困。为了改变贫困状况,滑石村积极探索发展新路,2017年实行林长制以后,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集体经济一跃达到了 10 万多元,贫困发生率降至为 1.41%,成功脱贫出列。

“保护好了就是永久性财富,保护了绿水青山,就能转变成金山银山,也能让越来越多的村民愿意加入保护森林资源的行列。”汪爱学感慨说道。

目前,宿松县的县、镇、村三级林长制较好地解决了队伍不稳定、管护不及时的问题,建立了“一林一员”、“一林一技”、“一林一警”体系,由“一家一户”管变成全社会共同管;由“管不好”变成“管得好”;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变成“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如今在宿松,每个山头都有管护责任人,林长制已在县、乡、村三级基础上,向居民组和农户延伸。在推行了林长制“网格化包保”的同时,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护绿、管绿”,有效解决“林长制”最后一公里问题。

(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