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北京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广东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辽宁 湖南

北京“把垃圾分类进行处理”得分下滑 生活垃圾分类卡在哪儿了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7-31 14:40:44

日前公布的2017年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中,“把垃圾分类进行处理”得分出现下滑,较2016年下跌9.4%。2010年前后,北京就在全市推广垃圾分类处理,8年过去,虽然政府部门一直在努力,但垃圾分类工作进步缓慢。分类意识和习惯的养成,卡在了那儿呢?7月30日,记者走访了部分小区。

分类达标小区垃圾混放混运

朝阳区甘露园南一区9号楼的单元楼上,悬挂着一块编号为“073”的“生活垃圾分类达标小区”牌子。不远处的垃圾区域,放置着3个垃圾桶,最左侧的为绿色的“厨余垃圾”桶,旁边2个灰色垃圾桶主要投放“其他垃圾”。而垃圾桶一边,堆放着小山一样的装修建筑材料、废旧木料、小纸盒。

为什么不按要求分类扔垃圾呢?“我刚开始也认真分,后来发现也没人管,大家看哪个方便丢,就扔哪了。”一位来扔垃圾的女孩告诉记者。

离垃圾桶不远处放着一辆电动三轮车,两个“其他垃圾”桶正等待被拉走。记者打开其中一个桶,里面混杂着果皮、菜叶、剩饭等厨余垃圾。

“前几年是说过一阵垃圾分类,可后来就没人管这事儿了。”在东城区海运仓小区,住了十多年的尤女士告诉记者,就在几个月前,楼下还有绿色、蓝色、灰色的垃圾桶,但是现在,只能看到标着“其他垃圾”的灰色垃圾桶。

记者发现,如尤女士所说,海运仓小区里大多数居民楼下都只有两个灰色的垃圾桶,记者走了大半个小区,才在一栋居民楼下发现了一只标着“可回收垃圾”的蓝色垃圾桶,但桶里装的却是废纸、塑料瓶、食物残渣、垃圾袋的混合体。

一个环节出问题就前功尽弃

“我们一直都在做垃圾分类,但效果并不理想。”长期关注垃圾问题的社会组织“零废弃联盟”志愿者谢新源坦言,他们一直在反思这个问题。

比如厨余垃圾收运环节,谢新源举例,没有完全做到“不分类,不收运”以及“不分类,不得进厂”。“厨余车司机看到厨余垃圾里出现塑料包装,没有做到拒收;后端厨余堆肥厂看到厨余车运来的厨余里面有塑料包装,也没有拒收。这无形中放纵了不分类。”谢新源还提示,信息公开也很重要。转运车收集垃圾的路线,垃圾量多少,这些数据都应该一一公开,反馈给居民,让他们监督,从而产生信任感、责任感。

承接东花市街道垃圾分类工作的北京天龙天天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权认为,给垃圾桶分颜色,容易,但培养分类意识,却很难。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不够、垃圾分类市政设施的建设滞后也导致生活垃圾分类推行遇阻。“垃圾桶并非越多越好,操作起来越简单效果才越好。”他认为,这些年来,居民分类意识有了很大改进,但意识转化为行动,却需要从收集、投放、转运、处理4个环节发力,政府的引导、服务体系、反馈体系都应该跟上,哪个环节有问题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另外,相关立法也应该跟上,“从源头对包装企业的制作标准进行限制,同时对垃圾产生者的行为进行约束。法律的保障能更好地约束各方行为。”刘权称。

引导6年养成分类习惯的启示

走进劲松中社区,“蓝绿灰”三色桶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24组、48个大桶,专门收集未分类的其他垃圾。至于厨余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居民们每天提着从家出来,在社区里的“绿馨小屋”进进出出,做着垃圾分类交换“生意”。

“今天0.95公斤,积分1.9,现在卡里一共有43个积分了。”“绿馨小屋”里,工作人员用“智慧绿卡”在POS机上一刷,居民刘德荣的厨余垃圾瞬间变成了1.9积分。刘德荣说,自己一家三口人,日产垃圾一公斤多,每天与很多居民一样,“其它垃圾”她直接扔在路边的桶里,厨余垃圾则送去“绿馨小屋”换积分,兑礼品。

教上千户居民学会垃圾分类,劲松中社区花了6年的时间。

2011年,劲松开始试点生活垃圾分类,但分类工作收效不明显。2012年,劲松街道引进社会化管理,北京首创智慧环卫发展有限公司入驻社区,提供专业化垃圾分类服务。

“我们推出了厨余垃圾换积分,兑换礼品,吸引居民参与,并养成分类的习惯。”公司总经理李震介绍,投放回收、收运管理、积分管理、数据分析,在劲松的智慧环卫指挥中心,垃圾处理的每一步都有既定的监测管理系统。如今,包括劲松中社区在内,劲松共13个小区、近60个小区实现了垃圾分类全覆盖,每天居民产生的厨余垃圾量达15吨,分出率约9%至10%,5.5万户居民受益。

引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是个慢活细活,要有耐心。李震说,劲松中社区用了6年,其他社区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逐步适应,垃圾分类需要全社会各主体共同承担责任,久久为功,才能让分类成为习惯。

(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