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北京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广东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辽宁 湖南

从靠水吃水到保水致富 他们对这湖净水有着特殊感情 密云水库人家 老郝夫妇的幸福生活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刘琳 人气: 发布时间:2018-10-04 07:07:42

1.jpg

渔民们驾舟出航的场面美似一幅山水画。
2.jpg
郝加银、万明芝捕到“鱼王”。

十一前夕,密云水库开库,郝加银第一网就打上来一千多斤鱼,其中一条25斤的大鲤鱼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当天的“鱼王”。一夜守候,7点起网,8点收工,郝加银满载着收获回到位于荞麦峪村的家里。小院几年前改造成了特色农家院,等着尝鲜儿的客人们既期待水库鱼的鲜嫩肥美,又惦念老郝和爱人万明芝做的那一桌喷香的荞麦宴。

自开库以来,这样的场景每天在郝加银夫妇家里上演,十一期间更是火爆。老郝打鱼归来,就要帮着爱人打下手,在厨房里忙进忙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守着一湖净水,这些年夫妇俩把密云水库的变化都看在眼里,他们的生活也越变越好。

为了好日子

老郝半路出家当渔民


溪翁庄镇荞麦峪村背靠密云水库,过去因在后山种植荞麦而得名。村子依山傍水,是个风景秀美的好地方。今年51岁的万明芝是本村的“坐家女”,万家姊妹三个,唯独没有男孩。过去,人们的思想观念还很落后,尤其是在农村,认为女孩是“脸儿朝外”的人,指望不上,家里必须得有个男孩。所以,到了婚配年龄,家在几十公里外的太师屯镇东庄禾村的郝加银,经人介绍就这样认识了万明芝。

万明芝生活的荞麦峪村是典型的水库移民村。流经北京东部的潮白河,上游是潮河和白河。潮、白两河上游山势陡峭,落差大,水流湍急。两河在密云汇成潮白河后,由于河道平浅,又无堤防,常常泛滥成灾。一方面为了根治水患,另一方面也为了缓解京津两市的用水紧张状况,1958年6月,北京市委、河北省委和水利电力部联合提出《关于修建密云水库的请示》。随后不久,中央决定提前动工修建密云水库,比原计划提早了近10年。

1958年9月密云水库开工建设时,155米水位高程以下的65个村、5万多人都要搬离故土,从库区内北山走马庄老村迁出的就是如今的荞麦峪村。两年后,密云水库建成投入使用。正因为临水,荞麦峪村的村民们多以打鱼为生。慢慢地,这门营生和技艺传承了下来。

认识万明芝时,郝加银退伍不久,4年的空军地勤兵经历,让他更加吃苦耐劳。复员后他分配到密云水产养殖场,负责在库地养鱼。上世纪90年代初,因为承包到户,很多勤劳的渔民陆续都富了起来,成了万元户,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时城镇职工的月工资只有寥寥百元。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条件,郝加银辞职当起了专职渔民。

“我这是半路出家。”回忆起当初学打鱼的一幕幕窘状,老郝的眼角笑出了褶子。出色的渔民都是“高手”间过招,出船时他们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找地形、观暗岛,监测鱼群的走势,如何下网,这些技巧都与最后的捕鱼量有直接关系。很有可能看漏了一眼,收成就差之千里了。那时的郝加银连桨都不会划,在哪儿下网他也不知道,更甭说这些不轻易外传的技巧了。可他天生不服输,当兵时的苦都能吃,怎么打鱼就不行?他现学技术,反复实践,很快就掌握了要领。打鱼带来的收入让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为保证水质

夫妻俩退出押宝地


这个十一假期,很多人来密云游玩时,必定要“打卡”密云水库,看看这里的蓝天白云,碧波荡漾。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千里而来的长江水缓解了北京的干渴,密云水库得以休养生息,蓄水量持续回升。今年,水库蓄水量已经突破了22亿立方米,首都“大水盆”终于名副其实。

守着这盆净水,这些年,郝加银夫妇把水库的种种变化都看在眼里。2013年10月中旬,在村里的帮助下,万明芝开始从事特色农家院的经营,在此之前,家里的收入主要来自老郝打鱼,为了贴补家用,万明芝在水库周边饭店打工,面点师、配菜师她都做过。此外,“押宝地”每年还能给家里带来几千块钱的收入。

何为“押宝地”?指的是密云水库水位下降后,露出的土地。因为淤泥滋润,土质富含营养,地里种出的庄稼长势极佳。只不过,水位一旦上涨,农作物就将被淹没,因此被村民们称为“押宝地”。密云水库的设计库容是43亿立方米,最大水面面积188平方公里。1999年以来,北京经历连年干旱,密云水库长期维持低水位运行,自2002年起,北京削减了工业供水,密云水库主要负责北京市的城市生活用水。

2004年,密云水库迎来了最“干渴”的一年,蓄水量仅有6.8亿立方米,库区内不少土地裸露了出来,周边很多村民开始种起了“押宝地”,有的还利用这种“天然牧场”,发展起畜牧业。“那些年水位下降,好多人都去库区‘捡’地种,我也跟着去了。‘捡’了5亩地,种玉米、油葵,每年玉米熟了,加工磨成玉米米查,一斤能卖1块2,一年下来收入也不少呢。”万明芝说。

随着南水北调补充密云水库,从2015年开始,原先裸露的库区慢慢开始有了水,“押宝地”岌岌可危。为了确保水库水质清洁,密云实行了更加严格的保水措施,号召农民退出“押宝地”便是其中一项。而且,不仅要保护库区里的水,还要保护库边的自然环境,建立一道优良的生态屏障。2016年,密云决定在一级保护区内清退全部中小规模养殖户,43个村全面禁养畜禽。

为提高收入

政府出手扶持农家宴


生在水库边,长在水库边,万明芝对密云水库有着特殊的感情。当得知要退出“押宝地”时,她一狠心,把“捡”来的地“扔”了。

“当时大家都是无偿退出的,谁也没说什么。都知道这是押宝地,捡来的就算得着了,让退出也合情合理。最重要的是,为了保护水源,这个道理大伙儿都懂。”一年一下就少了几千块的收入,搁谁都不可能不在意,让万明芝没想到的是,政府已经提前帮他们想好了下一步的规划。

考虑到溪翁庄背靠密云水库,景色宜人,地处浅山区交通往来方便,镇政府倡导各村发展民俗旅游,“一村一品”,每个村主打一种特色美食。荞麦峪村自然选择了“荞麦宴”。

 “2013年那时,特色荞麦宴还只是一个设想,没人牵头。我们村里有一个明星民俗户祝桂兰,她说,明芝咱俩弄啊怎么样?我当时就答应了。后来没隔几天,一个美食节目来采访祝桂兰。我们俩做了好几样荞麦面的小点心,没想到得到了美食节目的高度认可。”

万明芝说,媒体上初露头角,不少客人慕名而来——她一炮而红。“以前我还经常想,我们农村人都觉得荞麦面不像细粮那么滋腻,口感略微有点苦,没想到它却是降三高的一道粗粮美食。”算上她家在内,起初村里能承接荞麦宴的只有3家,结果客人越来越多,到了2014年底,这样的民俗户一下增加到45户。

为了帮扶大家,镇政府专门请来了面点老师,教村民们怎么制作精致的荞麦面点,还对民俗户购买桌椅等进行专项补贴,无偿帮民俗户对外进行宣传。

净水青山旁

老郝夫妇过上滋润生活


万明芝是个手巧的人。她在老师教授的基础上,又研究了荞麦面点的不同做法,自创了几十种面点造型。小黄鸭、小金猪、小刺猬……这些面点造型全是纯手工制作,不用模具。渐渐地,很多城里人成了她家的回头客,一年能为她带来30多万元的收入。

如今看起来,打鱼反倒成了老郝的“副业”。不过,为了做正宗的水库鱼,每年开库时他还坚持出船捕鱼,这也是他30多年的习惯。

层林尽染,水天一色,密云水库的秋色格外动人。在朴实的老郝眼里,这青山绿水不仅是金山银山,更藏着一份深深的自豪。老郝说,渔民中流传着一句话“涨水鱼落水虾”,如今水库水量充沛,水草肥美,这两年鱼肉的口感有了明显变化,今年更是又肥又嫩。作为水库人,他欢迎朋友们来密云游美景、品美食。

(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