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北京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广东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辽宁 湖南

蔡奇陈吉宁见证,这些区“牵手”结对,让保护环境的不吃亏!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王皓 高枝 人气: 发布时间:2018-12-01 19:19:57

11月30日下午,北京市召开生态涵养区与平原区结对协作框架协议签署工作会。市委书记蔡奇强调,各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落实协议内容,共同守护绿水青山,携手推动高质量发展。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伟,市政协主席吉林出席。

1.jpg


11月5日,本市出台《关于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干部人才保障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并明确提出建立生态涵养区与平原区结对协作机制。平原各区前期主动上门对接,议定了结对协作框架协议,并在设立专项资金、输送优质教育资源、提供就业岗位、推动产业协作等方面先期展开工作。会上,东城区与怀柔区、西城区与门头沟区、朝阳区与密云区、海淀区与延庆区、丰台区与房山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平谷区、顺义区与昌平区分别签署结对协作框架协议。

2.jpg


蔡奇指出,生态涵养区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是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底色,在首都城市空间布局中是压轴的。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不仅仅是生态涵养区的事,也是全市上下的共同责任。各区要深刻认识到,做好结对协作工作,就是带头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就是保护首都生态安全,就是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平原区要坚持把结对协作当作自己分内的事办,与生态涵养区一起共同守住好山好水好生态,建设绿色发展聚宝盆,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蔡奇强调,框架协议的签署只是第一步,要进一步细化实化具体化协议内容,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在生态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提升、低收入农户帮扶、干部人才交流等方面拿出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真正把协议内容落到实处,并形成长效机制。

蔡奇强调,做好生态涵养区工作,是一件惠及全市的事情,必将促进自身高质量发展。结对协作不是简单地给钱给物,而是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携手推动高质量发展。双方都要抓住结对协作的机遇,积极探索创新结对协作方式,拓展协作内容,注重实际效果。市里将把结对协作落实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围。

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副市长、市政府秘书长出席。     

知多一点


生态涵养区与平原区如何结对?

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明确:生态涵养区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是保障首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怀柔、密云、延庆、门头沟、平谷五区和昌平、房山的山区共同构成了北京的生态涵养区。昨天,这七个区与地处平原的七个区结对,分别签署协作框架协议。

3.jpg


东城—怀柔:提供岗位输送优质教育资源

东城和怀柔将在生态建设、产业合作、功能疏解承接、低收入帮扶、干部人才交流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其中在促进就业、助教方面,合作已初显成效。

10月下旬,东城区东华门街道安保岗位专场招聘活动在怀柔、九渡河、杨宋三镇同期举办,吸引了不少怀柔居民应聘。东城区教委、交通委、园林局等单位也面向怀柔农村地区劳动力,提供了厨师、电工、杂工、内保、保绿等就业岗位。目前已成功入职的农村劳动力137人,还有273人通过面试,备齐入职材料并通过体检后即可入职。

11月,东城区教委与怀柔区教委签订了《教育对口帮扶框架协议》。怀柔区选派学校干部、教师到东城学校跟岗培训,深度参与教师听、评、讲、备课、班级管理及社团活动,开展网上教研、集中培训等活动。东城由区学术委员会牵头,组建教师专家团队,有针对性地对怀柔区中小学教师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和培训。
 
西城—门头沟:设8亿元专项资金促绿色发展


西城区与门头沟区共同出资,成立产业发展扶持专项资金。其中西城区一次出资4亿元,门头沟区2019至2022年每年出资1亿元,专项资金总规模8亿元。

双方共同确定产业扶持方向,制定年度产业扶持项目计划,加速中关村门头沟科技园产业聚集,助推门头沟科技型企业发展。通过专项资金引导和支持,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围绕精品民宿、文旅体验产业等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区域互补资源互惠、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按照协议规定,专项资金所支持项目产权归门头沟区所有。
 
朝阳—密云:引导企业落地发展生态产业

朝阳拟通过直接给予财政资金、支持引导绿色产业项目落地、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等多种形式,带动密云区经济社会发展,每年支持规模不低于1亿元。资金重点向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和绿色产业发展倾斜。

两地计划依托密云区农业资源优势和朝阳区市场需求优势开展产业协作,加强两地农超对接、农企对接、电商对接,帮助密云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满足朝阳区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实现互补发展。发挥朝阳区总部型企业集聚及高新技术领域等优势,引导中关村朝阳园、CBD管委会等园区和企业集群,通过市场化模式,积极参与密云区产业发展,引导企业赴密云投资开发特色小镇、主题乐园、休闲农业、乡村民宿等带动性强的文旅项目,推动特色农业与旅游休闲产业融合发展。

海淀—延庆:每年保障亿元以上协作资金

海淀区将于2019年至2022年期间,每年保障支持延庆协作资金不低于1亿元,用于生态保护、绿色产业、提升卫生服务、人才交流等具体项目建设和运营。

11月14日,海淀区领导赴延庆对接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结对协作。延庆提出,希望在2019年世园会和2022年冬奥会两件大事上与海淀携手,借势科创资源,在绿色产业、文旅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上得到经验支持。

下一步,海淀区正着手制订各部门“包干”细化方案,编制结对协作项目库,论证两区功能疏解与承接方向,推进绿色基金的设立与运营。海淀区和延庆区将严格按照《关于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搭好六个领域协同建设和互利发展的“戏台子”,充分发挥海淀区的科创资源禀赋,助力延庆区的建设发展需求,积极探索海淀区科创红利在延庆区开花结果,真正实现两区共建、共融、共赢。双方将建立合作机制,在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功能疏解承接、低收入帮扶、干部人才交流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深入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紧密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可持续发展。
 
丰台—房山:亮出京南旅游休闲名片

丰台、房山两区已初步形成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结对协作框架协议。未来,两区将发挥历史文化和地质遗迹资源特色,促进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成果共享,推动京城西南旅游休闲产业合作。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两区将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扩大区域生态空间,建立一体化的环境准入和退出机制。同时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新建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深入贯彻落实河长制,加大联动机制,推进河道水质达标。抓住百万亩造林的有利契机,统一部署,统一布局,打造成片的生态涵养区。

目前,丰台区与房山区将建立横向转移支付制度。丰台区每年通过财政资金或通过支持引导绿色产业项目落地、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等多种形式,支持规模每年不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具体支付方式及资金规模以双方区政府商定为准。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平谷:每年亿元基金助产业升级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平谷区近日共同编制了结对协作框架协议。未来4年,亦庄开发区每年将出资1亿元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推进平谷区产业升级。

在具体合作内容上,双方确定将在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功能疏解承接、低收入帮扶和干部人才交流六个方面开展协作。平谷区将通过学习开发区在产业发展、园区建设等方面的有益经验,扎实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开发区每年出资1亿元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推进平谷区产业建设升级,重点围绕产业发展、无人机、疏解承接和农业等领域进行深入对接;与平谷“农科创”、“公转铁”等项目积极合作,将项目做大做优。

顺义—昌平:重点支持生态绿色产业互补对接
 
顺义区与昌平区协议建立跨区横向转移支付制度,顺义区自2019年起连续四年向昌平区给予每年不低于5000万元资金支持,切实推进顺义区产业资源优势与昌平区历史文化和生态农业资源优势的互补,按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协作发展”的原则,重点围绕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低收入帮扶、干部人才交流等五方面内容开展交流。
 
生态建设方面,共同巩固提升生态涵养区保护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共享两区发展成果。产业发展方面,依托顺义区产业资源和国有企业优势,充分发挥昌平区历史文化和生态农业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共建合作,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引导绿色产业项目落户昌平区(山区),形成有效资源互补,共同推动两区经济发展。公共服务方面,对有利于增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功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快补短板、强弱项,共同提升昌平区(山区)民生服务水平。低收入帮扶方面,为昌平区(山区)扶持一批有潜力的绿色产业,通过完善就业信息发布平台、举办就业培训、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强化就业帮扶,协助昌平区(山区)标准线以下的低收入农户到2020年全部脱低上线。干部人才交流方面,组织各类专家、学者与企业对接、与产业对接,促进干部、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的互联互通。

(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