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福建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广东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辽宁 湖南

《2021年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点》近日印发,明确全年六个工作重点

来源:厦门日报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3-24 15:00:53

W020210324262090611544.jpg

实行“不分类、不收运”倒逼机制、对混装混运行为顶格处理、全面推行定时投放……今年,厦门市垃圾分类工作将创新举措、持续发力。近日,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印发《2021年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明确了今年全市垃圾分类工作的目标、重点、要求等,为全市各级各相关单位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指南。

【工作目标】减量化资源化水平今年要明显提高 回收利用率将达40%以上

《工作要点》为今年全市垃圾分类工作定了目标: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全过程管理,多渠道、多举措做好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改善小区生活垃圾投放环境,提升改造投放点,优化生活垃圾分类直运,严格错峰错时转运,健全垃圾分类执法机制,完善可回收物回收体系,破解厨余垃圾处理低效难题,推行农村上门收运和厨余垃圾就地就近处理,自然村垃圾分类全覆盖,示范片区建设达95%以上,85%清洁楼完成功能转换,减量化、资源化水平明显提高,回收利用率达40%以上,垃圾分类工作继续走在全国最前列。

W020210324262090720234.jpg

【工作重点】六个“进一步”发力补短板强弱项破难题

今年厦门市垃圾分类工作将围绕六大重点展开,主要有:

1 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危机感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社会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日常工作,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工作要点》要求,今年,全市各相关单位要进一步强化垃圾分类主体责任意识,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统筹居(村)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单位、作业公司力量,形成工作合力,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基层、深入群众。要通过深化宣传、教育和培训,不断提升群众垃圾分类的意识自觉和行动自觉。各区在巩固示范片区、示范单位建设的基础上,要高标准创建可复制推广的样板片区,发挥典型引路作用。

2 进一步提升减量化水平

今年,全市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根据责任分工,采取有效措施,引导、鼓励单位和个人参与生活垃圾减量工作。如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推行净菜和白条鸡、鸭上市,酒店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倡导“光盘行动”,机关无纸化办公,禁止、限制使用塑料制品等。

3 进一步提升资源化水平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像一些废塑料、废玻璃、废纸等低值可回收物,如果加以回收利用,将“变废为宝”,减轻垃圾处理系统的压力。

今年,全市将从五个方面努力,进一步提升资源化水平,一是进一步破解可回收物体系建设难题,健全可回收物尤其是低值可回收物收集、运输、处理、统计体系和政策保障机制;二是推行农村厨余垃圾就地就近资源化,指导村民及蔬菜基地开展“种植消化”(菜叶、菜梗等沤肥还田)和“过腹消化”(喂食圈养鸡、鸭和猫、狗);三是积极探索厨余垃圾处理技术,破解处理成本高、资源化利用低的困局;四是建设绿化垃圾处理厂,建立全市绿化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体系;五是加强一般工业固废和建筑装修垃圾闭环管理。

4 进一步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全过程规范管理

今年,全市将从四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全过程规范管理。一是排查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盲区,提高城乡全覆盖水平;二是规范投放点和收集容器的维护管理,进一步优化合并投放点,改善群众投放生活垃圾的环境;三是完善生活垃圾直运。实行“不分类、不收运”倒逼机制,对混装混运行为顶格处理,完善四类生活垃圾分类直运App平台,开展错峰直运,严禁凌晨、午休时段收运,杜绝扰民现象,农村推行上门收运。四是全面推行定时定点投放,并设置误时投放点。

5 进一步加强分类考评和执法

近年来,全市不断完善垃圾分类考评机制,形成了以考评发现问题,以考评促进提升的工作态势。今年,我市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无禁区考评,增加条块、行业专项考评,同时,将考评结果纳入管理责任部门的绩效考核。

我市还将进一步强化垃圾分类执法,提高法规在垃圾分类中的影响力、震慑力,努力在全市形成“不分类、不敢投”的浓厚依法分类氛围,逐步形成依法分类的长效机制。

6 进一步推进创新发展

垃圾分类工作既要延续传统的好经验好做法,也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今年,全市垃圾分类工作将从五个方面积极探索创新。一是建设市、区生活垃圾分类科普馆。二是完善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全链条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市、区两级数据互联共享,精准管理。三是支持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技术创新,提高厨余垃圾、低值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水平,降低处理成本。四是按照“谁污染、谁付费”原则,探索建立垃圾处理费用征收与产生量、垃圾类别直接挂钩的差别化收费机制,将垃圾处理费征收情况纳入考核,发挥垃圾处理费征收在垃圾分类中的杠杆作用。五是探讨督导员替代模式,在确保宣传督导成效的基础上建立更为有力的长效管理机制。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