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广东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广东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辽宁 湖南

“海上大熊猫”的守望者——记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鲸豚救护小组

来源:中国海洋报 作者:卢晨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5-23 13:47:33

ce601dc6-51db-48d5-843d-8d8a6c846396_jpg.jpg

4月27日至5月27日,呼吁“关爱中华白海豚,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科普宣传月在珠海举行。

中华白海豚,粤闽等地的渔民称它为“妈祖鱼”“海上大熊猫”。它也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国家一级保护鲸豚动物。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受人类活动影响,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地不断缩小,种群延续面临严峻挑战。根据估算,目前全国的中华白海豚数量约为4000余头。

“中华白海豚还有一个更可爱的名字,‘粉红海豚’。第一次见它,心都要被融化了。”中华白海豚的守护人肖尤盛说。

肖尤盛是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鲸豚救护小组成员。这个救护小组,也是我国唯一以中华白海豚为主要对象的专业救护队伍。

十余年来,这个以年轻人为主的救护小组处理救护各类鲸豚230起,其中中华白海豚186起。凭着一份执著大爱和专业技术,赢得赞誉。

伶仃洋里的七年守望

肖尤盛第一次与中华白海豚的亲密接触,是在2005年元旦。至今,散发着粉红色光泽的3头白海豚仍令他记忆犹新。

那是他刚刚到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不久,正在过元旦假期的他接到电话,得知珠海淇澳岛有3头中华白海豚误入渔网“迷魂阵”,无法游回大海。

肖尤盛赶到现场,跳入水中将两头白海豚解救出来,放在一艘小木船上,送入远海。遗憾的是,有一头没能救过来。

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珠江口伶仃洋海域。2009年以来,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在此开工建设。

“大桥通车、白海豚不搬家”成了救护小组在未来7年里矢志不渝的坚守。

在大桥主体工程建设的7年里,保护区管理局和建设方、施工单位培养了数以千计的“观豚员”和“海豚守望者”。

期间,保护区组织开展了中华白海豚资源监测,监测范围涵盖整个伶仃洋水域和部分珠江口西部水域。自2012年起,他们每年要出海监测海豚约60次,总航程近2万公里,通过相片识别和截线调查的研究方法,累计识别2381头中华白海豚,基本掌握珠江口中华白海豚种群数量和分布等参数。

声名远播的“救护小组”

在众多被救护的鲸豚中,“老白”一直是救护小组成员难以忘记的一头。由于年纪大,救护队员亲切地称它“老白”。

它也是救护小组第一次将活体海豚运回救护池治疗并暂养的海豚。那是2012年3月的一个清晨,保护区工作人员突然接到电话:佛山罗村的河涌里有一头白海豚。当救护小组成员陈希与同事抵达时,布满淤泥的河道中,“老白”艰难地露出头来呼吸。由于搁浅的地方距最近的出海口有100多公里,“老白”没有办法游回去。

救护小组将“老白”带回保护区,为它做了体检。只见“老白”身上伤痕累累,其中一道深深的裂口把它的背鳍分成前后两半,尾柄、背部、吻部布满了各种病灶,虚弱得连呼吸都绵软无力。

在救护小组悉心照料下,“老白”的白细胞数量逐渐恢复正常,伤口逐渐复原,精神也好了很多。

“遗憾的是,专家在对‘老白’的健康进行评估中却发现,它已不能适应野外的生存环境了。”陈希说,“老白”年纪太大了,大部分牙齿脱落,已经无法自主捕食。

据估算,当时“老白”的年龄已经有45岁。而白海豚的寿命一般在30岁到40岁之间,“老白”已经相当于人类的90岁高龄了。于是,“老白”在大家的精心照料下,度过了它生命最后的300多天。

“因为够专业,所以才取得了大家的信任。”鲸豚救护小组负责人陈希说道,十余年的救护工作让包括陈希在内的鲸豚救护小组成员积累了丰富的救护经验,设备增加,技术不断完善,知名度也大了起来。

如今,珠海市民发现海豚搁浅等事件,只要拨打110或市长热线,相关部门就会通知救护小组前去协助处理。

不断升级的“专业团队”

1999年,国家成立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2003年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开始,保护区并没有成立鲸豚救护队伍。

随着一次次参与救护,大家各尽其力,各展所长,经验越来越丰富,救护人员便渐渐固定下来,并成立了鲸豚救护小组。

从集美大学水产养殖专业毕业后便来到了珠江口白海豚保护区工作的陈希,就是这样加入救护小组的。

陈希介绍,救护小组是以保护区技术科为班底,选拔保护区有热情的年轻员工组建的一支队伍,专门负责鲸豚救护、对外合作和学术交流,负责科研项目(课题)的申报和落实,定期组织开展科普宣传等工作。“由于鲸豚保护具有不定时性和耗费体力大的特性,团队成员主要为35岁以下年轻人。”

科学研究是保护区管理局技术科的一项主要工作,也是救护小组的工作重点。为促进珠江口中华白海豚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团队与中山大学长期保持合作,对搁浅死亡的鲸豚进行解剖和记录,对各个器官分类取样存储,供研究使用。对于新鲜度较好的海豚,制成标本用于宣传展览。每一头搁浅的海豚,编制一份死亡分析报告书,经过多年的积累,团队建立了一套鲸豚搁浅档案,共收集了100多头中华白海豚的样品,拥有50余个剥制、骨骼和浸泡标本,几百个海豚的组织器官样品,上百张组织和病理切片图,建立了我国最大的中华白海豚样品组织库。

“中华白海豚保护的技术处于起步阶段,当前最重要的还是要更多地了解这个物种。”陈希介绍,他们希望通过样品组织库的建设,让更多人能够了解白海豚,也为一些有研究需求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支撑。

此外,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也在积极推进白海豚救护保育基地项目建设。正在建设的中华白海豚救护保育基地是一个集救护、科研、宣教、管理为一体的现代化基地,其主要功能包括拯救中华白海豚及其他鲸豚类动物、对救治痊愈的中华白海豚进行放归前的野化训练等。下一步,保护区还将完善信息化建设,初步实现功能分区、人员机构、科研监测等信息一张图管理,建立和完善保护区管理和研究数据库;同时,探索和加强联合执勤点的建设,密切关注港珠澳大桥营运期间对中华白海豚的影响。

“我们为中华白海豚保护所做的每件小事,最终会汇聚成白海豚永续发展的大件事!”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人陈海亮说,“我们的努力,都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了让子孙后代还能看到美丽的中华白海豚!”

“我们希望救护小组能派上用场的机会越来越少,也就证明中华白海豚的生活环境更好了,人类和动物相处更加和谐。” 肖尤盛感慨地说。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