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广东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广东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辽宁 湖南

深圳面向2035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秦绮蔚 田炜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1-25 09:53:51

中共深圳市委六届十八次全会日前召开,要求全市上下坚定扛起新时代历史使命,以深圳先行示范区标准高质量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全会提出,2021年要重点做好“坚持全周期管理城市规划建设”等十大重点工作。记者从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由该局牵头,集全市之力,高质量编制的《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已形成初步成果,后续将开展面向公众的公示及报批等工作,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功能品质,让幸福生活成色更足质量更高。

19b9af64-4bc5-4230-b105-5f3ee843bc24.jpg.jpg

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2020年通过国家林草局验收。周红声/摄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2018年,根据国家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新体系的重要部署,深圳启动了面向2035年的新一版总规编制工作。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精准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历史建筑保护等重要论述和精神,对标世界一流,前瞻谋划深圳2035年的宏伟空间发展蓝图,推动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人民的高品质生活和城市的高水平治理,为深圳面向2035年的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和指导各类建设制定行动纲领。

坚持“开门做规划”,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多次邀请专家学者、各界代表、市民公众共同为新一版总规建言献策,征求市区各部门意见,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充分提升了规划成果的质量和科学性。

按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要求,深圳构建了“两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首次在统一目标、统一标准、统一时点的任务要求下同频共振编制市、区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并形成了具有全局和长远指导意义的十大规划思路:

一是以第三次国土调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规划实施评估和风险评估为基础,认清摸清城市本底状况和发展条件。二是抢抓“双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落实城市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立足市民期待,提出城市发展的美好愿景。三是坚持区域协同、底线安全和陆海统筹,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构建“美丽深圳”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四是生态优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海等自然资源全要素,大力推进生态入城,创建可持续发展先锋。五是以人为本,坚持不懈改善民生和提供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打造“七优”民生幸福标杆。六是强化创新引领,构建全域创新空间格局,立足存量发展,提升产业空间供应质量,创建高质量发展高地。七是以海岸带作为重要发展轴带,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蓝色战略空间,助推海洋强国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八是将城市设计贯穿于规划始终,塑造城市整体风貌,活化保育历史文化记忆和当代城市记忆,树立城市文明典范。九是强化交通、市政、公共安全等城市支撑体系建设,构建智慧韧性城市。十是注重规划实施与传导,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

城市发展,规划引领。从1986年弹性规划、1996年全域规划到2010年转型规划,三版城市总体规划保障了深圳蹄疾步稳的发展,也为全国其他地区城市治理提供了经验借鉴。

如今,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深圳新一版总规将聚合生态之美、人文之蕴、创新之魂、智慧之光,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建成更加美好的城市家园。

通山达海贯城串趣

深圳“山海连城计划”打造美丽中国典范

2020年4月,一座为豹猫等野生动物建造的“桥”出现在深圳大鹏半岛排牙山与七娘山下,桥下坪西公路车流穿梭,桥上鸟语虫鸣野趣盎然。这是深圳实施“山海连城计划”建成的首条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廊道。后续,随着一批关键生态修复工程节点完工,以仿生环境为特色的生态廊道还将不断出现,为深圳增添更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近年来,为保育独特的自然山海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不断创新自然资源保护利用新模式:底线管控,本着“应划尽划、应保尽保”的原则,科学划定三条控制线,筑牢生态保护底线,努力为子孙后代守护好优越的自然本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海”全要素自然资源,强化自然与城市相互交融的风貌特色,打造“一脊一带十八廊”生态休憩骨架,实施“山海连城”计划,营造通山、达海、贯城、串趣的生态游憩网络,实现生态价值和城市价值的融合;森林入城,营造“城在绿中、绿在城中”的城市意向,探索建立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持续加大“森林城市”建设力度,努力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都市田园,创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利用模式,坚持最严、最优、最好,探索编制都市田园规划,充分发挥耕地的科技、生态、文化等多元价值,构建“大城大田、大密大疏”的有机空间,让城里人学会种田、让农田成为城市“绿肺”。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2020年8月,南头古城南北街重新开放。历经“微改造”打磨,南头古城具岭南文化特色的老民居修旧如旧,凸显古城底蕴;按照明清时期岭南建筑风格打造,融合当代艺术和科技,集文创精品零售、传统特色餐饮、新式休闲配套、人文生活居所四大业态的街区,焕新古城人文生活方式。

塑造独具特色的历史建筑风貌,2020年,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制定印发了《深圳市历史风貌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完成全市历史风貌区和历史建筑普查工作,公布了两批共73处历史建筑及第一批26处历史风貌区保护名录。目前,南头古城、清平古墟等7个城中村有机更新试点工作已渐入佳境,为全市树立了历史文化保护和特色风貌塑造的标杆,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1fbc6fd5-d3cf-4227-aa7d-7e963b8496c9.jpg.jpg

以“芯片”为灵感规划设计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皇岗口岸片区。

全面规划强化“一核一带一区”主引擎作用

“轨道上的大湾区”让深圳未来更可期

1月18日,随着最后一次爆破结束,国内最大跨度“燕尾式”出岔高铁隧道赣深高铁阳台山隧道顺利贯通,这标志着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重要组成部分的赣深高铁将全面进入铺轨阶段。而在2021年首个工作日开工建设的深汕铁路,建成通车后将使深汕特别合作区到深圳的时间缩短至30分钟。

过去一年,在自然资源部和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的支持下,深圳调度自然资源要素优先向重大项目集聚,深茂铁路、赣深铁路、深汕铁路、穗莞深城际铁路、深圳机场三跑道、深中通道等一批重大项目,克服疫情冲击,在攻坚战中取得突破进展,捷报频传。

“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精彩开局。深圳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以先行示范区建设引领,肩负综合改革试点新使命,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全面保障地、林、海、矿、砂等自然资源要素,前瞻谋划、主动作为,着力打造开放“大平台”、交通“大体系”、经贸“大网络”、湾区“大市场”,激发“一核一带一区”主引擎的强劲动能——

做优做强“核”引擎。深圳加快构建高端高质高新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总部经济发展能级和国际化水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新资源集中承载区;与广州“双城联动,比翼双飞”,携手大湾区九市二区,共建世界级城市群。

持续提升“带”的能级,深圳全面主导深汕特别合作区加快建设创新发展的山水田园新城,打造“飞地经济”样本。深汕湾用地供给向新兴产业倾斜,“机器人小镇”截至2020年12月已引进哈工大、清华、京东等25家机器人企业和2个战略平台企业。紧密加强与中山、珠海、江门等珠江西岸城市合作,在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公共服务等方面协同、衔接。深中通道已转入上部结构施工新阶段,深珠通道力争在“十四五”末开工建设。

不断丰富“区”的内涵,深圳依托高速铁路、公路网的布局,加强与韶关、梅州等北部生态发展区合作,让一批绿色特色农产品加入“圳品”行列。

高标准规划的“深圳都市圈”建设提质提速,形成中心引领、轴带支撑、圈层联动的发展格局,强化先行示范区引领带动作用;加快构建战略性通道网络,与周边城市构建半小时交通圈,推动区域交通一体化格局更趋完善。

目前,依托广深港高铁、广深铁路、穗莞深城际铁路、广深高速、广深沿江高速等战略通道打造的“科技创新走廊”要素涌流。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重点片区空间规划和总体发展规划已编制完成,建设加速。深圳光明科学城的22个重大创新载体及中科院项目,与南沙科学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对接合作项目等,正加速落地。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