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广西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广东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辽宁 湖南

广西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召开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实录)

来源:广西生态环境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1-11-29 20:03:10

11月29日9时,广西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举行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黎敏通报2021年广西自然生态保护有关情况,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处处长陈继波、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樊德明回答记者的提问。

1.jpg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时 间:2021年11月29日 09:00

地 点: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二楼新闻发布厅

出席人员: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副厅长  黎敏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处处长 陈继波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 樊德明

主持人: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副厅长  黎敏

2.jpg

黎敏:各位记者朋友:

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广西生态环境厅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我是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黎敏,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广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今天我向大家通报2021年广西自然生态保护有关情况,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处处长陈继波、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樊德明回答记者的提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我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实施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专项行动,确保广西“山清水秀生态美”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一、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取得重要进展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我厅按照规划先行、统筹指导、宣传激励等措施深入推进我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工作。2021年,南宁市良庆区、桂林市荔浦市、玉林市容县、百色市乐业县等4个市(县、区)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命名授牌,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授牌。2017年至今,我区共有13个县(市、区)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4个县(市、区)获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数量居全国13位。

二、左右江流域革命老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基本完工

该工程是2017年国家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总投资115.40亿元。工程实施以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会同相关部门奋力推进工程实施,基本完成工程建设,并取得重要成效。

三、自然生态系统监管工作持续加强

一是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管,开展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核查工作;强化监督检查,联合自治区林业局等六个部门印发了《进一步加强全区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工作方案》,清理我区自然保护地违法建设项目。

二是完善自然保护地监管制度,提升监管水平。2021年,我厅制定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工作暂行办法》,提高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效率。

三是开展重要道路可视范围内山体采石采矿专项排查行动。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加大生态修复力度,规范矿产资源开发保护行为。

下一步,我厅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

1.jpg

科技日报广西记者站记者提问:能否详细地介绍广西左右江流域革命老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2.jpg

陈继波:广西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实施区域包括百色市、崇左市及南宁市西乡塘区、江南区和隆安县,共获得国家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20亿元,总体实施283个子项目,其中中央奖补资金支持项目共120个。截至10月底,完工267个项目,中央专项奖补资金项目完工118个,累计完成投资86.38亿元,已支出中央奖补资金17.62亿元,中央奖补资金执行率88.10%,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改善区域流域水环境

通过实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城镇生活污水与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工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及河道环境综合治理、水系连通等工程,进一步优化区域城乡生态环境。2020年左右江流域范围内河流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水体比例达100%,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县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6.77%,城市建成区内黑臭水体比例≤10%,劣V类水体完全消除,今年前三季度,百色市地表水质由原来的全国第23位跃升至第7位,水环境质量在高位保持稳定。

二、石漠化及水土流失得到治理

通过开展实施石漠化、水土流失、矿山生态修复等工程,累计治理矿山15处,修复矿山面积653公顷,使岩溶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得到修复,2020年度工程区森林覆盖率达63%以上,有效改善和恢复岩溶地区生态环境,遏制石漠化蔓延,减少水土流失。

三、助力扶贫攻坚

实施土地整治和土壤改良,完成耕地整治面积7101公顷,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面积5956公顷,完成蔗区耕地整治面积28520公顷,完成耕地提质改造面积5589公顷。同时在贫困县实施了184个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总投资45.26亿元,吸纳当地贫困人口约1.4万人直接参与工程建设,累计发放工资约1.27亿元,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生态减贫效益显著。

四、打造一批典型项目

按照“出亮点、出样板、较先进、可复制”的原则,打造了一批生态修复效果好、资金撬动作用大、直观效果好的工程项目,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结合。

如:南宁市隆安县点灯山矿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修复矿山面积近10万平方米,将废弃矿山变成公园,改善矿山生态环境的同时,为震东扶贫生态移民新区居民提供休闲场所。

百色市田东县古榕江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消除了村庄生活污水对周边地表水和地下水体的威胁,良好的生态吸引了投资达10亿元的天成(田东)国家有机农业综合体项目在田东落地,给当地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遇,助力田东乡村振兴。

崇左市水系生态修复项目,恢复被挤占的水面面积51公顷,恢复湿地面积271公顷,灌溉农田面积1.59万亩,吸引了新开发银行、建设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多家银行参与融资建设,以不到1亿元的中央奖补资金投入,撬动了35亿元的总投资,花小钱干大事,为崇左市生态水系修复工程建设起了关键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进行工程收尾,并督促市县责任主体做好工程设施的运行维护,持续发挥工程效益。

1.jpg

广西新闻网记者提问:刚才通报情况时提到,广西针对重要道路可视范围内山体采石采矿开展了专项排查,可否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2.jpg

樊德明: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为了规范矿产资源开发行为,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今年8—11月,我厅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重要道路可视范围内山体采石采矿专项排查行动,重点是调查摸清全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可视范围内山体采石采矿情况,排查是否在禁止开发区域采石采矿、在其他区域违规露天采石采矿等问题,为后续开展系统性行业问题整治奠定基础。

这次专项行动,共对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可视范围内181家相关企业进行实地检查,其中采石151家,采矿4家,碳酸钙和白泥加工等其他类型企业26家。总体来看,有以下特点:

一是区域分布相对集中。G72泉南高速、衡柳铁路、柳南城际铁路沿线,包括南宁、来宾、柳州、桂林四市共有85个,占47.0%;桂东地区的贺州、梧州、玉林、贵港四市共有66个,占36.4%;两大区域占总数的83.4%,这与广西的交通布局、产业布局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密切相关。

二是行业类型以采石为主。广西的采石以石灰岩开采为主,绝大多数用于公路、铁路的路基建设和水泥生产。采石行业大多采取露天开采的方式,绿色矿山建设难以同步实施,污染防治措施相对简陋,部分已关停采石场复垦复绿工作相对滞后,既影响观感也对周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三是生态修复难度较大。已经停产的企业受当地喀斯特地形地貌影响,生态修复自然恢复历时较长、人工复垦复绿难度很大。因此,做好“一场一策”生态修复工作,既要统筹考虑生态保护、基础建设、资金投入等多种因素,也要从取缔非法、打击违法、完善手续、生态修复、综合监管等方面分步推进和联合发力。

下一步,广西将坚持系统观念、协同增效的工作原则,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依法查处排查环境违法问题,加大生态修复力度,规范矿产资源开发保护行为,着力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统筹好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关系,进一步擦亮广西“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增强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

1.jpg

南国早报记者提问:我区成功创建了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请问获得称号的市县有哪些特色和成效?

陈继波: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建基地创建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创建地区牢记习总书记“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嘱托,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通过创建活动,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的亮丽底色,提升绿色发展成色,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一是促进创建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是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基地的硬约束,促使创建县市在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上加大力度,示范区空气、水环境质量均处于全区前列,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达到优良以上,全部圆满完成水、气、土等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

二是促进创建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蒙山县打造茧丝绸产业聚集群,丝绸产业园区列入广西循环经济发展丝绸产业园区,实现资源加工型向生态制造型转变,2020年,年产真丝绸近1000万米,约占全区53%,丝绸产业园实现工业总产值6.2亿元。

凌云县对茶叶、桑蚕、油茶、乌鸡“三张叶子一只鸡”产业进行扩面提质,实现年产干茶0.7万吨,销售鲜茧0.53万吨,油茶籽产量2.18万吨,乌鸡、黄金冠鸡183.75万羽,获得“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中国蚕桑之乡”等称号。

三江县持续实施茶园规模建设,绿色食品认证茶叶基地12.88万亩,全县干茶产量1.55万吨、产值16.80亿元,荣获全国“2020年度茶业生态建设十强县”等称号。

容县做足“生态+”文章,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先后获评为“国家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沙田柚)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柑橘产业30强县(市)”“容县沙田柚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总消费突破100亿元大关。

三是有力推动农村环境整治。良庆区建成198套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占行政村总数的76%,已建农村生态污水处理项目行政村占比位居全市前列。

上林县共建设137套污水处理设施项目,涉及11 个乡镇,77个行政村(社区),日处理规模13988吨,改变了村庄内污水横流现象;凤山县建设村屯污水处理设施118个,受益行政村48个。

凌云县建成水泥窑协同焚烧处置生活垃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四是推动乡镇振兴战略实施。邕宁区承接五象新区开发机遇,以新兴产业作为工业发展的突破口,打造绿色工业园区,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工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形成了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铝精深加工三大主导产业,三大主导产业产值由2016年的15.05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68.54亿元。

荔浦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持续壮大衣架家居、食品药品、光电科技等三个“百亿产业”,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达76%;“十三五”期间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1.2%。 

昭平县推动全县产业体系、生态经济全面发展,建立了茶叶、旅游、水产业“三个百亿元” 生态产业体系。

五是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经验和模式。

金秀县以多彩的瑶族风情为依托,重点突出“生态、民族、长寿”三大品牌,着力打造“世界瑶都” “长寿之乡” “特色产业”品牌,将“绿水青山”生态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经济优势,带动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如通过“文化”+“旅游”模式,全县建设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6个,星级乡村旅游区5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星级农家乐25家,旅游民宿67家。

龙胜县立足良好的生态优势,坚持“生态、旅游、健康”发展思路,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生态排头兵,建设“有机食品大园区”,实现农村经济和特色农业快速发展;通过文旅深度融合,积极打造红色旅游品牌,精心培育乡村旅游,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旅游总消费73.66亿元,同比增长20.87%。

巴马县探索一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可推广性的产业发展模式,如“党建+旅游扶贫”模式、“景区+能人+农户”模式、“公司+基地+集体经济、农户”模式。

1.jpg

南宁日报记者提问:据了解,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连续六年开展了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连续五年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自然保护区监管取得了很大成效,请问目前自然保护地存在问题主要有哪些?生态厅下一步工作打算是什么?

陈继波:我厅连续多年开展自然保护地遥感监测核查和“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专项行动,2021年共核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点位信息364处,完成整改325处,正在整改39处,整改完成率89.3%。核查省级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点位信息1086处,其中位于保护区内问题点位744处,完成整改727处,整改中17处,整改完成率97.7%。四类重点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但自然保护地保护和监管问题仍然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问题整改不彻底,整改难度大。

部分问题属于往年遥感监测和“绿盾”监督检查发现并进行了行政处罚且整改完成问题,但因处罚力度小、罚款金额低,又卷土重来。部分遗留建设项目由于时间长,原因复杂,涉及当地群众的利益和生活,且清理资金巨大又需谨慎,市县政府存在畏难情绪和观望心理,整改实效不明显。

二是对自然保护地重要性认识不足,保护意识有待加强。

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对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保护意识不强,自然保护地存在违法违规建设项目、采矿开矿等生态破坏问题。今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报了我区河池市凤山世界地质公园违规建设问题、岑溪市花岗岩矿山粗放式开采生态破坏严重问题,充分反映了部分地区领导干部政治站位不高,政治敏感性不强。

下一步我厅将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督工作。

一是持续开展遥感监测核查和“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加强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监管。通过卫星遥感对全区自然保护地开展监测,必要时加密监测频率,利用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监管系统下发遥感监测信息,督促地方及时开展自然保护地遥感监测核查和整改工作,提前发现问题,把重点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重点聚焦自然保护地采砂采石、工矿企业以及核心区和缓冲区旅游和水电设施“四类重点”问题,督促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扎实推进违法违规问题处理和整改,督促遗留问题整改,促进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和监督责任落实落地。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分类处置。加强对市县在历史遗留问题整改过程中帮扶指导,依据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依规,实事求是,结合建设时间、所处功能分区、审批情况等对问题进行定性。协调组织相关单位开展座谈交流、政策解读、实地调研,解决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对历史遗留问题不能一时解决的,指导市县认真组织开展科学评估工作,提出整改退出方案,必要时组织专家组进行研究讨论,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严禁“一刀切”,保障合法权益,促进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三是强化责任追究。将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评价及责任追究、离任审计的重要参考,对自然保护地保护工作不力的,将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视情节轻重,予以诫勉、责令公开道歉、组织处理或党纪政纪处分,实行终身追责,切实加强地方领导的政治敏感性,增强自然保护地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黎敏: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同志的精彩回答,感谢各位记者朋友,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广西自然生态保护工作后续进展情况。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有关处室进行沟通。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束。谢谢大家!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