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海南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广东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辽宁 湖南

三亚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来源:三亚日报 作者:洪光越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2-13 09:50:27

p1_b.jpg

三亚“显山露水”,绿色“满屏”。

“黄昏下,微风习习,聆听鸟儿的声音,会让人迷醉。”市民黄女士是个文艺气息浓厚的人,她经常“打卡”于月川生态绿道,寻找藏匿在城市里的那份幽静。谈及为何喜欢这里,黄女士说:“这里白鹭翩飞,有草丛与水,独一无二”。

月川生态绿道曾是生态修复工程项目,与抱坡溪湿地公园工程、东岸湿地公园工程、三亚东河生态修复工程(溪泽三桥至东环高铁段)等项目经过“海绵化”改造,生态岸线率达64%,超过三亚“海绵”试点区域生态岸线59.7%的考核指标。

自2016年6月起,三亚海绵城市试点紧扣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因地制宜三环节,不断探索实践,城市人居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市民获得感、幸福感也在不断增强。

顶层设计 已形成以试点为核心的全市域推进格局

三亚海绵试点区位于中心城区的核心区域,以老城区为主,新区零星分布,主要建设指标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60%,三亚河65%、抱坡溪100%IV类水质,内涝防治标准30年一遇,水面率13%,雨水资源利用率5%(替代自来水)。

为完成建设指标,三亚加强顶层设计,通过编制《三亚市海绵城市系统化方案》,明确本底条件,通过科学划分制定合理的工程体系,海绵建设路径重点以问题为导向,以径流总量控制为基本手段,以水体治理和内涝整治为切入点,将海绵城市与城市双修、黑臭水体治理有机结合,以全市域推广、全流程管控、全社会参与的推进方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同时,三亚组织编制了《三亚市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三亚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明确自然本底保护和规划管控要求,指导全市域海绵建设。

“海绵”三年,成效明显。三亚不仅完成对40个老旧小区和主城区13个易涝点的“海绵化”改造,而且全市新增绿地面积136公顷、生态岸线13.5千米、水域面积7.1公顷。三亚海绵城市建设已形成以试点为核心的全市域推进格局,基本实现国家到2020年20%建成区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要求,并向2030年80%的目标稳步推进。

统筹协调 形成“六位一体”管控体系

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离不开好的体制管控,三亚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三亚特色的“六位一体”管控体系。

构建多元化、规范化的组织机构。不仅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市长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从主要部门抽调专职人员组建海绵办,各项任务都及时落实,解决老百姓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打好海绵攻坚战。

健全常态化、长效化的体制机制。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研究会议,海绵办一周一会、一报、一技术指导,一年一自检,海绵城市专项检查小组一月一督查,稳步提升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力度及工程质量。并印发《三亚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全市行政辖区内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纳入海绵建设管控,并明确各单位职责,实现长期有效。

筹谋系统化、合理化的顶层设计。完成海绵总体规划、分区分类制定海绵实施路径,制定试点区域控规、构建“2+3”海绵化的地块管控体系,优化系统化方案,明确试点建设重点及工程措施。

加强程序化、节点化的规划建设管控。政府各相关部门齐心协力、主动作为,建立了各自业务范围内的全流程管控机制,形成从立项至竣工验收的全过程监管体系,层层把控。海绵办审查意见作为可研、初步设计批复的前提,海绵方案审查作为规划审批的重要内容,海绵规划验收作为工程竣工验收的前提等等,严格确保海绵项目落地实施。

形成本地化、标准化的技术体系。陆续发布实施了10余个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技术文件,从规划设计、植物选型、设计参数、施工建设、运行维护、模型搭建等全方面提出技术要求和技术规范,并结合监测数据、土壤渗透测试、湿地实验探究等多种方式不断优化。

实现国际化、全域化的推进模式。以试点建设辐射至全市,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且长期有效。尤其是在总部经济建设区域,构建东岸湿地公园、新岸湿地公园及新建海绵项目,将三亚海绵带上国际舞台。

因地制宜 探索热带沿海“海绵城市”新路子

三亚是国家南部的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平台及门户城市,进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不仅是城市面向国内外游客的形象展示,更是向东南亚地区展示我国先进的雨水管理经验的重要窗口。为积累可复制经验再全面推广,三亚积极探索热带沿海海绵城市新路子。

三亚广泛采用本地化特色植物,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海绵工程植物选型时,充分考虑本地气候特征和耐淹、净化等功能需求,运用在渗、滞、净等不同功能的海绵设施中。

如东岸湿地公园建设时,水塘内种植浮水或挺水植物,在塘埂边缘搭配湿生观叶植物,形成圈层种植结构,分别采用“荷花+姜花”“芡实+姜黄”“慈姑+海芋”等模式进行搭配组合,实现净化与观赏的综合价值。

内湖区域内采用就地填方挖方的方式清淤,清淤后可形成大量的淤泥岛,岛上种植小叶榕,小叶榕下以鸟巢蕨分别搭配慈姑、千屈菜、梭鱼草和旱伞草,形成地被层。上下植物层搭配形成水上森林,为鸟类和多种生物提供了栖息地。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