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河北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广东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辽宁 湖南

沧州出台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实施方案 大运河绿色生态廊道明年初步建成

来源:河北日报 作者:戴绍志 人气: 发布时间:2020-10-20 13:41:45

统筹协调六大类19个专项任务,至2020年底,主城区段全部、城区以外具备条件的河道完成清淤疏浚;至2021年,文化遗产实现应保尽保,绿色生态廊道初步建成;至2022年,实现主干河道正常来水年份全线有水,南水北调东线输水线路绕行沧州中心城区、泊头及青县城区。实施文化遗产普查建档工程,对大运河沿线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普查,逐项制定重点文物保护方案

日前,《沧州市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实施方案》出台,沧州市提出,要切实搞好顶层设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河道水系治理管护、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六大类19个专项任务。至2020年底,主城区段全部、城区以外具备条件的河道完成清淤疏浚。至2021年,文化遗产实现应保尽保,绿色生态廊道初步建成。至2022年,实现主干河道正常来水年份全线有水,南水北调东线输水线路绕行沧州中心城区、泊头及青县城区。

沧州市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主要思路及目标在城市区层面,坚持“4434”工作思路,一是明确“四个定位”,即“大运河文化重要承载地、城市生态休闲走廊、城市重要标志、大运河国际马拉松赛事举办地”;二是打造“四大片区”,即永济片区(渤海路至永济路)、人民公园片区(永济路至新华路)、清风楼片区(新华路至黄河路)、御河片区(黄河路至海河路);三是明确“三条主线”,即保护绿线、风貌建筑控制线、核心监控区范围线;四是抓好“四项工程”,即河道拓宽清淤、堤顶路贯通提升、两岸绿化提升、运河桥梁修建装修及两岸亮化等工程。

在全市域层面,至2020年底,主城区段全部、城区以外具备条件的河道完成清淤疏浚。至2021年,文化遗产实现应保尽保,绿色生态廊道初步建成。至2022年,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各领域重点工作顺利推进,实现主干河道正常来水年份全线有水,重点片区和特色文化集群打造效果显著,具有沧州特色的大运河文化展示带、生态景观带、全域旅游带、协同发展示范带初具雏形,沧州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大运河上的园博会顺利举办。至2025年,沧州段大运河文化遗产实现全面保护,主干河道实现全线有水,绿色生态廊道全面建成,文化旅游形成统一品牌。实现主干河道正常来水年份全线有水,完成岸线修复,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适宜河段实现旅游通航;建成大运河绿色廊道景观林带,生态空间布局基本形成。

ac0ccbe0-c556-47da-8566-c7adf38c9616.jpg.jpg

▲泊头市运河景观带全景。泊头市委宣传部供图

搞好顶层设计,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为推进沧州市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沧州市将实行顶层设计,在全市域层面形成“1+1+6”的规划体系。“1”即沧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1”即沧州市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实施方案,“6”即沧州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河道水系治理管护、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交通体系建设、土地利用6个专项规划,沿线各县(市)制定出台本区域实施方案。在沧州城市区层面形成“1+2+N”的规划体系。“1”即城市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规划思路,“2”即城市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规划、城市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N”包括专项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工程设计。

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强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结合沧州市实际,起草《沧州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按照法定程序出台。实施文化遗产普查建档工程,对大运河沿线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普查,逐项制定重点文物保护方案。持续推进沧州段大运河全线整体考古勘探研究工作,对沧州旧城、南皮古皮城等重要遗址遗迹进行研究性考古发掘。此外,实施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做好沧州铁狮、沧州旧城遗址、泊头清真寺、泊头华北局城工部、泊头市齐堰窑址、东光县连镇谢家坝、东光码头遗址及沉船点、吴桥安陵枢纽、青县马厂炮台等重要遗产遗迹的保护修缮。建立重点点段文物安全远程监控体系及大运河文物安全预警检测体系,全面建立文物长效管护机制。另外,实施大运河文化展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工程。积极推进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沧县黄递铺舞狮文化运河生态改造项目、吴桥大运河文化产业园、南皮县张之洞文化展览中心等一批文化遗产保护展示项目建设。

加强河道水系治理管护,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修复

加强河道水系治理管护。实施河道整治提升工程,对沧州全市域运河沿线开展沿线桥涵摸底、河道清淤、垃圾清理、拆临拆违等整治提升工程。适时开展堤防加固、险工治理、拦河和穿堤建筑物除险加固、堤顶道路硬化等工程,保证南水北调东线输水线路绕行沧州中心城区、泊头及青县城区。2020年完成解放路至黄河路段河道清淤、边坡改造等基础工作。

搞好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明确大运河在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方面的主要任务,制定实施计划和管理保护措施。启动生态保护红线勘测定界工作,严格水域岸线用途管制和土地开发利用。制定大运河核心监控区负面清单,对不符合要求的已有项目和设施制定搬离方案。实施河道两侧1000米范围内村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清除河道及沿岸垃圾,整治规模畜禽养殖,因地制宜对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对沿线村庄街道、庭院、隙地和路渠沟塘进行绿化。推进实施沧州市大运河主城区段生态修复、展示区一期改造提升、园博园区域改造提升、沧县捷地减河文化生态提升改造等一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同时,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程。到2022年全市再压减地下水开采量2.34亿立方米,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实施水环境污染防治工程,对大运河(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工程)沿线区域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完善南运河沿线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等基础设施,健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机制。实施绿色廊道建设工程,在大运河两侧宜绿化地段建设绿色廊道景观带,宜宽则宽,宜窄则窄,争取沿线每个县(市)建成一个特色经济林基地。

aac44554-ea4d-4e01-85fa-ee7f32499f17.jpg.jpg

▲沧州铁狮与旧城遗址公园鸟瞰图。 沧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

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文化产业带建设工程,推动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旅游服务功能提升。加快建设泊头十里香酒文化产业园、青县红木文化博物馆、中国大运河·吴桥杂技乐园。实施旅游交通建设工程,2020年完成全市域堤顶路畅通规划设计,2021年完成全线航道测量,为实现旅游通航提供基础性保障。在重要节点建设旅游码头。完成中心城区堤顶路畅通整治,大运河亮化工程项目(解放桥至九河桥段)。实现全市域堤顶路贯通,串联运河全线两侧现有公路,建设运河风景道,打造高标准马拉松赛道及自动驾驶沿河通道。此外,实施产业融合发展工程。在沧州城市区层面,实施南湖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大运河文旅服务中心、小南门片区提升改造。在市域层面,推进吴桥运河杂技风情街、酒章文创园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沧州印象大运河农业生态文化产业园等一批新型农业产业项目建设。

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实施运河城市建设工程,建设高品质的滨河休闲带和运河风情走廊,塑造大运河枢纽城市形象。在中心城区10平方公里的河道用地上,落实文保、水利等规划、规定要求,通过沧州大运河文化的挖掘和研究,打造一个带状矩形生态修复空间;在52平方公里的城市建设用地上,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以大运河为城市中轴线,科学调动资源要素向运河及两端聚集,打通通河绿廊,形成枝干相连的绿色骨架。打造南北两座生态新城,实施御河、清风楼、人民公园、永济四大片区建设,激活发展引擎,拉动城市经济,引领沧州转型升级。推进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水月文化产业园、文旅小镇等项目建设。同时,实施运河村镇建设工程。构建“一线多珠”协同发展格局,加快推进沧县兴济运河美食小镇(二期),东光连镇谢家坝运河古镇、东光码头宜居宜游小镇、南霞口镇大运河康养小镇、吴桥岳庄民俗文化小镇、桑柘风情古镇、古郡安陵、梁集杂技康养小镇、大运河吴桥杂技山水小镇建设,到2022年基本形成大运河“一线多珠”的文化特色旅游格局。此外,积极推动运河沿线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力争到2022年沿线县(市、区)都建有县级以上乡村振兴示范区。

为加强要素保障,沧州市提出,科学统筹,合理安排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以及旅游发展基金等资金,倾斜用于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有关项目,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和政策性银行贷款支持。拓展融资渠道,引进战略投资方,形成多渠道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同时,强化土地政策支持,优先考虑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项目用地需求,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优先考虑。在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相关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各地按照相关规定,盘活农村闲置建设用地资源,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