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河北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广东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辽宁 湖南

美丽河北提升百姓幸福感——河北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来源:河北日报 作者:贾楠 宋平 李巍 米彦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8-24 09:15:14

9aabbce9-31e9-40a7-8f87-bba8512054e2.jpg.jpg

石家庄市滹沱河美景。

8月的白洋淀,荷花映日,碧波荡漾。河北省安新县大田庄村村民田晓青不禁感慨:“白洋淀的水多起来了、净起来了、活起来了,小时候的白洋淀又回来了!经济富足了,环境美丽了,这样的小康生活才更有质量!”

“在治理污染、修复生态中加快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习近平总书记来河北视察时,多次对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为美丽河北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的河北实践熠熠生辉。河北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上下,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依法铁腕治污,注重标本兼治,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省生态质量和环境发生历史性新变化。河北2020年PM2.5平均浓度44.8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0.8%,被生态环境部考核评价为优秀等次,全面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惠及百姓

蓝天白云是人们对美丽河北的期盼,治理大气污染是河北生态文明建设的硬骨头任务。

今年80岁的石家庄老人师彦文是一名漫画爱好者,从2009年起开始创作环保公益漫画。十多年来,师彦文创作了5000多幅作品,用手中的画笔记录着石家庄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

刚开始,他的漫画里的天空是灰蒙蒙的,白天汽车都得开着大灯。渐渐地,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漫画里的“主角”,画面变得清新明亮。“这几年,石家庄空气质量越变越好,感觉生活特别幸福。”师彦文说。

治理大气污染,让蓝天白云常驻,是群众所愿、民生所系。

PM2.5,这种还不到头发丝粗细二十分之一的细颗粒物,在2013年成为全中国最关注的环境和健康问题。那一年的新年刚过,局地空气质量数据纷纷爆表,粗放的发展方式带来了沉重的环境代价。

此时,偏重的产业结构、偏煤的能源结构、偏公路的交通运输结构,严重的大气污染给河北贴上了一张“黑色名片”。

“全国10个污染最严重城市河北占了7个。再不下决心调整结构,就无法向历史和人民交代。”2013年9月,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指出了河北的症结所在、出路所在。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河北要过结构调整的坎,爬转型升级的坡,必须痛下决心,铁腕治理大气污染和解决雾霾问题!

深入基层密集调研、召开会议专题部署、研究破解难题之策……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反复强调,要在过去工作基础上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加强扬尘治理,强化京津冀区域联动治理,深化联防联控联治,坚决超额完成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省委副书记、省长许勤也多次指出,要千方百计减少污染物排放,强力推进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实施企业分类管控,把各项减排措施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省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三六八九”工作思路,将“污染防治”列为“打好六场硬仗”之一,扎实推动河北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成立由省委书记、省长为“双主任”的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将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调整为省委书记、省长“双组长”制;制定和实施大气环境污染治理“1+18”系列政策和行动方案……强有力的组织推动和政策体系,宣示了河北省奋力治本攻坚、不信蓝天唤不回的坚定决心。

目标定了、路径明了。河北统筹推进压能、减煤、治企、控车、增绿,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去产能倒逼企业转型。

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十三五”期间,河北省压减退出粗钢产能8200多万吨,由峰值时的3.2亿吨压减到2亿吨以下,压减煤炭5500多万吨、水泥1100多万吨、焦炭3100多万吨、平板玻璃4900万重量箱、火电230万千瓦。同时,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2000多家增加到去年底的9000多家,今年将突破1万家。三次产业结构由过去的“二三一”调整为“三二一”,服务业真正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

突出能源结构调整,坚决啃下“硬骨头”。

推进散煤治理和清洁能源替代,大力发展绿色能源。河北省坚持对全省农村1450万户冬季用烟煤取暖的农户分类施策,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宜煤则煤,完成了农村地区气代煤、电代煤等清洁取暖改造1125万户,有效减少了排放,改善了大气环境质量。加快燃煤工业锅炉改造,在全国率先基本淘汰35蒸吨及以下的燃煤锅炉,同时对3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截至2020年底,全省风电和光电并网装机4464万千瓦,居全国前列。

大力推进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强化机动车污染治理。

河北与北京、天津协同制定了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实施国六排放标准,推进公转铁和海铁联运,对重型柴油货车加装尾气排放净化装置,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港口的煤炭运输基本实现了铁路和水路集港。大力提升集疏港的铁路运输比重,推广新能源汽车。2019年以来,全省新增和更换的公交车主要是新能源汽车。

坚持依法铁腕治污,环保长出“钢牙利齿”。

严格落实月度空气质量排名通报,今年上半年,省大气办对空气质量反弹、问题突出的4个设区市和23个县(市、区)政府进行了公开约谈,以严格的考核问责机制激发内生动力,确保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用法治力量护卫蓝天。河北省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建立量化考核问责工作体系,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采取预警提示、通报批评、公开约谈、经济奖罚、专项督察、区域限批、追责问责等多种方式,构建起明晰的责任追究体系,2018年以来,先后查处违法违规案件8.04万起,处分8472人。

坚持依法铁腕治污,更要突出科学精准。

严禁环保“一刀切”,科学精准施策。河北省按照“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的原则,对47个行业3.6万家绩效分级企业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采取差异化管控措施。将国家和省重点项目、民生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出口型企业、军民融合发展企业及与疫情防控物资生产和民生保障密切相关的4955家企业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保障正常施工和生产,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天一天努力,一微克一微克治理。全省上下发扬钉钉子精神,推进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蓝天白云的好天气正在成为常态。来自省生态环境厅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全省PM2.5平均浓度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0%;全省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85,同比下降9.7%,为2013年以来历年同期最好水平。

截至目前,2013年全国10个污染最严重城市涉及河北的7个城市中,5个已经退出后十位,其中,廊坊2016年退出,衡水2018年退出,保定2019年退出,邢台、邯郸今年上半年退出;石家庄、唐山力争今年年底退出后十位。

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让广大群众共享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景

一泓泓碧水、一道道清流,是生命之源,也是生态之源。

今年8月18日,消息传来——

国务院关于雄安新区和白洋淀生态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报告显示,雄安新区和白洋淀生态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淀区整体水质由2017年的劣Ⅴ类提升到2020年的Ⅳ类,淀心区平均水质达到Ⅲ类标准。今年1至6月,白洋淀8个国考点位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Ⅳ类。府河、孝义河、瀑河、白沟引河等4条主要入淀河流及上游流域50个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Ⅳ类,为近10年来最好水平。

九河下梢,流域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涉及30多个县(市、区),白洋淀被誉为“华北之肾”。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

2019年1月16日,在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谈到雄安新区下大气力处理城和淀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回想起选址的考虑:“当时选址在这,就是考虑要保护白洋淀,而非损害白洋淀。城与淀应该是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决不让一滴污水流入白洋淀!2019年10月,王东峰到位于白洋淀上游的蠡县蠡吾镇暗访检查时,徒步暗访督查追寻严重威胁白洋淀环境的沟渠污水来源和去向,当场要求对全流域排污沟渠、纳污坑塘和工业污水、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全面排查、治理和整改,列出清单、限期整改到位,并按县分段治理监测水质和考核问责。

省委、省政府坚持统筹白洋淀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一体推进补水、清淤、治污、防洪、排涝,实施治理工程243个,累计补水15.8亿立方米;统筹全流域、上下游、左右岸、淀内外,78个淀区村污水不再排入白洋淀,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治理,散乱污企业实现动态清零,“华北之肾”功能加快恢复。

水清的白洋淀,是淀区百姓的福利,也见证着河北省打好碧水保卫战的不懈努力。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省委书记、省长任双总河湖长,全省共设立河长、湖长5万余名。成立由省长任组长的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

进一步严格排放标准。河北省实施了严于国家标准的大清河、子牙河、黑龙港及运东等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清河流域核心控制区实行与北京一致的最严污水处理标准,推动了相关流域水污染治理提速。

机制创新提供有力保障。从2019年4月开始,河北省对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情况由之前的年度通报改为每月通报,“按月排名+奖惩问责”的组合机制,层层传导压力和动力;在全国率先建立全省主要河流跨界断面水质扣缴生态补偿金机制,厘清河流断面上下游地方责任;在全国率先建成覆盖省、市、县三级的跨界断面水质监测体系。今年1至6月,河北省25个国控省界入境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优良)的断面有13个,占总数的52.0%;32个国控省界出境断面中,达到或优于Ⅲ类(优良)的断面有17个,占总数的53.1%。

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全省水环境已然变了模样。

这变化,是京津水源地水质越来越好——

呵护一库清水送京津。作为滦河流域重要的水源地,潘大水库肩负着为天津、唐山供水的重任。为改善滦河流域水质,保障天津和唐山用水安全,河北省清理潘家口、大黑汀水库网箱近8万个、库鱼1.73亿斤。2017年网箱养鱼清理完成后,潘大水库水质由地表Ⅴ类或劣Ⅴ类开始逐年向好,近期水库多个主要水质监测断面水体达到Ⅲ类或优于Ⅲ类水标准。

大运河河北段河道总长530余公里,流经廊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及雄安新区等地的21个县(市、区)。河北省加大大运河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推进大运河沿线综合治理,卫运河油坊桥、北运河土门楼等国考断面水质达到Ⅳ类,卫运河秤钩湾断面水质达到Ⅲ类。

河北省以京津水源地上游流域滦河、潮白河、永定河为重点,持续深化水污染防治。截至2020年底,滦河、潮河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水质年均值全部达到优良标准。2017年至2020年,永定河流域河北省出境水量增长10.4%,2020年达到1.8亿立方米。

这变化,是华北地下水大漏斗水位止降回升——

漫步石家庄市滹沱河生态区,水天相映,举目皆景。

6月7日,水利部和河北省联合启动2021年夏季滹沱河、大清河(白洋淀)生态补水工作,进一步发挥南水北调工程综合效益,推进华北河湖生态系统复苏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其中,滹沱河补水线路自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滹沱河退水闸开始,经滹沱河、子牙新河至南运河周官屯闸,全长251公里。6月17日,滹沱河补水水头抵达南运河周官屯闸,实现全线贯通。

自2018年以来,滹沱河生态补水已进行了四个年头,到今年6月30日,累计生态补水15.24亿立方米。与补水前相比,滹沱河沿线两侧10公里范围内,地下水位回升0.54米,生态回补效果非常明显。

在实施滹沱河生态补水之前,我省就加大了河道综合治理力度,着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水生态环境,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总投资近200亿元的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分三期建设。今年6月25日,滹沱河生态修复第三期工程正式通水。衔接一期、二期工程,全长109公里的滹沱河生态修复主体工程全线完工,实现西起黄壁庄水库坝下,东至深泽东界的大贯通。经过修复的滹沱河,在石家庄市形成了2680.54公顷水面、10398.82公顷绿地。如今的滹沱河生态区,水光接天、鸟语花香,已经成为人们休闲、游玩的乐园。

千里“南水”润燕赵,河北省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3000多万群众受益。打好“节引调补蓄管”组合拳,全省累计压减地下水超采量43.5亿立方米,地下深层和浅层水位分别回升1.19米和0.24米,超过三分之二的超采县实现地下水位止降回升,明年河北省将提前13年超额完成中央有关部委下达的采补平衡任务。

这变化,是河北近岸海域水质更好——

沙软潮平,海天一色。秦皇岛金屋浴场,碧水金沙,孩子们尽情追逐嬉戏。

渤海综合治理是“十三五”期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七大标志性战役之一。2020年,河北省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圆满收官,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改善。河北成为全国唯一海域消除劣四类水质的省份,优良水质比例达到99%;旅游旺季北戴河主要海水浴场水质全部达到一类,秦皇岛市主要入海河流水质全部达标。

这变化,是人居环境越来越美——

“华北最大的城中湖”衡水湖,水质总体常年稳定在Ⅲ类水平,万亩生态林海犹如绿带缠绕,荷花园、园博园、植物园遍布湖畔。良好的生态环境让它成了“鸟类天堂”。保护区鸟类由2000年的286种增加到现在的327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6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60种。

清水润民心,群众长受益。

前不久,邢台市任泽区西固城乡赵村村民李品品家完成改厕,冲水便池干干净净,没有一点异味。与此同时,区里在已建10个厕污处理中心基础上,今年又计划新建4座,实现农村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置全覆盖。截至2020年底,河北省累计改造农村卫生厕所905.74万座,在全面消除“连茅圈”基础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由2017年的35.3%提高到2020年的72.2%,三年翻了一番,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用上了卫生厕所,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河北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连续4年滚动实施20项民生工程,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着力办好10件民生实事,今年截至7月底,全省改造农村户厕80.76万座,完成年度任务的80.76%。截至8月中旬,全省今年新增完成覆盖9229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自2018年以来累计完成建设覆盖37716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77.1%。

瞄准民生关切,补齐治水短板。河北省扎实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雨污分流改造和农村垃圾处理……截至2020年底,全省地表水74个国考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66.2%,全部消除劣Ⅴ类。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