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河南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广东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辽宁 湖南

奋楫争先 黄河之畔营造天蓝水清地绿生态城——“十三五”期间郑州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全程回顾

来源:郑州日报 作者:裴其娟 马健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2-03 11:33:45

“郑州天空湛蓝,白云朵朵,美得好像一幅画。”

“推窗见绿,出门见园,城市越来越像公园!”

“一泓清水向东流,贾鲁河畔乐悠悠!”

岁末年初,不少市民在朋友圈盘点一年的生活时,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赞不绝口。近年来,郑州天蓝、水清、地绿成为常态,成功入围“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而这些市民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态获得感,得益于郑州市强力实施的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

“十三五”,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然而,刚刚过去的“十三五”,却是郑州生态环境系统众志成城、克难攻坚的卓越历程。他们为使命而坚守、为责任而奋斗,谱写了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新篇章。为了保卫蓝天、碧水、净土,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2018年起,郑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强力实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市经济总量成功突破万亿元、人均收入突破10万元、城市人口突破千万的同时,全市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全年优良天数230天,成功退出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20名,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为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美丽郑州”建设贡献了力量。

1.jpg

雕塑公园——贾鲁河上的一颗明珠

壮士断腕调结构 背水一战保蓝天

这个供暖季,经开区瑞锦社区、惠济区岗李家园1号院的居民第一次享受到了“室内温暖如春,室外蓝天白云”的清洁供暖,让他们心中多年的集中供暖梦圆。其实,除了这两个社区,郑州市金水区、二七区、航空港区、荥阳市、中牟县等多个区域的居民社区,也已从2020年11月15日起享受到了“地热+”供暖。郑州近年来在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推行的能源结构调整,让这些传统集中供暖覆盖不到的区域,能够以更加清洁的取暖方式温暖过冬。

“拓洋实业2台75蒸吨燃煤锅炉已关停并拆除主要设施,标志着郑州市实现全市非电燃煤锅炉‘清零’,大气污染攻坚再啃下一个‘硬骨头’!”2020年11月17日,郑州市生态环境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上,“双清零”,我市能源结构调整的一个标志性节点。

近年来,郑州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动能源结构调整,累计拆改非电燃煤锅炉1330台5078蒸吨,煤炭消费总量下降33.6%。推动清洁能源替代工作,实施荥阳国电、新密裕中电厂、豫能热电引热入郑工程,保障供热面积8900万平方米;采用地热、再生水等清洁取暖方式供暖,全市新增清洁能源供暖面积1418万平方米。

时光拉回到2015年,那年,郑州突遭雾霾围城,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城市排名几乎垫底,特别是秋冬季节,重污染天气令人不敢出门。随后几年,郑州空气质量虽有所改善,但仍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后20名内徘徊。

如何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治理全市人民的“心肺之患”?面对时代之问,市委市政府决心背水一战,坚决打赢郑州蓝天保卫战。

2018年,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和市长任组长的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制定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优良天数年增15天以上的目标,从能源结构、工业结构、交通结构、用地结构调整入手,狠抓重点行业污染治理、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打响了一场保卫郑州蓝天白云的攻坚战、持久战。

强化顶层设计,坚持条块结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和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明确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长期目标任务。强调“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业务必须管环保、管生产经营必须管环保”。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环境污染治理一项占18%。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坚持“块抓条保、以块为主”“依靠群众、依法治理”“标本兼治、远近结合”“日保周、周保月、月保年”“挂图作战”。

深度谋划为要,生态项目支撑。确定了“三调整一加强一整治”工作思路,即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调整,加强生态屏障建设,加大城乡结合部综合整治力度。编制了《郑州市 “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郑州市“十三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等。“全市共谋划贾鲁河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建设项目1458个,总投资3205.62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1107.26亿元。”市发改委资源处处长曹恒敏说。

治污不力者罚,污染环境者偿。出台《郑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考核办法》《郑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责任追究实施办法》《郑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办法(试行)》等,强化督导考核。3年来,市环境攻坚办、市污染防治督导组共实施空气质量考核财政扣款12930万元,实施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资金9738.55万元。会同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约谈县(市)区93个次、乡(镇)办121个次。

发动群众参与,引导绿色出行。在全国率先开通了“有奖举报”微信服务号,首创以微信红包方式进行奖励。开展“绿色出行”系列普惠活动。在市属新闻媒体开设“保卫郑州蓝”曝光台专栏,营造了保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的浓厚氛围。

“差别化”管控,引领绿色发展。培育了一批绿牌工地、绿色工厂、绿色引领企业,与一类民生工程、二类民生工程一起,实行“差别化”管控,不搞一刀切,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统筹。

坚决退出“后20” 不破楼兰终不还

“攻坚战就是攻山头。为了让老百姓满意,我们责无旁贷。”郑州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处长李孟举谈起参与污染防治攻坚战不禁感叹。为了拆除燃煤锅炉,他和同事们在七八月顶烈日、冒酷暑,不厌其烦登门劝说,讲政策、讲利弊,听取诉求、对接协调,为拆改“开道铺路”。

每年秋冬季雾霾易发高发季节,特别是攻坚冲刺最后30天,李孟举和同事们都在电话、会议、督查、夜查和一拨拨的来访中度过。“最紧张的时候,忙到晚上11点,稍事休息,凌晨2点多去夜查,6点多回来,休息一两个小时,再接着工作。”李孟举说。2020年底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中,时间紧,压力大,他在心里默默给自己定下目标:“排名退不出后20,不刮胡子!”

改善大气环境是民心所向,更是人民至上的执政要求。对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结合国家中心城市定位,郑州市自加压力,提出到2020年底“在168个城市退出后20位、秋冬季排名显著提升、年度PM2.5指标显著下降”的工作目标。

退出“后20”,每赶超一个城市,虽然仅需改善几分甚至零点几分,却要付出难以想象的艰辛。既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又要精细化管理,实现“工地不停建,企业分类管,指标降下来,空气好起来”。污染防治就像踩跷跷板,两头都要兼顾。

千难万难,惟有迎难而上、知难而进、破难而行。

每天夜查晨查,日调度周考核,单双号限行,重污染天气管控,拆改燃煤大锅炉、煤气发生炉,企业、市场外迁,大幅压减水泥产能,集中淘汰老旧车辆,对柴油车“两限一禁”, “1+9”专项治理,“一企一策”深度治理,8套天眼瞭望系统,130家工业企业在线监控、10套固定机动车遥感监测、1712家重点工地在线监测、5274辆渣土车不间断在线监控、违反管控要求的企业列入诚信“黑名单”、重大环境违法行为移交公安机关……郑州市以最严厉的措施、最有效的方法、最严实的作风,铁心、铁面、铁腕向大气污染说不。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城市的绿色发展,为了全市1000万人民笑得更甜!

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收官之时,市领导每天夜里带队夜查,对违反重污染天气管控问题严查重责;市、县两级24小时监控各站点数据变化,对突出指标和突出区域提出应对措施;市攻坚办坚持每天至少一个研判会、一个调度会,连续46天持续奋战,精准管控,千方百计降低污染强度、缩短污染过程。只为了赶超一个又一个综合指数0.01的差距,郑州生态环境人拼尽全力!

截至2020年底,郑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实现多项突破:主城区燃煤机组、全市非电燃煤锅炉双“清零”;基本实现重点行业超低排放全覆盖;1蒸吨以上燃气锅炉基本完成低氮改造。完成“双替代”32万户,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市区公交车全部新能源化,推广新能源网约车6370辆,更新新能源出租车8400辆,施工工地扬尘、渣土车管理逐步实现了规范化、智慧化管理。道路、城乡结合部综合环境承载能力提升显著,夏季臭氧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以涉气企业为重点,引导工业企业深度治理,全市已通过深度治理核查企业共2083家。”市工信局节能处处长赵剑伟说,郑州市还制定了推进“亩均论英雄”实施意见,根据亩均综合评价,在用地、用能、用水、排污、金融、财政等方面实施差别化支持,引导企业绿色发展,目前已创建成了好想你、鸿富胜等省级以上绿色工厂39家。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污染防治的持续发力,赢得了郑州市空气质量的逐年改善。2020年,全市优良天数230天,比2015年增加92天,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城市中排名退出后20名,比2018年改善5个名次。

1000多个日夜的奋战,郑州市终于践行了向全市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

2.jpg

郑开大道北侧贾鲁河沼泽上水鸟成群

一河碧水穿城过 美丽郑州添灵秀

“宽阔平静的河面,鸟鸣啁啾的林下小径,每天早上,迎着朝阳到贾鲁河畔健完身去上班,顿觉满心欢喜,向阳而生。”今年以来,喜迁贾鲁河文化路新居的市民魏女士幸福指数骤升,心里少了些浮躁,人更加有活力。

贾鲁河作为郑州的“母亲河”,目前已完成综合治理修复,由一条臭水沟蜕变为“一河清水穿城而过”的“金腰带”,为城市增添了灵秀,涵养了生态。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的《郑州市贾鲁河保护条例》,更让对贾鲁河区域内永保水清河美提供了法规支撑。

水是生命之源。“十三五”以来,郑州市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强烈的政治担当、责任担当、历史担当全力以赴打好碧水保卫战,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全面改善郑州水生态环境质量,谱写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新时代生态郑州建设新篇章。

2018年10月17日,按照国务院、河南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要求,郑州市出台《打好碧水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以2020年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饮水安全更有保障,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为目标,以流域“水质、水量、水管理”等关键问题为导向,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保护,持续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建设美丽郑州提供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保障。

2020年 7月10日,郑州市环境攻坚办对新密市白寨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因为该镇污水处理站排放口水质超标,进入鱼池沟水库后,水库水面被绿藻全部覆盖,水质低于地表水V类标准。这是郑州市按照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要求开展的一次典型水环境污染约谈。

围绕水污染减排,郑州市着力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全域清洁河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四个标志性攻坚战役,在全省率先开展了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率先实施了水环境生态补偿,率先启动了污水处理厂提标治理工程。

“2020年,郑州市水生态环境质量相比2015年得到大幅改善。”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处长邢亚辉说,全市8个国、省控断面全部达到地表水四类水质,其中6个达到三类以上水质;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稳定达到二类水质,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市建成区10条河流全部达到四类以上水质,城市黑臭水体动态清零。

“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景观效果已经呈现,是来郑州考察团的必看点。”市水利局主任科员徐修军说,贾鲁河是当之无愧的郑州市生态水系建设头号工程。

“臭水沟变‘桃花源’,美到不敢相信!”一些市民对贾鲁河的变迁这样评价。1月12日,冬天里难得的和暖天气,记者在贾鲁河文化路至花园路段看到,河两边不时看到有人在沿着步道慢跑,宽达百米的水面上,偶尔一只白鹭飞舞,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逍遥自在。

“有了牛口峪引黄工程引来的水,这条枯河得以再现碧水清波。”综合整治后,贾鲁河增加水面面积7.92平方公里、绿化面积16.7平方公里,最深处达3~4米,最浅处1米左右,河上的闸坝还形成了小瀑布景观。

作为郑州市水生态扩容的重点工程,牛口峪引黄工程设计年引黄河水 8505 万立方米,自2019年9月29日通水运行以来,源源不断地向贾鲁河等城区河道提供生态景观水,并在改善灌溉效益和城市供水应急备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守护净土控风险 吃得放心住得安

万物土中生,土壤关乎人们饮食和居住安全。

2018年,新郑市龙湖镇李木咀村发生一起含农药废弃土倾倒案件。2019年,市生态环境局根据《郑州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组织赔偿义务人、涉案企业开展磋商,达成赔偿协议,由赔偿义务人支付生态损害赔偿金900余万元,并完成污染土壤处置。

这起全省首个经司法确认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是我市近年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攻坚的一个缩影。

2018年以来,郑州市统筹推进全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完成全市537个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污染状况调查及农用地质量状况详查,探索地下水、土壤协同治理模式,在全省率先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实现256个行政村环境整治任务,让全市人民“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在管城区金岱工业园,某镀锌钢管、镀锌构件加工企业破产后,原地块及周边区域将作为住宅用地。但因场地内部分区域镍、锌、铬浓度超出筛选值,被生态环境部门列入污染地块名录。2018年4月至11月,该地块按要求采取异地固化/稳定化技术完成了修复,达到了安全利用目标和风险管控要求。场地内受污染土壤全部清挖出去,经修复合格后,作为路基进行了资源化利用。2020年,经对路基土壤及路基周边地下水监测,修复后的土壤稳定达标、地下水指标满足相关要求。

“目前,全市已基本建立了122家污染地块名单,经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55个地块为未污染地块,涉及再开发利用的地块,全部实现安全利用。”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处处长逯祯说,由于人们对土壤污染防治知之甚少,刚接手这一块工作时,工作很难开展,怀有身孕、行动不便的她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加班加点学习政策,编制了厚厚3大本工作手册,分批次组织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土壤污染防治第三方技术服务单位基层土壤管理人员培训会,使全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体系不断健全。当年,郑州市土壤污染防治攻坚第一次被评为全省优秀。

截至2020年,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治理修复任务全面完成,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与2015年相比实现零增长。

百舸争流千帆竞,奋楫争先谱新篇。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郑州市生态环境系统将继续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保持攻坚力度、延伸攻坚深度、拓宽攻坚广度,按照“提气、降碳、强生态”的工作思路,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由“坚决打好”向“深入打好”转变,努力营造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生态获得感、幸福感!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