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湖北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广东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辽宁 湖南

武汉市首批碳中和林基地揭牌,这6家单位成绿色转型“样板”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陈永权 杨晓雨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8-25 19:36:26

8月25日,武汉市2021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举行,武汉市首批碳中和林基地揭牌,分别位于蔡甸区嵩阳山、新洲区将军山,此举标志着“ 碳中和” 将与武汉市民的生活紧密链接,市民可通过植树造林抵消碳排放。

武汉首批碳中和林基地为何选在这里?

记者在现场播放的视频短片中看到,该碳中和林基地分别是位于蔡甸区嵩阳山和新洲区将军山的碳中和林基地,土壤条件和交通可达性较好,适宜乔灌木生长,总面积达1112亩。

这两片林基地将作为碳中和的载体和平台,通过植树造林,抵消武汉单位和个人开展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从而降低城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保护城市环境。

1.jpg

嵩阳山碳中和林基地。

“武汉首批碳中和林基地,有它背负的梦想和使命。”市园林和林业局生态修复处相关负责人陈双田介绍,武汉市将选择固碳能力强、宜栽易活、生态防护功能好、经济价值高的乡土型树种,比如乌桕、油茶、栾树、枫香、三角枫等,用来营造碳中和林。

据测算,这两片总面积为1112亩的碳中和林基地,通过植树造林再次形成森林后,30年内平均每年可吸收1000吨左右的碳排放量。而一个成年人每年呼出的二氧化碳约为0.33吨。照此计算,1112亩碳中和林平均每年吸收的碳排放量,相当于3030个成年人一年呼出的二氧化碳。

1.jpg

嵩阳山碳中和林基地

这也意味着,如果举办一场大型活动,在对活动时长、参与人数、使用车辆等进行科学的统计和换算后,可以比较准确地计算出其产生的碳排放量,以及需要种植多少树木,才能在一定周期内抵消活动的碳排放量。然后,活动举办方可以组织人员,到碳中和林基地种植相应数量的树木,或支付种植这些树木的经费,由园林和林业部门组织实施。

“绿色植物吸收高碳能源消耗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市生态环境局生态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增加城市碳汇能力,成为国际公认的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途径。

什么是“碳中和”?如何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我国公布的目标是,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据介绍,当日上午举办的低碳日主场活动为“零碳办会”,将按照《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对会议期间及参会人员活动所产生的碳排放量进行核算,以在“武汉碳中和林”中植树造林的方式抵消会议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本次主场活动“碳中和”。

“划定碳中和林,是武汉市在发挥森林碳汇作用的积极尝试。”市园林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武汉市将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寻找更多的地块用于营造碳中和林,以此抵消活动的碳排放,实现活动的碳平衡。

1.jpg

新洲区将军山碳中和林基地。

市园林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以后的大型会议活动、户外活动、展览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都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或购买森林碳汇等方式进行“中和”,达到“零碳”的效果。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做好武汉市碳普惠顶层设计,形成涵盖企业降碳、市民绿色生活、大型活动“碳中和”及林业碳汇项目生态价值等方面的碳普惠机制,打响武汉市绿色名片。

普通市民亲自参与植树造林来抵消家庭的碳排放量

除此之外,普通市民家庭也可以根据家庭成员人数,以及使用家庭汽车、做饭、洗热水澡等活动,大致推算出一年的碳排放总量,然后通过亲自到碳中和林基地植树造林,或认养树木、当园林绿化志愿者等行动,来抵消家庭的碳排放量。

“未来,武汉市还将寻找更多合适的地块,作为碳中和林基地。”市园林和林业局生态修复处相关负责人陈双田说,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在公园等公共场所设置相关科普设施,让市民方便地了解碳中和科普知识,以及自己为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的方式。

当然,仅靠碳中和林基地来助力碳中和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武汉市还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一直在默默地帮助我们“固碳”。根据森林资源普查和动态监测结果,武汉市现有森林面积179万亩、森林蓄积量816万立方米。据专家测算,2009-2019年,武汉市森林碳储量增加了140余万吨。

绿色转型,武汉这6家单位成“样板”

8月25日,记者从武汉市2021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现场获悉,武汉市首批6家碳中和先锋示范创建单位正式“出炉”。

1.jpg

武汉首批6家碳中和先锋示范创建单位获颁证书。

这6家单位分别为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来城校区、格林美武汉循环产业园、百威(武汉)啤酒有限公司、东湖新城社区、武汉宜家家居。它们率先在实现碳中和的道路上奋勇前行,成为武汉绿色转型的“样板”。

1.jpg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打造低碳之城。

“实施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用可再生电力发电、用生物燃料酿造。”百威(武汉)啤酒有限公司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小组项目执行负责人秦贤介绍,该公司今年建成全国工厂一体式控制中心,年底前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成为百威全球首家“碳中和工厂”。

1.jpg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来城校区打造低碳校园。

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2月份以来,武汉市在城镇、园区、校园、社区、商业、企事业单位等6个领域开展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和低碳示范工程试点,经向全市征集,目前已有约50家单位申报。评选出的6家碳中和先锋示范创建单位在产业结构、能源利用、生活风尚探索出“绿色低碳”转型新路子,为建设低碳城市,共享绿色生活作出努力。

据悉,下一步,武汉市以科学可行、突出特色为原则,评选出武汉近零碳及低碳示范城镇、园区、商业、校园、公园、企业、机关等。力争用3-5年时间,打造成“碳中和”示范项目,多措并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