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湖北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广东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辽宁 湖南

践行长江保护战略 彰显生态立城情怀 看青山戴家湖如何问鼎“中国城市环境奥斯卡”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1-18 09:06:00

 

图为:戴家湖公园航拍图(王建华 摄)

湖北日报讯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60年前,毛主席亲手确定的共和国钢铁“长子”武钢在武汉市青山区开工建设,十里钢城就此开启一段“先生产后生活”的奋斗历程。

   60年后,新的时代背景下,青山区正以建设生态宜业宜居新城目标为引领,加速转型升级步伐。通过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为曾经的老工业区激发澎湃活力。

   乘坐高铁北上,列车加速驶出武汉站。轻依舷窗,可见三环线旁一幅水墨画慢慢渲染开来。这里是戴家湖,武汉市首个生态修复而成的公园,她的涅槃重生被视为生态回归和城市历史的样本。

   201711月,国家住建部公布,青山区戴家湖公园园林绿化与生态修复项目荣获2017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是我省唯一获奖项目。

   她是大武汉首个失而复得的湖泊

   50年代一汪碧水,60年代一池煤灰,80年代一座灰山,00年代一堆垃圾。”在武汉,恐怕再难找出一个如戴家湖这般命运多舛的湖泊。“60年前的戴家湖,蛮有名咧!湖面千把亩,湖水青蓝色,里面有鱼、虾、甲鱼。”对于戴家湖历史面貌,久居湖畔的戴爹爹记忆犹新。

   上世纪50年代,为支援武钢建设,戴家湖成为青山热电厂粉煤灰堆场。80年代,湖被填平,堆积的粉煤灰高出地面10余米,戴家湖变成“戴家山”。

   90年代起,粉煤灰成为炙手可热的制砖原材料,“戴家山”逐渐被挖平。2008年,曾有媒体报道,因无序开采粉煤灰,导致天兴洲大桥一处桥墩出现2厘米位移,公共安全受到威胁。

   环保问题无小事,安全责任大过天。以雷霆万钧之力整治戴家湖,迫在眉睫。

   随着武汉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武汉市、青山区两级政府出台戴家湖公园建设规划,着手恢复绿水青山。

   201312月,戴家湖公园破土动工。历经18个月精雕细琢,戴家湖得以破茧成蝶。201551日,戴家湖公园正式敞开胸怀迎接八方宾客。

   经过改造,戴家湖公园绿化用地面积达50万平方米,水体面积4.67万平方米,植树3万余株,绿化率高达91.8%,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8万吨,释放氧气1.2万吨,吸滞粉尘200余吨。

   如今,行走戴家湖公园,映入眼帘的是苍翠的绿植、荡漾的湖水,偶尔可见水禽徜徉湖面。戴家湖的演变轨迹,堪称青山区发展理念逐步转变的缩影: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她是践行循环经济理念的典型示范

   有专家指出,能代表湖北省荣获2017年中国人居环境奖,戴家湖生态修复的亮眼成果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源于她是武汉首个建在工业废弃物原址上的城市综合公园,更是首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节约型公园,体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

   改造项目负责人介绍,在基础建设方面,戴家湖公园合理利用废旧材料,依托原有地形,保留一部分水域面积,就地平整,削高补低,仅此一项就节约成本2000万元。园内设置了生态水沟、雨水花园等设施,用以对雨水进行收集,汇入公园中心湖体,为园区内部提供绿化用水,同时改造周边生活污水排放系统,并入市政管网,确保湖水不纳污。

   在资源利用上,戴家湖公园充分挖掘粉煤灰再生价值,对园区土壤进行科学配比改良,以适应植物生长需求。如今戴家湖公园的煤灰地,已成为武汉市每年植树节的重要场地。

   值得注意的是,20155月,戴家湖公园建成开放时,武汉市刚入列国家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规划建设尚未全面铺开。但来过戴家湖公园的游客不难发现,整座公园的规划设计,与“海绵城市建设标准”高度契合,“渗、滞、蓄、净、用、排”六大海绵理念在园内随处可见。

   青山是老工业区,红钢城情怀在戴家湖公园的建设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景观打造方面,戴家湖公园充分利用原有碎砖乱石、粉煤灰和旧金属件,通过铺装、景墙、廊架、雕塑小品等方式,集中表现工业历史文化,让青山人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突破》《封存》《岁月》《力量》《历史的回音》五组题材的雕塑,以各个工业建设时期的废弃零部件为创作材料,最大限度地保留历史遗存信息,赋予这些工业废弃物新的意义和思考。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城市公园除为市民提供休憩、娱乐、旅游场所之外,还应承担教育和科普的责任。铭记历史、启迪未来,戴家湖公园责无旁贷。她用60余载沧桑变迁,向世人诉说着曾经的荣辱沉浮。

   在戴家湖公园园史馆门前,矗立着武汉第一块生态纪念碑,碑文中这样写道:“从此,戴家湖被吆来喝去‘让湖便湖,叫山便山’的命运,画上句号。今天,我们立碑记录武汉城市工业化进程中的这段‘弯路’,只为警示未来:永远不再出现这种伤害!”

   她让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有了获得感

   戴家湖公园的涅槃重生,不仅见证了老工业区转型发展的决心和毅力,也让周边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了切切实实的获得感。

   戴家湖所处的地理位置,周边曾是华中地区最大的棚户区。上世纪50年代,为了新中国的钢铁梦想,10余万产业工人在这里安身立命。

   为改善棚户区居民生活环境,2006年起,青山区着手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20167月,13709户棚户区居民全数迁入还建房。经过10年努力,棚改区域面貌发生根本变化,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得到质的提升,为青山区乃至武汉市城市建设发展史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在棚户区住了40年,现在搬进亮堂堂的电梯房,出门就是戴家湖公园,这样优美的生活环境,以前哪敢想?”今年60岁的甘亮2011年迁入青宜居社区。站在他家阳台眺望,300米外就是焕然一新的戴家湖。每天早晚到公园里散步,已经成为他的习惯。

   让人欣喜的是,戴家湖公园的蜕变还在持续。2016年底,戴家湖公园二期工程正式启动。将突出体现郊野湿地公园和工业遗址公园的主题定位,继续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深植其中,致力于为市民提供休闲放松的绿地空间。建成后,戴家湖公园将成为武汉市最大的城市公园。

   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愿景,青山区一直在不懈努力。

   今年以来,青山区探索“红色引擎共同创造”基层党建新理念,努力形成全区共谋、全域共建、全面共治、全民共享的工作格局,持续打造社区“天天敲门组”、街道“顺顺吧”、职能部门“好样的工作队”等服务品牌,办好群众鸡毛蒜皮的小事。以教育、医疗、养老民生三大组团为引领,通过三所名校带动全区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学有所教;构建医疗联合体让居民“看得起、看得好病”,实现病有所医;打造“互联网+居家养老”平台,创办“社区好味到”幸福食堂,实现老有所养。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全面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原文链接:http://ctdsb.cnhubei.com/HTML/hbrb/20180118/hbrb3217455.html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