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湖北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广东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辽宁 湖南

二十六个行业两位数增长 襄阳绿色发展动能澎湃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1-23 09:28:00

 

图为:在枣阳市太平镇,昔日的荒山——迎驾山变成了“风光互补”新能源基地,正在迎风转动的风车和连成片的太阳能光板组合成一道独特风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倪娜 摄)

 

图为:襄阳高新区企业生产的新能源汽车。2017年,襄阳市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2.7万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勇 摄)

 

图为:刘大湾村一角

   湖北日报讯(记者夏永辉、通讯员万永春、岳红亮)襄阳市全面推行减量化增长模式,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新动能。最新的数据显示,2017年,襄阳市预计汽车、装备制造等26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工业品产销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围绕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绿色增长极目标,襄阳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绿色发展“一号工程”。去年,该市在拒绝一批不符合环保要求项目的情况下,招商引资成果仍然显著,实际投资额突破2400亿元,其中52个工业项目投资过10亿元。

   该市加快对汽车、钢铁、建材、化工、食品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步伐。预计全年技改投资同比增长50%93个亿元以上技改项目、95个亿元以上新兴产业项目竣工投产。汽车、装备制造、建材冶金产值同比分别增长13%14.5%15.5%。美洋、九州、雅致等新能源整车项目相继投产,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2.7万辆,并获批国家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创新型产业集群。

   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力。去年新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32个,新增市场主体9.4万户。全市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200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5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70个。襄阳高新区GDP首次突破千亿级大关,并在2017年度156家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位中升至31名。

   据介绍,为给各行业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襄阳市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先后推出工业项目“零审批”“多证合一”“只跑一次”等改革举措;去年共为企业减税降费57.4亿元,兑现万亿工业强市等相关政策惠企资金超过10亿元;并通过促进银企精准对接缓解企业融资难题,预计全年新增贷款达240亿元。

   老河口打出“组合拳”保卫碧水蓝天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孙滨 通讯员刘兵 陈国鹏

   因水而兴的老河口市,汉江过境58公里,57座水库广布城乡,水资源得天独厚。几年前,因汉江流量减少,生活废水、工业废水未达标排放等因素,水质退化严重。

   痛定思痛,该市打响“碧水”保卫战,投资10多亿元关停搬迁沿江化工企业20多家,拆除非法砂石采集点51个,同时打出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组合拳”。

   去年,境内汉江水质稳定达到II类水质标准,部分指标达到I类水质标准。

   坚决不要污染的GDP

   去年,中央环保第三督察组进驻湖北督察期间,向老河口市交办了6件关于生物医药产业园的环境问题案件。老河口市果断关停园区内涉及问题案件的9家问题企业,并要求问题企业立即整改,整改达标的企业恢复生产,无法达标的彻底淘汰。

   其中一家问题企业负责人找到老河口市环保局提出请求:“我们企业未来可是纳税大户,只是环保设施建设‘三同时’手续没到位,能不能通融通融,让我们恢复生产?”“建设项目中防止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这个‘三同时’是《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的,谁也通融不了。”环保局当场拒绝。

   如何避免企业“打游击”,并根治排污问题?老河口市重拳出击,实行“一企一管”改造。园区内所有污水先由企业自己处理,经过一条专用管道流到集水点进行实时检测,再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一旦发现超标排放,集水点自动记录、上报数据,并关闭阀门,第一时间阻止污染发生。对行业产能过剩、技术工艺落后、资源能源浪费、污染严重的小企业,坚决予以淘汰或关闭。

   老河口市还统筹谋划、全域推进国土绿化工作,探索“多途径增绿、多元化覆绿、多模式添绿、多层次普绿”的经验做法。去年,该市新增绿化面积1.3万亩,植树1320万株,新增绿化覆盖村庄87个、绿色示范村27个,国土绿化工作考核验收位居襄阳第一。

   循环经济园成为新引擎

   115日,在津泰环保公司一条废旧轮胎破碎生产线上,废旧轮胎经过粉碎、筛选、研磨等工序,变成橡胶粒和橡胶粉。公司执行总经理宗博介绍:“整个过程不产生任何污染,筛选出的钢丝可以二次售卖,橡胶粒、橡胶粉可作为塑胶跑道等建材的原料销售。”

   据了解,废旧轮胎的回收价格为每吨600元到700元,该公司仅出售钢丝碎屑一吨就能卖到千元,各类橡胶制品的价格更高。该公司投资兴建的中国中部橡胶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园,每年可综合利用废旧轮胎40万吨,年产胶粉改性沥青30万吨、再生胶10万吨、胶粉18万吨。

   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该市循环经济产业园正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

   去年底,100万吨废钢循环再生综合利用项目落户循环经济产业园,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项目。据介绍,老河口循环经济产业园经历6年发展,已建成国家区域性大型再生资源利用基地,园区共有再生资源利用企业17家,已形成废旧铅酸蓄电池再生处理、废钢铁加工利用、废旧轮胎综合利用和废塑料加工利用4条产业链。

   宜城推行工业减量化增长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孙滨 通讯员何维国 李勤 胡采棣

   宜城市经信局近日公布数据: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达到561亿元,较去年增长约12%,增速居襄阳7个县域经济考核县(市、区)前列。

   以资源消耗减量化、资源利用循环化、资源产出高效化为方向,宜城市正全面推行减量化增长。

   绿色产业驱动工业跨越

   117日,宜城经济开发区湖北猛狮工业园施工现场,投资30亿元的高端锂电池生产线投产在即,一车车设备陆续进厂,技术人员有条不紊地组装、调试。

   以绿色新兴产业推动工业跨越发展,是宜城工业的着力点。

   在新能源领域,光伏、风电、水电、沼气、生物质等多种发电模式抢滩宜城,总装机容量突破450兆瓦,吸引投资约70亿元。其中,晶盛、同景、猛狮等3个光伏项目总投资6亿元;华润、大唐、喜山等风电项目投资30多亿元,均已并网发电。

   在消费电子、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总投资超20亿元的粤宜高科项目2015年投产后,吸引多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形成一条年产值30亿元的消费电子产业链条;新加坡精工中小企业工业园内,湖北精工科技、德匠电梯去年建成投产,填补襄阳电梯制造等行业空白。眼下,10余家新加坡电子类中小企业与园区达成投资意向,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60亿元。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宜城市新兴产业产值增加4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67%以上。

   技改扩能实现减量化增长

   118日,走进宜城晶昱水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忙着将石英砂、方解石等原材料有序投放电溶炉中,经过高温,原材料通过4条生产线变成了各种漂亮的灯饰挂件。

   公司总经理蒋永强介绍,去年投入1300多万元实施电能替代后,电溶炉占地空间小、调控温度精确、无废气排放,每年可减少燃煤消耗1600吨,产品品质明显提升、合格率达98%以上,公司年产值提升35%

   从国网宜城供电公司了解到,该市襄大农牧、晶昱水晶等12家企业实施电能替代,替代电量2225万千瓦时,年减少燃煤消耗1.8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00多吨。

   去年以来,宜城大力实施燃煤锅炉“煤改气”工程。亿利洁能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粉碎、雾化等新型技术将煤炭燃料碎片化,提升燃烧效率和能源利用率的同时,可以为集中供热企业节约标煤,降低二氧化硫、氮化物、二氧化碳等排放,同时节约独立供热设备的用地,实现“降能耗、降物耗、降地耗”。截至目前,该公司已为10余家企业提供集中供热。

   在湖北银轮机械有限公司,集成模块化技术引入汽车冷却器产品生产,实现产品体积变小、重量变轻、整车功能变多变强的提升。通过技术革新,产品销量迅速攀升,年产值由2016年的8000万元增至2017年的1.6亿元。湖北佳特新材料有限公司引进水溶性聚酯浆料生产技术,年产值突破2亿元,处理不可降解的塑料废物1.4万吨,实现降低物耗和绿色环保双赢。

   减量化增长是指单位产出能耗、物耗与废弃物排放“双减少”,经济增长率与能耗、物耗增长率反向运动。宜城市抓住绿色生产方式这一关键,全面形成减量化增长模式。该市2017年共完成60个技改项目,总投资56亿元,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6%左右,工业产量产值在能耗、物耗等不断减量中实现了持续增长。

   刘大湾:一个“落后村”的逆袭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夏永辉 通讯员杨柳 沈君

   树木成排,荷塘清幽,徽派庭院错落有致,“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等一面面文化墙别具特色……120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襄阳市襄州区双沟镇刘大湾村,“美丽乡村”令人流连忘返。

   5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落后村”,环境脏乱差,民心涣散。

   刘大湾村成功逆袭的秘诀是什么?

   凝心聚力 因有“主心骨”

   12011时许,记者来到刘大湾村村委会附近的花坛边,看到村支书刘强满手泥巴正在平整土地,副主任刘雨阵则在远处捡拾垃圾。“不动手不行啊。”40岁的刘强说,想把事情做好,大家都得尽心尽力。“村里面貌变化大,多亏了刘书记等一班人。”正在盖房的村民刘焕生说,5年前,该村还是一穷二白的“后进村”。村里全是泥巴路,垃圾遍地,11个“臭水塘”星罗棋布,少数村民争强斗狠,纷争不断。

   20124月,刘强怀着对家乡的热爱,放弃经营多年的运输业,回村当支书。“开大会没人来,感觉像光杆司令,很囧。”这越发激起了刘强改变家乡面貌的决心,他将全村党员请到家里商量:“我们心齐了,再谋发展。”

   通过党员大会、村民大会,选出新的村委会成员,大家共同谋划出发展蓝图:不走泥巴路,夜晚不摸黑,休闲有场地,村容村貌大改观。

   齐心协力 画好“同心圆”

   刘强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关键是要发动群众。“我以前也是落后分子。”84岁的村民刘高来说,以前,村里房屋缺乏统一规划,参差不齐,想修路得占用不少人家的院子、屋角和通道。刘高来家的石坎就要减去20多公分“让路”,他有些想不通,曾强烈反对。

   不过,他看到村干部带头“让路”、邻居们自己按标线拆除后,坐不住了。“自己还是退伍军人呢。”刘高来主动要求拆除自家石坎。

   路修好了,村民们骑上电动车,不到10分钟就能到集镇上,畅快!

   以前,开村民大会喊不来人;现在喇叭一喊,人来得快、来得齐,涉及建设的事,家家户户都支持。村里开展村组垃圾清运、村民房屋立面整治等事务,顺畅多了。修建村民健身广场时,需要搬走17个坟头,没想到11天就迁移完毕。

   在外创业的村民刘尚卓,听说村里变化大,组织20多名外出乡亲捐款7.4万元,用于支援老家建设。

   抚今追昔 为了“留乡愁”

   “历史上,刘大湾村是比较有名的呢。”51岁的村民阮纬十分自豪地介绍。

   相传元顺帝末年,各地反元势力一起杀“鞑子”。但刘大湾村的“家鞑子”人很好,村里人决定留下他的命,是为“留鞑娃儿(谐音刘大湾)”。

   明穆宗年间,军户刘朝相自山西洪洞县迁来,后人在此繁衍生息,加上村子位于唐河湾,坐实了“刘大湾”其名。

   清末文渊阁大学士单懋谦,是襄阳人,又做了刘大湾村的女婿。

   “擦亮历史文化品牌,也是全村人的心愿。”刘强介绍,要让村民和游客知晓历史传承,“看得见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目前,按照一户一景的要求,该村确定墙面为白色基调,屋顶为徽派风格,改建者每户补贴1.5万元。

   每家每户房屋的侧面,都有图文并茂的文化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仁孝文化及兰梅松竹等内容,潜移默化中浸润着乡风民俗。

   此外,村里的望乡亭、彩虹广场、观月桥、长寿廊、明思池等景观改造正在进行之中。

   刘高来老汉说:“争取活到100岁,好好看看村里的未来。”

原文链接:http://ctdsb.cnhubei.com/HTML/hbrb/20180123/hbrb3218671.html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