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湖南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广东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辽宁 湖南

一江碧水绕新城!株洲水清岸绿勾勒幸福画卷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3-25 20:00:40

株洲是全国唯一一座以“洲”命名的城市,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因水而美。2016年以来,株洲市紧扣《株洲市湘江保护与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完成湘江保护与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各项任务;全市每条河湖都有了“管家婆”;顺利通过全国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技术验收和行政验收。

一座水生态文明新城,崛起在湘江之滨。

以水为基构建“十港筑城、碧水穿城”的格局

1.jpg


株洲因水得名,也曾因水而困,市区水面率一度由1981年的5.7%下降至2013年的3.4%。城市水系的破坏不但引发防洪问题、生态问题,甚至影响城市结构形态。

以创建全国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城市为契机,株洲市以水定城、水城共融,统筹规划水、路、港、岸、产、城和生物、湿地、环境等多个方面,确定了“一轴三区、三网六城、一江两岸三山十港”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总体布局。

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在建设试点核心区内建设了神农湖、栗雨湖、万丰湖等28个多层次、立体的水系景观系统,新建、改扩建水库及蓄滞洪区33个,新增蓄滞洪区面积1053.44公顷,新增蓄洪能力2058.2万立方米,目前株洲市区水面率已达6.06%。

根据《株洲市城市河湖水系蓝线保护规划》,未来受保护的水体面积将达12.28%,水的延伸性、流动性将得到极大彰显,最终实现“十港筑城、碧水穿城”的愿景,走出一条以水为基构建城市复合生态体系。

以水求变老工业基地蝶变水生态文明新城

2.jpg

▲ 治理后的清水塘霞湾港

作为老工业城市,株洲在共和国历史上创造了200多项工业第一,但长期以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诸多问题。

近年来,株洲市抢抓国家“两型社会”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机遇,出台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精准防污、铁腕治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致力将株洲打造成为“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取得了显著成效。

走出一条以水求变、以水定产的绿色发展之路。以清水塘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为突破口,以壮士断腕、背水一战的勇气推进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企业全部关停并转。扎实推进霞湾港、清水塘、白石港、枫溪港等污染水体综合治理工程,进一步修复被污染的水环境。

曾经一重化工业为代表的清水塘脱胎换骨:轨道交通产业迈上千亿台阶,清水塘保税物流中心(B型)成效初显,湘江株洲霞湾断面从国家Ⅲ类升为Ⅱ类,区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一座生态文化科技新城将应运而生。

以水为媒城乡水生态环境治理齐头并进

3.jpg

▲ 龙母河畔,风景如画

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期间,立足为市民提供良好的水生态、水环境产品供给,驱动城乡二元共生融合发展。在市区及5县市城区,大力实施湘江保护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开展“蓝天碧水净土”行动,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以“一江两水”为纽带,推进亲水生态岸线建设和黑臭水体治理,恢复河湖水域岸线生态功能,建设了集防洪、休闲、旅游于一体的防洪景观带。

积极推进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和“一江八港”截污干管建设工程,投资近10亿元建成5座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8.5万吨/天。

在农村,积极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突出抓好45.2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水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以中小河流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为切入点,加快建设“一村一水景”“一村一水韵”,炎陵黄桃、茶陵杨梅等成为乡村美丽山水风景孕育出的多姿多彩“美丽经济”。

全面落实河长制,实施“一河一策、一湖一策”,2000多名河长共同发力,推动市域内江河水质持续变好。城与乡共同走出一条保证水安全、保护水资源、维护(建设)水工程、发展水生态的融合发展之路。

以水为韵水文化景观成为市民的“会客厅”

1.jpg

▲ 渌口区渌江

水是株洲最大特色,名胜古迹、红色资源遍布湘江、渌江、洣水之滨。

株洲市把水作为提升城市品位的关键要素,完善了湘江风光带、慧科生态园等现代水景观,维修了攸县禹王宫、茶陵铁犀等水景点,修复了朱子码头、杜甫亭等水文化遗址,重建了洣江、洣泉、渌江等古代书院,修建了一批广布城乡的近水、亲水、戏水、乐水平台。

同时,全市将“火车头”城市精神、红色资源等历史文化传统和现代文化元素融入水利工程,以水为线索展示城市发展历程,讲好“株洲水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全市将市民写的小诗、热心助学而牺牲的志愿者“鱼片”以及“湘江义犬”故事融合湘江风光带建设,使湘江风光带可看、可游、可读,成为了株洲市民的“会客厅”,逐步走出一条发掘水底蕴、打造水景观、传承水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互动之路。

投入380亿元完成581个湘江保护治理项目

2016年以来,株洲市累计投入380亿元,已全部完成581个湘江保护与治理项目。

其中,在水环境体系项目建设方面,实施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企业废水治理、“一江四港”综合治理工程等10类别项目建设。以清水塘老工业区为重点,搬迁关停企业255家,收储土地3400亩;关闭禽畜养殖场768个,水库网箱养鱼全面退出;城区37家洗水企业统一搬迁入园,对17座矿山进行废水治理;兴建22个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和9个城镇垃圾集中处理厂;关停拆除湘江株洲城区段砂场112家,新建湘江城区段3个砂石转运综合基地。

在水生态体系项目建设方面,统筹推进生态绿地系统建设与保护、水土保持、生态水系综合建设等5类别项目建设,绿化湘江及其一级支流150公里,综合治理小流域23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0.76平方公里,持续加大湿地建设保护力度,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3个。市区提质改造公园3个,新建小游园43个、森林公园3个,成功创建2家省级、26家市级园林式单位(小区),全市生态公益林面积达483.75万亩。

在水保障体系项目建设方面,实施城市防洪、河流生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8类别项目建设,除险加固病险水库298座,市区4个防洪保护圈基本闭合,达百年一遇设防标准,5座县城全部达20年一遇设防标准;完成山洪灾害防治项目11个,实现了山洪灾害易发区全覆盖;新改扩建排渍站6处,城区排涝装机由1.3万千瓦提高到2.2万千瓦,提高了66.31%。落实饮用水源地保护举措,全面完成了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对城乡自来水厂实施新建改造提质,其中新建和提质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27处,受益人口45.2万人。

关闭非法采砂场55处切割非法采砂船78艘

2.jpg

▲ 执法人员清理湘江钓鱼平台

全市在全省首创“4+1”轮值巡查模式,水务、海事、环保、渔政4个部门按月轮流牵头,联合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巡查执法。通过大力开展入河排污口、打击非法采砂、河道保洁、非法捕捞、“僵尸船整治”及河湖“清七乱”等专项整治行动,成果突出。

全市5公里及以上河流多达314条,除了市内湘江、洣水、渌江3条主要河流纳入了市级河长制管理范围,全市425条河流、964座水库,共设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2446人,实现了所有河流、水库四级河长全覆盖。

全面完成省河长办下达的天元区陈埠港2号排污口、凿石港排污口、石峰区2号和3号水厂尾水排污口、曲尺码头排污口等7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全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17个排污口进行整治,完成销号手续。

全市148艘“僵尸船”全部按要求处置到位,关闭非法采砂场55处,切割非法采砂船、吸砂船78艘,取缔非法洗山砂场71处,复绿面积188亩,下达执法文书20份,立案调查12宗,处罚决定书6份,经济处罚56.12万元,行政拘留18人,抓捕嫌疑人员4人。

战胜了历史罕见的湘江、渌江水葫芦隐患,全市清除固体废物点36个,处理河道垃圾案件50多件,打捞处理河道漂浮垃圾13000余吨,打捞水葫芦近37000吨。

出动执法人员1200多人次,共计抓获船电8艘,背包式电鱼行为60多起,沙套子12套,收缴背包电设备60多套,地笼网4000余米,移送公安案件4起,行政处罚3人,有效保护湘江渔业资源和水生态环境。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至45吨

去年年底,水利部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技术评估组经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听取汇报等形式调研,最终一致同意通过全市作为全国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的验收。

在水节约方面,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至45吨,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3.96%;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3;城区生活节水器具普及率达96%;公共供水管网漏失率控制在10.4%以下。

在水环境方面,全市2017年19个省级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6.45%,沿湘江1公里范围内养殖场退出率达到100%。湘江干流、洣水稳定保持国家Ⅱ类水质,渌水保持国家Ⅲ类水质。

在水生态方面,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1.95%,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0.5%,河流生态基流满足程度保持在100%,河湖生态护岸比例达到81.7。

在水保障方面,防洪保护区防洪标准达标率达到81%,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率达到100%,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达到100%,公共供水末梢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在水管理方面,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1.7亿立方米,取水许可制度有效实施率达到100%,水资源监控管理能力指数达到87.4%,水资源管理相关工作占政绩考核比例15.6%。

在水文化方面,水生态文明志愿活动参与人次达到7155人次,居民对水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达到93.1%,水生态文明宣传参与人数达到54万人。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