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江苏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广东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辽宁 湖南

海岸带地质调查看“江苏样本”——江苏实施沿海地区综合地质调查纪实

来源:中国海洋报 作者:张向冰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2-18 11:43:54

QQ图片20190218093340.jpg

近日,历时7年的江苏沿海地区综合地质调查项目圆满结束。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以下简称“江苏地调院”)地质科学技术部主任龚绪龙在接受中国海洋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项目“在沿海地质结构与形成演化、地质资源家底、地质环境监测预警、地质成果信息服务共享、经济区综合地质调查工作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基础性、应用性、战略性成果。”

12家科研院所组建最强实施团队

江苏沿海,江海交接,长江、淮河以及古黄河由此入海,海陆作用塑造了独特的海岸平原。由于地处长江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T型”经济带结合部、“一带一路”交汇点,2009年江苏沿海发展国家战略实施后,这一地区有望成为中国东部新兴的经济增长极,但地质环境相对脆弱。基于此,主动服务沿海地调这一社会重大需求,成为江苏地调院“向海”而为的新方向。

为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确保江苏沿海大开发科学、安全、有序推进,2010年,江苏地调院提出中央和地方合作开展《江苏沿海地区综合地质调查》架构模式,并得到中国地质调查局和江苏省政府支持。201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原国土资源部决定共同投资部署江苏沿海地区综合地质调查工作。

经过广泛的需求调研和院士领衔的专家组科学论证,2013年11月,原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同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联合发布《江苏沿海地区综合地质调查总体实施方案》,提出“服务沿海发展空间布局优化、保障重大工程地质安全、调查地质资源禀赋提出合理开发利用建议、构建地质资源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四大核心目标,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围绕影响江苏海岸带发展的重大资源环境问题,分“查条件、摸家底、探问题、提对策、建系统”五大专项13个课题进行实施。组建了以江苏地调院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调中心为主体,12家国内外科研院所与地勘队伍参与的联合实施团队,累计投入专项经费近3.45亿元。

7年摸清江苏沿海地质资源家底

“围绕空间布局、资源保障、环境安全三大任务,经过多轮成果提炼,项目按照基础性、应用性、战略性三个层面的成果体系提交了成果,使其在政府规划、建设、管理及重大决策中可靠、好用、易懂。”江苏地调院负责人说。

项目团队系统调查了江苏沿海地区地质结构,通过对地质大数据的综合分析,构建了反映基岩构造、第四纪松散地层结构、地下水含水系统结构及工程地质结构多层次、高精度的三维地质模型,掌握了各类岩土体空间分布特征和理化特性。在对栟茶河等9条主要断裂活动性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沿海地区区域构造总体稳定,基本稳定区占93%,次不稳定区占7%,建议对次不稳定区的抗震设防烈度进行调整。相关调查成果为沿海城镇规划及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地质依据。

查明陆域3.26万平方公里土地资源中,综合质量达到优良级别的占74.1%。土壤养分以较丰富和中等为主,99%以上的土地无污染,可作为国家重要的沿海商品粮基地。在灌南、海安发现达到AA级绿色食品产地标准的富钼、富硼耕地。

首次应用机载激光雷达查明理论深度基准面以上滩涂资源面积3318.9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大丰、东台、如东沿海及离岸沙洲区,77.3%的滩涂生态质量优良,21.8%的滩涂生态质量较好。

探明地质环境约束下深层地下水可采资源量,分布呈现南多北少、上咸下淡的格局,东台-弶港一线以南资源最为丰富。发现埋藏深度在100米~230米的地下水水质优良,1/4的水样可达到天然矿泉水标准。项目团队首次在南黄海地区探获丰富的地下淡水资源,可为临海城镇应急供水体系的构建提供淡水资源保障。

地下空间是支撑城镇化、工业化集约高效发展的战略后备资源,项目团队评价了南通、盐城、连云港3个中心城市不同深度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潜力和关键制约因素。首次发现连云港深部地下空间适宜建设大型能源储备库,圈出建库适宜区296平方公里,具备规划建设总容量超过9500万方地下水封洞库的潜力,可在满足连云港炼化一体产业对原油、化工原料储存需求的同时建设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对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提升连云港市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调查发现沿海蕴藏丰富的地热资源,82%的区域适宜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用于建筑取暖制冷,若充分利用每年可节约能源量相当于621万吨标煤。苏北盆地及栟茶断裂、连云港东海-赣榆“一区两带”贮存丰富的深部地热能,其中南通如东小洋口地区勘探发现了92℃地热水,创我国东南沿海之最。龚绪龙认为,“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上述地热能若充分利用,每年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2874万吨,对沿海发展低碳环保经济、建设绿色先行区形成有力支撑。”

4大建议创新海岸地质资源管控模式

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不断推进,海岸带地质资源综合管理对于沿海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在欧美发达国家,海岸带自然资源管理属于国家海洋发展战略规划重点内容,甚至专门以“海洋法”“海岸带管理法”的形式加以明确。而在我国,海岸带地质资源综合管理目前还处于自然资源统筹管理相对薄弱区域。

龚绪龙表示,在现阶段国家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战略背景下,项目组在海岸带地质资源生态化综合管理、管护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提出了“国土空间布局、重大工程地质安全、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安全保障”4大建议。

首先,在国土空间布局中,建议综合考虑地壳稳定性、水土资源与区域工程建设承载力,在承载力高的地区推进集中集聚开发;充分利用连云港地区深部地下空间资源建设能源储备库,进行地上地下一体化开发。

其次,在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海堤等重大线性工程规划建设及运行时,要提前考虑开采地下水导致的区域地面沉降及软土的工后沉降的影响,部分地区需要考虑两项因素的叠加。

第三,在地质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方面,建议加强对优资特色土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对新发现的富钼、富硼耕地进行特色农业开发。基于海岸侵蚀淤积自然规律,实施岸线滩涂资源综合管理,加强射阳县至如东县自然保护区以外淤涨岸线的生态管护,整治修复废黄河两侧及启东市南部侵蚀岸线;开展服务于滩涂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的水土改良生态修复标准体系建设与“海水稻”等更多耐盐高效植物优良品种的种植试验,加快整治已围滩涂盐碱地向耕地转化,实施岸线滩涂演变常态化监测。建议将深层地下水资源作为应急储备资源,若优先采用地下水应急水源替代平原水库,可节约土地资源近2万亩,在具备优质地下水资源潜力的新建临海开发节点,推进分质供水示范,将优质矿泉水仅仅用于饮用,加强南黄海大陆架地下淡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第四,在地质环境安全与风险防控方面,建议将地面沉降防控提高到保障沿海发展安全的战略高度,强力推进地面沉降分区防控制度,系统运用高耗水产业限制政策、城乡区域供水全覆盖工程建设、地下水资源精细管理策略、重要工程高程预留等多层面措施管控地面沉降,构建地面沉降与海平面升降协同监测机制。

三位一体监测服务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

“江苏沿海项目建设了全面符合当地地质环境条件的多要素地质环境监测网络,技术方法先进,信息平台建设理念先进,科学实用,对全国类似地区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工程首席专家李文鹏教授这样评价。

为实现地质资源合理开发和风险有序防控,以服务地质资源环境监测预警为目标,以沿海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与重大地质资源问题为核心,综合多种监测技术开展网络构建,率先构建了覆盖滩涂资源、地下水资源、土地质量、地面沉降、岸线侵蚀淤积等资源环境多要素的综合监测网络,广泛使用先进地质环境多参数感知设备,并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部分要素实时传输,全面掌握沿海地区地质资源分布及环境地质问题现状,实现沿海地区地质资源环境的时空透视,再结合江苏省国土资源卫星应用技术中心的卫星监测,初步形成“星空地”三位一体化监测网络,为沿海地区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为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项目团队探索了以“省部联合投入,海陆统筹部署,调查与专题研究、监测预警结合,产学研用全链路协同攻关,需求导向应用性成果定制,技术创新与政策创新结合”为特色的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工作新路径,为开展海岸地质工作提供了“江苏样本”。

(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