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江西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广东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辽宁 湖南

江西省2022年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新闻发布会(全文实录)(2)

来源:江西环境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9-27 14:28:31

答记者问

1.png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记者:靖安县是江西省首个国家级生态县、全国首批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习近平总书记曾经点名表扬了靖安 “一产利用生态、二产服从生态、三产保护生态”绿色发展模式,请问靖安是如何实现三产融合发展的?

2.png

黄为民:感谢您的提问。靖安立足生态,构建了以大健康产业为首位产业的现代经济体系,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着力向规模化、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升全县经济发展水平。

“一产利用生态”,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基地。以绿色有机休闲农业为根本,以富硒产业为引领,以全产业链发展为路径,以品牌彰显生态价值,加快构建产地环境良好、产业附加值高、品牌溢价良好的“一产利用生态”发展格局。完成“三品”认证90个,认证面积50.8万亩,打造“靖品·靖安生活馆”产品供应链,靖安白茶入选2021年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连续三年入选江西农产品二十大区域公用品牌。

“二产服从生态”,建设现代绿色制造高地。坚持“存量调绿、增量低碳、变量可控”的思路,全力构建布局集聚化、结构绿色化、链条生态化的绿色制造工业体系。严把项目准入关,制定环保负面清单,先后否决了印染、铅蓄电池等项目140多个,累计拒绝外来投资达260多亿元。着力打造大健康产业小镇,成立了5000万元绿色产业发展基金,出台“安全环保达标贷”,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县规上企业超过80%是绿色低碳工业企业。

“三产保护生态”,建设现代康养旅游胜地。找准“三产保护生态”和“生态支撑发展”的结合点,形成靖安全域旅游绿色发展规范标准,将生态环保意识融入全域旅游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全力创建国家级5A级旅游景区,打造了中源避暑、三爪仑知青等7个不同主题小镇,引进了云水自然界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一期)、格兰云天大酒店等旅游项目。今年以来,荣获全省首批“风景独好”旅游名县、全省文明城、卫生县城等荣誉称号。2021年共接待游客1122.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4.73亿元。

最后,借这个机会,在这里向记者朋友们简要推介一下靖安。

有一种生活叫靖安。青山绿水白云,小桥流水人家。一个山水画意之地,一个动静相宜、精彩纷呈的世外老家,在这里人们把日子过成了诗!

湍流不息的潦河水,冲刷出潦河奇石上独一无二的青与白。靖安白茶、靖安皇菊飘散着沁人的芬芳。万花谷里四季鲜花盛开,通天佛手、天梯鸟巢等网红打卡点让这里成为亲子游玩好去处。在三爪仑国家级示范森林公园,可以乘坐世界第一条森林高架轻轨小火车在峡谷密林间穿梭。中源避暑小镇有着“小庐山”般的宜人气候,人们过得悠然而惬意。靖安还打造了三爪仑知青小镇、水口青山村等特色小镇、秀美乡村,田园牧歌“慢生活”在靖安的每一个角落里铺陈。

安宁静美的环境也滋养着这方水土的古韵文脉、地方记忆。始盛于明朝的西门古街,经过保护与修缮,古朴典雅的老街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休闲好去处。况钟被誉为中国三大青天之一,况钟纪念馆把“况青天”爱民如子、清正廉明的人格魅力传扬。老虎墩遗址曾发掘出土著名的蛋壳黑陶觚,工艺精湛,最薄处仅1毫米。如今在靖窑,省级黑陶非遗传承人伍映方钻研传统陶瓷技艺,成功复烧出蛋壳黑陶觚。隐藏在山林间的东周古墓,出土的文物“中华第一扇”“中国第一织锦”改写了中国竹编工艺史和纺织史,也给后人留下了无数未解之谜。

靖安山好水好人更好。靖安是江西最安全县之一,公众安全感测评一直位列全省前列,到目前为止,新冠疫情零发生,在江西乃至全国都为数不多。来到靖安,可以尽情游访山水、修炼心志,感知出世的宁静、入世的安详。诚邀大家常来靖安运动休闲、旅游观光,常来体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有诗和远方的靖安生活。“白云深处、靖安人家”欢迎您!谢谢大家!

1.png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记者:据了解,全省各地都在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路径。婺源是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依生态强旅游、以旅游促生态,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两山”转化之路。请为我们介绍下婺源“两山”转化的具体做法。另外,也请给我们推介下“两山”转化中婺源的特色旅游产品和生态产品。

2.png

徐饶英:感谢您的提问。婺源,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因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一直以来,我们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涵养绿水青山、培植“金山银山”,描绘了美丽中国“婺源画卷”。主要做法是:

秉持“一个理念”。我们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走出了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机融合的“婺源之路”。同时延续古人“杀猪封山”“生子植树”等村规民约和“养生禁示”“封河禁渔”等自治石碑,注重在传承中与时俱进,激发了广大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探索“两条路径”。一方面探索生态产业化,护绿成金。在全国首创建立自然保护小区193处65.4万亩。以“湿地银行”形式反哺湿地保护,对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保育区(核心区)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启动全省首个县级上下游生态补偿试点,与乐平市、德兴市签订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另一方面坚持产业生态化,以绿生金。实施生态+旅游战略,大力发展红、绿、黑、白、黄“五色”特色生态产业,现有国家级5A级景区1个、4A级14个和“油菜花海”“晒秋赏枫”“梦里老家”“古宅民宿”4张有全国影响力的名片。推行“整体性转让、整村式搬迁、市场化开发、股份制运营”新模式,发展民宿600余家,并面向全球招募古建“宿主”,让古宅“生金”,让古村“发财”,打造了中国乡村民宿“婺源样板”。

力求“三个效益”。生态效益。全县森林覆盖率82.64%;空气优良天数比例99.6%;主要河流断面水达标率100%,饮用水源达标率100%。经济效益。抢抓全省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试点机遇,实施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项目并构建GEP核算体系。社会效益。全县直接从事旅游人员超8万人,间接受益者突破25万人,人均年收入超5万元,其中,茶产业年综合产值45亿元,带动近22万涉茶人员增收。

婺源通过创新发展全域旅游,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生态旅游、绿色发展”新路径。婺源的特色旅游产品和生态产品众多,在这里我想特别推介下咱们婺源的“篁岭村”“婺女洲度假区”“水墨上河”:“篁岭村”,以优美的山岭环境为背景、千亩梯田为依托、古村落民俗风情为主线,揉进丰富多彩的参与性体验活动。通过独有的产权收购、异地搬迁保护模式,在保持原有村落建筑和古村文化“原真性”的前提下,对村落建筑和风貌进行规划、保护、提升,让古建筑的生命得以延续,焕发新的活力。如今,“篁岭晒秋”不仅是一道景观,更是成为了“最美中国符号”。“婺女洲度假区”,以婺女飞天传说为核心、以新式徽派建筑风格为特色、以婺女文化为主题,把婺女文化最核心的五境元素“画境、诗境、梦境、幻境、心境”以及徽派生活方式带到度假区的体验中。“水墨上河”,依托本土特色徽州文化、朱子文化、非遗文化、原乡文化、国粹文化等,以“水墨婺源画,清明上河图”为意境、以“徽州的前世今生”为主题定位、以徽州文化体验为核心、以“纸、墨、笔、砚”为人文背景,复活了徽州古镇的原乡生活。

除此之外,婺源还有丰富的物产,其中较为突出的有“五色”特产,即红色(中华荷包红鱼)、绿色(婺源绿茶)、黑色(龙尾砚)、白色(江湾雪梨)、黄色(油菜花和婺源皇菊)。欢迎大家到婺源来休闲度假,尝尝荷包红鱼的鲜嫩和江湾雪梨的甘甜,品品婺源绿茶的清香和皇菊的甘醇,感受油菜花海的炫丽和歙砚的文化底蕴。

各位领导、各位媒体朋友,我们将认真学习各地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再创“两山”转化新成效,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贡献“婺源方案”!谢谢!

1.png

新浪网记者:请问井冈山在以全域旅游为抓手,加快“两山”转换中有何经验启示?

2.png

王华明: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井冈山的关心关注。近年来,我们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的重要指示,全力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探索出了一条以全域旅游为主攻方向的“两山”转换路径。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等荣誉。

一是做好生态建养文章,呵护绿水青山。我们始终把生态保护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执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坚决不引进有污染的企业,坚决不搞破坏环境的项目,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提升攻坚战,保护好井冈山的“一河清水、一山青翠”。同时,不断提升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实现了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同步美、全域美。井冈山森林覆盖率始终保持在86%以上,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超2万个、核心景区达8万个,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省、全国前列。现在的井冈山可以说满眼是绿、处处皆景,来过井冈山的人都说井冈山的空气都是甜的。

二是做好“两山”转换文章,赚来金山银山。我们在实现全域美丽的基础上,找准资源优势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点,以全域旅游为主抓手,将美丽风光转换为美丽经济。我们坚持差异化、全域化发展旅游,依托各地不同的资源禀赋,推出不同的旅游产品,让旅游可看、可玩。比如,依托红色传承,发展研学培训产业,创造性推出集培训、参与、体验为一体的红色培训“井冈模式”,成为了全国的标杆和样板;依托秀美生态,发展康养度假旅游,打造了竹林三院、茶源古村、溪林心居等一批绿色康养基地;依托文化底蕴,建设了星火大仓、长塘古韵、天工开物坊等一批文化体验项目;依靠数字赋能,利用AR、VR、MR等新技术,打造了元宇宙·井冈山、XR情景解密剧等一批沉浸式、体验式的旅游产品,真正让旅游处处可游、处处不同。

三是做好“富民增收”文章,助力共同富裕。好的生态让群众生活的环境美起来,好的产业让群众手中的钱包鼓起来。我们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改善生活条件的重要载体,通过“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引导群众以土地资源入股、租赁闲置房屋、开办农家乐和民宿等方式,让村集体和群众融入产业链,吃上旅游饭,实现强村富民。比如,井冈山神山村,通过旅游民宿、产业种植、“糍粑”互动体验等多元化发展,农民人均收入达2.8万元。坝上村通过体验“红军的一天”走出一条脱贫致富路,户均增收达2万余元。拿山“红军剧场”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带动当地群众800多名,实现每年人均增收7000余元。

回答完毕,谢谢!

1.png

江西日报记者:据了解,崇义是我省的生态大县、资源富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8.3%,生态资源保护取得优异的成绩。我想请问的是,贵县在打造生态产业体系,促进“两山”转化方面做了哪些有益的探索?

2.png

黄  斌: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我非常高兴利用这个机会向大家介绍崇义县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两山”转换实践探索所做的一些工作。

崇义地处赣湘粤三省交界,国土面积2207.7平方公里,人口22万,于1517年由王阳明先生奏请设立。全县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8.3%,活立木蓄积量、活立竹蓄积量、硅远景储量、钨矿保有储量均位居全省首位,先后被评为全国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江西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崇义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引领“两山”创新实践,将“生态+”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已在崇义生根发芽、落地开花、深入人心。在党中央对口支援革命老区政策指引下,特别是在生态环境部和省、市有关部门的倾心帮扶下,崇义借东风、再发力,不断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让二、三产利用好一产的优良品质,让一产共享二、三产的丰厚利润,实现了农业支撑、工业反哺、服务业赋能的深度“三产融合”,推动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双向转化,创造了“三产融合”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崇义模式。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作一介绍。

一是立足生态谋发展,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坚持一产利用生态,推进绿色农业品牌化。开展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试点示范,累计认证有机、有机转换产品44个,建设有机食品基地16个。坚持二产融入生态,推进绿色工业高端化。钨产业持续向高端新兴材料发展,钨制品生产技术居领先水平。引进培育龙头企业,盘活种植、加工、销售、科研、创新的毛竹全产业链。坚持三产服务生态,推进绿色服务业融合化。深入推进“旅游+”多业融合,真正把产品卖出好价钱、为游客提供好环境,相关做法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一批,也是江西省唯一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随着“三产融合”的不断深入,崇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生态价值得到持续释放,“三产融合”受惠农民达6万多人,人均年增收近2000元,生态产业总值突破100多亿元,生态经济贡献值超过60%。

重点推介一:公益众筹让千年梯田焕发新活力。

〔记者朋友们,这是我们的上堡梯田(展示梯田照片)。它始建于南宋,传承近千年,是客家先辈们不惧挑战、艰苦奋斗、团结一致的生动体现。2018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称号,也是中国最古老的三大梯田之一、中国最大的客家梯田、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我们打造梯田核心水稻景观,委托专业公司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经营,每年5—10月,稻浪阵阵,景色怡人。优良的生态环境、含锌富硒的土壤、适宜的气候环境,使得上堡梯田天然孕育出高端的梯田大米。为了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我们每年开展上堡梯田公益众筹活动(展示公益众筹启动仪式照片),通过融入观光、露营、古耕体验、民俗休闲等旅游功能,实现种植效益、景观效益和情感效益的“三叠加”,得到了社会各界热烈响应。近千家企业和个人在上堡拥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堡梯田也由“小田”变“大田”、“田地”变“田园”、“青田”变“金田”。〕

二是围绕生态抓创新,挖掘绿色低碳潜力。注重试点示范创新。崇义率先成立“两山价值转化”服务平台和林权收储中心、全省首家湿地资源运营中心,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林业碳汇、上堡梯田景区“碳中和”等全省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崇义的“林长+基地”模式在全省推广,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作走在全国前列。鼓励企业研发创新。支持以君子谷、齐云山为代表的食品龙头企业,成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研发野果饮料、南酸枣植物黄酮(多酚类)抗氧化功能食品等系列,新增产值5.6亿元。搭建绿色金融服务平台。我们设立“绿色产业融合信贷通”,为产业提供从种养端、加工端、配送端到消费端的一揽子金融服务,有效解决产业融资难题。率先制定赣州市首个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成为全省首个绿色金融改革试点县,连续3年获评全省绿色金融先进县。

重点推介二:南酸枣从青山绿谷走进千家万户。

〔记者朋友们,崇义是中国南酸枣之乡,野生南酸枣26万余亩,人工栽培南酸枣5万余亩,年产南酸枣鲜果30000余吨。大家看,这就是南酸枣粒(展示南酸枣照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南酸枣具有行气、活血、养心安神、消食、醒酒、解毒等作用,然而因果肉酸涩等原因,南酸枣千百年来无人问津。经过不断培育发展南酸枣产业,我县齐云山系列食品已占据全国同品类产品70%以上的市场份额,远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年产值突破3亿元。经估算,农民每年通过捡酸枣、种酸枣中可直接获益3000余万元。可以说,一颗小小南酸枣,有效架起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桥梁。〕

三是紧盯生态抓服务,搭建“两山”转化支撑平台。搭建生态产业孵化平台。出台《崇义县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意见》,投资3.5亿元建设三产融合示范产业园,为产业孵化、招商洽谈、技能培训、政策服务等提供载体。搭建绿色产品营销平台。组建崇天然食品公司,注册发布“崇水山田”区域公共品牌,构建了“1+N”区域公共母子品牌体系。

重点推介三:崇水山田区域公共品牌为生态产品增值赋能。〔绿色生态是崇义这个山区小县最大的财富、优势和品牌。我们首先通过打造“精品小产区”,全面整合县内生态产品资源,聚小成大,握指成拳,将崇义“养在深闺人不知”的生态物产以崭新的面貌走向全国。其次,基于崇义产业发展现状,从品牌整合、产品研发、基地建设、产品营销、品牌推广等方面打出一套组合拳,共同筑起“崇水山田”大平台(展示照片)。最后,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坚持以品牌带动企业、以企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乡村振兴,探索出共建共享的品牌融合新模式,走出一条互动互进的品牌培育新路径,激发“崇水山田”品牌价值最大化。〕

记者朋友们,崇义“三产融合”,融出了生态环境新优势,融出了绿色制度新体系,融出了产业发展新空间,融出了富民强县新天地。下一步,崇义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崇义生根、开花、结果,让崇义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为建设美丽江西、美丽中国贡献崇义力量。

谢谢大家!

1.png

江西新闻客户端记者:据了解,浮梁近几年生态文明建设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进行了大量探索实践,也取得了不少经验成果,赢得了不少荣誉。那么你们是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在“两山”转化工作有何新举措及经验成效?

2.png

段铖松: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浮梁位于江西东北部、赣皖交界处,县域面积2851平方公里,总人口28万,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1.4%以上,是黄山怀玉山余脉的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鄱阳湖湿地的重要生态屏障。浮梁有1400年的建县历史,创造过“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的辉煌,是世界瓷之源、中国名茶之乡、古丝路源点,滋养和孕育了国际瓷都景德镇,绿色生态是浮梁最靓的名片、最大的财富。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厅的精心指导下,浮梁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政治责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两山”理论作为推动发展的“定海神针”,大胆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形成独具特色的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的浮梁样式,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县、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中国绿色影响力城市品牌、中国天然氧吧等多个国家级荣誉称号,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与经济社会协调统一的新时代绿色发展之路。

主要做法有:一是强化规划引领。持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制定《浮梁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0-2035)》,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生态要素,为保护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完整性明确了主攻方向。二是强化制度保障。出台《浮梁县“两山”转化创新区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 》等系列文件,加强制度建设,推进规范化管理,构建起县委、县政府负总责,各部门、各乡镇齐抓共管的工作新格局。三是强化责任落实。建立“河湖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成立全国首家“两山”生态检察工作室,聘任161名“两山”生态观察员,建立“一镇一长,一村一员”的全域生态保护工作制度,同步开发启用浮梁县“两山”生态检察微信小程序,累计办结问题线索70条,构筑起生态环境保护的坚实屏障。

通过规划引领、制度保障、落实责任等措施,浮梁“两山”转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成功打造“生态+农业”体验区。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积极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新业态。立足千年茶乡优势,打造一批瓷茶旅融合示范点,着力做强“浮梁茶”品牌,全县茶园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综合产值超17亿元,浮梁茶成功入选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和中国第二批中欧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估值达28亿元,我县被评为中国茶业百强县、中国茶旅融合十强示范县。二是成功打造“生态+工业”集聚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全力推进以现代陶瓷、通用航空、新材料为主导,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为补充的“3+N”产业体系。推动建筑业绿色低碳转型,投资20亿元建设建筑科技产业园,打造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发展新高地;推动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安全转变,与国能集团深度合作,投资30亿元建设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和集中式光伏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可节省标煤约1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5万吨。推动先陶产业集约式发展,2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投入使用,打造高效、绿色、低碳的浮梁先进陶瓷产业园。三是成功打造“生态+文旅”示范区。促进生态旅游与文体、康养、民宿等产业深度融合。寒溪史子园艺术村项目通过文化引入、艺术赋能,带动村民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投资50亿元建设高岭·中国村田园综合体项目,打造成为第二批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先后承办2021年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西活动。上半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60.6亿元,旅游人数达673万人次,带动就业1万余人。

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积极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和经验成果,全力打造生态环境保护的“坚屏障”,形成助推绿色发展的“加速度”,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上“作示范、勇争先”,为高标准建成美丽江西“浮梁样板”,闯出新时代绿色发展之路赋能助力,以生态环境保护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我就回答到这里,欢迎各位朋友常来浮梁指导,谢谢。

1.png

大江网记者:请问近年来资溪县是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两山”转换工作,在全面建设美丽江西方面有哪些经验做法?

2.png

吴淑琴:谢谢您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到江西视察指导,强调“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资溪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溪图景”跃然于赣鄱大地上。先后荣获中国天然氧吧、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级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国字号”生态名片。 

“绿色坚守”厚植“生态红利”。自2002年确立“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以来,我们始终坚守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不断健全生态环境损害、生态补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环境管护等制度,累计投入2.6亿元实施“最优森林”“最净溪河”“最美山城”“最真乡村”四大工程,统筹推进山水治理、城乡建设、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创新“河(湖)长、林长+警长”生态执法工作,积极推进长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全力守护一方山水。历经20年的精心呵护,“纯净资溪”底色更靓,森林覆盖率达87.7%,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值)达90.74,排名全国前列,全县生态环境质量、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等指标持续领跑全省;2020年资溪县生态产品价值达366.3亿元,是当年生产总值的8.1倍,是名副其实的“金饭碗”。

“绿色产业”变现“生态资本”。生态文明建设重在“绿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才能引领高质量绿色发展。我们坚持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牵引,建成全国首个面包食品产业城和全省首个竹科技产业园生态产业园区,集中力量做强做大绿色食品、竹木加工两大绿色工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现代农业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绿色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在绿水青山的“加持”下,绿色食品、竹木加工迈向百亿、50亿级产业集群;以大觉山5A级景区为龙头,御龙湾、真相乡村、大觉溪、野狼谷等4A级景区为脉络的旅游业态,构筑起“1+4+N”全域旅游发展“四梁八柱”,大觉胜境省级旅游度假区、真相乡村风光带等精品旅游线路成为江西风景“独”好新亮点;创建“纯净资溪”区域公用品牌,统领各类生态产品,提高“溢价”能力,资溪面包、户外竹材和竹砧板获全国首发碳足迹及碳标签证书,首批国产白羽肉鸡品种“圣泽901”在资溪首发上市。

“绿色金融”拓宽“生态价值”。生态产品价值能否高效转化,关键在于是否有生态产品实现平台。我们积极抢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机遇,在全省率先成立“两山”转化中心,搭建起生态价值评估中心、资源收储中心、资产运营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资产交易平台为核心的“四中心一平台”的内部组织架构,收储山林20余万亩,河湖水面4500亩,闲置农房等生态资源资产20余项,总价值超过20亿元,形成优质森林资源资产包,撬动社会资金30亿元发展生态产业。积极开展绿色金融创新,在全省率先落地“森林赎买抵押贷款”“林权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林下经济收益权证质押贷款”等产品,为生态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截至8月底,全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各项贷款余额达34.12亿元,比创建初15.96亿元翻了一番多,年增长56.9%。同时,我们围绕搭建绿色智力平台,创新实施“智汇资溪”行动,将高校人才资源、智力成果汇聚资溪,顺利推动南昌大学资溪学院落地,不断深化“两山”理论研究,全力打造“两山”理念实践创新示范样板。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新的起点上,资溪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锲而不舍的韧劲、敢为人先的闯劲,把生态蓝图绘到底,使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为全面建设美丽江西探索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资溪经验”。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1.png

江剑平: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到此结束。谢谢各位新闻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请到场的6个县(市)是我省已获评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6个县(市),各具特色、各有优势,机会难得,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会后再进行咨询、沟通或专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