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山西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广东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辽宁 湖南

幸福的笑容绽放在绿水青山里——吕梁改革创新生态扶贫机制综述

来源: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2-16 11:44:09

走进岚县界河口镇会里村,人们都会给你讲讲67岁的贾引明娶新媳妇的事。老贾为啥能娶到新媳妇儿?因为加入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挣了钱。造林合作社是咋回事呢?这个故事的背后,是一篇改革的大文章。

微信截图_20190216115300.jpg

25年前曾名扬四方的“拍卖四荒”,是吕梁向贫困宣战的重要探索;今天,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吕梁又一次站在了改革创新的前沿。

生态脆弱的吕梁一直难以摆脱贫困的帽子,面对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的双重压力,吕梁市委、市政府以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指引,大打林业生态建设攻坚战,积极践行省委“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战役”的要求,总结历年生态建设的得与失,创造性地提出购买式造林、合作社造林、贫困群众管护等一系列生态扶贫新模式,走出一条具有吕梁特色的社会、经济、生态共赢之路。有7.6万人因此脱了贫,直接受益40万人以上。

积年矛盾倒逼出来的改革

吕梁市有人口387万,其中贫困人口21.4万,多集中在沟壑纵横、土壤贫瘠、生产条件落后的生态脆弱地区。一些生态极度脆弱县市如兴县、岚县等地,森林覆盖率不足20%,水土流失严重。

生态脆弱与深度贫困相互交织让吕梁陷入了山越秃人越穷、人越穷山越秃的怪圈,这个解不开的难题倒逼吕梁干部去探寻解决矛盾的新路径。

经年难题一朝解决,谈何容易。调研走访征求意见,在反反复复的讨论中寻找答案。

2015年,一个契机来了。

岚县是吕梁生态脆弱区重点建设县,有30万亩宜林地需要治理,前几年持续发展苗木业,群众大量育苗,但近年由于各级财政投入造林资金减少,岚县优质苗木积存达3.8亿株,有的育苗大户甚至把苗子当柴烧。

“难道眼看着这些苗木都销毁吗?可不可以先让农民自己种起来?” 调研中,有的干部提出。但是,造林绿化多少年都是专业队伍来做,农民行吗?在政策上、机制上、实际操作上,行得通吗?可是如果成功了,不就是增收与增绿双赢吗?这个大胆的想法让大家既兴奋又疑虑。令人振奋的是,这个想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省林业厅的大力支持。

2015年,岚县先行试点“购买式造林”。

“购买式造林”,即由林业部门制定造林规划和标准,并提供相关服务,先由农民自主造林,2-3年成活后,政府购买验收合格的林地。这不仅能将群众滞销的苗木就地消化,而且能缓解前两年资金紧张问题,又可培养一批专业的造林队伍和带头人。这一做法在岚县推开后,受到了群众的积极拥护,群众自主造林热情高涨。

“购买式造林”只是吕梁市在探索增绿与脱贫有效结合的新途径上一个初步的尝试。

受这一小步的启发,吕梁生态扶贫的新机制“合作社造林”逐渐成形。

长期以来,全市大规模造林都是由专业造林公司实施,贫困群众参与度较低。市林业部门总结公司化造林的利与弊,结合吕梁实际,提出了“合作社造林”,即把“公司造林”变为“合作社造林”,把公开招标变为公开议标,把少部分人赚钱变为广大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合作社造林,使造林工程每一个环节都与贫困户相关联,破解了过去造林主体单一,贫困群众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把建设绿水青山的过程变成了群众增收脱贫的过程。

岚县合作社造林2016年启动小规模试点,引导贫困群众先后成立了47个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其中31个合作社承揽了3.3万亩造林任务,涉及贫困户629户,贫困人口1858人,人均劳务收入5000元左右。

农民贾引明参加了“林得财”造林专业合作社,一年参加造林近两个月收入6000元。贾引明说:“现在合作社栽树是主要收入,我还当环卫工人,还要抽空种4亩地。有吃有喝又娶了新媳妇,生活幸福着了。村里好多人都参加了合作社,有了收入,日子越过越好。”

在总结提升岚县经验的基础上,全市制定了《关于推进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促进生态扶贫的意见》,规定了领办人和入社社员标准,社员数量不得低于2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必须占到60%以上。在工程承揽上、收益分配上、资金保障上、工程质量管理上严格规范,大力支持。

新的机制带来新的活力。

“合作社造林”在全市如火如荼开展,像贾引明一样,因参加合作社而走上脱贫之路的农户越来越多。

一些农户高兴地说:“现在在家门前就能务工挣钱;挣了种树的钱,又挣管护的钱,还有补贴的钱,只要肯出力就能有收入,而且又学会了种树的技术,生活越来越好了。”

党员带头,合作社“升级”

“合作社”让群众得了实惠,如何让这个成果更好地得到巩固?

在合作造林工作推进中,市林业局的干部不断探索和总结新的经验和办法。在石楼县和合乡,他们发现,有党支部领办的造林合作社,造林效果都比别的合作社更好,不仅更大面积确保了村里贫困户的收益,而且村集体经济有了收入,党员干部树立了威信,村党支部焕发了活力。

2018年,石楼县全面推广“支部+合作社”的模式,让村党支部在生态扶贫中发挥核心引领作用。

“支部+合作社”是升级版“合作社”。

该县和合乡西山村党支部书记贺计平牵头建立的河西扶贫攻坚造林合作社,共有社员20名,全村18名贫困户全部入社,贫困户参与度达到百分之百,2017年跟着合作社造林务工,每人收入都在1万元左右,同时合作社上交村委承包费用1万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破零。

和合乡为群众算了一笔生态账:仅退耕还林政策补贴一项全乡五年可达4729万元,人均4729元,保证了贫困户的脱贫。并且在生态保护中,又新聘请了96名贫困户当护林员,每人每年可得护林费6000元,保证了他们长期稳定脱贫。

合作社造林还让多年的林牧矛盾得到化解。

在石楼县和合乡调研座谈会上,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郝金光曾给不愿放弃放牧的养羊户算了一笔账:“一个劳动力养一群羊,一年能赚8000元,而造林务工3个月的工钱就能超过这个数,剩余时间还可以打工或干别的农活。”土社村农民芦文青高兴地说:“原来我们只顾算眼前的账,自己的账,开了这次会,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国家对我们这么好,我们也应该有点觉悟。”回去马上卖掉自己的86只羊,加入了造林合作社。2018年,他退耕还林81亩享受补助40500元,合作社务工收入9400元,外出打工收入14500元,全家4口人均收入16100元。身边的事最有说服力,很快,全乡养羊户迅速行动,除428只实施圈养外,其余的全部卖掉。

干群同享改革之甜

“合作社造林”的一系列新机制、新办法让原来相互交织的矛盾得到化解,从调整生产关系层面上为吕梁的生态建设和脱贫增收注入了新的活力,吕梁山变绿了,吕梁群众受益了。

截至目前,全市已成立造林合作社1121个,吸收贫困农户20592户,完成荒山造林330万亩,占全省任务的41%,退耕还林230万亩,占全省任务的64%,森林覆盖率每年以1个百分点递增,林地面积已达国土面积的62.8%。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至少获得退耕奖补、造林务工、森林管护、苗木销售、经济林提质增效、合作社利润分红等六个方面的收入,有7.6万人靠这六项收入脱了贫,直接受益贫困人口40万以上。

尝到改革甜头的吕梁干部干劲更足了。

全市进一步拓展生态脱贫路径,让造林合作社从造林、营林逐步参与到管护、提质增效、育苗等方面,同时探索林业资源“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打造综合性生态就业脱贫增收新模式……

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同志先后三次肯定吕梁的做法,并作出重要批示在全国推广。

2017年6月21至23日,习总书记视察山西,第一站就来到吕梁,他深情地说:“我在从北京来的飞机上往下看,看到吕梁山不少地方开始见绿了,生态效益显现。”

2017年9月25日,全国林业生态扶贫现场观摩会在吕梁召开。

干部的心血、农户的汗水,浇灌了吕梁的青山绿水。在生态扶贫新机制的带动下,在吕梁日渐显现的绿水青山里,闪现着越来越多贫困户的身影,他们在洒落汗水的同时,也洒下了阵阵幸福的笑声。

(编辑:Nicola)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