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浙江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广东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辽宁 湖南

沿海看海2019——浙江:犁波耕浪逐新潮

来源:中国海洋报 作者:郭媛媛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2-04 12:07:41

浙江向东,就是大海。66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全国第一。改革开放伊始,东海潮起。浙江向海而兴的号角吹响。

2003年,是浙江海洋事业富有转折意义的一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全省第三次海洋经济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讲话,明确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目标。

如今,浙江海洋事业发展全面提速。沿海高速全线通车;浙江大湾区“四新区”成立;122个入海排污口实现在线监测;国内最长海底隧道“落户”浙江;两大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开建;富翅门大桥建成通车;沿海渔业小镇龙港撤镇建市……

海洋经济 “快马加鞭”

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通知》,支持包括浙江宁波、温州在内的全国沿海14个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

2019年,浙江省政府批复同意《浙江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浙江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自此,浙江两大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雏形初现,计划到2025年全面建成。

浙江以港口为支点,撬动海洋经济发展。

今年9月初,“奥菲莉娅”号货轮满载18万吨铁矿粉靠泊宁波舟山港北仑港区码头。这里拥有新中国首座10万吨级矿石中转码头,和澳大利亚、巴西、南非的世界矿煤主产区及国内30多家大中型钢铁、电力企业联系紧密。目前,宁波舟山港拥有19个港区、600多个生产性泊位,240多条航线连接全球600多个港口。

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的建设,把宁波舟山港和义乌连接起来,建起了“买全球、卖全球”贸易格局,让沿线城市功能布局得以优化,形成一条都市经济走廊。

2月19日,宁波舟山港集团和上海港集团签署小洋山综合开发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两集团以股权合作方式共同开发运营小洋山北侧区域。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合作有助于实现小洋山全域一体化开发,形成更高层次对外开放新平台,是浙沪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务实之举。

10月,首届三门湾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在台州市三门县举行。宁海、象山、三门共同签署合作开发倡议书,进一步推动湾区合作与发展,力图把三门湾打造成为湾区发展的典范。

随着今年初浙江沿海高速全线通车,环三门湾半小时交通圈为宁海、象山、三门的海洋旅游经济带来了利好,打通了湾区经济发展的通道。

11月,浙江省政府批复设立绍兴滨海新区,加之此前设立的杭州钱塘新区、湖州南太湖新区、宁波前湾新区,浙江大湾区“四新区”全部成立。

与此同时,甬台温临港产业带快速发展,舟山江海联运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以及海工装备、海岛旅游、远洋渔业等海洋产业的迅猛发展,成为拉动浙江蓝色经济的强力引擎。

生态护海 打造“样板”

近年来,浙江沿海地区从靠海吃海的传统发展模式,逐渐向注重海洋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转变。全省各级海洋主管部门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国家各项决策部署,切实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开启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海上新实践。

5月,由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组织的2019“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竞争性评审会在京落幕。来自辽宁、山东、上海、浙江等省份的20家参选单位进行了激烈竞争,最终10家突围,温州洞头区“蓝色海湾”整治项目名列其中。这是洞头继2016年获“蓝色海湾”资金扶持之后,再次得到国家支持,争取到2.26亿元扶持资金。

除此,台州湾“蓝色海湾”整治项目入围2019年中央财政支持“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竞争性评选,位列全国前5,获国家财政奖补资金3亿元。这是台州首获“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奖补资金。

“蓝色海湾”整治成效显著,究其原因,浙江绷紧了“海洋生态管理与修复”这根弦,是重要的一点。

2月,浙江122个入海排污口全部安装了在线监测设备,并与环保部门联网。有了在线监测这双“慧眼”,哪个入海排污口出现超标排放,就能一目了然。

3月,环境保护组织阿拉善SEE基金会、红树林基金会MCF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合作,推出《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绿皮书(2019)》项目,公布了“最值得关注的十块滨海湿地”名单,浙江温州湾湿地入选。

4月印发的《浙江省加强滨海湿地保护 严格管控围填海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省围填海得到有效控制,过量围填海、破坏性开发活动得到全面遏制,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滨海湿地保护、围填海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建设水平显著提升,沿海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全面形成。全省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海岛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78%,海岛现有砂质岸线长度不缩短,海岸线整治修复长度不低于300公里;海洋保护区面积达到管辖海域面积的11%以上;建成10个以上省级和国家级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

5月,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在杭州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省政府关于海洋环境保护“一法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和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海洋环境保护“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的报告。

浙江省政府的实施情况报告显示,浙江海洋环境总体稳定、逐步改善。2018年,全省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面积占39.6%,同比上升7.5%,四类和劣四类海水面积占比42.8%,同比下降8.3%。

去年8月,《关于加强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的意见》印发,旨在落实自然岸线保有率管控目标,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自然岸线格局。今年8月,浙江启动编制生态海岸线建设工程方案,计划建设发展生态良好、宜游宜业的1400多公里生态海岸带。

“智慧海洋” 助力支撑

建设海洋强省,离不开科技创新、“智慧海洋”的助力支撑。

今年3月,国内单机规模最大的海上风电场——国电舟山普陀6号海上风电场2区工程完工,新安装的63台风力发电机全面投用。

这是浙江首个大型海上风力发电项目,建设历时821天,总投资约45亿元。据测算,该工程每年可减少燃煤使用2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0万吨,将改善浙江省电源结构,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产业升级。

6月,“浙江海洋预报网”上线运行。这是一个权威发布浙江省海洋灾害预警信息的专业化服务平台,可提供浙江管辖海域和百个海岛3至5天的海洋预报,为防灾减灾决策指挥提供信息依据。

7月,2019第二届数字海洋智慧发展论坛在宁波市奉化区举行,主题为“数字中国 奉行海洋 智慧兴渔 产业领航”。

论坛聚集国内外海洋保护、海洋经济发展智慧,围绕“数字经济”促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等议题,交流推介在智慧海洋及渔业产业发展中的数字经济先进理念和模式,力图发挥新技术、新模式、新应用的效能,打造数字海洋新高地。

论坛上,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浙江将以海洋与渔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提高海洋渔业信息互联通信能力、增强海洋综合感知能力、提高海洋资源动态监管能力、提高海洋灾害精细化预警报能力。

宁波市副市长李关定表示,发展数字经济是浙江省委、省政府重点推进的“一号工程”。数字经济已成为宁波经济发展新引擎。在数字经济推动下,传统海洋渔业正加速变革。构建“智慧海洋”,发展海洋经济是实现振兴的必由之路。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