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浙江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广东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辽宁 湖南

“两山”理念根植十五年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郑超 杨君左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6-01 14:00:38

位于湖州吴兴区妙西镇的西塞山旅游度假区。

“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提及湖州,元初文学家戴表元的这句诗常被拿来佐证其美好。然而,山青水绿的美好曾一度在这里被挥霍,取而代之的“矿山遍地”成为当地最沉重的一段发展历史。

2005年,“两山”理念在这里提出,湖州在经济发展与绿水青山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十五年后,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潮涌之下,湖州坚持用绿意浸染底色。“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在湖州你不仅能看见诗中的“美丽中国”,也能读懂当代浙江人守住青山换“金山”的发展决心。

关停矿山等污染企业,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千年之前,唐代诗人张志和到访湖州,写下“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盛景,这诗中西塞山便在湖州吴兴区妙西镇,盛景却在这里一度消失。

“妙西一座山,上海一幢楼。”很多湖州人对这句戏言并不陌生。据资料显示,湖州曾是长三角最重要的建筑石材基地之一,鼎盛时有矿企612家,每年开采石材高达1.64亿吨。

“历史上妙西盛产青冈岩石料,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妙西就陆续开办了22座矿山企业。”湖州吴兴区妙西镇党委书记王国华坦言,大量山体裸露、尘土飞扬的场景是妙西不堪回首的过往。

一切都在2003年发生转变。

“2003年提出的‘八八战略’,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在湖州党史研究室主任杨伟民看来,“两山”与湖州的结缘早有伏笔。

2003年,在“绿色浙江”的指引下,深受发展困惑的湖州提出要创建生态市,痛下决心把矿山等污染企业整改关停。“从那时候开始,变化席卷湖州三县两区。” 杨伟民说。

长兴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回忆:“大量粗放小企业被关停,长兴的蓄电池企业瞬间从175家锐减到16家,尽管转型痛苦,但我们内心都深知这是一条正确的路子。”

面对复杂而艰难的整体矿山企业转型,当时妙西镇形成了几种模式。“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抓手就是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王国华说。

思路一变天地宽。2005年,妙西镇在106平方公里的面积中,锁定102平方公里为生态区,西塞山旅游度假区规划浮出水面,经过多年建设,2015年成功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

2018年3月,度假区内备受瞩目的“原乡小镇”正式开园。亚洲最大的蝴蝶生态科普馆、国内最长的赏梅木栈道……这个国家4A级景区一推出,就受到游客热捧。

如今,随着慧心谷、廿舍度假村、野界、塘里、长颈鹿庄园等热门旅游项目相继落地,诗中古韵在西塞山风景区内处处可见,越来越多的人在这里找到诗中“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曼妙意境。

加速工业经济持续“向绿而行”

“‘两山银行’生态资源既像货币也像商品,可储蓄也可交易。”今年3月,湖州安吉县发布了“两山银行”试点实施方案。

这样不断的创新尝试,过去的十五年间在湖州处处可见。

2014年,湖州获批为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3部地方法规、23项标准和40多项制度随后相继密集出台。

为进一步打开“两山”通道,湖州还大刀阔斧探索“绿色智造”,形成了“四大重点主导产业+三大传统优势产业+N个新兴增长点”的现代产业体系。2017年4月,湖州成为全国首个以“绿色智造”为特色的“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今年年初,湖州出台了《“两山”转化提升年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将推进“湖州现代环境治理数字驾驶舱——绿水青山”智慧平台建设。湖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将通过织密多维度的生态保护网络,切实推动山水林田湖统一管理,更精准有效护美绿水青山。”

根据该《方案》,除了建立总规模500亿元的绿色产业基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外,湖州还将大力推进绿色转型,加速工业经济持续“向绿而行”。

经济发展之外,多年来,“绿色”也已融入了湖州市民的日常生活。2017年,湖州发布了全国首个《生态文明标准体系编制指南》地方标准,作为全国唯一地市参与《国家生态文明标准化发展规划》编制,“生态标准湖州造”从理想变成了现实。

自2015年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湖州已出台美丽乡村建设、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等一系列与生态文明有关的法律法规,加上不断完善的生态文明标准体系和制度创新,立法、标准、制度“三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已基本建立。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