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浙江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广东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辽宁 湖南

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13)浙江杭州西湖区双浦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来源:自然资源部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1-10-21 16:12:45

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正在大力推动基于自然的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各地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涌现出一批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比较显著的案例。2021年10月14日下午,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生态文明论坛主题四——“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生态保护修复”论坛上,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发布了《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含18个案例)。这些案例是从相关部委、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公益组织等单位推荐的127个案例中遴选而出,兼顾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生态问题的典型性、修复手段和方法的综合性,体现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为此,我们开设《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专栏,介绍案例。本期介绍“浙江杭州西湖区双浦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案例情况,敬请关注。

摘要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作出重要批示:“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起步早、方向准、成效好,不仅对全国有示范作用,在国际上也得到认可。要深入总结经验,指导督促各地朝着既定目标,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篇章。”

2017年开始,杭州市率先实施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针对乡村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多维度问题,杭州市西湖区双浦镇试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下,进行全域规划、整体设计、综合治理、多措并举,用“内涵综合、目标综合、手段综合、效益综合”的综合性整治手段,统筹农用地、低效建设用地和生态保护修复,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解决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用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助推乡村振兴,实现了“绿水青山”的综合效益,不仅让农村的青山绿水更加美丽,也为新农村发展带来了新引擎。

一、引言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作出重要批示:“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起步早、方向准、成效好,不仅对全国有示范作用,在国际上也得到认可。要深入总结经验,指导督促各地朝着既定目标,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篇章。”2017年开始,杭州市率先实施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针对乡村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多维度问题,杭州市西湖区双浦镇试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下,进行全域规划、整体设计、综合治理、多措并举,用“内涵综合、目标综合、手段综合、效益综合”的综合性整治手段,统筹农用地、低效建设用地和生态保护修复,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解决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用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助推乡村振兴,实现了“绿水青山”的综合效益,不仅让农村的青山绿水更加美丽,也为新农村发展带来了新引擎。

二、问题

西湖区双浦镇地处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三江交汇处,由于区域位置所限,长期以来在梯度转移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经过多年发展,村镇仍保留传统农村形态,存在着各种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土地管理利用问题。例如,耕地保护碎片化:主要道路两侧及钱塘江沿岸大面积土地处于抛荒状态,被各类堆场、废品收购、生产小作坊侵占;村庄建设无序化:农村建设用地不仅利用粗放低效、用地结构不合理,而且布局散乱无序,在中、东部地区沿江沿浦线性分布、在西部山区沿山谷、道路、河流点状分布,可谓是“只见新房,不见新村”,沿山沿路、房前屋后、院内院外违法建筑随处可见,管理混乱无序;低端产业引起环境恶化:灵山脚下连片的甲鱼养殖场产生大量废水排放氨氮总磷含量远远超标,严重影响周边河道水质,受下游潮水顶托和上游大坝拦截,富春江北支江淤塞断流长达41年,区域内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加之生活污水排放,河水逐年发黑发臭。

三、措施

双浦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充分挖掘当地特色自然资源,坚持“真保护、实恢复、强管理、优利用、快实施”发展战略,坚持全域规划,以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坚持全要素整治,以“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坚持全产业链发展,以创新“土地整治+”模式释放乡村振兴潜能。

(一)农村人居环境提升

实施21个村美丽乡村建设,周浦、袁浦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通过立面整治、庭院改造、道路提升、打造景观节点,自来水及燃气管道入户、污水管网接户、电力“上改下”等基础设施建设,彰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韵”。

1.jpg

图1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前后对比图

(二)农田生态系统改造

通过清洁田园行动,清理各类堆场、堆积物、废品收购点,拆除甲鱼养殖场,消除乱搭乱建等现象。通过水田垦造行动,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旱地改水田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在杭州市主城区实现垦造水田零的突破。通过生态型土地整治行动,从选址立项到设计、实施、监管、后期管护贯穿生态环保和节能减排理念,采取生态环保的生态沟渠等工程技术措施,保持和维护农田生态系统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2.jpg

图2 甲鱼塘整治前后对比图

(三)河道水系整治

采取治水剿劣行动,打通23条断头河,提升改造30条劣V类河道;实施富春江北支江疏浚工程,建成社井配水泵站及沉砂池、沿山南渠输水渠道;采用生态护岸,种植各种水生、湿生植物,营造有利于鸟类及陆生动物生存繁衍的水生生态环境,改善动物、微生物和无机环境在内的整个自然环境结构。

3.jpg

图3 富春江北支江疏浚工程前后对比图

(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

开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采用修整、复绿、挂网保护等手段,完成西山、下羊废弃矿山及新塘废弃矿山治理,展现出青山相拥、绿水环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迷人风采,初步形成了生态环境和生态经济良性互动的生态建设保障体系,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赢”。

1.jpg

图4 矿山生态修复前后对比图

(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按照“三权分离”原则,流转土地3.7万亩,发展现代农业、都市农业、精品农业,双浦现代农业产业园全面建成开放。依托美丽乡村和美丽小城镇资源禀赋,探索“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产业新模式,遵循乡村自然风貌肌理,促进农业产业生态化。

2.jpg

图5 双浦现代农业产业园

四、成效

西湖区双浦镇开展全域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过程中树立正确生态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将土地整治目标由耕地的“增地提等”转向系统保护修复城乡生态空间等综合目标,整治效益由完成耕地保护任务转向激发城郊结合部地区发展内生动力,交出了环境、生态、保护、民生、经济“五本账”,打造出生态富美、资源共享、城乡共富的“千万工程”新样板。

一是环境账。环境“脏乱差”现象全面消除,累计拆违298万方,立面整治4164户、庭院改造9993户、道路提升1388条、新增公共绿化220万方,打造景观节点376个,安装监控1995路。城乡一体化管理逐渐落实,农村地区外来人口得到了疏解,居民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安全隐患大大减少,城郊结合地变成了“大花园”,整个区域环境面貌发生蝶变。

二是生态账。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改善生态环境,水体自净和区域生物多样性大幅提升,水清岸绿、白鹭栖息的美景再次重现。废弃矿山得以修整、复绿、挂网保护,整理出建设用地1400余亩,不仅提升了“颜值”,更大大降低了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

三是保护账。通过土地整理,新增耕地3300余亩,旱改水和耕地质量提升4300余亩。全面清理各类堆场677处、堆积物135万余吨,拆除甲鱼塘1万余亩,清理废品收购点94处,违建67万方,最大程度地保护了耕地,恢复了土地原有属性。土地管理全面加强,涉土信访积案全部化解。双浦地区的卫片图斑比例从连续三年超出15%被问责,下降到3%以内。

四是民生账。农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庄内外整治干净、环境优美,水、电、气等全部进村入户,村内道路拓宽一倍、路网通达,乡风文明和睦,治安案件发案量下降了32%,群众的居住环境彻底改善,生活品质大幅提升。

五是经济账。农民收入增加,房租、地租和劳动力收入数倍增长,实现“减房不减财、减人不减收”。集体经济壮大,在村集体原有物业出租收入的基础上,增加了现代农业、10%留用地开发、休闲旅游产业等多种收入,全面消除经济薄弱村。通过“土地整治+都市现代农业”“土地整治+乡村旅游产业”“土地整治+城乡融合发展”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2019年,灵山风情小镇累计接待游客达20余万人,有效带动了景区内农家乐、民宿等乡村经济业态发展,商业配套服务由原先的37家增加至200余家,景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增长明显,农旅产业融合在振兴乡村经济方面的作用得到了较好验证。

3.jpg

图6 双浦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全景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