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浙江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广东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辽宁 湖南

浙江生态蓝图绘到底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晏利扬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6-30 14:17:36

“浙江省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治理污染,让曾经饱受污染的河流湖泊变得清澈无比,联合国环境署认为浙江省给全世界树立了良好的范例。”今年六五环境日中国主场活动仪式上,现场大屏播放了一段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署执行主任索尔海姆的采访视频。视频中,他盛赞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及治污经验。

索尔海姆的赞叹,来自于两个月前对浙江省浦江县、安吉县和杭州市的实地探访。浙江省农村整治后优美的环境,特别是垃圾分类和污水处理,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而浙江省让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的具体做法和实践,更让他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了更直观、更具体的感受,使他有了把浙江经验推广向全世界的强烈愿望。

新世纪以来,浙江省以生态省建设为龙头,相继提出了“绿色浙江”、“生态浙江”、“美丽浙江”等一系列战略目标,昭示着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的脉络和方向。浙江的经验,正是源于15年前决策层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和15年来的坚守。守得云开见月明,如今的浙江大地改天换地、重焕生机,“诗画山水”成为了浙江省的金名片。

顶层设计

一张蓝图绘到底

猛药治沉疴,坚立破釜志。


“全省水污染问题仍较突出,特别是平原河网地区,可以说是有水皆黑,有水皆臭,守着水乡没水喝。”新世纪初,在一次全省工作会议上,浙江省一位主要领导同志这样直面浙江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情形,让记者时至今日仍记忆犹新。

彼时的浙江,正面临着发展的阵痛。

据《2003年浙江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03年,浙江省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4%。

而在实现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7%的现实背景下,却是仅占全国1%国土面积和承载约全国4%人口,浙江省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问题相当突出。虽然经过持续的环境治理,2003年,浙江省母亲河钱塘江水系仍有44.4%的断面水质、九成以上平原河网及运河全部河段水质不能满足水域功能要求。近岸海域污染严重,四类和劣四类海水占70.7%,赤潮频发。大气环境质量也不容乐观,酸雨污染仍较严重,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主要污染物年日均值持续缓慢上升。

时任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清醒地看到,环境污染恶化趋势虽然得到遏制,但没有根本好转。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还比较脆弱,形势依然严峻。

2003年7月11日,浙江召开生态省建设动员大会,宣示生态省建设要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浙江省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建设生态省,是一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战略任务,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以最小的社会、经济成本保护资源和环境,既不为发展而牺牲环境,也不为单纯保护而放弃发展,既创建一流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又确保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而走上一条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保护型、循环经济型的经济发展之路。

同月,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作出了“发挥八个方面优势、推进八个方面举措”的重大决策部署,也即引领今后浙江发展的总纲领—— “八八战略”。“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作为第五方面写入其中,为浙江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先试、领先率先的实践探索提供了有力的战略指引。

科学奋进目标已确立,重要的是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地干下去。此后,浙江每年都会召开各个层次的会议,总结生态省建设成效,分析面临的新问题。此后的几届省委、省政府坚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指导浙江发展的核心理念,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连着一届抓”。2007年,省十二次党代会聚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环境更加优美”列为目标之一;2008年,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要站在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把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优化人居环境作为全面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2010年,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作出《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省人大通过决议,将每年6月30日设立为浙江生态日;2012年,省十三次党代会再次深化布局,从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的高度提出坚持“生态立省”方略,加快建设生态浙江。2014年,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作出“建设美丽浙江 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定;2017年,省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两个高水平”的奋斗目标,指出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美丽浙江。

一系列决策部署的递进和深化,确保了浙江率先解决发展当中遇到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保持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走在前列。

生态立省

构建完善宏观战略体系

十年磨一剑,立行十五载。


15年来,浙江始终坚持“生态立省”方略,从“绿色浙江”“生态浙江”发展到如今的“美丽浙江”,既是一脉相承又是层层递进,浙江省的生态文明建设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在理念上不断升华。浙江把生态环保全面纳入党政综合决策体系,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与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了生态文明改革的先行先试,带来了一个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

根据《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浙江生态省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充分发挥区域经济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在发展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经过20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实现人口规模、素质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把浙江建设成为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的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省份。

而浙江省生态省建设的主要任务则是,围绕构建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保障体系、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人口生态体系以及科学、高效的能力支持保障体系五大体系,在生态工业与清洁生产、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公益林建设、万里清水河道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生态城镇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碧海生态建设、下山脱贫与帮扶致富、科教支持与管理决策等十大领域,集中力量组织实施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分年度分阶段落实责任制,力争每年集中解决一些生态省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对生态省建设工作的领导,省委省政府成立了最高规格的浙江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书记任组长、省长任常务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原省环保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并明确了办公室和各成员单位分工。为落实政府责任,浙江生态省建设任务纳入了各级政府行政首长目标责任制,省、市长每5年签订一次目标责任书,每年度下达工作任务书,任期考核和年度考核结果公开通报并报省委组织部,作为评价市级党政领导班子政绩和相关领导干部作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精准高效的组织形式,使浙江省实现了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省、市、县分组管理,部门相互配合,上下联动、良性互动的生态省推进机制。

久久为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久久方为功,赢得交口赞。


“假如连环境污染都刹不住,生态省更是无从谈起。”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大力推进环境质量的全面提升成为生态省建设的基础和核心。

2004年,一场席卷全省的环境污染整治大会战——“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在浙江打响。“8”就是全省八大水系;“11”是指全省11个设区市,也指区域性、结构性污染特别突出的11个省级环保重点监管区。省政府决定通过3年的努力,实现“两个基本、两个率先”的总目标,即全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趋势基本得到控制,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县以上城市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率先建成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

首轮“811”三年行动圆满收官,针对全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趋势狠狠踩了脚刹车。2008年,第二轮“811”三年行动启动,将重点防治工业污染向全面防治工业、农业、生活污染转变。

随着6年两轮“811”行动的实施,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进入到投入多、力度大、成效显的时期。2010年6月,浙江省委做出了《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决定开展“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用5年时间实施第三轮“811”行动,立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6年,浙江省又接力实施了第四轮“811”美丽浙江行动,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和标志性工程。

在第三轮“811”行动期间,浙江省开始统筹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城治乡,打出了“五水共治”“四边三化”等系列组合拳,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环境治理力度和改善幅度全国领先。2013年省委、省政府部署开展“五水共治”以来,累计消除6500公里垃圾河、5100公里黑臭河,全面消除劣V类水质断面,基本消除劣V类小微水体。全面建立覆盖全省江河湖塘的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近年来,浙江省以治理雾霾为重点,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全省提前全面淘汰黄标车,淘汰燃煤小锅炉近4.5万台,完成所有大型燃机组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实施土壤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危险废物处置能力达到730万吨/年,无害化利用处置率达95.9%。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500多亿元,2.7万个村实现村庄整治全覆盖。省委省政府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明确打造环境监管最严省份。着力构建环境执法与司法监督、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监管机制,全省基本实现省市县三级环保与公检法联络机构全覆盖。过去5年,全省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6.7万起,处罚金额27.6亿元,行政拘留2841人,刑事拘留4601人,刑事打击力度连续5年位于全国首位。

各项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也快速推进。浙江省率先在全国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放省对县(市、区)财政收费制度、生态功能区县市环境年金制度,实施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保护管理考核,建立了覆盖所有水系源头地区的生态补偿制度。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机制,对丽水、衢州两市和淳安等26个县,不再考核GDP。开展规划环评、环境标准改革试点。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创建,累计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5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3个、国家级生态市两个、生态县39个、生态乡镇691个,以及一大批国家和省级绿色细胞,创建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前列。

15年来,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协调共进,走上了经济发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加快迈入了处处绿水青山的大花园时代。全省地表水Ⅰ类~Ⅲ类的省控断面比例从2012年的64.3%上升到2017年的82.4%,平原河网水质也大幅改善,国家首次水十条考核浙江省名列第一。全省设区城市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从2013年的68.4%上升到2017年的82.7%,PM2.5的浓度从2013年每立方米的61微克下降到2017年的39微克,“大气十条”考核连续3年优秀。

身边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根据省统计局调查,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的公众满意度从2012年的57.26大幅提高到2017年的78.54。“以前水都是臭的,现在很清了,我们真是赶上了好时代。”老百姓的朴实话语,正是对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肯定和褒奖。

(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