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重庆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广东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辽宁 湖南

重庆:深化林改 推动自然资本加快增值

来源:生态话题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9-20 13:59:4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0年前,云阳县江口镇林农卢友章没想到,他用商品林林权作抵押,竟然在农商行申请到25万元贷款,成了全国首批“吃螃蟹”的林农之一。

4年前,涪陵区南沱镇治坪村贫困户覃余山没想到,自己竟能以4.5亩的退耕还林地入股,成为竹泰笋业股份合作社的股东,每年获得林地保底收入、笋竹基地务工收入,还有分红。

1年前,武隆区后坪乡贫困户赵本林没想到,林改确权到他家的42.2亩商品林既没有国家补贴又“不值钱”,政府竟然以每亩1000元的价钱“赎买”了回去……

一个又一个的“没想到”,正是重庆市全面深化林业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的具体实践。

重庆三峡笋业公司的竹笋基地丰收。以林地折价入股的农民不仅可以获得股份分红,还可以在基地务工增加收入

近年来,重庆市牢固树立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深走实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两化路”,紧紧围绕“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目标,聚焦体制机制,提出十大林业改革任务,出台一系列深化改革措施,蹄疾步稳,亮点纷呈。一项项“首创”、一步步“探索”、一个个“试点”,不仅促进了林业自然资本加快增值,也彰显了重庆林业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与责任担当。

全国首创区县间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重庆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事关重庆长远发展,同时关乎国家发展全局。

2018年,重庆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国土绿化提升3年行动实施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营造林1700万亩,到2022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从目前的48.3%提高到55%左右。

有些区县提高森林覆盖率确实困难怎么办?重庆市在全国首创了区县间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允许提升森林覆盖率确有困难的区县,向森林覆盖率高出目标值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购买森林面积指标,计入本区县森林覆盖率。

今年3月27日,江北区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签订了全国首单《横向生态补偿提高森林覆盖率协议》。江北区按照造林费1000元/亩、管护费1500元/亩的价格,向酉阳县购买了7.5万亩森林面积指标,成交总额达到1.875亿元,有效期15年。

通过建立地区间横向转移支付等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使森林的生态价值实现了货币化体现,自然资本得以增值。重庆市各区县政府切实履行职责,由被动完成植树造林任务,转变为主动加强国土绿化工作,让保护生态的地方不吃亏、能受益,实现共同担责、共建共享。

目前九龙坡区与城口县、南岸区与石柱县、重庆经开区与巫溪县也在洽谈购买森林面积指标。探索非国有林生态赎买改革

重庆有集体林地6262.8万亩,占全市林地总面积的95%以上。尤其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水源地、江河两岸等重点生态区位,有些森林发挥着生态公益林的效益,但性质却是非国有的商品林。如何破解生态保护与林权所有者利益之间的矛盾?

重庆市探索非国有林生态赎买,完善森林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让林权所有者、经营者的利益得到补偿,对加强生态建设,构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意义重大。非国有林生态赎买后,确认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收归国有,交由区县国有林场统一经营管理,落实管护主体,实行集中统一管护,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018年,永川区对959亩珍贵楠木林,采取所有权不变、经营权转让的方式进行流转,流转收益979.6万元,每年向林农支付,创新了珍稀林木资源保护利用的新模式。同时,重庆市在武隆区、石柱县开展非国有林生态赎买改革试点,试点任务多安排在贫困乡镇,共赎买3007亩非国有林,增加农民收入297.4万元,受益贫困人口101人。今年,重庆市继续扩大赎买改革试点,将在北碚区、长寿区、綦江区、彭水县完成非国有林生态赎买改革试点近2万亩。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白果村三组的28户村民以资金或林地入股,在一片松林中建起了“空中木屋”发展生态旅游

探索“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林长制

2018年,重庆市在南岸区、渝北区启动林长制试点,探索林业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今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扩大范围至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等主城“四山”、三峡库区和大巴山、七曜山、大娄山等生态敏感区,涉及14个试点区县。

市委书记陈敏尔、市长唐良智担任全市总林长。主城“四山”的林长由4位副市长分别担任,实行“一山一长、一长一办”工作指挥协调机制,探索“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长效机制。初步形成“党政同责,齐抓共管”生态环境的工作新格局,确保自然资本保值增值。探索林业“三变”改革试点

近年来,重庆市按照中央“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受益权”的要求,完成集体林地确权面积6118万亩,占应确权面积的99%,让1800多万农民直接受益。

然而,“分山到户”后,农民如果分散经营,技术、管理、市场、资金都是难题,不少山林其实仍是“沉睡”的资源。怎样盘活资源,使之变成发展的资本?

重庆市认真落实中央农村“三变”改革的部署的要求,大力推行林业“三变”改革试点,引入有实力、有信誉的龙头企业,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旅游、康养休闲等项目,促使林业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竹笋、“三变”+林果、“三变”+森林旅游等多种发展模式各显身手,与农民建立起多元化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成为林业产业链上的参与者、受益者。

涪陵区南沱镇治坪村竹泰笋业股份合作社在进行股份分红

覃余山所在的涪陵区南沱镇治坪村,就是重庆市“三变”改革示范村之一。靠近长江边的“大山坡”经过退耕还林,如今已是万亩竹海。长江水由黄变清,让村民们感到欣慰,但“增绿不增收”,又让村民们感到一丝焦虑和迷茫,尤其是退耕还林补助期限结束后该怎么办?

在各级政府的引导与支持下,重庆三峡笋业有限责任公司以现金入股、治坪二社123户林农以土地经营权折价入股、自然人刘春林以技术入股,合作成立竹泰笋业股份合作社。

公司行使经营权,承担经营盈亏责任。农户推举理事会成员参与经营管理,行使监督权及表决权,不承担经营风险,每年可获得每亩200元的保底分红、盈余二次分红和务工收入。

2万多亩生态防护麻竹林经过集约化经营管理,生态功能增强,产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增长。2018年,合作社共计分红66万元,户均增收5300多元。

目前,重庆市23个区县确定了林业“三变”改革试点村,林地入股面积达9万多亩,入股户数8881户,人均增收893元。

重庆涪陵林权交易所于2011年10月挂牌成立

探索林地承包权有偿退出机制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进城务工农民市民化,集体林撂荒现象日趋严重。林农靠“山”吃不了“山”,社会资本进“山”用不了“山”,林权相对分散难以盘活利用。

重庆市在巴南区、南川区、武隆区开展集体林地家庭承包权有偿退出机制试点。进城农民在有固定住所、稳定收入与社会保险,且完全自愿的前提下,将林地家庭承包权退回村集体经济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再采取发包、招投标、拍卖、联营等方式,引进或联合社会资本(业主)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产业。

目前,重庆市720户农民自愿退出集体林地承包权6250亩,林农获得财产性收入6038万元,最多的一户获得收入30多万元。完善改革配套支持保障体系

林业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一个问题破解,新的问题又出现,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中,改革进一步深化。

针对林权融资难题,重庆市政府先后出台了《重庆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居民房屋及林权抵押融资管理办法》和《重庆市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实施方案》,完善银行机构对林权抵押贷款管理风险分摊机制,创新林业金融产品,适度提高林权抵押率。目前全市累计林权抵押贷款275亿元,贷款余额30亿元。

为进一步用好绿色金融政策,2019年1月,重庆市政府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开发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进中林集团重组重庆市林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开发银行授信政策性贷款150亿元,其中一期落实100亿元,推动国家储备林项目一期330万亩建设。

围绕提升林地价值,开展森林保险改革。在保费不变的情况下,重庆市将公益林保额由500元/亩提高到800元/亩,商品林保额由600元/亩提高到800元/亩。参保森林面积占全市森林面积的77.1%,保额由230亿元提高到413亿元。

为推动林业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放活林地经营权,重庆市在24个区县建立了林权登记管理服务中心或林权交易服务机构,已累计流转林地面积737.4万亩,流转金额33.8亿元。其中,涪陵林权交易所挂牌项目已涵盖涪陵、武隆、酉阳、石柱等20多个区县及贵州、四川、湖南、广西等周边省区部分地区,累计挂牌林地面积超过600万亩,林地流转价格由过去不到200元/亩提高到现在1000元/亩左右,有效盘活了涪陵及周边地区林地资源。
目前,重庆市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已由6个区县扩大到14个区县,重点围绕放活林地经营权、探索林地“三权分置”改革、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增强林业发展动力等5个方面开展试验示范,力争用3年时间,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探索试验和制度创新,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

改革未有穷期,重庆林业改革仍然在路上。    

(编辑:小虫)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