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重庆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广东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辽宁 湖南

重庆:着力补齐环保设施短板 高效推动污染防治攻坚

来源:重庆日报 作者:丁凤然 聂廷勇 人气: 发布时间:2018-12-07 09:17:34

1.jpg

城口县乡镇污水处理厂
2.jpg
璧山危险废物处置场

自去年8月正式开工以来,万州瀼渡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工地上,始终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场面。从二、三级管网的铺设到厂区主体建设,从设备调试到入户支管安装……在工人们加班加点的努力下,这座占地面积3151平方米、日处理能力20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从无到有,结束了周边场镇居民生活污水常年直排的历史。

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今年,重庆市出台了《重庆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2018-2020年)》。据了解,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建、治、改、管”,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并按照项目化、工程化的要求,提出了34个主要指标4大类206项重点工程的任务目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很大程度上与环保设施建设缺口大、欠账多有直接关系。如何加快补齐环保设施“短板”,成了生态环境能否得到持续有效改善的重要先决条件。

面对这一“卡脖子”难点工程,作为全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系统谋划、聚焦问题,在市级各部门和区县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精准发力、精心实施,从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置、道路交通污染防治、船舶码头污染防治和生态环保监管大数据5个方面着手,夯实污染防治基础,加快补齐设施短板。

打通“毛细血管”

全面提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


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与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直接相关。在合川区钱塘镇长安新村,百余户村民的生活污水仅靠一座占地面积仅50平方米的污水处理设施就得到了解决。像这样的“毛细血管”设施,在合川还有很多。

今年6月,重庆环投公司与合川区签订合作协议,出资1.3亿元,分批次建设227座污水处理设施以及配套接口干管,预计到2020年,合川将全面打通生活污水治理的“毛细血管”。

在重庆,越来越多区县老百姓受益于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攻坚建设工作。近年来,涪陵区一直积极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截至今年5月,涪陵区已完成永红村等39个撤并集镇型村庄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乐道村等9个集中居民点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青羊镇、蔺市镇等5座污水处理设施技改工程主体工程;启动了马武、焦石、罗云等5座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工作,并计划2019年对不达标的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完成改造。

管网建设是确保全市乡镇生活污水有效收集、实现全面处理的重要一环。由于乡镇污水处理管网普遍存在设施老旧、处理能力滞后等问题,导致不少新建处理厂因为配套不全无法投入运行,只能长时间“晾起晒太阳”。针对这一情况,各区县政府主动谋划、积极作为,纷纷将配套污水管网建设列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头号工程”加以推进,目前已完成1226.78公里建设任务。

污水处理和污泥干化过程中产生的臭气,是污水处理设置周边群众最担心的问题。今年年初,西南地区首个加盖除臭的污水处理厂——南岸区鸡冠石污水处理厂加盖除臭工程试运行。该工程被纳入中央环保督察组重点整改项目,加盖面积达到9.4万平方米,除臭“手术”主要包括臭气密闭、输送和处理三个方面。正式运行后,最大臭气处理能力可达到13.8万平方米/小时。

在补“短板”过程中,更多的污水处理设施技术工艺得到了改造。据了解,在鸡冠石污水处理厂加盖除臭工程投用后,位于江北区的唐家沱污水处理厂也将升级改造,实施加盖除臭“手术”。今年计划任务中的100座乡镇污水处理设施中,目前已完成改造的有70座,余下的30座已进场施工,将于年底前完成。

在加快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改造的同时,重庆市的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设施也得到了加强。目前,全市已完成10个工业集聚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新建工程,其余2个的主体工程建设进度已达80%。

科学规划补缺口

提升危险废物处置能力


妥善处置危险废物事关环境安全和经济发展,是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危险废物的收集、集中处置量也呈现持续增长。

分析数据显示,到2022年,全市危险废物产生量将达到91.06万吨,较2017年增长50.51%;全市危险废物处置能力需求为57.49万吨(不含综合利用),其中集中处置能力缺口45.79万吨。也就是说,我市在危废处置场地和处置能力的短板将日益突出。

为构建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适应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体系,今年11月,市生态环境局印发了《重庆市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布局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对全市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的目标、布局、规模、任务等进行了统筹规划。

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和填埋设施建设方面,《规划》提出,要在2020年底前,建成投运长寿危险废物处置场二期等项目,每年集中处置能力新增42.25万吨;鼓励和支持在渝西片区的璧山区、江津区和涪陵区,渝东北片区的万州,以及渝东南片区的黔江区等地区新建(扩建)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和填埋设施。

按照《规划》,在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设施能力建设上,重庆市将积极稳妥推进现有水泥企业协同处置危险废物,选择基础条件好的水泥企业,建设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项目。到2020年,全市每年新增水泥窑协同处置能力43.1万吨。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方面,计划到2020年,全市新增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1.13万吨,推进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率进一步提升。

《规划》中还提出,要开展利用炼钢转炉协同处置废油漆、废涂料及废矿物油铁质废包装桶试点工作,着力解决铁质包装容器处置难问题;组织在10个区县开展危险废物综合收集贮存试点工作,以解决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运及处置难题;结合我市新总体规划,组织开展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规划(2019-2035年)工作,布局一批重大处置设施,补齐能力短板,满足长远发展要求。

今年,川渝两地还签订了《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合作协议》,跨区联动、能力互补,以提升长江上游区域联防联控能力。

把农村垃圾“收起来”

让城市垃圾“分出来”


过去,垫江县澄溪镇的通集村是出了名的“垃圾村”,村里到处都是杂乱的圈舍、散养的家禽,泥泞的村路两旁堆满了生活垃圾,散发出刺鼻的恶臭。如今,满地的垃圾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新建成的垃圾中转站,以及随处可见的垃圾投放设施。

“过去屋头的生活垃圾没得地方丢,现在家家有垃圾桶,处处有垃圾箱,村村有中转站,哪个还好意思丢嘛。”村居环境的改观和村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得益于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的深入开展。

近年来,重庆市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整体推进成效显著。市生态环境局和市城管局严格落实《重庆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实施方案(2015年-今年)》要求,指导各区县按照“户集、村收、镇(乡)运、区域处理”模式,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已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638座,配置农村生活垃圾运输车3000余台、垃圾箱4.5万余个、垃圾桶51.6万余个;7882个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有效治理比例达到90%以上。目前,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级验收如期完成,正在申报全国验收。

同时,主城片区全面启动实施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制定了《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颁发》、《重庆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暂行办法》,已有15个市级部门出台生活垃圾分类配套方案或通知,市级党政机关已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建设方面,主城区第三垃圾焚烧发电厂已建成并调试运行,第四焚烧厂已完成前期工作;涪陵焚烧厂已建成运行,永川焚烧厂前期工作已完成,正开展项目审核评审。

渗滤液处理设施建设方面,全市需整改的垃圾填埋场和计划修建的渗滤液处理设施都在按时序推进当中。

保护岸线资源

让码头环保设施“不缺位”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长江沿岸大大小小码头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其中不少码头都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巫山县的金山码头就是这样一座煤炭转运码头。以前,由于经营方式粗放,大量货物运输带来的扬尘形成了大气污染,漫天的煤灰将毫无遮挡的河水“染”成黑色,随抱龙河水一起流入长江,再加上装卸货物引发的噪音污染,让附近居民叫苦不迭……

如今,曾经的金山码头早已被责令关停,在它的正对面,一座崭新的现代化码头——龙河码头正在新建中,一新一旧两座码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新码头除了具备严格的审批手续外,还将使用货运电动车实现绿色物流配送。今年该县还将新建一个船舶废弃物回收码头,专门用来接收转运船舶废水、废油以及生活垃圾。

在船舶废弃物接收处置及清漂码头工程建设方面,长寿、涪陵、忠县3个区县码头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95%,云阳县码头项目已完成90%。

在督促新建港口、码头环保设施建设的同时,旧码头并非简单粗暴地关停了事。针对老旧码头的环保设施运行情况,通过置换、整合、淘汰之前的老旧小散码头港口资源等方式,优化港口功能布局,从集约中拓展节能空间,推动全市码头环保设施向着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的方向打造,促进宝贵的岸线资源得到更加高效、科学、可持续的利用。

环境信息化建设

用大数据描绘碧水蓝天


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环保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黑科技”被应用到了环保领域。

今年8月下旬举办的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重庆市环保大数据平台现场展示了为污染防治攻坚战所提供的各类数据和应用功能,引起了广泛关注。

按照国家“气十条”“水十条”及全市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要求,市生态环境局建立了服务市区(县)两级大气环境管理和水环境管理的一体化工作平台。平台以“目标-现状-问题-措施-效果”攻坚工作路线图为主线,包括大屏幕系统、PC系统、移动APP三大系统,分别实现会商调度、日常监管、现场巡查等功能。

据了解,水污染防治系统平台建立了水质问题清单、污染源清单,实现国考市考断面、饮用水源地等水质对标对表动态监管,实现对区域、流域和断面水质数据统计、溯源追踪、超标及临界突变预警。系统已集成37条重点河流数据,将“一河一策”通过移动APP带到现场,每条河流的基本情况、目标要求、水质现状、问题清单、污染源分布、整治方案、工程进展均动态呈现,并自动生成流域水系图、监测断面图、问题水体图、水质变化图、污染分布图。通过系统调度区县2018年10大类3500余项任务,共享水质监测数据1.6万余条。

大气污染防治系统平台建立了“数据舱”和“作战图”,集成多种可视化形式,实现了市域、区域、区县、站点等不同层级的实时数据分析。截至10月31日,市生态环境局通过平台下达涉气工作指令共5000余条,推送工作数据3000余条。区县环保局通过移动端APP开展巡查6000余次,完成控制臭氧污染告知12000余条,发送臭氧企业错峰生产短信通知11000余条。

据了解,市生态环境局还加强与市科技局、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单位的合作,集中打造一批涉及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以科技手段提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效果和水平。

(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