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重庆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广东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辽宁 湖南

重庆市各区县污染防治工作晒出“成绩单”

来源:重庆日报 作者:丁凤然 人气: 发布时间:2018-12-26 11:30:17

编者按:

今年,重庆市出台《重庆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2018-2020年)》,计划实施4个方面25项共180个工程,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该《实施方案》立足实际,提出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土更洁、声更静、环境更安全6个方面34项指标。时值2018年年底,全市众多区县的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晒出了一张张“成绩单”——

北碚 亮证执法 铁拳治污成常态

今年下半年的一天,北碚区某镇一处被投诉“噪音扰民”的工地上,来了两名身着环保执法制服的“不速之客”。

“你们是干什么的?施工重地,闲杂人等不要逗留。”工地负责人明知来人是执法人员,仍然想要“揣着明白装糊涂”蒙混过关。“我是区环境行政执法支队的执法人员,请你配合我们的工作。”随着话音,其中一人亮出了环保执法的证件。这一幕,不光让刚才还气势汹汹的工地负责人立马“服了软”,也让一旁的镇街环保办工作人员充分体会到了“亮证执法”的效力。

“亮证执法”,就是北碚区环保执法新变化的体现之一。

“三书”助推服务性执法改革

随着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的参与程度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对于新时代的环境行政执法工作来说,更是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崭新的变化。

在国家的法律精神、原则、规范或政策的基础上,北碚区环境行政执法支队制定了服务型环境执法“三书”制度,通过劝告、提示、指导、建议、鼓励、帮扶等非权力性、非强制性的行政活动形式,进一步落实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由“重管理轻服务”向“管理与服务并重”转变,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升行政执法管理效果。“三书”中的《督促履行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告知书》(事前),用以提前告知行政相对人按照环保法律法规规章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避免发生环境违法行为。《行政指导告诫书》(事中)用来对可能导致违反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进行告诫和警示,纠正轻微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案后帮扶建议书》(事后)则用于依法处理环境违法行为的同时,帮助行政相对人提出具体整改意见,切实履行环保主体责任,避免再次发生环境违法行为。截至目前,已向服务对象发出《告知书》165份、《告诫书》80份、《帮扶建议书》76份。

街镇行政执法呈现新气象

今年3月,北碚区环境行政执法支队与辖区内17个街镇签订《行政执法委托协议书》,细化了街镇执法范围、授权权限、法律责任,有效地推进了街镇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落实。

亮证执法,让行政执法底气更足。在与街镇签订行政执法委托协议后,区环境行政执法支队采取“一带一”帮带方式,进行“一例一案”实案操作,在街镇行政执法中开展规范亮证执法。每个街镇环保办必须要有两人以上人员持有行政执法证,现场检查必须两人亮证执法。通过亮证执法,有效克服了街镇一级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蜻蜓点水式的“随便看一看”和浮光掠影式的“简单查一查”;克服了自己无底气,企业不重视的陋习。截至目前,全区街镇环保执法人员共出动700余人次,入厂检查企业340余家。

定责放权,让推诿扯皮成为过去。区级自上而下的定责放权,极大地推动了街镇环保办勇于担责,主动作为。歇马街道、蔡家岗街道和童家溪镇坚持随机巡查、分段盯防、问题约谈等方式,狠抓梁滩河、双凤溪、三王溪水污染防治工作,及时反馈水污染问题10件,召开约谈会1次,约谈企业6家,查处违法企业7家。龙凤桥街道针对龙凤三村群众对街道办事处大楼上监测点位电磁辐射信访问题,多次上门了解电磁影响具体情况,及时召开信访问题协调会,有效化解群众环境诉求。

刚性执法,形成铁腕治污常态。9月28日,北碚区天府镇环保办在日常巡查中,发现重庆展业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混凝土外加剂生产项目”未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擅自开工建设。在依法调查取证后,天府镇环保办依法对重庆展业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混凝土外加剂生产项目”未批先建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立案查处,开创了北碚区街镇环境行政处罚第一单。

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

新《环保法》实施以来,北碚区环保局在监管上保持高压态势,依法从严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充分发挥环保执法“杀手锏”的作用。今年以来,陆续开展“零容忍、出重拳”利剑执法专项行动、工业企业次级河流污染专项检查、汛期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固体废物专项督查、饮用水专项督查、黑臭水体专项督查、“一区四线”执法检查等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共实施行政处罚172件,涉及处罚金额共计857.183万元,半年来共出动行政执法2158多人次,检查企业1086余家次。

为增强环境执法刚性,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同时完善环境保护监管机制,维护公众环境权益,北碚区建立了环保、公安、检察院、法院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强化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截至今年9月底,共实施查封14件,限产13件,因污染犯罪移送公安1件,移送公安机关实施行政拘留1件,与公安机关开展联动执法40余次,出动警力共计180余人次。

在委托执法的基础上,基层环保执法人员和环保义务监督员充分发挥作用,开展不定期巡查、群众投诉处理和行政处罚等工作,开展“小散乱污”企业的断水、断电、断气及关闭等工作,通过“关停并转”等措施严格打表企业污染物排放。截至目前,已实施停产停业整治6家,关闭搬迁6家,在坚决打击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同时,更有效地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铜梁 出台34项措施助推“蓝天行动”

每到冬季,秋收过后的大量秸秆往往会被农民以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虽然处理方式简单易行,但却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且易引发火灾。

为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有效遏制露天焚烧秸秆污染环境的行为,前不久,铜梁区环保局、区城管局、东城街道、南城街道等多个单位组成联合巡查组,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巡查,全面推进秸秆禁燃工作。此外,巡查组还深入到企业、建筑工地、城乡结合部、重点交通干线两侧等地,开展禁止露天焚烧执法,其间共扑灭火点130余处,检查在建建筑工地37个,检查工业企业25家。

铜梁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为有效应对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深化“蓝天行动”“四控两增”,铜梁先后组织实施了34项防治措施。目前,铜梁已建立起露天禁烧巡查管控机制,落实了镇街辖区露天禁烧常态化巡查工作制度,以确保完成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0天以上的目标任务。

全面落实大气污染防治

提升铜梁蓝天“颜值”


空气环境质量的好坏,折射出的是区域生态环境的整体状况。一年来,铜梁区坚持生态优区、绿色发展,围绕改善区域大气环境核心目标,统筹抓好大气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使铜梁人民切身感觉到了空气质量改善带来的人居环境变化。

去年以来,铜梁区全面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与污染天气应对机制,组织开展了冬春季、秋冬季大气污染百日攻坚行动,将5个街道办事处建成区全部划为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区域,成功巩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24.4平方公里,淘汰关闭落后砖瓦企业11家,分类治理烧结砖瓦企业26家,成功创建扬尘控制示范工地10个,成功巩固扬尘控制示范道路10条,治理餐饮油烟单位10家,约谈机动车监测机构2家,淘汰黄标车414辆,完成机动车路检2030辆,城市建成区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基本淘汰完毕。

值得一提的是,铜梁还将柴油车整治、油品质量监管、扬尘整治行动、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禁止露天焚烧执法等大气污染工作纳入督查,结果纳入年度目标任务考核内容。对大气污染问题突出的镇街进行通报、约谈,要求镇街及相关部门制定和公布大气污染防治的整改措施并完成整改工作。

截至12月18日,铜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89天,同比增加10天;PM2.5平均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

加强扬尘防控 降低扬尘污染

让群众呼吸新鲜空气,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保护好铜梁这片蓝蓝的天,是全区人民的殷切期盼。2017年,铜梁区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重大的民生课题,全域治理全面防控大气污染,为群众撑起一片蓝天。

在控制扬尘污染方面,铜梁持续加大城区道路机械清扫、人工冲洗力度,道路机扫率达到88%以上,主干道每天冲洗不少于2次,喷雾降尘不少于6趟;严控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探索推进建筑工地扬尘控制“红黄绿”挂牌制度,督促建筑工地全面落实扬尘控制“十项强制性规定”。

整治交通污染

“车、油、路”协同管控

随着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尤其是大排量货车、老旧车辆尾气超标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责任。

为控制汽车尾气污染排放,今年,铜梁路检机动车2005辆,查处冒黑烟车辆违法上路行为110余起,监督检查机动车监测站12次,现场检查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290余次,组织开展了39家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装置自行检测工作,对30%的加油站进行了监督性抽检。

严控工业污染 让铜梁天更蓝

虽然一直以来区环保局都在不断加强环保法律法规宣传,但仍有个别企业环保意识薄弱,存在废气直排、偷排、漏排、超标排放等违法违规行为。此外,水泥、喷漆等重点行业和“散乱污”企业治污排污不达标的情况也尚未得到根除。

为此,今年铜梁积极开展工业污染管控工作,完成全区37家烧结砖瓦企业整治,对26家大气污染物排放重点工业企业开展监督性监测,完成2家混凝土搅拌企业落实扬尘控制“十项要求”复核工作,深度治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企业2家,发放臭氧污染防治告知书600余份,督促区内多家水泥、砖瓦窑企业开展了错峰生产。

治理生活污染 乐享无烟生活

为了让铜梁人民能够拥有更加健康、安全的人居空气环境,今年秋季以来,区环保局联合区城管局、区城乡建委、区农委及南城、东城、巴川等镇街,成立多个巡查组,深入城乡结合部、重点交通干线两侧、建筑工地、企业等地,开展禁止露天焚烧执法,发现燃烧点及时进行劝导和说服。

在大力加强餐饮油烟整治方面,今年铜梁已完成20家机关食堂提标治理的目标任务,有序推进70家社会餐饮单位油烟提标治理。并积极加强联防联控和综合应对,突出预警预报和污染分析,开展了禁止露天焚烧执法活动,建立了露天禁烧巡查管控机制。秋季以来,铜梁已出动执法人员3000余人次,制止露天焚烧620余次,规范烧烤摊位1200余次,发放《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36份。

荣昌 合力攻坚提水质 濑溪焕发新容颜

濑溪河是荣昌的“母亲河”,世世代代滋养着沿江的土地,哺育着两岸百姓,是荣昌经济、文明发展的摇篮。然而,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昔日的“母亲河”如今却变了模样。去年10月23日和今年5月16日,因濑溪河流域水质不能持续稳定达标,重庆市环境监察办分别对荣昌区下发了7个环境问题挂牌督办、9个街镇区域限批的通知。

“挂牌督办”和“区域限批”为濑溪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敲响了警钟,也让荣昌充分意识到,接下来只有以铁石心肠、铁腕手段、铁的纪律保障,才能打好这场水污染防治的“硬仗”。

在随后近一年的时间里,荣昌全区上下合力攻坚,勇趟濑溪河流域综合整治深水区,不断破难题、啃硬骨头。今年8月—10月,实现连续3个月达到Ⅲ类水质目标,流域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夯实责任,上下一心齐上阵

在荣昌,濑溪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修复被列为全区工作的头等大事。从去年该区四大家领导齐上阵,成立濑溪河流域综合治理指挥部,到今年该区明确将濑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摆在压倒性位置,各镇街和相关部门建立工作专班,层层传导压力。一年来,荣昌真正做到了“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这期间,区委、区政府组织召开濑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誓师大会1次、专题研讨会6次、专题督办会17次、指挥部联席会2次,重点研究解决濑溪河支流水质改善、城区及镇街雨污管网建设、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畜禽及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流域生态补水等突出环境问题。建立了突出环境问题动态调整、每周督查通报、每月联席会议等机制。责任清单被层层压紧压实,涉及流域整治的各项整改措施、责任区领导、牵头单位、完成时间、验收标准等也被写进了《荣昌区濑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和《荣昌区深化濑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将梳理排查出的环境问题对标对表,整改一个,销号一个,确保了濑溪河流域环境整治的长效和“常效”。

加大投入,补齐短板强治污

围绕濑溪河流域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运维等重点方面,荣昌投资14.8亿元,对14个方面1268个具体问题进行全面整改,保障各类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项目顺利推进。

近年来,全区先后完成85家涉水工业企业专项整治,实现了工业聚集区污水集中处理;新建安富街道古桥社区、石燕子社区2个污水处理站,改造仁义镇正华社区等4个污水处理站;建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工程;完成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建设;每年投入1000万元强化各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完成管家沟河等5条河流清淤工作;实施荣峰河综合整治工程;实现了农村聚居区生活污水处理站和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

为及时掌握流域断面水质,荣昌建成了濑溪河界牌入境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目前已正常运行;濑溪河出境水文站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主体工程已完工。

强化监管,改善水质求主动

针对濑溪河流域突出环境问题的监管,荣昌区委、区政府主动作为,实行每周督查通报、每月联席会议信息调度、第三方巡查暗访、环境保护有奖举报、濑溪河流域综合治理责任追究等机制,在健全机制的基础上谋划全局,统筹打好打赢濑溪河污染防治攻坚战。

作为流域环境问题治理的“主力军”,荣昌区生态环境部门全面协调实施濑溪河综合整治工作,适时开展日常监测,及时掌握水质变化,为河长制考核和污染防治提供数据支撑;区水务局协调各水库向濑溪河生态补水、增加生态流量和自净能力,积极推进河库生态修复项目和堤防工程项目,联合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投放鱼苗积极探索生物链治理改善水质,适时增加水质监测点位100余个,实行分段追溯监测;区城管局和相关镇街加强日常巡查,及时清除河面漂浮物和河岸垃圾;区城乡建委编制完成《荣昌区镇街管网三年整治计划》,积极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区林业局建立重庆濑溪河国家湿地公园矢量化数据库。

为强化水质监测预警频次,荣昌将濑溪河市控和国控断面应急监测加密为每周一次,以便随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对濑溪河全流域166个河流断面每月监测1次,每两个月对监测断面情况进行通报,并纳入对镇街考核,并启动了2次濑溪河紧急应对,及时控制出境断面水质。

严格执法,治理污染出全力

在强化农业和工业污染防治方面,荣昌强化管控,持续深入推进养殖场关闭取缔和污染治理工作;在2013年取缔河流禁养区养殖场的基础上,荣昌进一步控制畜禽污染。2017年11月以来,先后关闭搬迁畜禽养殖场户198家,综合治理231家,屠宰场户综合整治45家,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大型养殖场环保设施配套率达到90%;同时将争取到的1300万元中央资金,用于对濑溪河流域238家畜禽养殖场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同时加强生物农药、有机肥等生态农业技术推广,有效管控农药、化肥的过量施用。

通过对重点企业安装在线监测系统,相关职能部门对流域内工业企业的源头控制和日常监管得到了加强。全面实现了工业聚集区污水集中处理;在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上,更是拿出了铁石心肠、铁腕执法、铁的纪律的“三铁”态度,陆续开展专项执法和联合执法行动,对濑溪河流域85家涉水重点工业企业开展专项整治,集中打击工业企业、污水处理厂、畜禽养殖场违法排污行为。一年来,对濑溪河流域企业下达整改决定书95份,立案查处79起。

永川 以母亲河治理为突破口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过去,住在永川区临江镇的熊永田有个习惯:每天早上到临江河边晨练的时候,要拎一个尼龙袋子,捡拾河岸边散落的垃圾,顺便看看镇上的企业是不是又在往河里偷排污水。如今,熊永田依旧每天早上去河边遛弯,可手里的垃圾袋子却不见了。

“河边的垃圾现在可是稀罕物喽,河里的污水也没影了,倒是经常能看到水底的鱼哩!”多年来的习惯随着环境的改善而改变,熊永田非但不别扭,心里反而美着呢。

为当地近七成群众提供生活用水的临江河,被视为永川的“母亲河”。然而前些年,由于管网缺损、污水直排等原因,临江河在永川城区的这段河道一度被严重污染。“最恼火的时候,河水都是黑的,很远就能闻到一股刺鼻的恶臭。”熊永田的家距离河边不足100米,对于河水的变化,他的感受最深。

明确目标举措,全区流域水质水体逐年改善

要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就必须直面永川水环境污染这个最大短板,将临江河治理作为重中之重。2017年初,永川按照“河外截污、河内清淤、清水补给、生态修复”的思路,全面打响了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攻坚战。

2017年初,永川将加快实施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作为全区“1号民生工程”,统筹推进全区所有次级河流及湖库的水环境整治。综合治理工程指挥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经过一年的密集排查、深度调研、多方会诊,永川联合中国环境规划设计院等专业机构,制定了长达200页的《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明确了“河外截污、河内清淤、清水补给、生态修复”四大举措,定下了“一年明显改善、两年全面达标、三年水清岸绿”总体治理目标。

这一年,永川按照工作方案,实施河道截污、清淤清漂、工业企业污染、污水处理厂运维、养殖和屠宰行业污染、农贸市场污染、小作坊废水污染、餐饮行业污染、洗车场、河道补水和生态修复等11项专项整治,累计整治污染点1828个,河道清淤25.6公里,清漂194万平方米,基本消除城区黑臭水体,多年沉积的淤泥被一掏而空。

到2017年底,据永川区环境监测站每月实测,临江河流域32个断面有26个变好,市民评议满意率94.91%。随着全面消除城区黑臭水体的目标实现,今年永川紧盯临江河达Ⅳ类水质,小安溪、九龙河达Ⅲ类水质目标,按照“10+6+6”工作方案,全力推进临江河、小安溪、九龙河等流域综合治理,2018年6月黑臭水体整治通过国家复评。

加强资金保障,推进项目进展和污染整治工作机制

污水管网是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部位之一。针对调研中发现的18个不达标污水处理设施,永川在今年重点开展老城区21公里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工程、城乡结合部8个片区污水管网建设工程、红旗河两岸8公里污水干管修复工程、城南污水处理厂、临江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镇街污水处理配套设施建设、城西污水处理厂、128泵站及配套管网建设、“三河汇碧”城市修复项目、临江河生态通廊建设工程等10项工程建设。

为最大限度加强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资金保障,永川通过公开招投标,与重庆市环保局主管的市环投公司开展PPP模式合作,将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权纳入PPP项目,解决投资11.6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40%;利用社会资本投入3亿元新建城西污水处理厂,国有公司环保项目贷款4亿元,实施180公里乡镇二三级管网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90%;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和有关专项整治资金5亿元,全部投入到治理当中。

截至今年9月底,10大工程已完成投资约3.3亿元,占计划投资12.5亿元的26.4%。

与此同时,6个专项整治和6项工作机制也在有力推进,累计整治养殖、屠宰、工业、餐饮、小作坊等污染源8045个;112个区级(部门)河段长巡河1.5万余次,现场解决问题3000余个。创新实施《镇街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各镇街河流水质排名每月通报,今年6月、7月、8月水质考核排名后三位的9个镇街党政一把手已被单独约谈,27个镇街(园区、管委会)共支付补偿金额162万元。

完善社会参与机制,营造全民护河良好氛围

全社会参与是全方面治污的重要保障。2017年,永川区在原有河长制的基础上全面推行河段长制,探索实施河段长分工负责制,完善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35座国有公益性水库全面实行管养分离;坚决保护长江珍稀鱼类核心区生态环境,依法关停并拆解长江段餐饮船和采砂船18艘,关闭沿岸碎石厂5家;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近两年累计关闭钢铁企业10家,化解产能占全市三分之一;关闭煤炭企业51家,化解产能占全市十分之一;依法关闭砖厂62家。同时严格执行产业禁投清单,依法否决不符合环境准入政策项目18个,涉及投资超过10亿元。

为加强沿江、沿河森林保护和生态修复,永川实施污染源治理以及退耕还林、水土保持、河湖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实施长江防洪护岸整治工程,合理划分岸线功能,把水安全、防洪、治污、港岸、交通、景观等融为一体,有效保护和有序利用长江岸线资源。

一年多来,永川区各流域水污染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6月顺利通过国家环保部和住建部的复查验收。据2018年1—9月水质监测数据显示,永川区临江河茨坝、九龙河矮墩桥和小安溪双河口3个出境断面综合污染指数呈现下降趋势,水质总体呈现变好趋势,并在全社会初步营造出了全民巡河、护河的良好氛围,像熊永田一样的巡河志愿者已经越来越多。

南川 加强突出环境问题治理 全面落实环保督察整改任务

250万吨固体废渣堆放在一处是怎样的景象?在南川区东城街道龙岩河畔,20多年来积蓄的磷石膏堆在一处,如今已形成一座30多米高、占地约9万平方米的巨型露天堆场。如此多的磷石膏暴露在地标之上,久经风吹雨淋、难免渗漏扬尘,对周围的环境形成了极大的安全风险。

今年5月,生态环境部“清废行动2018”专项行动组对重庆20个区县进行了现场检查,移交问题33个、挂牌督办问题4个。南川区磷石膏堆场就是这4个部级挂牌督办问题的其中之一。

随后半年的整改过程中,在专家反复论证、在制定整改方案的基础上,南川对磷石膏堆场进行了应急覆盖,采用阻隔封闭、渗滤液收集处理等方式进行风险管控,以避免周围土壤、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进一步受到污染;并对现有涵管进行了封堵,实施渗漏液收集池加固扩建工程;为减少渗滤液对河水的污染,还对磷石膏堆场下方的龙岩河河道实施截弯取直,在右岸规划区新建河道行洪,并将原河道作为集水排污处理场地。

整改期间,南川根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重庆市的意见,不断对标对表进行梳理,加大、加快问题整改力度和进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召开专题会研究布置、督促整改,分管负责人全程陪同核查组开展工作,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方案并及时向核查组反馈整改情况,并将信息公开和追责问责等工作贯穿全程,确保全面完成相关问题,不留丝毫瑕疵。

目前,南川已全面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10个具体问题,并实现销号。

坚持生态文明理念不动摇

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住生态本色底线,近年来,南川区快速转变发展观念,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理念,从项目选择、项目规划、项目布局、项目建设、项目成果等多方面考虑,从提高市民素质入手,提升环保法制观念着眼,变后置审批为前置审核,从源头到过程至结果,通盘将环保理念纳入,走出了一条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绿色发展道路。

坚持技术创新驱动不懈怠

除了转变观念和更新理念,南川还积极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加强技术创新,不断探索建立全方位智能化的生态环保管理体系。

在全市率先建成大气网格化监管平台,打造企业在线监控集中化管理平台,建设环境行政移动执法平台,积极探索将三个平台实行并网运行,推进生态环境监管一体化平台建设,随时掌握城区空气质量、全区重点区域水环境质量、企业环保管理情况和环保执法情况,并根据预警问题采取应急措施,实现环保监管自动化,应急响应事故处理可视化。全力提升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科技化水平,积极引入分子技术和生物技术,推广异味发酵场和立页增氧技术,从根源上减少进入外环境的污染物。

坚持环保法律新红线不偏离

一直以来,南川坚持用最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严格遵守环境法律法规底线红线,始终不曾偏离。在环保执法体系的健全上,南川赋予乡镇街道环保行政执法权限,实现环保执法全覆盖,构建环保执法铁军。积极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建立环境执法联席工作模式,完善环境联合执法目标责任考核制度,逐步建立完善环境联合执法考评体系,构建环境联合执法协同机制,将联合执法从部门工作任务提升为部门法律义务,及时有效地处理环境问题。近两年,累计查处各类生态环境违法案件274件,是“十二五”时期查办案件的1.7倍,比过去10年间的案件总量还要多,生态环保执法力度空前加大。

坚持探索长效机制不停歇

为加强环保考核力度,南川不断加大目标绩效考核环保分值权重,进一步推动责任落实。先后建立完善《生态环保工作目标考核办法》《生态环保工作督察方案》,定期对各乡镇(街道)、区级相关部门环保工作目标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督察考核。

为推动环境保护体制机制的长效化,南川出台了《南川区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南川区生态损害赔偿方案》;与巴南、涪陵和万盛等周边区县签订了跨区域生态补偿协议;与正安和武隆等区县建立起跨境污染问题协查机制;同时还建立了全区生态环保督察机制,制定了《重庆市南川区生态环境保护集中督察工作方案》,每两年左右对各乡镇街道和相关区级部门进行一轮督察,目前已经完成城区餐饮油烟和噪声专项督察工作。

全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刷爆朋友圈的“南川蓝”、惊艳八方游客的“金山凤水”,这些都是南川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最好证明。近年来,南川区始终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区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

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截至今年10月14日,南川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60天,同比增加9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3毫克/立方米,远远优于年度考核目标;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5天,城区空气质量进一步提升。

水环境治理方面,截至2018年9月底,纳入上级考核的孝子河红岩、黎香溪增福和芦沟溪黄金林3个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Ⅲ类要求;大溪河平桥断面连续5个月水质达到Ⅲ类;城市建成区消除黑臭水体,肖家沟水库和双河水库2个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在90%以上,河流断面水质总体向好。

巫溪 打造天蓝地绿、水清气净的库区生态明珠

今年国庆长假,巫溪的多家景区迎来了全年游客接待的最高峰值,其间共接待游客21.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454.13万元。妙峡、宁厂古镇、汉风神谷等景区凭借着各自特色文化和自然人文景观,成为不少游客假期出游的“打卡胜地”。

良好的生态是巫溪最大的优势、财富和潜力,生态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正是得益于巫溪在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上所下的功夫。

今年以来,巫溪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服务经济发展为主线,以保障群众环境权益为目标,以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铁腕治污、有效保护,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稳步提升。

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

巫溪地处三峡库区,区域水环境的安全与否,对于整个库区的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为提升水环境治理能力,今年,巫溪在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上加大力度,目前建成的15座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已正式移交市环投公司并投入运营,在建的11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已有9座完成建设;全县23个乡镇、27个点位的二、三级污水管网已全面开工建设。

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方面,巫溪已完成33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基础信息调查、边界勘测、地形图绘制及标示标牌设置工作;完成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出环境问题整改。目前辖区内河流、城市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分别为100%、100%和97.10%。

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的同时,巫溪完成了《重庆市巫溪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的编制和印发,完成了10000头生猪当量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27个加油站的地下油罐防渗改造工程;建成大宁河花台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确定了汤溪河沙市断面、梅溪河向子村断面的水质自动站点位,并于每月组织开展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获取监测数据13109个。

此外,巫溪还与巫山县、云阳县签订了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在多部门开展的联合执法行动中,排查大宁河、后溪河、羊桥河、汾水河、柏杨河流域砂厂35家。目前,大宁河、梅溪河、汤溪河等主要出境河流均达Ⅱ类水质标准。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监管

空气质量的优劣,最为直观地反映了地区的生态环境水平。在巫溪,以往每逢年节,熏制腊肉、焚烧纸钱、燃放爆竹等传统就会给空气质量造成不小影响。为此,巫溪开展了联合执法。开展规划管理熏制腊肉专项行动。制定了《巫溪县县城规划区规范管理熏制腊肉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选定了13个腊肉集中熏制点,并由政府出资购置了13台腊肉熏制设备,对熏肉废气进行处理。

今年,巫溪对全县餐饮油烟开展专项整治,现场排查87家餐饮企业,下达整改通知书68份,53家餐饮店安装了油烟净化处理设施;同时加快了对“大气污染源头”——燃煤锅炉、工业窑炉的除尘设施升级改造。目前,渝溪水泥厂的工业窑炉已安装了除尘设施,巫溪县华安墙材有限公司已完成结砖瓦企业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城区内全年未新建燃煤锅炉,且原有燃煤锅炉已完成关闭或改造。

此外,巫溪还按照国家最新标准的最严要求划定了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县环保局与县公安局多次联合开展机动车尾气路检工作,全方位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巫溪县今年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有望达到320天以上。

加快土壤污染防治步伐

土壤污染又被称作“看不见的污染”,对生态环境影响深远,但却不易察觉。因此,对土壤污染状况的排查和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

今年,巫溪持续推动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在2017年点位核实及布设工作的基础上,完成详查点位的采样工作,采样点位121个。

在评估方面,巫溪原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宏达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原厂址的土壤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已通过市生态环境部门评审;全县46家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所产生的医疗固废,已统一交由专业机构进行了集中处置。目前,巫溪正在进一步督促辖区机动车修理店、水电站等有危险废物产生的企业与具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专业机构签订合同,并将危险废物交由专业机构,以进一步规范危险废物处置。

完善环境监管体制机制

全力守护“碧水”、“蓝天”和“绿地”的同时,巫溪也在不断完善环境监管体制机制建设。

在环境准入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方面,巫溪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对不符合生态环保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的项目,选址、选线与规划不符,布局不合理的项目,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群众反映强烈的项目“一律不批”。

源头控制的同时,巫溪对重点污染物排放企业的执法检查频次也在不断加大,采取日常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了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率和处理达标率。截至目前,今年共出动执法人员700余人次,检查企业200家次,查处环境违法行为36件,同比增长775%。

另外,为加强风险隐患排查、确保环境安全,今年以来,巫溪共完成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备案38个,应急预案备案38个;完成县工业园区和8家环境风险企业深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并督促宁厂、白鹿完成历史遗留隐患整改,确保了全县环境安全零事故。


(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