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人物

旗下栏目:

李尤:深耕VOCs检测,努力实现环保智慧硬件自主创造

来源:中宜环科环保产业研究 作者:马世杰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5-04 14:56:57


1.jpg



李尤 

上海因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导语:

气体监测,尤其是有毒、易燃的VOCs(可挥发性有机物)气体的监测,在石油、天然气、化工等领域是环保和生产安全的红线。传统方式中通过人工手持气体监测仪或者安装固定式的气体检测报警器都可达到监测效果,但前者费时费力且时效性差,后者成本高且实用性不尽人意。


自2014年开始,因士的核心团队在美国就一直从事气体泄漏检测传感设备的研发,2016年初,李尤带领核心团队回国创业,成立了创业公司上海因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因士科技”),目前已经研发出了低功耗的气体传感器,价格有望达到目前工业常用的VOCs气体监测传感器价格的10%左右,使得工厂广泛布点自动监测在经济上成为可能。并且其研发的一款高性价比的芯片级气体检测仪及一整套可实时分析安全环保监测数据的云平台,解决工业气体监测当中的环保和安全难题。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最终在2017年中旬李尤入选了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名单。近日,因士科技获得了以磐霖资本为主投的Pre-A轮投资,主要用于技术研发、市场开发等领域。作为公司创始人李尤接受了《环保产业》此次访谈,在与李总的交流中了解了她在创业过程中的所思所想。



《环保产业》:请说说您的创业故事,当时是如何萌发创业念头的,后来的发展和自己的设想一致吗?有哪些是不一致的?经过几次调整?有哪些关键的改变?


李尤:我8年前出国,在卡耐基梅隆学环境工程,2011年毕业后在美国的一家能源环境咨询公司领导气体监测方面的业务,它也是最早在国内推广VOCs气体监测的公司。由于该公司想开拓中国市场,所以我成为了开拓国内市场的主力军,帮助该公司将美国的LARD体系推广到国内,能够接触到中美两边的市场,这也正好是我当时想要做的事情。因为从开始就跟公司的高层接触,所以说不管是对于开阔我的眼界,还是个人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都非常重要。


两年的时间让我对于国内环保企业的商业模式有了一些感悟,并成功拿到了广石化的项目,开拓了国内市场,实现了从零到一的突破,这也是我创业经历的开始。但是该公司因为战略问题选择了被一家更大的公司收购,之后我选择到一家曾服务过的500强化工企业,负责工厂的生产管理和环保安全,虽然大企业在管理上很规范,也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但是我感觉自己更适合去做一些有创造力和更具挑战性的事情,有一种浑身充满了力量而无处施展的感觉,所以就选择了出来创业。


想创业就是想要做出一番事业,这个大的方向是一致的,我的目标是把我的公司做到细分领域的第一名,不光是中国第一,还要做到世界第一,我们几个创始人都带着这个目标在努力,我们也有信心能够做到。不过在整个过程中,还是有很多调整,因为想到的和在市场中遇到的不一样,我们觉得这个产品是市场最需要的,但是市场不一定需要这个产品,与市场的不匹配导致了前期工作的艰难。在这两年的创业中,市场也教育了我很多,就像现在我们要做一款产品,会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的需求做研究,而不是像开始的时候我们觉得有什么技术就去做什么研究,所以说与最初的想法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


《环保产业》:您曾经在国外留学,还就职于世界500强企业,并且因士的核心团队也都是国内外高学历科研人员,您们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又是什么原因促使您和您的团队回国创业的呢?


李尤:因为当时美国东海岸各大高校的创业业态和华人的创业业态非常浓厚,产生了很多的创业公司和创业项目;在西海岸的高校中,尤其是斯坦福大学有非常浓厚的创业氛围和创业业态;在东海岸,有麻省理工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等风生水起的引领创新届的风潮;但是我所在的休斯顿不管是白人还是华人,虽然也有创业,但并没有形成一种浪潮。


我当时在德州的时候就想做一些事情,所以我就和当时在休斯顿、北大、浙大的几个朋友一起创办了一个德州华人创业协会,把整个美南地区的创业华人与当地的孵化器相结合,把华人融入到美国本地的孵化器,同时也帮助美国的一些创业公司和中国相符合的机构对接。我们这些人在这个过程中也都在这个组织中,而且我们每周都有定期的活动,都会商量很多的关于创业的事情,因此也就结识了最初的创业团队。


从2015年开始我们就在美国休斯顿创业,当时因士的团队都已经用了一年的时间来研究技术,但是我们觉得进度比较慢,因为不管是采购元器件还是做其他工作,从价格、速度到供应链,美国都无法与国内相比。按照这个速度,我们的技术还没研究好,国内就已经出现这种技术了,到时候我们就没有任何的优势可言,这是想要回国创业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就是VOCs被纳入国家环保法律体系,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振奋的消息,因为我们做的就是VOCs监测和VOCs传感器;此外在2015年的时候,因士接受了国内的风投,所以回国创业是我们当时最好的选择,有政策、有资金、更有人。基于以上原因,所以我们的团队就决定了回国创业。


《环保产业》:作为海归人员,您和国内老一辈创业者的理念相同还是不同?谈谈您对环保创业的理解。


李尤:理念肯定是不一样的。老一辈的创业者都比较成熟、稳重。而像因士平均年龄都比较小,以90后居多。从思维上来说,我们主要是产品思维和科技思维,VOCs作为新兴的细分领域不像大的环保领域,需要做工程,做工程就需要渠道和人脉,这一块因士比较欠缺,所以我们还是以产品为主。如何把一个标准化的产品应用到客户需要应用的领域,这可能是我们和老一辈创业者不太一样的地方。


因此,对于像因士科技这种年轻的创业团队希望行业的专家和资深环保人能够以一种更加支持的眼光和态度接纳我们。在这两年的发展中我们认识到,要让整个行业接受和认识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大家都接受了这个产品,才会使用这个产品。因此因士科技计划于4月20日举行一场产品推介会,把因士先进的技术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因士科技。而且,我也很希望有机会能够与老一辈的创业者交流,学习经验。


《环保产业》:为什么瞄准气体检测这个领域呢?因士科技是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


李尤:选择气体监测这个细分领域进行创业,主要是看重了可观的市场规模及增长空间。在美国气体监测已经是个很成熟的万亿级市场,在中国市场的需求也一直都存在,并且逐年递增,从几个气体监测上市公司的财报就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来。并且在物联网的大势之下,监测将被重新定义。而且我的工作经历基本上都在工业领域,面对的客户也是工业领域的环保安全健康相关的工作,再加上所学专业也是环保工程,现在又赶上了VOCs检测的风口。


包括中国环保的风口,所以想在环保这个领域中做一些工作,让自己所学到的,所经历的产生一定的价值。而且气体成分复杂,仅VOCs气体常见的就有三百多种,此外还有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易爆气体等等,非常难定量,也很难定性。国内的市场很大部分还是由国外的仪器仪表和分析设备掌控全局,国内有较大的成长空间和机会,我们非常希望在这个机会当中能够实现智慧硬件自主创造的梦想。


技术产品是因士的核心竞争力,高水平的研发团队是公司产品不断升级换代的根本。除了技术以外,商业模式和服务也很重要,创业之初大家感觉技术牛了就能够跳过很多东西,不过在实际运营当中虽然技术牛,在同类产品中质量高、性价比高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技术也仅仅只是一个方面。除此之外,整个团队的商业运营模式,产品销售后的服务也非常重要,例如监测维护、污染物跟踪报告、环境和安全解决方案的实施,以及在运输、港口和仓库等,提供的气体泄漏实时数据跟踪等。如何帮助客户解决棘手的问题是产品研发开发所要面临的一个很大难点,只有与疾病匹配的解药才是最有核心价值的药。


不仅如此,因士科技致力于成为气体安全环保监测行业的突破者与行业领导者,不断运用领先的传感器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深入智慧监测,提高工业生产过程泄漏控制与安全环保管理。为企业节省产品泄漏带来的经济损失,减少无组织泄漏与有组织排放带来的安全环境问题。


《环保产业》:请分析因士科技的特色产品与技术有哪些优势。是什么原因使您在创业仅两年的时间就走到了便携式VOCs检测仪的领先行列?


李尤:技术一直是因士科技发展的根本。VOCs无线监测设备是因士科技的主打品牌,它最大的特点是精度高,相较于大部分的ppm级的传感精度,这款产品达到了ppb级别;第二个特点是功耗低,在实时监测中,检测仪的电池续航可以达到一年,从而降低工厂更换电池的频率,减少部署安装的人力、经济成本;第三个特点是非常方便,没有线,就像手机一样轻便的设备,不管是大规模部署,还是布点在泄漏点,或是使用在无组织监测上,只要开机就可以直接使用。


此外,针对异味监测设备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因为国内外的臭气成分不同,从国外花费大价钱购买的设备,并不能达到所需要的效果,所以针对于这种产品的“水土不服”的情况,因士科技研究的异味监测设备可以把国内的臭气值监测出来,价格相比国外的产品也更低。


另外,因士科技还研发了一套不打算单独出售的传感器模块,一般来说,相比于产业链的下游,即使是在仪器仪表行业,产业上游利润空间也都比较有限,因士科技主推的产品其实是一整套工业气体的解决方案,包括基于自研气体传感器的气体检测仪及云端的数据分析系统。


因士科技的便携式VOCs检测仪能够两年内走到行业前列,主要通过在传感器、气体浓度算法、设备功耗和用户体验方面都做了很多的基础性工作。特别是在针对VOCs种类繁多,难以定量检测方面做了充足的算法改进。同时也与行业知名的工业设计公司合作,在产品的用户体验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和改进。而且因士的便携式VOCs检测仪不仅可以携带,也可以做成固定设备在线监测,这款产品在与华瑞、赛默飞的产品比对后,其数据基本一致,并且在浓度低的情况下,该设备响应更快、更灵敏。


《环保产业》:能否谈谈在创业的过程中,因士的团队建设、资本管理以及商业模式是怎么样的,取得了哪些成果。


李尤:在团队建设方面,最初的团队由浙大、复旦、卡耐基梅隆、伦敦帝国理工、莱斯大学、斯坦福等学校的硕士、博士组成,在微电子芯片、功能化纳米材料和环境等领域拥有十年以上的研发经验。除了核心团队,因士一方面招聘在行业中有经验的人,另一方面按照实际情况培养一些大学生、硕士等人才。并且从这两年的运营中可以看出最初的决定是正确的,因为有经验的人能够迅速带起团队,而年轻的大学毕业生的创新能力非常强,让有经验的人带领,会很快的成长起来成为公司的中坚力量,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因士科技永远都热爱人才,把资源与机会毫无保留的让人才去利用,只有人才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因士才能实现最大的价值,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因士科技热爱有理想、有情怀,并且愿意长期坚持不懈奋斗的年轻人,大家可以毫无顾忌的讨论问题,可以对一个问题较劲。所以,我们非常希望有行业经验的人才,不管是技术人才,还是市场、销售人才,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一起实现我们的小目标,成为细分领域的第一名。


在资本管理方面,因为因士科技本身和互联网圈与资本圈比较近,从在美国开始就接触到了一些风投,由于公司发展较好,所以一直以来得到了资本的青睐与信任。当然,所有的信任都是因士科技全力以赴的拼搏的强大动力,唯有不负众望,唯有奋力向前,坚持做正确的事情,是我们一生所奉行的哲学。


在商业模式方面,大部分的环保公司主要还是针对市政这一块,因士科技的商业模式主要针对的是环境治理公司和工业企业,如产生废气的药企、钢铁、石化等企业,这些都是因士科技主要的销售群体。对于产品销售,因士科技采用的是直销和代理两种模式。


《环保产业》:创业是个艰难的过程吗?在创业过程有遇到了哪些困难及挑战,是如何克服的?


李尤:创业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其中因士科技最大的困难还是创业初期的设想和市场需求的不一致,走了很多弯路,不过后来通过不断地更新已有产品和研发新产品,因士科技逐渐找到了市场定位,走上了良性道路。


另一个因士科技面临的困难是如何保证产量的供应和如何管理庞大的销售团队,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一个:“干”。去行动,去市场中摔打,知道错了,爬起来往对的方向走。从研发到生产管理,到销售工作组织,每一个环节都不是轻松实现的。


关于销售环节,细分领域的销售很难直接从市场上大把的招聘,很多得培养,对销售人员的专业背景、行业知识要求也比较高,这就使得销售工作的开展有难度。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一直在探索我们自己的销售培养的方法,将正确的人发挥最大作用。不断地在尝试各种办法,让销售的网络打开,目前我们也还是在不断尝试与不断摸索的阶段,2018年的目标就是在销售上打开局面。


《环保产业》:目前公司的发展状况如何,简述2018年因士科技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在您心目中因士科技的未来是怎么样的?


李尤:经过前两年市场方面的经验,因士科技逐渐地摸准了市场的方向,更明白了自己需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哪些地方是正确的,哪些地方是错误的,学习到了一些经验,总的来说因士科技在2017年拿到了不少合同和不菲的收入。


2018年因士科技的销售额计划比2017年翻5到10倍左右,不管是商业模式还是发展方向都比前两年更加清晰,总的来说是一个往上的发展趋势。因士科技2018年的工作规划是5000万的销售额目标,如果能够做到这个销售额的话,就证明因士科技现在走的道路是正确的。


但是不代表因士科技未来几年都只做这一个领域,因士科技打算以一个点为切入点从而扩充到面,总的来说是围绕以传感器相关的行业为主,最终把因士科技的技术应用到更多的地方,未来因士科技不会只局限于环保行业,会用互联网思维把这个技术扩展到更多的行业当中去。但是这两年因士科技还是会集中精力地在环保领域里发展。


《环保产业》:对于您个人来说入选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名单有什么感想。


李尤:能够入选福布斯对于我来说是非常大的荣誉与肯定。但是这并不是我的终点,在创业奋斗的道路上,这给予了我很大的鼓舞。对于我个人而言,奋斗是一个终身的常态,不断的自律、不断的创造、不断的超越是我的使命,去探索这个世界、这个宇宙,也是我活着的意义。而现在,我将会通过不断的努力与学习,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编辑:蓝枫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