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人物

旗下栏目:

“草根”环保人 他们都是行动者

来源:环境教育杂志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6-07 23:08:20

刘光华:山巅间穿行的守护神

走在美丽漂亮的紫金山里,欣赏着整洁干净的环境,很少有人能够把这一切和一支队伍联想起来, 这支队伍叫做“紫金山生态环保大队”,提起这支队伍, 就不由地提起队长刘光华。刘光华是南京最早组织志愿者上紫金山清洁的组织者,早在20 世纪90 年代, 当人们的环保意识还很微弱,“环保活动”甚至还是一个概念的时候,他便组织志愿者们主动上山捡垃圾,这一捡,就是二十年。刘光华爱紫金山,爱到如痴如醉。他细心呵护山上一花一木,也不允许任何人损害它一分一毫。

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让刘光华及志愿者们成为紫金山上一道靓丽的人文风景,他们感染着登山者,也影响着管理部门。自发到紫金山捡垃圾的志愿者越来越多,山上的保洁管理得到重视并建立了常态化的管养机制。这也让刘光华感到欣慰,他介绍道:“有的时候想去捡垃圾已经捡不到了啊,现在不仅有固定的保洁人员,还有很多志愿团体和家庭,在这样的氛围下,乱丢垃圾的人也少了很多。”但,即便如此,捡垃圾的老本行依然长期坚持。

这些年,刘光华组织开展了“认识紫金山,了解紫金山”活动,带领志愿者、媒体记者以及学生群体一起上山,带他们走提前勘查好的路线,从花花草草的知识着手宣传保护整个生态环境。许多幼儿园慕名邀请刘光华为小朋友们介绍紫金山的一花一草一木,刘老每次都欣然应允,“南京拥有丰富的野花野草,仅具有观赏价值的就不下两三百种,它们是南京最原生态的自然遗产,也是最宝贵的本土资源。我很愿意和孩子们分享这些花草的乐趣,让孩子们从小在心中就有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刘光华总是说,自然教育很重要,你爱自然就不会去伤害自然。作为南京城的“绿肺”,紫金山优质的生态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登山游客,部分游客“爱花心切”,有些花草就未能“幸免遇难”。对于紫金山的一花一草,刘光华都非常熟悉,翻开一本南京野花图鉴草稿,密密麻麻记载了400 余种野草野花以及珍贵图片,但由于人为破坏,很多种类已经消失。“这些野花濒危的原因,有环境变化的因素,但更多的是人为破坏。”刘光华无奈地感慨。许多采药人和游客看见别致的野花随手就把花挖走, 刘光华回忆,早些年他曾在头陀岭上看到过一株卷丹,可是一周之后再去欣赏时,发现卷丹已经被人连根挖走了。“南京有很多介绍人文历史的书,但没有介绍本土野花野草的教材,我一直想出一本《南京野花图鉴》,来填补南京大自然教材方面的空缺。” 

刘光华带领学生开展户外自然体验

对于坚持多年的环保生态事业,刘光华也常被人问及有没有想过放弃?刘光华坦言:“有。家人朋友都劝我不要管了,因为我身体不好,但我放不下。” 他也常用写在日记本上的一句话来勉励自己:“人生并非一定要拥有多少鲜花和掌声,也并非想让人们去无休止的歌功颂德。在大多数时间里大家都是在默默无闻地做出无私地奉献,但他们的言行有如清泉浇灌着每一片土地,滋润着人们的心田;他们的行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提高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他们一系列的自觉行动将为自己所处的时代留下令人回味的启示;对自己的付出他们均认为这是人生最美好的、最充实的行为。” 

张松奎:与蝶共舞的“蝴蝶少帅” 

张松奎幼年时就喜欢色彩斑斓、舞姿曼妙的蝴蝶,他痴迷于绘画各种蝴蝶形态,不仅绘画蝴蝶,还收藏蝴蝶标本和蝶文化工艺品。从20世纪80年代起, 张松奎就开始研究蝴蝶,他本人多次应邀出国展览讲学,学员们亲切地称呼他“蝴蝶少帅”。 

蝴蝶种类多,分布广,生存环境也有较大差异, 为了更多地探秘蝶踪,研究蝴蝶习性和生存环境, 原始森林、山涧沟壑、陡峭峡谷,这些蝴蝶出没较多的地方也常常留下张松奎的身影。因观蝶而多次涉险的经历没能让张松奎退缩,反而坚定了他对蝴蝶的追梦之旅。

早些年张松奎收集了国内外很多蝴蝶标本,数量达1000 多种,形态各异。“标本能让大家认识蝴蝶的形貌,但标本毕竟是死的,如果环境持续恶化, 蝴蝶还会越来越少,”张松奎先生意识到,研究蝴蝶生存环境远比收集蝴蝶标本更有意义。此后,在野外追随蝴蝶的日子久了,他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蝴蝶的生态习性、栖息地生物多样性考察、人类活动对蝴蝶生存的影响等科学研究领域。

张松奎

一个偶然的机会,张松奎先生接受了南京市青少年宫的邀请,创办中华虎凤蝶博物馆,向世人传播美丽的蝶文化,一时间,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国内外友人纷至沓来。

2018 年3 月,由张松奎老人发起的南京地区“中华虎凤蝶同步调查”在蝴蝶界掀起巨大影响。200 多位专家在同一时段内进入南京23 座山和丘陵,进行同步调查,在国内尚属首次,同步调查结果为中华虎凤蝶系统保护提供了详细的数据支撑。据悉,这一活动还将每年开展,并逐步扩大调查范围。调查过程分成3 条线路,全程视频直播,直播现场还邀请了众多小朋友前往中华虎凤蝶博物馆参观学习。

“小朋友很喜欢蝴蝶,但是缺乏认识,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加深大家对蝴蝶的认识,”因为有更多的人喜欢,张松奎长期在青少年宫任教,看蝴蝶,画蝴蝶,听蝴蝶的故事,观察蝴蝶的生命轨迹,青少年宫的蝴蝶博物馆成为了蝴蝶教育的大课堂。张松奎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得到孩子们的喜欢。“蝴蝶是生态环境的重要指征,只有生态环境改善了,我们才能看到更多的蝴蝶,喜欢蝴蝶就一定要呵护蝴蝶的生存环境。”画蝶之余, 张松奎更多地会告诉孩子蝴蝶和环境的关系,发现蝴蝶之美,发现自然之美,并身体力行去呵护。


在采访中,谈到现实环境中人类对自然的态度, 张松奎一再提到“敬畏”二字,他说:“通过蝴蝶认识自然,热爱自然,对动植物怀有敬畏之心,有了敬畏之心,人与动植物,人与生态才能更加和谐。对待自然,我们不能只以人类的审美标准去鉴别,自然的规律值得我们一辈子去学习和探究。” 

张华:让小朋友都看到自然之美

张华是一个摄影师,多年来,他专注于南京本地生物多样性的记录与拍摄。在他的电脑中,藏着很多精彩的故事和神奇的瞬间。

“一个背包,一些干粮,就是一天”,南京大大小小的山头是张华最常去的地方,去的次数超过了他家门口的超市。他坦言自己从小就非常热爱自然, 喜欢自然中各种各样可爱的生物,这种喜爱一直跟随他到现在,已经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闲来无事时,登山釆景就成了张华的日常生活习惯。

张华说,他最爱去两个地方,一个是山林,一个就是校园,捕捉自然之美,然后与小朋友分享。张华选择把小学生作为自己普及生态教育的对象。在受邀去给孩子们讲课的过程中,张华发现孩子们对自然知识的匮乏程度令人惊讶。他说:“我走了很多南京的小学给孩子们上课,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南京的小学生们对自然物种了解得非常少。比如我们很常见的喜鹊,我把图片投影在大屏幕上给他们看,竟然极少有孩子知道这是喜鹊,这让我非常吃惊,我们的孩子对自然的了解太少了。”这个事实给了张华很大的冲击,也让他觉得孩子们需要更多自然知识的科普,最好的方式,当然就是让他们亲近自然。 

所以,培养孩子们的自然意识和环保意识,在孩子们心中种下自然环保的种子,就显得十分重要。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的认识会影响到他们的实践, 甚至影响大人的环保行为。在张华的记忆中,有一件事令他印象深刻。第一次带孩子们去山里看萤火虫的时候,张华发现孩子们都会打手电,可是他们不知道手电会对萤火虫造成伤害,于是张华就告诉这些孩子们:不能用手电照萤火虫,不然这些可爱的小生命就不亮了。几次提醒之后,这些孩子们开始有了意识,再看萤火虫时,他们都很自觉地关掉手电,甚至还会提醒周边用手电的大人们:叔叔阿姨,萤火虫怕光,关掉手电吧,不然会伤害它们的。这样一来,孩子和大人都关掉了手电,萤火虫也因此受到保护。让孩子们从小亲近自然,了解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引导他们去实践,并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当中,在张华看来,这是种十分理想的教育方式。

张华

除此之外在授课的过程中,张华也在不断反思: 自然教育的理念目前在国内外都备受推崇,但在很多地方却走进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问题出在哪?他觉得,“首先是本土化,小朋友更喜欢听发生在身边的自然故事。不能讲太多遥不可及的事情。” 为此,张华和南京环保部门联合推出了“自然小课堂”, 每一张图片都捕捉自南京,每一张照片都可以讲一个南京的生态故事。还有好几本绘本和观察日记, 都和本土教育息息相关;“还有就是传播方式存在问题。一些太专业晦涩的东西,讲给小朋友听,他能不睡觉么?”对张华来说,每一次讲课,最大的挑战就是调动小朋友的兴趣。

“趣味自然”是他一直坚持的授课方式,这样的方式和普通的授课方式不同,首先要故事有趣、语言有趣、活动有趣,又要有较强的互动感,鼓励回答问题,营造一种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在小学生自然知识教育这方面,他认为不需要太多深奥的东西, 怎样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怎样让他们对自然感兴趣, 是他在课上非常注重的事情。他讲课从来不站在讲台上,而是走在学生身边,丰富的表情,夸张的肢体语言,让孩子们觉得亦师亦友,在平等的环境中打开心扉,释放天性,快乐地接触自然。

张华说:“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让南京所有的小朋友都看到南京自然的美。”当被问及从事青少年环境教育的感悟时,张华的回答恳切而坚定,“有梦想才有坚持。” 

编辑:Athena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