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人物

旗下栏目:

高黎贡山珍稀濒危物种的守护者――王斌

来源: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9-26 16:16:34

王 斌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泸水管护分局科普宣教股副股长

从事自然保护事业23年来,王斌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跋涉在高黎贡的茫茫云海、雪山之巅。2014―2018年连续5年在海拔3000―4100米的雪线区域观测到白尾梢虹雉野外繁殖、巢址选择等生物学特性和生境地特征,拍摄到上十多万张白尾梢虹雉打斗、飞行、求偶、交尾,以及从孵蛋、雏鸟出壳到离巢全过程的珍贵照片和视频,拍摄到全球首次记录白尾梢虹雉孵化完整过程的视频,为白尾梢虹雉的监测保护和种群数量的扩大提供了精确科学的数据。在鸟类学界引起了极大关注。中央电视台、中国国家地理、中国绿色时报、中国鸟网等多家媒体多次采用这些影像资料,向读者展现鲜为人知的鸟类奇观。

白尾梢虹雉考察营地

作为自然生态的保护者,多年来他的相机快门已被按过近30万次,先后用影像记录了白腹鹭,怒江金丝猴、白尾梢虹雉、羚牛、红豆杉、大树杜鹃等极度珍稀物种,以及大量自然景观的珍贵图片,为保护区物种记录、研究、宣传积累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被人们称为“ 怒江生态摄影第一人”。别人梦寐以求的,他可以近距离接触,别人历尽艰辛始终无缘的,他可以时时“巧遇”,所以他自诩为高黎贡山的宠儿。

在海拔4000米雪地蹲守白尾梢虹雉

作为自然生态的保护者,他带领保护区泸水管理局管护团队长年累月行走在高山密林间,以野外巡护促进保护区管理。在野外巡护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护林员的法制意识、环保意识和自然保护意识,同时还带动保护区周边社区群众自然保护意识的提高,形成了上下联动的良好保护氛围,使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作为自然生态保护者,他时时不忘将高黎贡山的百变千奇展现给社会公众,他制作的“初页”《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怒江篇》上传到微信平台后,一年内点击率达到50.3万人次,近乎零成本的宣传,让高黎贡山怒江片区的美丽风光走进了更多人的眼中,也让留住青山绿水、留住自然家园的理念植入更多人的心中。

1亲近自然、尊重自然,做珍稀濒危物种的守护者

1995年3月―1998年8月,年轻的王斌从粮食部门调到了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工作,曾担任姚家坪管理站站长;1998年8月―2014年11月任局办公室主任;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任资源管护股股长及科研监测中心主任,2016年11月至今任科普宣教股副股长。21年来,他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和摄影技术,日常监测巡护工作总是“长枪短炮”不离身。他有一句感言是站在动物的角度说的:“人类是我们野生动物最大的敌人,同时也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只有互相尊重,终能和谐相处”。工作中他时时以这句话戒勉自己,所以也取得了动物朋友们的信任,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白尾梢虹雉

(1)全球范围内首次记录白尾梢虹雉孵化过程完整视频

王斌第一次观测到白尾梢虹雉是2015年4月21日,在之后的35天里,他不仅听到了壮观的白尾梢虹雉大合唱,陪雌鸟完整地做了“月子”,还与这些美丽的大鸟一起平行散步,甚至坐在雄鸟身旁守着它睡午觉。

2014年7月,云南省林业厅、财政厅正式启动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项目,他主动承担起《白尾梢虹雉就地保护体系建设》项目申报书的编写,积极主动与西南林业大学联系,合作开展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工作。该项目是泸水管护分局第一个独立承担的科研项目,标志着保护区工作从基础管护向精细科研的深化。这使他感到身上的担子很重,为了做好项目,他和他的团队通过访谈,确定了泸水县境内白尾梢虹雉分布的主要区域,并核实了一些历史文献记载的分布地点和新增分布点。根据访谈情况深入到片马、姚家坪、洛本卓等保护站辖区范围内开展实地考察,评估野外工作的可行性。最后将听命湖、片马垭口、金满设置为3个红外相机监测样区,金满样区作为野外研究样区,分区域开展野外监测研究工作。

金满样区野外监测研究工作从2015年4月10日开始,他和他的团队每次都需要徒步两天才能到达。4月初,白尾梢虹雉栖息地还被厚厚的白雪履盖着,风雪阴湿是常驻的气候状态,海拔3600米的悬崖上搭建的一个5平方米的筒易塑料帐蓬就是他们的宿营地、生活用水需要徒步30分钟才能到达水源取水处、与外界联系需步行50分钟才能找到手机信号,许多时候一天只能吃到一顿热饭,这就是王斌和他的团队工作环境的真实记录。由于白尾梢虹雉的生活环境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从宿营地出发,每天都要在山谷中艰难行进一个多小时才到达观测点,为了完整记录白尾梢虹雉的生活习性和雏雉的孵化过程,王斌在研究样区坚守了35天,一直驻守到最后3只小鸟离巢才下山,由于长时间的野外工作,不能洗澡和理发,当他回家时,基本是个“野人”的形象,以至于家里人一开始都没认出他来。

白尾梢虹雉

白尾梢虹雉每天早上6:30分就在夜栖树上鸣叫,他每天总是随着白尾梢虹雉的第一声鸣叫起床,匆匆吃点早餐,带点干粮,背上相机就开始一天的寻找和拍摄工作。由于白尾梢虹雉栖息地山高坡徒,空气稀溥,周围长满了箭竹,加上雨雪、冰雹,在那里行走非常困难,给监测工作增加了很多困难。为了近距离拍摄到白尾梢虹雉,他们用箭竹搭建了11个隐蔽拍摄点,他总是不辞辛劳,每天坚持逐点蹲守,寻找和观测白尾梢虹雉。艰辛的努力终有回报,20多天后,在一个浓雾弥漫的早晨,在相距不足5米的地方,他终于用手中的相机拍摄到了白尾梢虹雉的第一张高清照片,并用手机拍摄了一段珍贵视频。当白尾梢虹雉飞走后,他才发现原路返回基本不可能,因为上去时有很多是崖石,是抓住崖缝、小草上去的,下去非常危险,后来他用了2个小时、穿越了六个山凹才回到营地,此时己经是下午3点过了,他还一样东西都没吃,但那天他却非常高兴,晚上不停地向队友们讲述白天的拍摄经过,并与大家一起分享拍到的照片和视频。

通过35天的坚守,他总共拍摄到了200多兆的白尾梢虹雉野外照片与视频资料。在监测过程中,35天里只有1天是能短暂见到太阳的,其余时候都是寒冷的山风和大雾,雨雪天气成为了家常便饭,但他仍以坚韧的意志,完成了人类首次用影像记录白尾梢虹雉雄鸟打斗争夺领地、觅食、夜息、鸣叫、带小鸟,雏鸟孵化、出壳、觅食、鸣叫等行为。其中白尾梢虹雉雏鸟出壳和亲鸟带雏鸟离巢的视频为全球首次记录视频,为该物种的宣传、教育及科研工作提供了大量宝贵影像资料。

2016年5月22日中央电视台13频道“国际生物多样日”开篇播出“首次记录白尾梢虹雉求偶视频”

此次野外科考活动拍摄到的影像资料被多家新闻媒体采用,先后在中央电视台1台新闻联播、13台新闻频道,云南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怒江电视台、泸水县电视台播出;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第7期专题刊登白尾梢虹雉的生境、觅食、孵卵、小鸟出巢等照片;《中国绿色时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自然保护区微信平台、《怒江报》等相继刊登报道了白尾梢虹雉的保护与研究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多方位、多角度的报道宣传,白尾梢虹雉正成为继怒江金丝猴之后的怒江另一张新的“生态名片”。

2016年7月16日云视新闻报导了“云南怒江州首次拍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血雉交尾视频”

(2)发现怒江金丝猴

怒江金丝猴是2010年才被发现的灵长类新物种,主要分布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泸水片区和邻近接壤的缅甸东北部。因为发现得晚,关于怒江金丝猴的研究工作还处于初始阶段。之前的社区访谈还有实地的野外调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高黎贡山主山脉不仅西坡有怒江金丝猴分布,东坡也可能有分布,但通过几年的调查一直没有发现猴群的存在。两年多来,泸水县自然保护局工作人员和科研工作者一直在高黎贡山东坡寻找新的怒江金丝猴种群。

怒江金丝猴

2015年9月16日,保护区的护林员又一次到高黎贡东坡寻找怒江金丝猴。上山第一天,护林员习惯性地检查红外相机,看有没有拍到怒江金丝猴。让他惊喜的是,不仅拍到了,还是当天的,再一仔细看,怒江金丝猴就在放红外相机的树上,他激动地立刻打电话给王斌。王斌当时在六库,接到电话就买了干粮等东西驱车80多公里赶到姚家坪保护站。王斌和姚家坪保护站站长田应平连夜上山,走了八九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幸运的是天亮赶到,怒江金丝猴还在树枝间纵横跳跃,经观察,数量有80只左右,它们萌萌的模样让王斌的相机过足了瘾。一直拍到下午,因为没带睡袋,王斌和田站长不得往山下赶,又走了七八个小时。从头天晚上算起,20多个小时,王斌就一直在路上,身体很累,但心里却很高兴。

赶往怒江金丝猴夜栖息地半途休息

王斌认为,怒江金丝猴新猴群的发现,证明了高黎贡山主山山脉不仅西坡有怒江金丝猴,东坡也有怒江金丝猴。这次发现的猴群与之前片西坡发现的猴群不同,是一个新的猴群。这为今后高黎贡山怒江金丝猴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依据。因为怒江和缅甸山水相连,根据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统计,可能怒江金丝猴可能有260到330只左右,现在已落实的数量达到170只,加上尚待确定的,应该说怒江金丝猴的主要分布地就是高黎贡山保护区泸水片马片区。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热点的十个地区之一,怒江金丝猴的发现,引起世界的轰动,也确立了高黎贡山是世界灵长类动物的金库这一地位。

2015年5月22日中央电视台13频道“国际生物多样日” 播出“关注神秘的怒江金丝猴”

(3)拯救极度濒危的白腹鹭

白腹鹭是亚洲地区(尤其是喜马拉雅地区)特有的一种大型鹭科鸟类,站高可达1.27米,是世界上体型第二大的鹭鸟,也是世界上最珍稀濒危的鸟类物种之一,在“地球上最稀有的五十种鸟类名单”里面挂着号。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受胁物种红色名录审定委员会的专家估计,全球种群数量可能仅有200-250只,实际的野外个体数量可能比这个数字更低。

白腹鹭

2014年的8月18日,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县六库镇石缸河村的青年冯清礼骑着摩托回家时,在村前的一条山沟看见一个来自广西的矿工抓着一只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大鸟。冯清礼觉得这只大鸟很新奇,于是和这名工人协商,花了数百元把这只大鸟买了过来,因为村里有人被聘为护林员,并给村民做过自然保护的宣教工作,冯清礼对野生动物保护有一些意识,凭直觉,冯清礼觉得它可能不是一只普通的鸟。由于当时这只鸟较为虚弱,冯清礼先找了一些小鱼喂它,然后找到了护林员余铁宝,这一情况第一时间报告给了泸水县自然保护局局长何臣相。当时局长何臣相和王斌正在片马下乡途中,他俩经过讨论,不管是什么鸟,村民已经报告了,先进行收容救护,当晚8点过王斌下乡回来,马上跑去单位看看鸟的情况,第一眼见到那只神秘的大鸟时也傻眼了,那么大的鸟是什么鸟呀,草鹭、苍鹭、夜鹭?马上用相机拍照,然后上传到云南野鸟网请各位大师鉴定,由于国内谁也没在野外见过,照片都没有,所以当天在云南野鸟网上引起近3个小时激烈的讨论,最后危骞老师提出可能是白腹鹭,更是把大家的讨论引上了高潮。后来经过鸟类专家韩联宪、罗旭现场鉴定,确认这只大鸟是世界极度濒危物种――白腹鹭。异常罕见的白腹鹭,就这样第一次活生生地走进了中国鸟类研究人员的视野。央视新闻频道紧接着播出了“关于极度濒危鸟类白腹鹭国内首次并收容救护”的报导。人与自然杂志曾报导了这一事件。从社会青年关注白腹鹭这件事看,王斌还是欣慰的,说明平时的自然宣传教育工作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然连这次与白腹鹭见面的机会都没有。

2014年8月24日中央电视台13频道播出“国内属首次发现白腹鹭”

王斌就在这一救助过程中拍到了白腹鹭的珍贵照片,这也是中国境内首次获得的影像记录,在国内鸟类研究领域引起极大震动。这之后,王斌组织人员在泸水、福贡与贡山进行了一次寻访和踏查,特别是历史上有记载出现过白腹鹭的贡山县独龙江乡,但却毫无结果,他期待有那么一天,白腹鹭会在怒江再次出现。2015年11月30日,王斌受邀与西南林大教授韩联宪一起,到“不丹”国家参加“白腹鹭国际研讨会”,在不丹,经过学者同步统计确认的野外个体为22-26只。不丹全国境内估计种群数量为30-34只。而在目前已知的整个亚洲分布区域内,不丹、缅甸和印度三国白腹鹭种群数量被确认目击的总和约为60只,在尼泊尔则可能已经灭绝。这些数字确确实实地说明这个物种已经濒临灭绝的边缘,如果再不采取有效保护措施,白腹鹭即将从地球物种名单中消失。从一个自然保护工作者的角度来看,王斌感到责任确实很重。

2宣传教育是常态,野外巡护是重点,高黎贡山泸水辖区资源安全得到保障

王斌认为,保护区工作,归根结底要回到全民保护意识的提高,形成人人参与的氛围,从而让生存在高黎贡的众多野生动物与人类一起和谐共处。这个目标任重而道远,所幸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泸水保护局辖区已有很大成效。

几年来,王斌在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利用GIS技术将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泸水段的保护区边界、核心区边界、界桩、小班、巡护路线、监测样地(样线)、动植物分布等相关信息全部制作在电子地图上,让全局职工及护林员直观方便地掌握和了解保护区的基本信息。

野外巡护是自然保护区管理者的主业,2015年,泸水保护局成立野外专职巡护队,从全县80名护林员中精选了7名作为队员,巡护队的日常管理和具体工作由王斌负责。王斌修改完善了《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泸水管理局野外巡护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和责任量化。办法要求基层管理人员每月必须完成4次野外巡护及社区工作任务,护林员每月不少于20天野外巡护及社区工作任务。这7名巡护队队员,则在王斌带领下每月对重点、敏感区域进行8天的深度巡护,仅2015年王斌深入保护区巡护和监测天数就高达167天。

带队之初,7名队员素质参差不齐,因为长年累月生活在大山,他们习惯了随手拿弹弓,路上遇到小鸟,下意识地就拉弓射鸟,王斌就从禁止弹弓做起,边干工作边培训,边巡护边灌输保护意识,并用微信平台建了一个专职巡护群,王斌在上面分享自己在保护区内拍的各种美图和与自然保护有关的知识,培养队员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在大自然找到各自的兴趣点,让枯燥劳累的野外巡护变得有趣快乐工作。渐渐的,队员弩不背了,弹弓不拿了,塑料袋不但不随手乱扔,路上见到垃圾还自觉捡起装在包里,最后统一焚烧。取代弹弓的,是队员每到一处,就用手机将有宣传意义的内容拍下来从微信发出去,一传十,十传百,一环扣一环,多方带动,使基层工作人员、护林员及周边社区群众的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

总结5年的野外巡护,王斌认为最大的亮点就是不管天晴下雨,每月8天的巡护雷打不动,这就使巡护队在全县范围内督查资源管理的同时,也促进了基层的巡护工作;随着护林员观念意识的转变,以及保护意识、科技意识、宣传意识的提高,保护区保护工作越来越深入人心,更多的群众认识到保护高黎贡山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意义,也自愿加入到保护行列,自然保护志愿者不断增多,这对高黎贡物种是一个天大的喜讯。

由于执爱及长期从事保护工作,取得了许多的工作成绩,2005年,王斌被怒江州委、政府评为“四五”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州先进个人,2006年被云南省林业厅评为“十五”期间林业先进工作者,   2007年被中荷合作云南森林保护与社区发展项目办公室评为“中荷合作森林保护与社区发展项目先进个人”,2015年被怒江州宣传部评为“怒江十条好新闻”、被泸水县委、政府评为 “泸水十条好新闻”、 被泸水县林业局评为“优秀先进工作者” 及“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被授予2017年度“斯巴鲁生态保护奖”。

3推广明星物种,让更多的人认识高黎贡,保护高黎贡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斌在微信上见到朋友发的一个“初页”, 看了后他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宣传方式,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展示保护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支持保护区工作。说干就干,他马上下载了“初页” 软件,认真研究起来,精选了风光、动物、植物等照片,通过近一周的编排和调整,制作了《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怒江篇》上传到微信平台,马上引起大家的关注,一年内被50.3万人次关注,还有许多人留言评论。这是一次近乎零成本的宣传,但却取得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是怒江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宣传人群履盖面最大的一次。

2015年6月10日中央电视台1频道“新闻联播” 、13频道播出“全球首次记录白尾梢虹雉孵化全过程”

2013年11月12日至14日中央电视台13台新闻频道到姚家坪保护站制作3天连播的怒江金丝猴活体救护现场直播节目;2014年8月24日中央电视台13台新闻频道报导了“国内属首次发现白腹鹭”;2015年5月22日“世界生物多样性日”中央电视台13台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报导了“关注神秘的怒江金丝猴”;2015年6月10日,“全球首次记录白尾梢虹雉孵化全过程”先后在中央电视台1台新闻联播、13台新闻频道,云南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怒江电视台、泸水县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报道;2015年9月21日“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坡发现怒江金丝猴新种群”又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2016年5月22日“世界生物多样性日”在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频道播出《视频展现白尾稍虹雉求偶》为开篇的专题宣传片;2016年7月16日云视新闻报导了“云南怒江州首次拍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血雉交尾视频”。另外,“黑色精灵―怒江金丝猴”科普展2015年在昆明动物博物馆开展半年。通过怒江明星物种的宣传,极大地提高了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怒江片区在国内外的荣誉度。这些宣传成果都是王斌和他的团队共同努力和奋斗的成果。

2016年选送的王斌拍摄的动物照片10幅,代表性地反映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管理与建设的组照,荣获“中国自然保护区事业60周年”生态摄影比赛银奖。

白尾梢虹雉

火尾绿鹛

血雉

菲氏叶猴

羚牛

剑嘴鹛

高黎贡山鼠兔

王斌常说,选择了自然保护事业,就注定了要常与青山为伴,尽管缺少了城市繁华,但他从不后悔,为了怒江峡谷的青山绿水,为了高黎贡山的珍稀物种,为了子孙后代还能见到我们现在拥有的美丽风光,他会坚持做好一名自然生态保护者,做好自然生态的绿色卫士!

(编辑:Wendy)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