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人物

旗下栏目:

国家节能中心史作廷:节能环保多是小微企业,面临诸多融资障碍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8-11-25 11:27:38

本报记者张楠君/摄

节能环保产业是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支撑,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工作提供技术保障。目前,其已由2010年约2万亿元增至2017年超过5万亿元,年增速超过15%,从业人数达到3000多万人,技术装备迅速升级,服务业态不断创新。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进程中,节能环保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节能环保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发展驱动力。党的十九大强调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使全面小康得到人民的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今年5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均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具体部署。节能环保产业直接提供生态产品,直接为改善环境服务,将持续、广泛、深入参与污染防治攻坚战,从建成全面小康、实现美丽中国进程中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

二是指标约束和政策,将激发巨大的节能环保产业市场需求。为推进绿色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节能环保法律法规及强制性能效、能耗限额、污染物排放等标准,不断提高节能环保标准门槛,并强化能耗总量和强度、用煤总量、排污总量等指标约束,实行节能“双控”目标评价考核、环境绩效考核、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等制度,为节能环保产业提供了巨大需求空间。据测算,国内土地修复市场近10万亿元,完成“水十条”的全社会投资约4.6万亿元,仅工业危废处理市场空间年近2000亿元。国家还在持续加大对资源环境生态领域的支持,把城市清洁供暖、企业节能改造、大宗固废处理、资源综合利用等作为重点支持领域。

三是推进高质量发展,为节能环保产业提供了巨大空间。我国节能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能效水平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3,工业化水平、技术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节能环保产业既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支撑,也是研发新技术、催生新业态、创造新供给的重要领域,在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过程中,将成为创新增长、绿色发展的新动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面对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节能环保企业多数是轻资产的小微企业,造成企业融资面临障碍较多,也导致产业内技术创新能力、动力不足,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先进技术工艺等研发不够。据统计,我国节能环保企业中目前仅11%左右有研发活动,企业研发资金占销售收入比重不到4%,远低于欧美占比15%-20%的水平。节能环保产业正处负重前行、大有作为的关键期,也是实现产业做大做强的攻坚期,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积极作为,迎难而上,努力探索产业创新发展之路,推动产业发展跃上新水平。

一是把握产业发展定位,积极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节能环保产业是典型的政策驱动型产业,只有紧跟我国生态文明、绿色发展重大制度创新,积极承担节能减排重点任务,把行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融合起来,才能把政策红利转化为行业发展的推动力。我们要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大工程,积极参与污染防治攻坚战、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以及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修复等重点工作,拓展发展空间。

二是坚持创新引领,不断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技术创新是节能环保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针对系统节能、环境治理、固体废弃物利用等重点领域,用好节能环保业创新中心、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手段,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坚持以应用促创新,加大重点用能区域、重点用能行业企业、重点园区先进节能环保技术改造供需对接力度,把已开发并得到行业公认的科技成果应用起来,在应用中升级提高再创新,努力开拓技术创新、市场化应用、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提升的良好局面。

三是壮大市场主体,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强化龙头企业的骨干带头作用,加快联合重组,提升行业集中度,争取形成一批综合实力强、管理水平先进、具备行业发展带动能力的产业集团。发挥龙头企业优势,构建产学研用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应用的力度。加大对中小节能环保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导中小企业差异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业化服务能力的专精特新企业。

四是规范市场秩序,创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目前,国家正在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有关规定和做法,并通过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失信主体信用惩戒制度,推动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节能环保企业要以信立企,树立合作共赢意识,共同维护好产业形象和信誉,大家共同把产业做大做强,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好技术支撑。

(本报记者朱妍/整理)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