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人物

旗下栏目:

古长城脚下造林人阎会:三代接力 几千亩山沟披绿装

来源:中国林业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8-12-13 10:48:28

50年,一家三代,用铁锹一锹一锹挖出树坑,用扁担、箩筐把土一担一担挑上山。50年的不懈努力,从一棵树到一片林,从荒山到林海,他们让几千亩的荒山沟披上了绿装。

阎会(左)和父亲阎万玉(中)

阎会是张家口市万全区洗马林镇黄土梁村人,在爷爷阎忠、父亲阎万玉和他三代人50年的努力下,昔日荒芜的黄花洼披上了绿装。9月29日,本报曾对阎会一家植树造林的故事进行了报道。

阎会一家成为感动河北候选人后,12月7日,记者再次来到万全区洗马林镇,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温度下跟着阎会走进黄花洼的山沟,再次走进阎氏一家三代50年接力植树的故事中。

50年前爷爷开始上山种树

万全区位于张家口市西北部,北部荒山连片,植被少、风沙大,尤其农村的生态环境一直不是很好,自然条件限制了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也很低,改善生态面貌和经济面貌是很多村民的愿望。

阎会的爷爷阎忠是个地道的村里人,平时就闲不住。50年前的1968年,阎忠担任黄土梁村支书,他看到村子贫穷落后,看到荒山满目疮痍,就默默地在心里做了一个要坚守一辈子的决定――上山种树!

为了防风固沙,为了荒山披绿,阎忠带着几个村民来到村边古长城脚下的山沟黄花洼,与荒山为伴,和种树结缘,从此在大山深处坚守了一辈子,成了第一代种树人。

在村子里,只要说起阎忠的名字,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当年时任村支书的阎忠为了在长城脚下一个叫黄花洼的荒山种树,带着几个村民,不顾家人反对,自带工具常年住在大山里。”村民闫万林在采访中对很多媒体记者重复过这些话,“听说他们当时种树没有钱,就靠卖点儿山杏、卖几只山羊、开荒种菜等卖来的钱买树苗。可以说,山上每一棵树的成活都是阎忠他们用心种植、用汗水浇灌的结果。”

阎会今年也50岁了,他是从小听着爷爷进山开荒种树的故事长大的,“小时候,父亲经常会给我们讲爷爷在山上种树的事情。山上都是沙石地,每一个树坑都是爷爷他们用铁锹一锹一锹挖出来的,种树的土是从山脚下用扁担、箩筐一担一担挑上山的。老人家在山上种了一辈子的树,倾注了太多心血,每棵树都像是老人亲手养大的孩子。”

父亲带着母亲进山接下种树的第二棒

阎忠进山种树多年之后,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也有些不支,但他始终坚守种树的初衷。已经长大成家的儿子阎万玉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暗下决心,要从父亲手中接过锄头与铁锹,成为家里的第二代种树人。

刚开始的时候,阎万玉跟随父亲,赶着驴车走50多公里才能到黄花洼,长期下来,既耗体力,又费时间。于是,阎万玉和妻子一商量,决定在林场盖起两间土房子,领着妻子上山种树。“父母上山种树一待就是一个多月,山上住宿条件差,一天三顿饭只有窝头、咸菜。为了给他们改善伙食,当时十几岁的我,常赶着驴车送一些蔬菜上山。有时候往返一趟需要一天时间,走夜路回家时,自己会边唱歌边壮胆。”儿子阎会说。

那时候,山里生活条件差,阎万玉夫妻二人就自己克服,没有任何怨言。整地、挖坑、栽种、浇灌、修剪、管护……这一项项工作,两人默默坚守着,手掌虽然磨出了老茧,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如今的黄花洼越来越绿了,步履蹒跚的阎万玉也老了。今年81岁的阎万玉患上了小脑萎缩,生活已经不能自理,妻子也上了年纪,不能再上山种树了。

阎会告诉记者,“老人们最大的梦想,就是世世代代种树,让家乡绿树成荫、青山长存。我看着漫山遍野的树木,就像看着爷爷、父亲一手拉扯大的孩子,上山护林的任务很自然地落在了我这一辈人身上。我以祖辈父辈为荣,成了家里的第三代种树人。”

第三棒植树人走在守护绿水青山的路上

时光流逝,阎万玉也上了年纪,很多种树的活儿干得力不从心了。阎会很自然地接下了植树造林的第三棒,到今天也是近20年过去了。在他们三代人的努力下,黄花洼这个昔日的荒山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棵树到一片林,从荒山到林海,三代种树人50年的不懈努力,栽种杨树、松树、杏树等共计数十万株,让几千亩的黄花洼披上了绿装。

阎会说,造林不易,护林更难。为了防止火灾、盗伐,作为阎家第三代种树人的他成了黄花洼林场的守护者。他时常驻守黄花洼林场,尤其是每年春秋季森林火灾的高发季节,会更加频繁地进入林场,排查火灾隐患。“从家到林场有50多公里,进林场的路坑洼不平,一般要一个小时车程。”阎会对定期进山的日子早已习以为常。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半个世纪的坚守,爷孙三代将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视为己任,一代接着一代干,为生态文明建设画上浓重的一笔。

希望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造福村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在的黄花洼林场已经到了第三代人,一代又一代种树人像自己的祖辈、父辈一样,继续守护着这片林海。现在阎会一家植树的故事成了感动河北候选人,我们非常高兴,这也是对他们的肯定和鼓励。接下来,我们要坚持绿色发展,实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更多像阎会爷孙三代这样的人,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努力。”12月7日,洗马林镇镇长郝志斌听到阎会一家成为感动河北候选人后格外高兴。

当天采访时,当地实时气温显示为-17℃。记者再次跟随阎会进入黄花洼。进山的道路并不平坦,雨后冲出的沟壑阻挡了轿车前进的道路,只能开着底盘很高的皮卡才能进到山沟里面。沿途路边有很多水洼,阎会告诉记者,这都是从山沟里流下来的山泉水汇集成的,山沟里现在不缺水,山泉水一年四季不断流。

果然,进入山沟后,坑洼的石子路上,已经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冰,路边有一股很细的溪流往山沟外流淌,路边一口用石头砌成的石井,虽然只有1米深,但里面的水清澈见底。阎会说,这口石井就是他们一家三代用了50年的吃水井,井里是真正的山泉水。

阎会告诉记者,刚进山沟的时候,那些杨树虽然长得不是太粗,但也种了30年了,因为品种不太好,后来改良了品种,里面直径在四五十厘米的大树多的是。

顺着山沟进去,树木越来越多,树林越来越密,渐渐地,茂密的树林覆盖了整个山沟。行走在树林中,脚下踩着厚实的落叶层,甚至还碰见野鸡、野兔突然从眼前跑过,钻进前边的树林,沙沙声响过之后又回归静谧,真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透过树缝望向西边的山头,阎会说,古长城就在那个山头上。

采访就要结束时,说起愿望,阎会说,成了感动河北候选人非常高兴,感谢报社、感谢社会对他们植树造林的认可,同时也希望有人能来树林里看一看,如果能合作,把这里开发成生态旅游,能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带动村里的经济发展造福村民就更好了。这是他现在最大的愿望。

(编辑:Wendy)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