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人物

旗下栏目:

“土代表”党永富——给土壤治病为农民发声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蒲晓磊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1-08 04:52:47

07_07_1396.jpg

全国人大代表党永富展示试验田的土壤样本。

“我这辈子,想的是土,治的是土,一直也离不开土。我是全国人大代表,也是农民,要多为农民发声,把农民的声音带到国家层面。”

20181214下午,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来洼村的田间小路上,全国人大代表党永富的眉头微微有些皱起。

“我给你看一下,过量使用化肥的土壤,已经硬到了什么样子。”

在对《法制日报》记者说完这句话后,党永富就拿铁锹在地里使劲铲了两下,铁锹与土壤碰撞发生的锵锵声,清晰可闻。党永富从地里铲了一些土,倒在了路边。随后,他又走到另一块经过自己的技术治理过的小麦地,从里面铲了一小堆土。

“土壤因为化肥使用过量而板结成一个个硬土块,铁锹挖两下就挖不下去了,我们刚才听到的锵锵声就是这个原因。再看看这些治理后的土,松散又绵软,这才是健康的土壤。”党永富对记者解释说。

和土壤打了几十年交道的党永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句句不离本行。无论是坐车、走路还是吃饭,讨论的都是他给土壤治病的话题。

党永富在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之后,有了更多的机会为土地代言,除了在2018年全国人大会议上提交了与土壤污染防治有关的建议以外,他还会在平时的大会小会上给人们讲土壤治理。

慢慢的,人们把党永富从“党代表”喊成了“土代表”。

“这个称呼还挺恰当的。我这辈子,想的是土,治的是土,一直也离不开土。我是全国人大代表,也是农民,要多为农民发声,把农民的声音带到国家层面。”党永富说。

卖掉一头牛 买来一套书

52岁的党永富,和土地打交道的时间已近三十年。

在党永富13岁的时候,父亲突然去世,初中未读完的党永富不得不辍学回家,承担起帮助母亲照顾家庭的重任。为了生存,党永富吃过树叶和野菜,这些苦难都没有压垮他,反倒成为了他成功的垫脚石。18岁那年,党永富在村里办起了砖瓦厂,成了村里最早的“万元户”。

正是这段经历,塑造了党永富倔强的性格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1988,为了让党永富在种地时省些力气,在西安工作的哥哥给党永富捎回来两袋除草剂,让他喷洒到庄稼地里除草用。

对于哥哥的好意,党永富在欣然接受的同时,还冒出了另外一个想法:“除草剂凭什么就那么准地除掉杂草?会不会也伤害到庄稼?

于是,党永富没有贸然在田地里使用除草剂,而是先进行试验,一半使用除草剂,一半依然是人工除草。效果很快显现,用了除草剂的庄稼地灭草效果固然很好,但生长却受到了明显的抑制,而且在庄稼收割的时候,收成明显要比人工除草的庄稼差一些。

这次试验,让党永富大吃一惊。

“当然,并不只是为了自家减产的几十斤粮食,而是想到,全中国这么多土地,如果都用了除草剂,那要减少多少粮食?我可是经历过饥饿的人,深知其中的厉害之处。”党永富说。

于是,在除草剂还未大量推行的年代,党永富开始钻研起了克服除草剂的办法。

23岁的党永富,把办砖瓦厂挣到的钱,全投进了研究中,找资料、做试验,一遍又一遍地研究,甚至还试过绿豆汤、大蒜汁、中草药汤给土地“解毒”的办法。

1993,党永富看中了名为《中国药物结构大全》的书,为了这两套700多元的书,他咬牙卖掉了家中的一头牛。

此时的党永富,已经不只是倾家荡产了。债务缠身的他,几乎天天被人要债,还曾经被一个债主拉着领带游街。

但党永富还是挺过来了。

聊到这段经历时,党永富说了一句话:“如果你没有成功,那只能说明,你所经受的苦难还不够。我对此是深有体会的。”

远赴黑土地 治理“癌症田”

苦心人,天不负。

十几年的时间,无数次的试验之后,党永富终于在2005年研制出了防治除草剂残留污染的新技术产品——奈安除草安全添加剂,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无论是对于党永富来说,还是对于中国的耕地来说,这项发明,来得正是时候。

2006年前后,党永富担忧的除草剂副作用开始显现。在东北地区,大片的耕地因为连年使用大量的除草剂,大豆、玉米苗开始干枯和萎缩,有的地甚至已经无法种植庄稼。这些减产乃至绝收的土地,被农民们痛心地称为“癌症田”。

得知这一消息后,党永富带着自己的新科技产品,赶到了有着“北国大粮仓”美誉的黑龙江绥化地区。对于当地束手无策的“癌症田”,党永富在当地植保站领导面前拍着胸脯保证:“你给我一块‘癌症田’,我一分钱不要,免费治理。”

经过党永富治理的“癌症田”,再次焕发生机。原先长不出庄稼的黑土地,再次长出了玉米、大豆等农作物,这让当地植保站的专家和农民赞叹不已。党永富的名字,也像插了翅膀一样,在白山黑水之间飞速传开。

如今,党永富的足迹已经走过至少十几个省份,他的技术已经治理了2100多万亩“癌症田”,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300多亿元。

党永富给土壤治病,不仅要把土壤“救活”,还要让土壤健康起来。党永富说,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使用化肥之后,土壤的肥力在逐年下降,土壤因为过量使用化肥开始逐渐呈现板结状态,庄稼的根扎不了太深,营养不足,产量和品质都受到了影响。

2008,党永富研究出了一项治理土壤酸化板结的技术——新材料炭吸附聚谷氨酸化肥减量技术。这项被党永富称作“微蜜”的技术,在化肥减量20%30%的情况下,产量可以提高8%左右。

“化肥好比是肉,土壤不能不吃,但也不能多吃,否则土壤也会生病。我研究的这项技术,就是要实现土壤的营养均衡,在少使用化肥的情况下,能够让土壤更加健康,由原先的板结变得更加松软,从原先的窒息到现在的畅快呼吸。”党永富说。

自己掏腰包 资助一个县

然而,农民对于化肥减量技术的需求,并不像治理“癌症田”那样迫切。党永富的这项技术,在初始阶段推广速度并不快。

曹自堂是西华县西夏镇的种粮大户,他在2015年开始使用化肥减量技术时,仍有一些顾虑。曹自堂也像党永富第一次使用除草剂一样,先在几亩地上进行试验,观察效果。很快,曹自堂就尝到了甜头,用上新产品后,不仅少用化肥降低了成本,产量上去后收入也增加不少。

“农民最希望的就是多打粮食多卖钱,但这些年化肥用多了,土壤板结,玉米扎根都扎不下去,产量一直上不去。后来党永富无偿提供产品给我们使用,现在每亩地的产量能提升10%,而且土壤也松松的,长出来的粮食口感更好。”来洼村村主任崔金力说。

尝到甜头的,还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巴里坤县。

2017年开始,党永富连续两年在巴里坤县26万亩土地整县推进化肥减量,在化肥减施20%的情况下,小麦增产8%以上,品质提升3个点,增收2500多万元,惠及全县60%的农户。与在来洼村一样,党永富同样是自掏腰包资助。

治理土壤污染多年的党永富,深知这项工作的艰辛,也看到了人们在这方面认识的薄弱。

“还是要有专门的法律来推进这个工作,来提升人们土壤污染防治的意识。”党永富感慨道。

2014,党永富是河南省人大代表,曾经就“拯救被化肥污染的耕地刻不容缓”的调研内容,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带队的河南调研组写出书面建议,建议加快农田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加快化肥农药双减量。

2018831,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土壤污染防治法。曾经呼吁立法的党永富,又开始忙着普法。

“去年10月底,我还到河南农业大学讲土壤污染防治法。我把我这些年做的工作,和法律条文结合起来讲,同学们听得特别认真,没有人中途离开,他们课后对我说,原来法律还能讲得这么生动。”党永富笑着说。

党永富坦言,自己有时候也动过“退休”的念头,凭借专利、技术和产品,自己的生活已经过得很好,“但我实在不忍心看着土地病成这样,不忍心看到农民因为土地的问题挣钱少,不忍心看到中国农业因为土壤污染问题而出现倒退”。

“我是全国人大代表,也是个农民,如果我不替农民发声,那农民的声音就少了一个到达国家层面的渠道,那我就对不起背后的几十万选民。”党永富说。

(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