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人物

旗下栏目:

生态环境有青年|北控水务·叶亚琦

来源:恩维联合环境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1-12 14:14:01

驻场“乌鲁木齐”一年多的故事

乌鲁木齐距离北京2766km,时差两小时。

叶亚琦,80后生态环境青年,她有着两个身份,一个4岁男孩的母亲,同时也是北控水务水环境研究院技术咨询部副主任兼水利所所长,乌鲁木齐市“水进城”项目技术总监。生活与事业的平衡常常让人难以取舍,在亚琦身上,你会看见一束光,就像无数颗积极正向的种子一样,向着光,迎着光,不设限地向上生长。

“北控的两年半,目前应该是我人生中成长最快的时光。”2018年8月,已从乌鲁木齐“水进城”项目公司撤回集团总部的叶亚琦,回想起始于2017年6月的项目驻场的那段经历,于她而言,有挑战,有突破,但更多的是让她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认知上的提升。

“水进城”项目是乌鲁木齐市的重点项目,更是作为北控水务在一带一路生态战略描绘的重要一笔。北控水务以“共生、互生、再生”为发展理念,一直致力于在干旱缺水地区寻求新的水源,解决水资源高效开发和循环利用等问题,为打造水资源可循环性生态圈不懈努力,而“水进城”项目正是北控水务在寻求水资源高效开发和循环利用的重大实践。外表瘦弱的她,内心却有着坚定的信念:“北控水务把这么重要的项目交给我,既然承担了,就一定要将项目做好”;同时,面对她“有机缘在北控水务重要项目中锻炼与提升自己,并努力做出点成绩来”的渴望,爱人的回答朴实而坚定“去吧没事,家里有我呢”。

“在业务能力上,我需要拥有更大的把控能力。”

乌鲁木齐项目上,对有着丰富咨询公司经验的亚琦来说,首先面临着思维模式的挑战,公司交给自己的任务,不再是一个规划文本或一份PPT,而是去往项目一线,这时候,不仅要与项目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更需要与团队、协作方一起将若干个不确定性变成确定性。一线团队像极了一张生态网络,除了持续保持与政府方、业主方的沟通与协调,同时还需要与6家以上的设计单位协同工作,并确保与集团总部之间同频。现场项目管理经验的不足,很多时候需要连夜看、不断问、不断学,才能顺利地推进工作的开展和从容地应付突发的任何状况。只有构建一个开放的学习认知系统,才能清晰理解项目全流程管理,也才能具有更大的项目把控能力。

“在身体与心理上,我需要平和从容的力量。”

新疆的夏天特别热,10月份的时候开始落雪格外冷。2017年6月亚琦驻场后的前几个月,无形压力伴随着胃病、头疼各种身体问题的频繁交替,每天在政府、工地、项目公司、宿舍的道路上往返,制定方案、向政府汇报或下工地,见面最多的是项目公司、设计院与施工队的伙伴。那时,儿子两岁半,处于依赖母亲的年龄段,亚琦压力特别大的时候,会想到他,最不能聊的也是他,因为聊着聊着,眼泪唰的一下就流了出来。新疆与北京两个小时的时差,忙碌一天想拨通视频或电话的那一刻,才意识到此刻的北京,已进入不可打搅的深夜。11月的新疆,随着婆婆与儿子的到来,平添了一份宁静。家人与伙伴的支持,让亚琦迈过了最难的那个坎,项目逐渐步入正轨,而刚开始的焦虑、匆忙与慌张,慢慢转换成可以特别从容的去面对突发的情况,去静下心来寻找解决方案,当内心转变成这个状态时,人也就拥有了平和从容的力量。

“妈妈带你去看海。”“妈妈快看,真的有这么多水啊,像大海一样。”

乌鲁木齐是中国离海最远的一个城市。去年11月12号的时候,正逢政府要求的项目节点“先导工程―湖泊蓄水”。那天早晨蓄水前,由于婆婆不舒服,没法照看儿子,亚琦就对儿子说:“走,妈妈带你去看海”,小家伙特别兴奋,特别期待,跟着屁颠屁颠就去了。到了工地上,大大的“北控水务”安全帽,小小的背影、天真的眼睛,面对湖边哗哗流入的水,“妈妈快看,真的有这么多水啊,像大海一样”。这一刻,作为生态环境的工作者,突然觉得带孩子在现场告诉他水资源、安全帽、挖掘机、工程师、建筑师这些东西,特别有意义。直到现在儿子在介绍妈妈时总是说“我妈妈是工程师”,小小的脸上露出骄傲的神情。在现场看蓄水的时候,亚琦问儿子“长大了想干什么?”,小家伙不假思索的说“我要建房子!”这或许都是那段记忆给他的影响吧。

“如果一线还有需要我担当的时候,我还是愿意接受这种一线工作的挑战,我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8月15日,“水进城”项目先导工程初步展现效果,在迎接完一波波政府视察和媒体采访后,8月17日,亚琦正式离开驻场地,下午飞机返京,适逢项目公司团建,亚琦因为时间冲突没有参加,但还是决定在离开前去工地上走一走,因为团建,工地上只留下几位看守现场的工人,打车到现场,沿着湖边一圈圈地走,每一个角落都转了转,内心充满了太多的不舍,从一个理念到展现在眼前的样子,像是自己孕育的孩子一般,虽然也存在很多的不完美,但是它真真实实地就在那里了,时不时有周边的居民带着小朋友来玩,看着他们脸上满意的微笑,所有的辛苦,这一刻觉得都值了。那天,整理完两大包的行李,亚琦回头看着空落落的办公室与住处,这一年多的时间,原本陌生的城市,由于你的心曾安在这儿,便有了念想,才有了临别前的不舍。

乌鲁木齐“水进城”项目初步展现效果

 “当我从乌鲁木齐项目回来以后,我的工作重心转向偏管理的方向,可能在2019年的话,我会更偏重于这方面的投入。但是如果一线还有需要我担当的时候,我还是愿意接受这种一线工作的挑战,我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在做事上足够踏实,在视野上足够宽广。” 

身边的人经常会问亚琦,在项目现场待那么久,值不值得?亚琦给出了一个自己的建议,“首先肯定是需要家人的支持,其次是作为技术工作者确实需要有在一线工作的经历,而最重要的来自于你‘内心渴望’,你有那种渴望,在你人生的不同阶段里寻找一些突破。如果这些都有了,又恰逢合适的机会,那最好去一线体验,一定比坐在办公室更有收获,夸张一些说,在一线工作一个月的收获超过坐在办公室三个月,作为个体获得的成长也是完全不一样的程度。”

在工作中,亚琦一直在寻求视野的宽度,而北控水务刚好给她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和机会。就好比概念方案只有洞悉了完整项目的周期,才知道相互影响是什么。思考技术的时候考虑投资可行性,或是做技术方案时预测建设的落地可行性,而项目建成后,未来运营方案如何指导系统运维?用一环扣一环的系统性思维,终究才能实现最经济最有效的项目服务。与此同时,她勤奋好学,踏实努力,也在努力深耕技术的深度。这样的心态,她也愿意与刚刚毕业步入水环境领域的小伙伴们共勉。

采访临近结束,窗外染起了墨色,亚琦低头轻抚微微隆起的小腹,似乎不仅是对Eco-Youth的诉说,也是对2019年的夏天即将到来的家庭新成员述说母亲的一段经历,这让一个平凡的午后,有了一个跨越于访谈之外的意义,那就是北控文化中所说的“水、生命、爱”。

我毕业于河海大学,学的是水文水资源。刚毕业去了一家景观外企,加入的团队是环境组,定位是环境工程师,所以我在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中,其实已经不单纯在做水利。刚开始其实还是有些排斥心理的,感觉四年本科和三年硕士学的很多水利的专业知识都没有用上,但慢慢地,也喜欢上做这种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方案,你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一个问题,而不能单纯地就水说水。

第二份工作是在一家咨询公司,一呆就是六年,当时在水生态文明建设、河湖水系连通、生态河道治理方面做了很多项目,积累了很多经验,也越来越喜欢生态环境这个方向。2016年,公司当时发生了一些变动,业务量不是太多,我感到迷茫,也无法确定自己的定位,随之而来的是成就感的缺失,整个人处于特别“慌”的状态。我想,是时候走出“舒适圈”,在勇气尚未磨灭前,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平台。

2016年8月,正是水环境业务发展的蓬勃时期,特别是PPP项目开展的如火如荼,有机会进入了北控。北控虽是一家国企,但骨子里却有着外企的效率、私企的冲劲。北控的高效特别适合年轻人,直到今天,我都觉得自己这一步选择特别对。就拿我所在的水环境研究院来说,有想法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提高。另外北控的“分享理念”对于专业提升与个人成长有所提升,一个开放的平台会让年轻人拥有更多的机会,会有更多成就感实现的可能。在北控的两年半,北控的活力与文化,对我的工作方向与个人成长影响是巨大的。

北控“传帮带”是一种传承精神,体现了北控的有分享的企业文化。为尽快提升员工的业务能力,在技术人才的培养上,北控水务水环境研究院执行老带新、传帮带的员工成长模式,让所有员工,特别是新员工、低职级员工能力能够得到快速提升。通常我们会通过一个项目实践运作,来培养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上,率先执行双负责人制,A角色负责与政府、外协单位以及公司内部其他条线的沟通协调,对技术目标实现的进度、质量负责,B角色配合A角色行使项目管理职权,进行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在项目进程中,他们的关系是独立而协同的。这样可以使B角色能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得到快速提升。

我在刚进入北控时,也是“传帮带”精神的受益者,在经验丰富的领导的带领下,陆续参与了几个大型项目的投标。刚开始团队人也不多,大家相互磨合,通过不断协调与沟通来提升能力,这是一个过程,当这几个大型项目投标完成后,你会发现技术上、商务上的经验者就出现了。不单是经验者,我们还通过实践总结出了方法论。例如:投标关键要点、技术标的切入重点、核心注意事项等,建立一套标准性是经验者必须做的事情,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年轻队伍如何在具体的工作上发挥自己踏踏实实的执行能力。

而作为刚刚迈入北控的年轻人,是需要有这么一位导师或者引路人,帮助和引导他。我们在项目上会鼓励一些年轻人,在个人能力具备的情况下,去尝试承担项目经理或是更重要的角色。而我们这“老人”,在放手让年轻人干的同时,通常也要负责“兜底”。所以北控于年轻人而言,是一个特别好的锻炼和发展平台,你不用特别担心失败,你只要专注于“按照确定的要求去认真的做好”,而这也恰恰是个人潜力迸发所需要的最好环境。

优秀的项目管理者往往擅长组织力量,而若能够组织好所有的力量,你得具备以下几个特质:

第一,与人相处的能力,也就是你得善于跟人打交道。如果你能力很强,技术很牛,但是没有办法跟团队和谐相处,是没有办法做好项目管理和协调的,这是技术型人才向管理型人才转型需要特别关注的一点,技术是埋头苦干后就会有收获,而管理更多的是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一点我的直属领导就做的很好,我从新疆回来之后,她要挂职至广东项目上,临行前她拿出团队五十多人的名单,挨个告诉我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优势劣势,希望我能更公正的去理解团队,面对管理。我深受启发,不管是部门管理还是项目管理,在对上提出切实有效的想法与建议时,更需要对下懂得倾听,并尊重他们的想法,认知他们,方能管理好团队和项目。

第二,大局观以及整合的能力,也就是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去做一些决策。项目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关心的重点,设计师关心设计方案是不是最吸引眼球的,施工方会考虑方案的落地性是否难度太大,投资部门会想着花最少的钱获得最高的利润,而业主会催你赶紧出成果,赶紧见效果。所以,这个时候,作为一名项目管理者,你得做好定位,该坚持的要坚持,该优化的要优化,你必须善于从大局出发,善于化解跨专业、跨职能部门或者团队的矛盾,换位思考,努力尝试找到各方达成共识的方案,方能达到项目最优化。

第三,乐观和积极向上的能力。项目在开展过程中,总会出现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有需要加班加点几天就出成果的,出了成果可能因为不满足业主要求被当众批评的,当团队出现气馁或者不好苗头的时候,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好大家思想上的疏导。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需要尽量给团队输入正能量,特别是给年轻人一些正向的引导,这样才能让工作往好的方向发展。

刚从学校毕业开始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我觉得是一种被迫选择,从传统的水利人转变成了环保人,并非是我自己希望的职业发展方向。直至第二份工作开始,我觉得已经是一种主动选择了,特别是现在在北控水务参与了很多重大的水环境项目后,有河道综合治理的,有黑臭水体消除的,有海绵城市建设的,渐渐地我开始觉得,如果有更大的能力或者更多的机会,去影响或改变我们所处的环境,自然成为了一种责任。

我问4岁的儿子:“你知道妈妈是做什么的吗?”他说不知道。“妈妈的工作是把河流变清。”我感觉他应该是秒懂,也会很骄傲地给他的小伙伴儿炫耀。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党的奋斗目标,我国就保障国家水安全问题提出了“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发展思路,更是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普通老百姓都慢慢关注起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性了。我们要相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始终存在的。所以,对于环境品质的提升,是我们一直要孜孜以求的终极目标。这些都让我觉得如果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就更有责任、有义务通过做好这些生态环境整治项目,实现生活的美好。

初见这几个字时,我觉得这是一种对美好的向往。或许是因为我学的是水资源,对水莫名有一种亲切感,我们总说水是生命之源,对于北控来说,水也是立命之本。北控水务从传统水务拓宽到现在的水环境综合整治,都是从守护生命之源的目的出发。没有水,生命和爱都是不存在的。

提及“生命”,也就是我们在干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北控水务在治水上,特别是在水环境的综合治理上,采用“韧性治水学说”,致力于构建一个具备高连通性、高开放性的,拥有蓝绿交织体系的城市生态空间与安全稳固的城市基础设施空间,利用灰色基础设施满足城市环境发展水平的下限,通过生态基础设施拓展城市环境发展的提升空间,形成韧性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架构与网络。举个例子,我们建湿地,是为了让生物多样化一些,人的身心更愉悦,生命更好的呈现。

 “爱”,我把它理解为“博爱”。践行大爱,北控水务对内向生态型企业转型,对外积极构建环保水务生态系统,倡导“共生、互生、再生”,积极打造生态圈,希望通过企业的联合,形成利益共同体,集众家之长,把水环境价值链做出来,从而共同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北控作为行业领跑者,在外部环境竞争的大格局下,时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近两年,随着大型央企大量进入水环境市场,环境产业生态链的不断串联,这对企业的变革充满了挑战。作为北控人,从普通员工到管理者,都时刻怀有危机感,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业主要求越来越高,就要求我们在做项目的时候,需要更多的创新和更强的力度,我们会在危机感中不断复盘、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构建差异性。我也会时刻告诉自己,当你面临危机时,你才会加速向更好方向发展自己,你才不会恐惧所谓的危机,而是充满感激,因为这正是你向上向前的动力源泉。

我觉得各个阶段我都能碰到一个很好的指引者。在我的生活中,是哥哥从小到大给了我指引,包括考大学,他应该是我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

大学毕业后,进入职场,每一份工作都能碰到贵人,也就是我职业生涯中的指引者,上一份工作中,我的直接上司黄总,给了我很多关于工作、家庭、孩子的很好的建议,她也一直是我想要成为的样子。

来到北控,优秀的人特别多,年长的、年少的,身上都充满着闪光点,而对我最有影响的人是北控水务技术总监冒建华先生,他是一个极具危机感但又富有激情的一个人,他对行业、对公司的发展,提前预判很多风险,并提前做好准备,胜不骄败不馁在他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当我们因为项目的成功而沾沾自喜时,他会立刻给我们“泼冷水”,分析我们尚未发现的不足。当我们心灰意冷而想着要放弃的时候。他又极其乐观,给我们鼓劲儿。

冒总拥有极大的好奇心和创新力,平时他是一个静默的人,但只要讲到专业、技术方面的东西,他就两眼发光,整个人神采飞扬、滔滔不绝,这种对工作的激情也值得我学习。他还会不断充实自己,隔一段时间就会去看新的文献,读新的论文,做项目的时候,他会带领团队从一个新的角度去挖掘,次次命中政府的痛点,虽然跟着他做项目会熬夜,会加班,但每次项目结束后,你获得的成长,就远远将那些抵消干净。

同时,冒总还特别关注年轻人的成长,尤其是一些刚毕业的年轻人,他会亲力亲为带着他们做方案,给他们树立一个行业模范,让他们对行业、对工作拥有极大的热情。我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技术牛人应该有的水平和态度,让我永远会有向上的动力,也希望他身上的闪光点可以在我未来的工作中传承下去。


我心中的生态青年吧,我觉得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第一,需要有激情。对自己从事的这份工作或者事业要有很高的热情度,说的朴实一些,你每天来上班都是开开心心,你对每天的工作都有着一种渴望。除了有激情,当然更需要通过踏踏实实的做事,实现在本质上的提升。

第二,需要有不断创新的动力。当我们只是遵循条条框框前行时,你会发现激情也会被磨灭,而不断汲取无论是专业还是非专业领域跨界的新知识,都是持续创新的动力,也就是要拥有对知识的渴望和强大的学习能力。

第三,在品质上,要以身作则,拥有良好的心态,建立良好的职业观,深入认知自己从事的工作与事业的意义,建立使命感。而我自身,会努力成为生态青年应该有的样子。并愿意将水环境综合治理这方面的思路和理念,与感兴趣的青年去做分享,去做交流。

我是巨蟹座的,从星座上来看的话,应该属于一个贤妻良母型的。虽然这也是我内心深处的想法,但是作为职场女性,毕竟面临着工作上的压力与生活上的负担。我需要在此中间寻求一个平衡。我的父母和哥嫂在我成长过程中,一直都是让我遵从自己的内心,不管我做任何决定,只要他们觉得没有走偏,都会支持。我爱人是一个特别有耐心和好脾气的人,能够在我没有时间的时候更好地照顾到老人和孩子,而且在关键时刻,特别是我六神无主的时候,给我事业发展的建议和精神层面的理解。

我特别需要提到的是我的公婆,尤其是我的婆婆,都说婆媳关系难处,但在我们家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我婆婆会特别心疼我们每天上班很忙很累,下班回到家基本啥也不让我们干,待我比亲闺女还上心。家人的开明使我拥有了一个“难得珍贵”家庭关系,相互体贴相互理解,让我感到特别幸运与感恩,这也使得我处于“家庭工作两不误”幸福状态。

生活中你觉得轻松之处,必然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我很感恩这一切,在做任何决策的时候也会从他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能成为一家人不容易,相互理解、相互扶持、相亲相爱,就是最大的成就。


有时间的时候,我总会出去走走。2009年,我从外企辞职,并没有立刻找下一份工作,利用一年的时间,一直在到处旅行。我一个人背着登山包,坐上火车,有时候还是绿皮车,从北京到太原、西安、兰州、成都、重庆、丽江、厦门,跑了一大圈。

期间,还接了个导游的活儿,我前同事的父母从澳洲过来中国旅行,不会中文,刚好知道我在到处旅行,就让我带着当导游。那时候,我带着两个老外,每天绞尽脑汁想怎么用英文给他们讲解,当时觉得很头疼,现在想想,还是挺有乐趣的。

每到一个城市,睡的基本都是青年旅社,甚至在兰州,我还睡过兰州大学10元每晚的考研宿舍,虽然很苦,但是我觉得那段时间对我的独立性和忍耐力的磨练起了很大的作用。

旅行的过程,就是看不同的城市拥有的不同的风景,听不同的人讲不同的人生故事,我会因山河壮丽感受到自身渺小,因萍水相逢之人所经之事感动不已。我们禁锢在圈子里,旅行才让我们重新打开。

如果说旅行的意义在哪,我想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的性格和为人处世的态度。以后的日子里,如果有时间,我也会继续跟家人、朋友一起,多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曾经有个新的想法,我想慢慢带着孩子去看看北控做的水生态环境项目,让他们有最直观上的感受,也让他更理解妈妈的工作,这会让整个旅行变得特别美好、特别有意义。

(编辑:Wendy)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