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人物

旗下栏目:

潘光伟:银行业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1-15 12:09:50

1月12至13日,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节能协会共同主办、节能环保金融联盟、国发节能环保集团承办的“第三届中国节能环保产业与绿色金融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潘光伟在出席上述论坛时发表讲话。

以下为讲话实录:

非常高兴再次参加中国节能环保产业与绿色金融高峰论坛,共同研讨绿色金融的发展前景。首先,我代表中银协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我想借此机会,谈一谈绿色金融业务在2018年取得的新进展,以及今后绿色金融发展方向的一些思考和认识,供大家参考。

绿色金融宏观政策进展

2018年是“十九大”后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关键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这是党中央对绿色金融业务发展高屋建瓴的判断。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快速推进、绿色发展理念的日益普及,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部署,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同时,我国绿色金融体系也在制度创新的引领下,从追求更快的发展速度,转向追求更高的发展质量。

从绿色信贷总体发展规模的角度看,我国绿色信贷总体规模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截至2017年末,各类绿色信贷余额超过9万亿,其中 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从2013年末的5.2万亿元增长至约8.5万亿,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3.14%,占全部信贷余额的比例已达9%。从绿色信贷资产质量上看,21家主要银行的绿色信贷资产不良率只有0.37%,而同期贷款总体不良率约1.69%,资产质量较好。绿色债券业务进展迅速,截止2018年上半年,我国绿色债券发行量约130亿美元,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债发行国之一。

去年,绿色金融相关宏观政策的主要进展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四大结构优化将成绿色发展重点

2018年4月2日,习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部署污染防治攻坚战时,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以及农业投入结构等四项结构调整目标。在去年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总书记系统性地阐释了新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路径,进一步细化了四大结构调整的战略内容,提出绿色发展的重点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调整区域流域产业布局,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优化四大结构将成为我国未来绿色金融支持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导向和着力点。

(二)区域绿色金融创新正式开展

2017年6月,国务院第17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浙江省、广东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贵州省、江西省等五省(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决定在五省(区)部分地方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2018年,五地绿色金融试点地区以金融创新推动绿色发展为主线做了大量有益探索,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涌现。包括组建绿色金融专营体系,优化绿色信贷流程,完善产品定价,并创新绿色信贷产品,丰富绿色信贷抵押品范围,运用资本市场拓宽绿色产业融资渠道,全面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大力创新绿色保险产品,探索绿色资产证券化等。这些区域绿色金融探索标志着我国绿色金融迈入“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自下而上”的区域探索相结合的发展新阶段。

(三)绿色信贷统计制度日趋完善

2018年4月,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开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统计,反映金融体系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明确绿色金融统计基础标准,明确定义、分类和编码等,建立和完善统计管理制度。我国的绿色信贷统计在发展中日益完善。人民银行为了配合绿色信贷MPA考核,印发《关于建立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的通知》,在与原银监会绿色信贷标准保持一致的基础上,要求银行类金融机构按季度报送绿色信贷数据,并加入了绿色信贷国标行业分类统计,绿色信贷统计制度进一步完善。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银行业深化改革也进入新时代之际,随着宏观政策、产业政策、监管政策框架的不断建立完善,绿色金融将发挥好资金供给和引导资本投入等功能,切实提升实体经济绿色增长水平和效率,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绿色金融发展展望

实践表明,绿色金融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市场主体的积极探索,以下几个方面可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着力点。

(一)坚持绿色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

没有商业可持续性的绿色金融是没有生命力的。绿色金融商业可持续性取决于几个方面:一是要有严格的环保执法,这是绿色金融发展的大环境。二是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激励,建议有关部委能出台绿色项目的财政贴息和税收优惠激励等引导政策,促进绿色金融更快发展。三是重视对金融机构自身的社会责任、绿色投资意识的培育,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投资绿色项目,必然有利于降低绿色项目的成本和价格,有利于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防范风险的底线

绿色金融本质上还是金融,防范风险是金融的永恒主题,我国发展绿色金融要牢牢守住风险底线原则。目前,绿色金融的风险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体现:一是绿色项目界定标准不完全统一,相关部委对绿色债券的绿色项目应用范围还没有达成完全一致的观点,造成在不同的统计应用领域要使用不同的统计规则。二是目前绿色信贷项目的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参与认证评价的流程还不够规范。三是绿色项目资金的后续监督管理有待加强,仍存在“洗绿”和“假绿”等风险,资金可能以“绿色”名义流入非绿色项目。在绿色金融界定标准的统一和合规披露方面,我们还有很多沟通协调工作要做。

(三)坚持探索绿色金融创新

绿色项目的融资需求具有多层次性和多样性,这就需要银行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创新,根据绿色项目的不同需求匹配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目前,部分银行在绿色金融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进出口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开始在境内外发行绿色金融债和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等开展以节能服务公司提供的能源管理合同项下的未来收益权作为质押提供贷款。国家开发银行、浦发银行等还开展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等创新业务。这些金融创新产品都取得了较好的市场影响,可以继续研究拓展业务领域和扩大创新产品规模。

(四)坚持体制机制建设的完善

目前,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内部审计部门已开始建立关于客户、项目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的审计检查制度,但在建立绿色金融组织体系方面还刚刚起步,只有少数银行内部有比较健全的绿色信贷组织机制,设置了专门负责绿色信贷的职能部门。许多银行仍存在绿色信贷业务方面人力、财务资源配置不足,组织架构不完整,专业化队伍不健全等问题,绿色信贷人才队伍建设和体制机制建设方面还需要各金融机构共同推进完善。

发挥好行业协会引领作用,助推绿色金融发展

在中国银保监会的指导下,中银协在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尤其是绿色信贷方面也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开展绿色银行自评价工作,编写完成了《中国银行业绿色银行评价实施方案》,引导更多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2018年在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的指导下,协会组织中诚信等社会第三方机构参加,开展首次绿色银行评价工作,其中国家开发银行等10家银行获得“绿色银行总体评价优秀单位”,中国进出口银行等11家银行获得“绿色银行总体评价进步显著单位”。二是2018年分别在北京、乌鲁木齐和厦门等地组织开展绿色信贷实务和合规风险管理专题培训,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和发展绿色金融的业务能力,三是积极开展国际绿色信贷交流合作,受IFC邀请加入绿色信贷可持续金融网络(SBN)工作组,多次参加SBN工作组会议,与世界其他国家交流绿色信贷政策发展和实施经验;四是组织编写了全球第一本中英文《绿色信贷》教材和《中国银行业绿色信贷优秀案例汇编》,推动银行加强自身绿色信贷能力建设。

展望未来,中银协将一如既往地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引领作用,当好监管部门的助手,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新时代绿色金融助力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打赢蓝天保卫战做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编辑:Wendy)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