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人物

旗下栏目:

陈征蔚:告急!东台湾第二大珊瑚礁区域面临破坏危机!(2)

来源:环境资讯中心 作者:陈征蔚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2-19 16:03:16

珊瑚礁对于泥沙覆盖的影响相当敏感。台湾西部海岸,就是因为多河口,海水含沙量高,因此只有在无大型河流的海岸,才有珊瑚礁生长,例如桃园大潭藻礁、恒春半岛裙礁。台湾东北部也有零星珊瑚生长,但因为冬季温度有时会低于摄氏18度,因此范围有限。台湾东部虽有黑潮,海水温度适合珊瑚生长;但是由于近海处地势陡峭,含石灰质泥沙容易冲入海中造成覆盖,再加上东北季风经常形成巨浪,冲击珊瑚生态,因此只有在海湾内受到地形保护,才有较大规模的珊瑚礁群。例如三仙台、基翬渔港,便位于这个区域。然而,正因为这个区域先天泥沙沉淤较大,倘若再加上施工所造成的影响,恐怕对珍贵的珊瑚礁生态产生不可逆的冲击。

水族生态园区是保育海洋,还是消费海洋?

如果宝盛集团致力于海洋保育,协助政府设置类似基隆潮境、澎湖南方四岛等地的生态保育区,净滩、净海、复育珊瑚礁生态,藉由美丽的自然环境来吸引观光客,藉此经营“生态观光”,相信不会遭遇这么大的反弹。

问题就在于,一个出身于“荒野保护”的董事长,明明应该了解“低度开发”、“保留自然”、“维护资源”的重要性,但却没有真心为海洋着想,而只是不断在为“合理开发”找借口,难怪引起当地居民的反弹,也让环保人士感到忧心。

“生态观光”应该走入大自然去领会。在海边建一座“水族生态园区”,这就象是在热带雨林旁建一座动物园一样荒谬。大自然就活生地存在于身边,而宝盛却要人们走进人水泥建筑里,隔着玻璃欣赏被捕捉、带离原生栖地的“水族”。我们难道不应该带着谦卑的心,亲自前往野生动物的栖地,欣赏牠们在大自然里的美吗?“水族游乐区”这种对待大自然的方式,非但不谦卑,甚至蛮横而财大气粗。

宝盛要做水族生态园区,“水族”哪里来?想想《海底总动员》里,尼莫被带离栖地的辛酸画面。每一个“水族馆”,难道不都是在做这种“拆散家园”的事情吗?饲养海水鱼类,是否需要抽取当地海水?如果要抽取,方式为何?是否会产生环境冲击?而该集团饲养水族,是否有足够的专业能力?否则,如屏东海生馆,多年来养死了数条鲸鲨,连小白鲸都不幸丧命,岂不更令人担忧?

我曾经于2013年7月写过一篇〈在海生馆听见鲸鲨的哭泣〉,痛陈海生馆对于鲸鲨野放的轻率态度。如今宝盛要盖“水族生态乐园”,究竟是为了保育海洋生态,还是藉由水族营利?该集团对于未来圈养的海洋生物是否有能力进行“人道照顾”呢?这一切都有待商榷。

生态观光,真的需要高度开发吗?

在基翬渔港兴建一个“水族生态游乐区”真的能够招徕观光客吗?台湾北有位于基隆的海洋科技博物馆,南有位在屏东的海洋生物博物馆,一个坐落于台东的水族生态游乐区,如何与台湾西部交通方便、颇具规模的同类型展馆竞争?曾经位于士林的“台北海洋馆”一度经营得不错,但最后也因不堪亏损,于2007年9月1日吹熄灯号。宝盛真的确定开发“水族生态园区”能够可持续经营?或者,这只是一个炒热地皮、活化私人产业,以谋未来转手的策略而已?

基翬渔港原本就是一个潜水、冲浪、SUP等水上活动兴盛的区域。宝盛早在民国七十几年便已经取得了当地的土地所有权。姑且不论该集团取得土地的手段是否正当,只是如果他们真正关心在地生态,希望活化当地经济,就应该善用目前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商机”,也就是善用台湾东部第二大珊瑚礁结构,保育生态、教育渔民,然后透过当地美丽的珊瑚礁生态发展高端潜水产业。

当我们正在水下进行珊瑚礁检测时,一艘回收定置网的渔船入港了。团队伙伴趋前检视渔获,赫然发现一只日本蝠魟。这是多么难得的物种,世界自然保育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在台湾沿海却这么随意地便被捕捉上岸了。日本蝠魟在台湾渔市价格并不好,一斤大约十块钱左右。然而,如果让牠们留在海里,可以制造多大的商机!

47038961682_9191d66eeb_b.jpg

定置网捕捉上岸的日本蝠魟。吴宜静摄影;图片来源:台湾环境信息协会。

2018年7月21日,台东成功渔民捕获50几尾日本蝠魟,每只都超过70公斤,甚至上百公斤。同年7月6日,七星潭定置渔场也捕捉到日本蝠魟、曼波鱼等。如果宝盛能够与环境保护团体合作,一起教育渔民,共同投入海洋保育,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这片原本就属生态保育区的海域,会充满许多令人期待的“大物”,此时发展潜水观光产业,也就水到渠成了。

宝盛应该审慎考虑,与其大规模进行开发,不如有限度兴建,并且结合当地资源,与原住民合作,发展“原住民海洋文化园区”。当地已有民宿、餐厅,为何不整合当地观光资源,老建筑活化、串联合作,善用在地特色?

阳光、沙滩、比基尼,潜水、冲浪、SUP,如果再结合当地文化特色,特别是阿美族部落美食、文创编织、Paw Paw鼓乐团、社区彩绘、文化探索,甚至与当地居民合作,发展创意市集、举办音乐祭,可能都比花大钱投资开发来得有效益,而且更加环境友善(当然,举办活动时如何“无塑”环保,这是另外一个课题)。甚至,每年固定举办净滩与净海所带来的人潮与商机,都可能大过千篇一律、毫无特色的“水族”展示。

基翬渔港与邻近的比西里岸部落,充满了活力充沛的原住民文化。善用这些文创资源,营造生态、可持续、文青的氛围,绝对可以比一个与当地格格不入的“水族生态游乐区”来得更有潜力。重点是,在生态观光的前提下,寻求商业利益与自然资源可持续经营的平衡点,才能够融入当地文化,可长可久。

(编辑:Nicola)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