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人物

旗下栏目:

“黑科技”让采矿行业绿色化——访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副局长潘树仁(3)

来源:环境与生活杂志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7-26 15:51:50

清洁燃煤技术与垃圾处理接轨

我国煤炭储量丰富,而油气资源相对短缺,放弃煤炭转用石油天然气是不太可能的。潘树仁说:“如果全部弃用煤炭的话,我国的能源缺口是无法弥补的。大力推广应用煤炭清洁利用技术才是比较现实可行的道路。”

现在,全国正在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处理,潘树仁介绍,该局研发了一种新型的小型煤与有机固废协同燃烧炉,同时可用来进行垃圾处理和煤炭的清洁利用。他说:“我国居民日常生活中所产的垃圾很大一部分是厨余垃圾,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这些可以通过燃烧处理掉。我们研发了一种新型炉灶,已经申请专利,这种炉子有两个炉膛,内膛烧煤,外膛可烧厨余垃圾,也就是对垃圾进行热解,充分利用其热能。把厨余垃圾置于外膛,先用燃煤发出的热量热解垃圾,形成可燃气体燃烧提供热能,通过净化装置后排放。这项技术的关键就是把清洁燃煤与垃圾处理相融合,能大幅推动居民垃圾减量化。我们计划先往餐饮企业推,下一步小型化后可推广至千家万户。”

关键技术 大幅降低矿难死亡率

曾几何时,矿难的消息频现媒体,重大人员伤亡事故让国人悲痛不已。然而,从2010年开始,我国煤炭产量逐年增加,但百万吨煤死亡率却大幅减少。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网站公布的数字,2018年全国煤矿共发生事故224起、死亡333人,同比下降0.9%和13.1%,百万吨煤死亡率为0.093,这是我国采煤史上该指标首次降至0.1以下。


中国百万吨煤死亡率下降与煤炭产量上升对比曲线图

对于百万吨煤死亡率大幅降低的原因,潘树仁副局长解释,除了那些难以保证安全生产条件的中小型煤矿被关停外,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在技术上实现了突破。就拿煤矿透水事故防范来说,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正在推广的“水平定向羽状分支井注浆技术”,就是预防透水事故的有力王牌。“在采煤过程中,采掘巷道下方的地下水突然涌出,专业术语叫‘底板突水’,这会导致矿井被淹,更会带来严重人员伤亡。而我们这项技术的具体操作就是先从地表垂直钻井到煤层底板,然后造斜沿煤层底板水平继续钻进,但这个水平方向的井并不是平直的一条,而是呈树枝或羽毛状向两端散开。这种钻井技术最早用于石油工业,但我们加以改进了,他们是为了抽取石油,我们是通过这种支状井系统进行注浆,对煤层底板进行改造,就跟前面提到的覆岩离层注浆技术一样,使用煤矸石和粉煤灰为主再用适当添加剂,目的就是防止透水。这项技术的使用大幅降低了煤矿透水事故的发生几率,在去年还创造了十几亿元的收入。目前,这项技术在华北地区奥陶灰岩水害发育的煤矿中广泛使用。”

针对煤炭开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瓦斯爆炸事故,也有新技术来有效应对。潘树仁说,“瓦斯与煤层伴生,但由于气体特性,会沿岩层缝隙四处散发,一旦进入采煤作业区,极易发生爆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其实,这种瓦斯主要为煤系地层中的天然气,专业术语叫煤系气。目前,已有较为成熟的低浓度瓦斯抽放和发电等治理与利用技术,达到变废为宝,作为清洁能源进行使用。”

减少人为诱发地质灾害

针对近年来不断被媒体报道的地面塌陷、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潘树仁副局长说,地质灾害是地质动力活动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地质灾害是一种必然现象,而且有不确定性和随机性。人类无法避免地质灾害,但可以正确认识和有效预防,作为普通人,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不要去破坏地质环境,减少人为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如对山体和植被的破坏容易引发泥石流和滑坡,对矿产资源的不当开发会引起地面塌陷等;其次要预防自然条件变化引起的自然灾害,最典型的就是强降雨导致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变物理采煤为化学采煤

在我国北方和西部地区,煤层自燃很严重,既浪费了宝贵的煤炭资源,更对空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还可能危及附近居民的生命安全。

潘树仁说:“治理地下煤火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地下煤火在人类出现前就已存在,地下煤火既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因天然裂隙或人为破坏性开采,使煤与空气接触,长时间会引发煤炭自燃。一旦发生自燃,由于温度高还释放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对这样的难题,我们也在开拓煤炭资源的开发思路,比如不用人工或机械通过矿井和巷道的物理方法采煤,转而采用人为可控的煤炭地下气化、燃烧方式,从而置换出我们能加以应用的能源。这就是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化学采煤法),随着这种技术日益成熟并普及推广后,采矿业对地质环境的破坏程度就会实现根本性的下降。”

“透明地球”技术给地球做CT

除了以上建设“美丽地球”的大动作,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近年来还积极推进“透明地球”和“数字地球”的建设。那么,什么是“透明地球”和“数字地球”呢?潘树仁副局长介绍,“科技界有句话说,‘上天容易入地难’,意思是我们能把卫星发射到太空,但对地下的情况还所知甚少。其实,我们局对地下深层空间的探测技术也日益成熟。我们有个口号是‘给地球做CT’,就是利用地球物理勘探的方法,通过地震、重力、磁法、电法等技术对地下空间做扫描,把握地层运动规律,对各种地下赋存的资源、灾害源以及人类活动相关的地下和地表设施做体检,寻找资源、发现隐患,而数字地球则是对前述地球体检信息的精准及时共享,在二者充分融合的基础上共建美丽地球。”

(编辑;小虫)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