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务 大气 固废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 人物 环保展会 企业 环保会客厅 国际资讯 政策 NGO

人物

旗下栏目:

绿水逶迤去 青山相向开——“最美奋斗者”鲍新民的绿色坚守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颜新文 赵丹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1-05 10:05:11

res03_attpic_brief.jpg

鲍新民(左)在巡山途中和村民交流林下经济作物种植技术。谢咏菊 摄

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史展览馆入口处,有一面照片展示墙总能吸引过往参观者的注意。墙上十余幅老照片展示出余村不同时期的发展历程,述说着余村的“古往今来”。

“这是我们余村绿色发展的印记。”这些泛黄斑驳的老照片,鲍新民再熟悉不过。作为余村原党支部书记,鲍新民见证了余村的绿色发展之路。

余村曾经是安吉有名的“矿山村”“首富村”,但开矿山、办水泥厂带来的环境污染也日渐严重。山体斑驳、尘土飞扬、污水横流,越来越差的环境状况让全村村民忧心忡忡。2003年,在鲍新民的带领下,余村人下定决心,关停矿山和水泥厂,亲手“砸掉”吃了二十年的“金饭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鲍新民带领余村人踏上绿色发展之路,坚持不懈对矿山复垦复绿,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坚定不移走绿色兴村、绿色致富的经济转型之路。如今,余村已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2018年12月,鲍新民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9月,鲍新民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捧着“石头碗”吃饭,日子红火心里却不踏实

靠山吃山,是余村这个浙北小山村富起来的原动力。

早在1977年,依靠村内优质的石灰岩资源,余村通过山林流转,开办起第一家矿石开采场,每年对外销售建筑用石灰近百吨。很快,矿山数量增加到三个。依托矿山开采,余村先后建立起水泥厂、砖瓦厂等二十几家村办集体企业。全村200多户人家,一半以上家庭成员在矿区务工,每人每月能领到1000多元的高工资。那时,20岁出头的鲍新民是生产队队长,和大伙儿一样整天围着矿区转。除了开拖拉机运石子赚钱,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帮助村里流转山林来开矿。

“那个时候,这些矿山在我们眼里就是‘金山’。”1992年,热心村级事务的鲍新民当选村委会主任。依靠“金山”,他每年仅凭卖石头,就能为村集体赚300多万元。后来,余村成了全县闻名的富裕村。

矿山滚打滚地生钱,可问题也跟着来了。

“下班回家连家里人都认不出来”“早上抹干净的桌子晚上积的灰能写字”“白天晾的衣服,晚上拿回家‘扑簌簌’往下掉灰块”……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鲍新民仍然会不自觉地锁紧眉头。那时,余村每天笼罩在水泥厂的滚滚浓烟里,沉浸在矿山的隆隆炮声中。因为开矿,余村的山峦变得千疮百孔,溪水比酱油汤还黑,不蓝的天、不清的水、不绿的山,让鲍新民预感到这碗“石头饭”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更让他心有余悸的是发生的安全事故。

“小戴20岁不到,第一天上矿山就没能下来;二队村民老张是放炮时被炸死的……”时至今日,鲍新民依然能准确地叫出每个安全事故死伤者的姓名,清晰地记得每一起安全事故的细节。他说,村里开矿赚钱那些年,先后有6人付出生命的代价,伤残者更多达十余人。这些人都是年轻劳力,是家里的顶梁柱,这些家庭中不少都因为矿山事故遭受了致命打击,生活发生了巨大转折。对此,鲍新民满是愧疚。

赚的钱上粘着灰,想要砸了“金饭碗”

“我们为了赚钱,付出了太大的代价。”那时,鲍新民的内心已经从最初的爱矿山逐渐转向恨矿山,他恨开矿山污染了环境,带走了那些生命,伤害了那些家庭。

“再这样下去村子就毁了!必须关掉所有矿山。”痛定思痛,在经历矛盾挣扎后,鲍新民提出了关停矿山的想法。

“关了矿山我们喝西北风吗?”“上万块买来的拖拉机,还有啥用?”……对于鲍新民的做法,有的村民认同,但绝大多数人持反对意见。不少村民“蹦”起来,天天围堵在办公室,要找他“算账”。

局面,僵住了。鲍新民举步维艰,但未来的不清晰,也让他犹豫着、徘徊着。

转机出现在2003年。

2003年7月,浙江省委举行第十一届四次全体会议,提出了面向未来要进一步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其中就有打造“绿色浙江”的内容。鲍新民敏锐地觉察到,新的发展模式来了!

壮士断腕须靠勇气。面对议论纷纷的村民,鲍新民二话不说,先把自家的拖拉机卖了,然后顶着压力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矿山上伤人的事情不少,这种要钱不要命的做法我们不能继续下去了。再说,大家也不能总生活在这灰蒙蒙的环境里。”

一次次开会讨论、一次次上门劝说,在鲍新民的坚持下,村委会先后通过党员议事、村民代表大会表决等方式,提出了余村转型升级的方案,决定关停矿山、水泥厂,实施环境复绿和发展休闲经济。2003年底,运行了18年的水泥厂正式熄炉。那一刻,鲍新民知道,余村已经挥手向过去告别,向“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发展方式告别。两年时间里,在鲍新民的推动下,余村一鼓作气关停了三个矿山和一个水泥厂。

随着矿山的关停,拖拉机手潘春林失业了,矿车司机胡加兴下岗了,当了二十多年“炮工”的汪苗青外出打工了。“至少有70%的人被迫选择外出打工。”在鲍新民的印象里,原本热闹的村子一下子变得异常冷清。然而,更直接的影响摆在了面前:村集体年收入从300多万元直接骤降到不足30万元。交完各项税费,连村干部的工资都发不出来,更别说拿钱给群众办事了。

2005年初,在一片议论声中,鲍新民接任村党支部书记,他肩头的担子更重了。2005年4月,他带着新班子向村民宣布:“我们余村要发展休闲经济。”

起初,这样的决定并不被大家看好。早在1997年,余村就在休闲经济上做过尝试。那时,村里拿出整整一年的村集体收入,希望通过打造景点来赚钱。营业头两年,最火爆时能卖出去的门票也不过七八万元。后来经营愈发惨淡,最终被县里的民宗部门接管。

如何辟出一条新路?那些日子,鲍新民愁得不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念让人茅塞顿开

在听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后,鲍新民找到了方向,坚定了带领余村走生态兴村发展之路的决心。

鲍新民和村“两委”班子商量后,决定对千疮百孔的余村做一次“大手术”。他们拿出所剩不多的村集体资金,对矿山进行复垦复绿,修复建设冷水洞水库,整体拆除沿溪所有违建。此外,率先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村庄绿化、沿线亮化、道路硬化、庭院美化工程,全面提升居民的生活环境,逐步还清余村的历史欠账。

“老百姓的生计问题怎么解决?”鲍新民内心的诘问从未停止。他清楚,要获得群众长久的支持,关键还是要把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让他们从变革中实实在在地获益。

“靠山吃山”一定要有“新吃法”。鲍新民盯上了村里的山林,再次干起山林流转的活儿。这一次,他没有自己上阵,而是引入专业农业公司,对流转的8000亩山林实施集约化管理。“毛竹山多的户头,每户光是租金收入都能过万。”收入有了,老百姓自然支持起鲍新民的工作。

考虑到村里竹子资源丰富,鲍新民就让家里人带头办起竹凉席加工厂,鼓励村民兴办竹制品厂。不少村民看到后,也和他一样开始尝试。为了让村民能再在家门口就业,他还争取了50亩建筑用地,招引大型企业落户。

就这样,余村人摸到了绿色发展的脉搏,机遇接踵而来。

在鲍新民的鼓励帮助下,拖拉机手潘春林开办起村里第一家农家乐,客人纷至沓来,第一年就赚了十多万元。为支持更多村民,鲍新民牵头成立余村农家乐服务中心,跑前跑后协调增设变压器、新建水池,组织村民外出考察、培训,不到一年时间,余村的农家乐就发展到了9家。

不少外出干活的村民也纷纷回乡创业。在鲍新民等村干部的支持下,矿车司机胡加兴在余村河开了漂流项目。“没想到第一年就来了1.5万人。”胡加兴对村里的绿色发展道路充满了信心。

回望来时路感慨万千,誓将“两山”理念宣讲下去

“这条路我们走对了,余村再也不会走回原来的老路了。”2011年,两届村支书届满后,鲍新民主动将村支书的接力棒交到了年轻人手中。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鲍新民的继任者始终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嘱托,不断开辟余村绿色发展的新境界。

2015年,余村再次下定决心,关停所有存在污染隐患的工业企业和家庭作坊。这一次余村人半点也没有犹豫纠结。2018年9月,余村建成了全国首个以“两山”实践为主题的4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超80万人次。

绿水青山积聚着人气,也带来了财富。2018年,余村村集体收入为471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44688元。余村人悉心守护的这片“绿水青山”,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

退下来的鲍新民并没有闲下来。他加入了镇所属的天林合作社,成为一名林业管理员,负责余村山林管理工作。此外,他还自愿担任起“两山”理念的义务讲解员。“我想让更多人了解余村的前世今生,让更多人来守护我们的绿水青山。”只要有空,鲍新民总会一遍又一遍地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讲述余村“两座山”的故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惠及余村的同时,也逐渐影响着浙江的万千村庄。

距离余村280余公里的天台县后岸村,曾经也以采石矿名闻四方,当地很多人因为开矿采石患上了“石肺病”。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后岸村关闭了石矿,开始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创造另一个绿色发展的奇迹。

水晶产业发源地浦江县建光村,一度污染严重。通过大力开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关停水晶加工作坊,实现了村庄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转变。

位于遂昌县花园岭的遂昌金矿,在超负荷开采进入资源危机矿山行列后,开始实施生态恢复和旅游资源开发建设,逐步建成“花园式”矿山,让千年金矿保持持续的发展活力。

……

在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早已深入人心,类似余村这样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的事例已逐渐成为一种新常态。

“我是‘两山’理念的先行示范者,更是‘两山’理念的坚定践行者。”在成百上千个鲍新民的坚守下,越来越多的“余村”山更绿了,水更净了,天更蓝了,民更富了,而“两山”理念的坚守也必将不断开辟绿色发展的新境界。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首页 | 资讯 | 水务 | 大气 | 固废 | 绿色发展 | 自然资源 | 企业 | 环保展会 | 国际资讯

电脑版 | 移动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9 国际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624号-1